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大唐逐鹿风云 >

第125部分

大唐逐鹿风云-第125部分

小说: 大唐逐鹿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大江会的龙君、虎君二兄弟,虽然不是曾进地属下,但却是隶属于曾进的盟友长白王簿,而且如今大有另找靠山的架势。可以说。曾进当日定下的计划已经差不多成功了。只要那些统治者一二个城池的小帮会全部投效,那江南也就在真正意义上统一了。 
  大业十四年二月一日,或许已经不能再用大业这个年号了,因为宇文化及扶植的杨浩,王世充扶植地杨  ,关中李阀扶植的杨  都各自新立了不同的年号。而且都认为自己才是正朔。这一天,也是旧历新年之前两天,江南地界上大大小小的帮会、家族势力都一致认同,征南大将军曾进理应为江南共主,建基登极。 
  不过在曾进的强力推拒之下。他并没有登极为帝,而只是晋位为汉王,大将军。统摄江南四州。当然,这年号再用旧隋地也不太合适 了,于是曾进便改元汉兴,以此来寓意汉统重兴。 
  普通老百姓对于是何人统治自己其实并不太关心,只要你不盘剥的太厉害,他们都会接受,但是那些老儒,那些前南朝的遗老遗少们,却是激动不已。大肆庆祝。表现地十分的疯狂。在他们看来,这重树汉人伟业的时刻到了。 
  因此。大批本来隐世不出的老儒生以及前朝官员都纷纷出山。前往曾进属下的各个衙门,表示自己愿意为汉人的江山再出一份力。一夜之间。曾进头疼之极的各地的政务官员缺额竟然有些不够了。 
  当然,曾进自然不能那么草率的就将官职授予那些南朝地遗臣,私下里,自然要让军情司地人对他们进行调查,看看是否是其他势力的奸细,是否是纯属来滥竽充数地无赖,等等等等。过程虽然繁琐不堪,但是结局却是让曾进喜闻乐见地,因为八成的人都是真正地纯粹的汉臣,尽管可能有些是书呆子,但是处理一些平常的庶务,还是没有问题的。至于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曾进自然是将其丢入大牢了事。 
  现在的曾进虽然兵强马壮,却成了众矢之的,为北方群雄所忌惮不已,因此并不适合公开对那些奸细进行处置。 
  曾进于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以一介布衣之身,奇峰崛起,纵横于江南大地之上,打下了这半壁江山的基业,实在是令人感到不可思 议。幸好,曾进的南面乃是天下义军的魁首魏公李密,而出川的要道却是由关中李阀所堵。 
  中原群雄,一方面对曾进暗暗忌惮的同时,却又对李密、李渊这两个都姓李的人的处境感到幸灾乐祸,毕竟,曾进的兵锋首先触及的就是他们。 
  现在,李密甚至抽调了三分之一的人手用来防范曾进可能的进攻,剩下的三分之二人马,则是加紧对洛阳王世充的 
   内部则交接越王杨  ,独孤阀,双管齐下,希望能够 阳,与关中李渊,江南曾进三分天下。 
  关中李渊摄于曾进雄厚的兵威,也开始削减李世民攻击薛举的兵 力,布防在长安附近,防止曾进奇兵突出,直捣长安。如此行事,直接导致了李世民征讨西秦势力的不彻底,虽然斩杀了薛举,但是薛举的儿子薛仁果较之乃父却更胜一筹,勇猛过人,急切之间,难以一股而下,再加上刘武周、宋金刚等人在一旁虎视眈眈,不得已之下,只好暂时罢兵回长安。 
  其他的势力却是紧锣密鼓的吞吃着自己附近的小势力,壮大着自 己,大鱼吃小鱼的游戏,每天都在上演着,最出名的莫过于河北窦建德击破了徐圆朗,势力大张,称夏王。宇文化及在窦建德的强势之下岌岌可危。 
  中原虽然热闹非凡,但是却也是一个大大的漩涡,搅和进去,稍有不慎,便会被吞没。曾进现在还没有出兵的打算,有一句话说的好,机会永远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机会再多,时机再好,若是自身根基不固,准备不足,那也只能干瞪眼。因此曾进在过年的这段时间里不停的调整着麾下政治军事的架 构,以求能够更好的为自己的北伐服务。 
  政务上面的倒是好办,三省六部制度已然是被后世公认的封建社会最合理的架构,曾进略略参照了宋朝的以及自己所在的后世的情况略加改变也就成了。更重要的是军事上面的改革。 
  曾进仿照宋朝成立了枢密院,作为自己麾下最高的军事统帅部门,负责自己治下所有城池军队的调动,枢密院的枢密使自然就由虚行之担任,王儒信,崔记秀为枢密副使。由于益州初定,再加上乃是进攻李阀的前线之所在,故而派李靖前去担任益州总管,节度益州所有兵马,时刻窥视长安。 
