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_李嘉诚全传 >

第5部分

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_李嘉诚全传-第5部分

小说: 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_李嘉诚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诚在他捐赠兴建的汕大视察,上楼穿堂,步履矫健快速,陪同他的中年教师都气喘吁吁,颇感吃力。

中午时,李嘉诚急如星火赶回筲箕湾,先检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后跟工人一道吃简单的工作餐。没有餐桌,大家蹲在地上,或七零八落找地方坐。当然,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长江厂甫有盈利,李嘉诚就抽钱出来,尽量改善伙食质量和就餐条件,以稳定员工队伍。“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与塑胶同业如是说。草创时期的长江厂条件异常艰苦,却鲜有工人跳槽,长江厂的凝聚力,建立在“诚”字上。

第一批招聘的工人,全是门外汉,过半还是洗脚上田的农民。惟一的塑胶师傅是老板李嘉诚,机器安装、调试,直到出产品,都是李嘉诚带领工人一道完成的。第一次看到产品从压塑机模型中取出来,李嘉诚如中年得子一样兴奋。悭省啬俭的李嘉诚破例奢侈一番,带工人一道到小酒家聚餐庆贺。李嘉诚常说自己是个悭吝之人,他的部下说他“悭己不悭人”。

晚上,李嘉诚仍有做不完的事,他要做账;要记录推销的情况,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还  
要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明天的生产。业余自学,是不可间断的,塑胶业发展急速,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制品、新款式源源不断被开发出来,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李嘉诚住在厂里,一星期回家一次,看望母亲和弟妹。规模稍扩大后,他在新蒲岗租了一幢破旧的小阁楼,既是长江厂的写字间,又是成品仓库,还是他的栖身处。那时的李嘉诚,把自己“埋”进了长江厂。

李嘉诚身为老板,同时又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草创阶段,什么事都是他一脚踢。李嘉诚曾做过塑胶裤带公司总经理,两者毕竟不同。塑胶裤带公司产销已步入正轨,而这里是白手起家。李嘉诚是以小学生的态度,来做他所做的一切。

人们很难想象,李嘉诚哪来的这么旺盛的精力?他靠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支撑着,正如香港《星岛经济纵横》(1988年4期)所说:

“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砺志式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勤俭好学,刻苦而劳,创立出自己的事业王国。他常言:追求理想是驱使人不断努力的最主要因素。”

李嘉诚是个善于把握机遇的人。

他创办长江塑胶厂,正值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实行经济封锁,港英政府不得不关闭对华贸易进出口通道,香港转口贸易地位一落千丈。转口贸易是香港的经济支柱,对华禁运之前,香港的转口出口占全部出口的89%(据英国戴维·莱恩布里奇《香港的营业环境》一书),这就是说,香港本地产品出口只占全部出口的11%。

这是二战后香港经济最大的灾难。悲观情绪在香港经济界徘徊,但很快被蓬勃兴起的加工工业一扫而光。港府制定出新的产业政策,香港经济从此由转口贸易型转向加工贸易型。

香港资源匮乏,市场有限。香港加工工业的显著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原料和市场在海外,利用本地劳力资源赚取附加值。香港的工业化以纺织成衣业为龙头,塑胶、玩具、日用五金、手表装嵌等众多行业相继崛起,形成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活跃局面。金融、地产、航运、交通、通讯、仓储、贸易等,皆向加工业倾斜或靠拢,加工业渐成为香港新的经济支柱。

李嘉诚投身塑胶行业,正是顺应了香港经济的转轨。塑胶业在世界也是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塑胶制品加工,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小业主经营。原料从欧美日进口,市场由以本地为主迅速扩展到海外。

李嘉诚对推销轻车熟路,第一批产品很顺利就卖出去。接下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他手里捏着一把订单,招聘工人,经过短暂的培训就单独上岗。他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出货。

他不再是惟一的管理人员,他招聘了会计、出纳、推销员、采购员、保管员,他没想到投产后会这么顺利,简直就是一帆风顺。

正当李嘉诚春风得意之时,遇到意想不到的风浪。一家客户宣布他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李嘉诚不得不冷静下来,承认质量有问题。他知道他太急躁了,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李嘉诚手中仍攥着一把订单,客户打电话催货。李嘉诚骑虎难下,延误交货就要罚款,连老本都要贴进去。他亲自蹲在机器旁监督质量。然而,靠这些老掉牙的淘汰机器,要确保质量谈何容易!又加上大部分工人,只经过短暂培训就当熟练工使用,他们能够操作机器将制品成型,已是很不错了。

推销员带回的客户的反馈,令李嘉诚不寒而栗——客户拒收产品,还要长江厂赔偿损失!

