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_李嘉诚全传 >

第26部分

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_李嘉诚全传-第26部分

小说: 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_李嘉诚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亿港元的盈利。

宝洁中国公共事务部张经理向记者介绍了这笔交易的背景:早在1988年,和黄与宝洁就在大陆成立了宝洁—和记有限公司,和黄持有该公司31%股权,宝洁持有另外的69%。1997年,和黄与宝洁对原协议进行了修改,和黄出售宝洁—和记10%权益给宝洁,双方股权比例变为宝洁持有宝洁—和记80%股权,而和黄持股下降为20%。

在1997年的协议中,宝洁与和黄约定,给予宝洁认购权,可以在2007~2017年期间,收购和黄所持的剩下20%股权。

对于宝洁提前3年就行使了认购权,宝洁张经理表示,宝洁非常看好其在中国的发展,宝洁近年来在大陆地区有非常好的发展速度,每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因此,宝洁总部认为,与其几年后以更高价格收购这部分股权,不如提前收购以节约成本;另外,公司独资后将更有利于宝洁加强对中国区的经营管理、战略决策上的投入。

而和黄新闻发言人张景如女士则表示,之所以交易提前,是因为和黄和宝洁协商后发现,现在进行交易符合双方的利益;同时,宝洁方面提供的收购价格比较有吸引力,在双方意愿一致的情况下才达成了此次交易。

知情人士说,当初宝洁选择和黄作为进军内地的合作伙伴,主要是看中了其在内地政界和商界广泛的人脉。而16年的运营结果显示,宝洁—和记在中国内地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宝洁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地设有十几家合资、独资企业,宝洁的飘柔、海飞丝、潘婷等已经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同时,宝洁连续多年成为全国轻工行业向国家上缴税额最多的企业。

而和黄得到的回报也是惊人的。1988年,和黄帮助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即为今后的退出达成“分阶段行使多项认股权和认购权”的协议。1997年,和黄行使第一批认股权,其在1997年、1998年分别获得特殊溢利1。86亿和4。34亿美元;而在2004年6月,其行使最后一笔认股权后,仅仅就转让此合资项目收益而言就超过200亿港币。

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形容这笔买卖是一个“让人牙根发软的肥鸡腿交易”,他否认出售宝洁是为了填补和黄3G业务的亏损,而主要是为股东创造价值。霍建宁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要的就是‘哗’地一声的感觉。”

“哗”地一声之后,资本市场的热情似乎不高。和黄股票在逆市小涨两天之后,5月14日开盘价又跌回50港元以下至49。8港元。香港东泰证券研究部联席董事邓声兴表示,和黄接近  
200亿港元的3G业务亏损已经严重拉低了和黄的股价,如果不计3G业务,和黄传统的港口零售业务足够支撑至少58元的股价。

对于和黄出售大陆宝洁股份,香港业界普遍认为与弥补3G亏损及现金流有关。在2003年,和黄3G电讯业务计入折旧及摊销后的税前亏损高达183亿港元;而据预计,2004年该公司在这一业务上的亏损将会超过去年。

在和黄公布交易第二日,德意志银行发表研究报告,将和黄评级由“持有”调高至“买入”。德意志银行指出,和黄高价出售大陆宝洁股权获利137亿港元,完全抵消3G业务对和黄2004年盈利的影响。

而大和证券认为,宝洁—和记是和黄的非核心资产,将其出售不会对和黄未来的零售业务有重要影响,抵消3G开业成本可能是促使和黄出售宝洁—和记的原因,交易应可以促进和黄零售业务的增长。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则宣布确认和黄债务的A3评级,前景维持负面。穆迪认为,和黄于交易完成时,将收取20亿美元,可温和加强该公司的财务弹性,但对和黄经常性现金流影响甚微。穆迪重申,和黄3G业务需要庞大资金,因此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和黄是1999年进入全球3G市场的,5年时间对3G的投资达到220亿美元。但截至2003年年底,反映在财务记录上的数字是3G业务亏损183亿港币,相当于每天烧掉5000万港币。虽然和黄已拥有香港地区、英国、澳洲、奥地利、丹麦、爱尔兰等十几张牌照,覆盖欧洲大多数国家,但3G似乎还没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在英国、香港地区运行阶段,因为手机品种不足、体积庞大、耗电量高、下载速度慢等缺陷,和黄的3G服务并没有取得消费者认同。而更重要的是,3G设想中的高利润来自于消费者对高级别语音、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处理、传输的需求,但目前看来,这部分内容似乎并没有足够的诱惑力。在这种现状下,原本的高端路线最后却不得不选择大规模降价以赢得市场。