  正所谓南舟北马,曾进虽然骑兵很多,但是作为南方与北方抗衡最为强力的倚仗,就是那交错纵横的水道,因此一只强大的水军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江南进可攻退可守的利器,而且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自杨广开通大运河之后,南北方货物的交流,大部分都是靠水运,因此获利甚巨。水军方面曾进全权交给了寇仲与尚公去做。而船运则交给了东溟会、巨鲲帮和海砂帮。 
  至于自己的禁军,曾进有着不同的想法。一直以为,祖先传下来的很多东西,都是有用的,而且是有大用的。他希望能够打造出一支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部队。不仅仅是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本质上,曾进希望能够大加改变。 
  因此,曾进直属的禁军,在曾进的构想下就有了四个编制。第一个还是以前的鹰扬卫,不过此次将其全部改编成了轻骑兵。第二个则是虎豹骑,以曾进当年在山林里收服的那只虎王为引子,通过秘密的招揽民间艺人中的驯兽师,训练出独特的山地丛林骑兵。由于虎豹骑开始准备的早,如今已然卓有成效,拥有军力三千人。 
  第三个编制,就是曾进一直梦寐以求的音杀军团。不过效果却不太好,虽然已经有                        的大力扶持,但是依旧未曾形成太大的战斗力。不过曾进也知道,像这样的前所未有的作战手段想要成功施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他相信,在石青璇到来之后,应该会好上很多的。 
  目前曾进想到的最后一个编制,也就是天剑卫,他将由曾进亲自训练,亲自统帅,作为最后的杀手锏。曾进相信,当天剑卫出手之时,必将是天下震惊,改变所有人的作战构想。 
  当然,除了进行改革之外,曾进还有一件自身的大事要办,那就是大婚,以素素为正妃,沈落雁,单婉晶,宋玉致,商秀珣四人为侧妃。
  尽管有很多臣下不满曾进的正妃的出身,但是却也难以改变曾进的想法。总的来说,这是曾进来到这个世界以来,过的最为舒心的一个新年。  
  ——————————————————————————————————————   第二卷终结,敬请观看第三卷。
    正文 第三卷龙腾九霄:一剑光寒十四州第二百一十六章东都之行(上)
     更新时间:2008…7…30 23:51:20 本章字数:3451
第三卷龙腾九霄:一剑光寒十四州第二百一十六章东都之行(上)
   兴元年,江南的百姓第一次过了一个没有战争的新年 活不下去啸聚在海上为盗匪的人也都纷纷弃船登岸,回归家乡,重新做回良民。 
  老百姓们一边念叨着汉王的仁道,一边考量着,今年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上元节那天,几乎家家户户都挂着彩灯庆祝,那些大城就更是如此了。由于江南雨水丰沛,根底厚实,那些大户人家拿出一点儿经费出来庆祝一下还是不成问题的。尽管还比不得那盛世之象,但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场景就已经再次唱响在秦淮河畔。
  春风送暖,杨柳吐绿,整个江南水乡都升腾着一股勃勃的生机。 
  三五个没事的老翁坐在那刚发新芽的树底下闲聊着,感叹着如今江南生活的安定,再顺便对中原的战乱不休表示一下不屑。 
  “到底是北方,沾染了胡人血脉,秉性好杀,如今可不成了那副样子了吗          ;                      界?”一个老翁晒着那温暖却并不刺目的阳光,眯着眼睛道。 
  “老哥,汉王如今尚未登极呢?”另一个发表了一下不同的看法。
  “王爷都当上了,皇上还会远吗?”原先的老翁似乎颇读了一点儿诗书,摇头晃脑,说出了一句颇带些哲理的话。 
  。。。。。。 
  原先李密麾下的那个最为擅长以飞鸟追踪的“飞羽”郑踪,投降曾进后被送到了琉球岛上,后来随着李靖回归的大军回到了江南,见曾进声势已成,气象已显,便主动要求为曾进工作。 
  自从郑踪加入军情司后。军情司情报传递的效率那是大大的加快 了。如今地军情司,足可以让曾进足不出户便了解天下动向。因此当各种关于曾进的或好或坏的消息,开始在老百姓口中传开时,军情司很快就将消息传到了曾进的手中。 
  曾进对此一笑置之,言道,“这天下。终归还是要靠军队打下来 的,些许传言,不必在意!”不过其心中还是对江南百姓对其高度的赞扬感到十分地欣喜。这虚荣心,每个凡人都有之,不过那些成大事者隐藏的深一些罢了。 
  曾进虽然修为高深。但是也没有达到那心境空灵,不染尘埃的境 界,依旧是凡夫俗子一个。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缓冲。中原诸雄对曾进江南之主的地位也只好默认了,除了派出使者相贺之外,也并没有什么大地举动,或许那些举动只是再暗中。不过曾进相信,除了李密与李渊之外,其他的势力对自己还是持联合的态度居多地。 