客户都是中间商,他们或将产品批发给零售商,或出口给海外的经销商。塑胶制品早已过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好年景,用户对制品的款式质量变得挑剔起来。塑胶工厂日益增多,竞争自然日益激烈。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粗劣的产品必然会逐出市场。

事态严峻,质量就是信誉,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事业的航船,甫扬风帆,就遇到惊涛骇浪。

危机之中的李嘉诚,真正体会到做老板的难处。他曾做过塑胶裤带公司总经理,全盘掌管日常事务,可重大决策仍是老板拍板。现在身为一业之主,就要承担一切风险的责任。“如履薄冰,小心翼翼”——许多处于景气中的业主,仍是这种心态。李嘉诚太年轻,余勇可沽,而把困难设想得太少。

企业的主人,就像一船之长,决策即是航向,任何失误,都可能把航船引向灭顶之灾。李嘉诚承认,他创业之初不是个出色的船长。他说人们过誉称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过很多挫折和磨难,才悟出一些经营的要诀的。

李嘉诚又一次陷于人生的大磨难中。这之前,他经历的磨难是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这一次,却是他自己的失误造成的。对熬出头的人来说,磨难太有裨益,可磨难又可能将一个人彻底摧毁。

仓库里堆满因质量欠佳和延误交货退回的玩具成品。一些客户纷纷上门要求索赔,还有一些新客户上门考察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见这情形扭头就走。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李  
嘉诚急如热锅中的蚂蚁,业中人常说:“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长江厂正处在后一种情景中。

产品积压,没有进账,原料商仍按契约上门催交原料货款。李嘉诚上哪去弄这笔钱?他逼急了,就说:“我实在拿不出钱,你们把我人带走。”原料商笑道:“你想得美?我们要你干什么?我们要的是钱!”原料商扬言要停止供应原料,并要到同业中张扬李嘉诚“赖货款的丑闻”。这又是一道杀手锏。

墙倒众人推。银行得知长江厂陷入危机,派职员来催贷款。弄得焦头烂额、痛苦不堪的李嘉诚不得不赔笑接待,恳求银行放宽限期。银行掌握企业的生杀大权,长江厂面临遭清盘的边缘。

长江厂只剩下半数产品品种尚未出现质量问题,开工不足,不得不裁减员工。部分被裁员工的家属上门哭闹,有的赖在办公室不走,车间和厂部没有片刻安宁。留下的员工人心惶惶,为长江厂的前途,更为自己的生计忧心忡忡。那些日子,李嘉诚的脾气不免暴躁,动辄训斥手下的员工。全厂士气低落,人心浮动。

李嘉诚回到家里,强打欢颜,担心母亲为他的事寝食不安。知儿者,莫过其母。母亲从嘉诚憔悴的脸色,布满血丝的双眼,洞察出长江厂遇到麻烦。母亲不懂经营,但懂得为人处事的常理。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嘉诚走向社会,母亲总是牵肠挂肚,早晚到佛堂敬香祭拜,祈祷儿子平安。她还经常用佛家掌故,来喻示儿子。

母亲平静地说道:很早很早之前,潮州府城外的桑埔山有一座古寺。云寂和尚已是垂暮之年,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把他的两个弟子—一寂、二寂召到方丈室,交两袋谷种给他们,要他们去播种插秧,到谷熟的季节再来见他,看谁收的谷子多,多者就可继承衣钵,做庙里住持。云寂和尚整日关在方丈室念经,到谷熟时,一寂挑了一担沉沉的谷子来见师父,而二寂却两手空空。云寂问二寂,二寂惭愧地说,他没有管好田,种谷没发芽。云寂便把袈裟和瓦钵交给二寂,指定他为未来的住持。一寂不服,师父说,我给你俩的种谷都是煮过的。

李嘉诚悟出母亲话中的玄机—诚实是做人处世之本,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李嘉诚为自己所做的事,流下悔恨的眼泪。

翌日,李嘉诚回到厂里,工厂仍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李嘉诚召集员工开会,他坦诚地承认自己经营错误,不仅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他向这些天被他无端训斥的员工赔礼道歉,并表示,经营一有转机,辞退的员工都可回来上班,如果找到更好的去处,也不勉强。从今后,保证与员工同舟共济,绝不损及员工的利益,而保全自己。

李嘉诚说了一番度过难关、谋求发展的话,员工的不安情绪基本稳定,士气不再那么低落。

紧接着,李嘉诚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祈求原谅,并保证在放宽的限期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账。李嘉诚丝毫不隐瞒工厂面临的空前危机—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