在市场价格一降再降的同时,和黄却必须承受当年高价收购牌照带来的巨额资产摊销。2002年,和黄3G业务亏损20。7亿港元;2003年,3G亏损183亿港元,亏损急速上升7。8倍;2004年,和黄表示其3G亏损将是历年最高。

基于这种背景,香港业界认为,自2004年以来,和黄采取的和记环电套现、宝洁—和记出售以及未来几个月将2G电信业务分拆上市,就是为了弥补其在3G领域的亏损。

对于外界的评论,和黄发言人对记者强调,其出售大陆宝洁股权与3G无关,其交易主要是因为价格理想,也是为了对股东有交代。该发言人还说,和黄在2003年就融资100亿美元用于3G的投资储备,并无资金压力,对于3G业务,公司继续看好并准备加大投入。

和黄发言人说:“和黄对3G的投资前景毋庸置疑,当年和黄投资Orange时,该公司因业绩亏损一样不被外界看好,但和黄却在其后通过出售Orange获得100多亿美元的利润。本次和黄对3G的投资一样有信心。”

但市场耐心似乎一点点在消逝。大多数的证券分析师都认为,受3G的拖累,和黄2004年的盈利会下降60%以上。ING估计,计算分拆和记环球上市的收益,和黄的盈利将会跌至55亿美元,德意志证券的预测则是48亿港元。

事实上,在2004年和黄的资产销售特殊收益单里,第一个项目正是1月份和记环球借壳上市,和黄配股套现13亿港元;第二个则是于2004年3月提交分拆和记环球2G业务二次上市申请,估计年中集资78亿港元,摩根大通估计和黄可以获利50亿港元;而5月份,和黄也向美国证监会登记,以方便出售其美国priceline。股权。

也就是说,宝洁中国股权一开始并不是和黄套现填补3G亏损,维持财务健康的第一选择。

据悉,和黄可卖的资产至少有1888亿港元之巨,但为什么会是宝洁?

与美国宝洁15年的合作,这已经是和黄第二次出售宝洁股权。1997年,和黄曾经将13%股权出售给美国宝洁,套现50。7亿港元,获得特殊收益47。62亿港元,当年合资公司的估值为390亿港元。7年后,合资公司的估值达到780亿港元,上升一倍。

但是,正如里昂证券高级分析师danie schutte的疑问,虽然这是一笔很不错的交易,但投资者会更想要知道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出售,特别是中国消费品市场形势大好的时候?

而ING金融香港分析员徐启棠认为,这桩提早实现的交易背后暗藏玄机。他认为,和黄出售宝洁股权应该有3个原因:

1。和黄从合资公司赚得的利润由2002年1。2亿港元大幅上升到2003年的4。46亿港元,中国消费品市场爆炸性的增长,使得外资更加看好在中国的资产,和黄基于对外资的独资心态的把握,才敢于开出翻50番的高价;

2。最让市场感到意外的是,原本可能承担2004年3G亏损的应该是分拆旗下2G业务上市计划,而非宝洁股权,这显示出投资者对于分拆上市并不是很有兴趣,同时说明分拆上市眼下并非最佳时机;

3。和黄137亿港元特殊收入加上传统业务增长带来的盈利,在2004年和黄盈利将高达190亿港元,与2003年的143亿港元盈利相比,增长34%,这是自1999年和黄卖“橙”以来最高增  
长的一年,问题是,和黄需不需要这么大的盈利增长呢?如果需要的话,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2004年和黄在3G的实际亏损要大过预期。

徐启棠作为香港最资深的IT分析师之一,跟踪和黄3G项目长达3年,但徐启棠对记者坦言,和黄的3G数据最难获得,资料太少,相关的营运数据少得可怜。

和黄3G亏损到底有多少?和黄对此类数据一直是讳莫如深。除了160亿美元的牌照费可以查证以外,和黄在3G的投资尤其是营运成本只能依靠推算和估计。

徐启棠推算,2003年和黄3G亏损应该为97亿港元,2004年则应该在125亿港元左右。东泰证券联席董事邓声兴则估计亏损总共约为200亿港元,一年的营运成本大约应该是在5000万港元。徐启棠和邓声兴依据的都是和黄公布的各地上客人数以及收费模式、补贴等。

在这之前不久,徐启棠的一份感性体验报告吸引了很多的眼球。这份名为《我的3G体验》的分析报告结论直截了当:“3G”尚未为大众市场做好准备。

徐启棠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用的就是3G电话。声音非常清晰,梁启棠对此很肯定,比如3G的视像通话服务表现最佳。但是,徐启棠坦言,有些后悔自掏腰包3980元去使用一项自己认为仍未成熟的服务。