  毕竟,历史早就证明了,远交近攻的道理虽然浅显,但却是十分的有效。假道伐  尽管十分的高明。但却只能用上一回,如今各地的诸侯。恐怕没有一个人会蠢得向自己的邻居借道。 
  要说三月的天下。最引人关注的事情,那绝对与曾进无关。早就有所传闻的传国玉玺——和氏璧现世洛阳,听闻要在五月之时,被执天下正道之牛耳地慈航静斋送给天下地真命之主。 
  而真命之主的选择,则是由慈航静斋地新一代传人,正值妙龄地师妃暄实行。因此,各个势力都秘密派出探子,全天下的搜索师妃暄地行踪,寄望于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先一步拿到那被历代帝王视为最高权位象征的和氏璧。 
  和氏璧,一块石头而已,听起来不算什么,但是却代表了天下正 朔,人心所向,有了它,虽然未必就一定能够占到什么便宜,但是没有它,却一定会吃上不少的亏。 
  因此,各大诸侯也渐渐开始休兵罢战,或准备亲自前往,或者派出自己手下最得力的人手,总之一句话,八方风雨会东都。洛阳城中,各个势力的探子不胜枚举,让王世充十分的恼怒。 
  王世充作为兵部尚书,东都真正的主人,不仅没有从中获得地利上的便利,反而因为和氏璧的原因,让他在洛阳城中的势力大大的缩水了一番。 
  如今魏公李密提兵围困洛阳,他正处在下风,另一面,内部还有独孤阀与那忠于越王杨  的元文都等人掣肘。本来他还可依仗着自己优势的兵力对独孤阀等反 
   进行压制,但是如今却是不行了。 
  天下所有诸侯的势力都进入了洛阳,独孤阀交游广阔,却使得王世充有些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了。毕竟,人不能不为自己留上一点儿后路,如今他正处于李密的威胁之下,若是再得罪了其他的诸侯,那一旦兵败,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曾进其实对和氏璧“传国玉玺”这个头衔并不十分感兴趣,虚名虽然有用,但毕竟是虚的,他更喜欢实实在在的利益。他感兴趣的是和氏璧本身,他那独特的材质,以及奇异的功能。 
  曾进对此很是自信,若是自己持有了和氏璧,天下间,除了那已然可以剑破虚空却依旧滞留人家的剑神燕飞之外,自己几无敌手。因此,对于和氏璧,他乃是势在必得。 
  因此,他在将江南发展的大政方针定下之后,就开始将各种政事下放给他可以信得过的人,准备动身前往洛阳。 
  前往洛阳,夺取和氏璧,在曾进看来其实并不算太困难,但是他却并不打算只收获那么一件宝贝。所谓国之宝贝乃是土地,他希望此次能够将同宇文化及战斗过后,虽依旧如日中天,但已经有些外强中干的魏公李密干掉,吞下他麾下的那片土地。 
  要做到这些,光凭曾进以前伏在李密麾下的那点儿本钱还不足够,因此,此次前去洛阳,要带的人手就至关重要了。 
  而曾进想到的,要带去的第一个人,自然就是李密的独子——李天凡公子了。自打曾进于飞马牧场之中将其擒获之后,就将其一直关押 着,并未向李密索取什么好处。而李密阴损狡诈,老谋深算,忍功了 得,竟然也未曾前来向曾进交涉。 
  当然,出身现代的曾进并没有虐待俘虏的习惯,但是也没有让敌人过的太舒心的打算,因此,这位小公爷自然过得不是太好,再也不复初见之时的张狂之象,穿着虽然邋遢了些,但是眼中厉芒深敛,已然沉稳了不少。 
  这不禁让曾进想起了那么一句话,“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经此一事,李天凡显然心性上有了长足的锻炼。不用想,曾进也明白,这个小公爷定然是在心中盘算着脱身之后,在以父亲的力量对付自己。可是他却是不明白,他永远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自古成大业者,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或得其一。得天时者,如星火燎原,势不可当,前期锋头锐健,若能趁此时机开创一番局面,或可有成。但是缺点却是后劲儿不足,有难以为继之忧。当年风起云涌的义军,如今大多陨落也就是此因。 
  得地利者,最好的例子就是关中李阀,有崤山之固,函谷关之天 险,便可坐山观虎斗,待山东诸雄拼杀的伤痕累累,再以精锐之师击疲惫之敌,实在是占尽了便宜。 
  得人和者,就是李天凡的父亲李密。瓦岗军为天下义军之魁首,自李密夺权之后,瓦岗军的人望便加诸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