李嘉诚的诚实,得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谅解,他们都是业务伙伴,长江塑胶厂倒闭,对他们同样不利。

银行放宽偿还贷款的期限。但在未偿还贷款前,不再发放新贷款。

原料商同样放宽付货款的期限,对方提出,长江厂需要再进原料,必须先付70%的货款。

客户涉及好些家,态度不一,但大部分还是作了不同程度的让步。有一家客户,曾把长江厂的次品批发给零售商,使其信誉受损,经理怒气冲冲来长江厂交涉,恶语咒骂李嘉诚。

李嘉诚亲自上门道歉,该经理很不好意思,承认他的过失莽撞。该经理说李嘉诚是可交往的生意朋友,希望能继续合作。他还为长江厂摆脱困境出谋划策。

李嘉诚的“负荆拜访”,达到初步目的。他却不敢松一口气,银行、原料商和客户,只给了他十分有限的回旋余地,事态仍很严峻。

积压产品,库满为患。这之中,一部分是质量不合格;另一部分是延误交货期的退货,产品质量并无问题。李嘉诚抽调员工,对积压产品普查一次,将其归为两类:一类是有机会做正品推销出的;一类是款式过时或质量粗劣的。

李嘉诚如初做“行街仔”那样,马不停蹄到市区推销,正品卖出一部分。他不想将积压产品拖累太久,全部以极低廉的价格,卖给专营旧货次品的批发商,在制品的质检卡片上,一律盖上“次品”的标记。

李嘉诚陆续收到货款,分头偿还了一部分债务。

在危机之中,原来的一些亲戚朋友,有的对李嘉诚敬而远之,生怕他开口借钱或带来麻烦;有的来电话,或主动上门,为李嘉诚分担忧愁,安慰激励,献计献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李嘉诚又一次体验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每个人都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李嘉诚求发达,丝毫不含报复的成分,他后来大发达,成巨富,不计前嫌,仍与这些在危难中曾疏远他的亲友保持来往。

危难见人心,路遥知马力。李嘉诚正是靠那些真诚亲友,获得新订单,筹到购买原料、  
添置新机器的资金。

被裁减员工,又回来上班,李嘉诚还补发了离厂阶段的工薪。

李嘉诚又一次拜访银行、原料商和客户,寻求进一步谅解,商议共度难关的对策。

长江塑胶厂出现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1955年的一天,李嘉诚召集员工聚会。他首先向员工鞠了三躬,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然后,用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宣布:

“我们厂已基本还清各家的债款,昨天得到银行的通知,同意为我们提供贷款。这表明,长江塑胶厂已走出危机,将进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话音刚落,员工顿时沸腾起来。散会前,每个员工都得到一个红包,由李嘉诚亲自分发。

夜深沉,海风裹挟着丝丝凉意。忙碌了一整天的李嘉诚,爬上附近的一座小山冈,眺望着中区的万家灯火和海域中行走的巨轮,陷入沉思之中。

长江号航船,只能说暂时避免了倾覆之危,只能说取得一次小小的胜利。今后的航程,还会遇到急流险滩、暗礁风暴,作为船长,切不可陶醉在小小的胜利之中,须胸怀大志,头脑冷静,行为稳重。

经历过这次挫折和磨难,李嘉诚又成熟了许多,他给自己立下座右铭:

“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

第六章 塑胶之花 开遍香江满世界

1957年,李嘉诚赴意大利考察塑胶花生产,回港后,他率先推出塑胶花,立即成为热销产品。其后,他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又因生产规模太小,险些前功尽弃。当塑胶走遍世界之时,他由此赢得“塑胶花大王”的桂冠。

20世纪50年代中期,香港工业化形成热潮,港产工业品源源不断打入国际市场,越来越引起国际商界的重视。在港九市区边沿及新界,山寨式工厂如葡萄串布满新工业区。

 
长江塑胶厂经历过濒临倒闭的危机后,生机焕发,订单如雪片飞来,工厂通宵达旦生产,营业额呈几何级数增长。李嘉诚的信誉有口皆碑,银行不断放宽对他的贷款限额;原料商许可他赊购原料;客户乐意接受他的产品,派送大笔订单给他。

居安思危,上一次危机,正是在春风得意时发生的。李嘉诚的头脑异常冷静,思考长江研制的现状及未来。

香港的塑胶及玩具厂已有三百多家,长江厂只是其中经营状况良好,但缺乏特色的一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