作为一个3G的初用者,徐启棠急不可耐地第一时间试尽3G的各项功能。而在“断断续续”地使用约8小时内,3G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使用3G手机至少需要准备好3块电池。在一天之内共换了3次电池之后,徐启棠幽默地说:“或许,和黄3G的深层含义就是时刻准备好3块备用电池和3个充电器。”

市场人士普遍不看好和黄的3G前景。投资银行Nomura更预测,和记黄埔可能在2006年年底退出亏损的3G移动电话业务。

Nomura分析师Mark James认为,和记黄埔2004年的3G业务亏损将从2003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27亿美元,和记黄埔的股东可能会要求更早一点退出3G业务。

James称,很难看到H3G公司如何得到资本的经济回报。我们的评估是该公司将亏损630亿港元。我们的和记黄埔预测包括一个推测,即该公司将在2006年年底退出3G合资公司。

Nomura投资银行的预测是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发表同样的预测之后做出的。标准普尔的一位分析师称,他甚至不相信和黄的意大利分公司3Italia能够生存下去。这个公司是到目前为止吸引用户最成功的。和记黄埔战胜了欧洲的移动电话公司,于2003年首家在欧洲大陆的英国和意大利商业性销售移动视频手机。最初是由于技术故障、手机价格高和客户服务质量不好以及手机供应不足等问题,和记黄埔没有实现在2003年年底在英国和意大利拥有100万用户的目标。

分析师称,和记黄埔对新兴的3G技术下了220亿美元的赌注。该公司的3G服务每天要烧掉1亿港元(1280万美元)。市场对于该公司3G业务的担心已经拖累了和记黄埔的股票价格。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和黄财务董事陆法兰会见机构投资者时透露,集团未来对欧洲3G业务仍然需要投入66亿欧元,相当于620亿港元,其中和黄需要由内部资源出资25亿欧元,另外38亿欧元已安排好,属未动用的银行信贷,至于余下的3亿欧元,则用作瑞典3G业务的少数股东资金。

陆法兰说,3G业务将进一步投入的约66亿欧元,当中已包括瑞典3G网络的兴建费用;瑞典监管部门此前要求包括和黄旗下HI3G在内的3G网络商,在2004年12月1日前把3G网络覆盖范围拓展至全国886万人口。

和记黄埔旗下和记电讯3G业务—“3香港”服务是在2004年1月正式推出的,其香港中环旗舰店的开业仪式热闹非凡,舞狮表演以及喧天的锣鼓,吸引了不少媒体和市民前来“凑热闹”。

为了更好地推销3G手机,“3香港”推出的服务收费和手机价格,都比市场事先预期的要便宜。3G服务月费,最低月费为263港元,其中已包括1300分钟、600分钟的基本以及网内通话时间;其次,还有月费383港元以及533港元的多种选择。

推出伊始,“3香港”又提出,客户若在2004年2月28日前办理“上台”选用3G服务者,即可享有多项优惠。其中,选用533港元月费计划的客户,在头两个月可无限次免费享用各项文字和多媒体内容下载或串流播放服务(但股票和指数资讯除外);而选用263港元和383港元月费计划的客户,在头两个月也可享用其月费计划内包括的文字和多媒体内容的双倍用量。

“3香港”还通过一系列电视广告、100部印有“3香港”广告的出租汽车,以及开放销售点让客户试用3G服务等,加深香港市民对3G的认识。

3G手机的优越性,加上“3香港”优惠的营销策略,连日来吸引了不少香港市民到网络商的门市了解3G所提供的服务,有市民在了解有关服务后便一掷数千港元购买手机“上台”,有人甚至购买数部手机,有的门市更一度出现排队轮候购买手机和“上台”的人龙。

用户方先生在“开台”首日已购买了两部手机3G并选用263港元的月服务计划。但他事后发现,高用量服务计划不单语音和视像通话不设时限,而且可以无限次浏览网络商提供的各式信息,加上网络商也向高用量用户送上两块电池和充电器,所以他又到门市加钱更改了服务计划。

方先生说,3G是一种新科技,它提供的信息是2。5G不能提供的,加上可以通过手机进行  
视像会议,而且服务收费也算适中,所以便立即决定“上台”。

另一位选择高用量服务计划的张先生表示,3G提供的新闻、音乐和足球信息十分吸引人,加上手机播放的影像十分流畅,所以他便花费近8000港元购买了两部手机给自己和女友。他认为,由于优惠期内高用量服务计划可无限量使用视讯服务,加上有赠品,所以他选用了比较值的高用量计划。

和友人一起“上台”的李先生说,3G最吸引人的是可以与亲友进行即时的视像对话,所以买了两部,一部自己用,另一部给太太。如果好用的话,会叫朋友们一同使用。

有分析家预测,虽然3G只是一种刚投入市场的电讯服务,但由于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