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离魂 >

第22部分

离魂-第22部分

小说: 离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胡收了琴,赞道:“好,两位老板这一折《游园》真是好,没得说,今晚一定唱个满堂彩。不用再排了,就这样唱,秋小姐,你今晚过后,就成红角了。”
唤茶先头还听得入迷,这时又不乐意了,哼道:“两位老板?哪里来的两位老板?她算哪门子的老板?”
白荷衣刚要出声喝止,就见琴湘田拄着一根杞木拐杖,呵呵笑着走来,道:“毛丫头的话倒提醒了我,菀儿今晚首次亮相,是该取个艺名。看叫个什么好呢?师哥叫荷衣,师妹也该有个‘荷’字。”
四人见他来了,一起行礼,之琬扶他坐了,道:“那就请师父赐个字。”
琴湘田点头道:“嗯,就叫荷心吧。你是‘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荷衣是‘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用同一阙词里的字,我也可以号称我这个班叫‘荷香班’,我就是荷香班主。”
之琬掩嘴笑道:“我以为要叫‘摸鱼班’,那是师父就成了摸鱼班主,人家听了还以为是一家打渔的。”说得其他几个人都笑。
唤茶不懂,睁大眼睛问道:“为什么叫摸鱼班?”
之琬解释道:“师父刚才用的都是元好问的一首词,词牌名是‘摸鱼儿’,我就跟师父开了个玩笑。”
唤茶哦了一声,复又别转脸去道:“哼,别人都不说,就你说,是想显得你学问大吗?‘荷心,荷心’,你是何居心?”
之琬不理她,向琴湘田道:“谢师父赐字,那一会儿戏院来问挂牌的名字,就告诉他们是夏荷心吧。”
唤茶又听不懂了,忍不住问道:“为什么是‘夏荷心’?是荷花开在夏天,才这么取名的吗?”
之琬淡淡地道:“我夫家姓夏,你不记得了吗?”
唤茶听了一呆,倒讪讪地不好意思起来。人家明说了有夫家,自己再牵丝扳藤缠夹不清,就是笨了。
琴湘田道:“我来是叫你上楼去,你师母在倒腾箱子,说要把压箱底的宝贝给你做行头,你去拣两件晚上穿,就不用另做了。”
之琬扶琴湘田起身,道:“那师父我们一起去看吧,看看师父藏了些什么好东西,不拿出来给徒弟,难道是要给老鼠,让它们唱一出‘老鼠嫁女’讨你老人家欢心?”
说得琴湘田欢喜不尽,笑着和之琬上楼,在沙发里坐下,用拐杖指着箱子道:“这箱子里都是伯父留给我的行头,说是伯父的,其实是伯母的。她的行头精致漂亮得,世上没几个红伶比得上。衣料是个上等的,这且不用说,那上头绣的花,外头的绣庄哪里比得上?都是乔家的女眷花了一辈子心血慢慢绣成的。外头是赶活,她们是细磨。对了,就是你的外祖母她们绣的。”
之琬从听到是沈九娘的行头,就料到是什么了。从琴太太手里捧过从前自己亲手做的花帔,忍住泪笑道:“妈妈,你收捡得可真好,这么多年,一点没霉没蛀,虽然不是彻骨里新,但看上去还有七八分呢。”轻轻抖开,披上身上,转个身摆个亮相,道:“师父,可像沈九娘?”
她还没哭,琴湘田倒先洒了老泪,道:“像,像极了。当年我第一次和九娘搭台,就是唱的这一出《游园》,她的杜丽娘,我的春香。论名气,我是上海的名旦,她是乡下藉藉无名的家旦,但我一见她,就倾倒不已,甘愿做婢。她的杜丽娘,好过我太多。后来她做了我伯母,把她的一身经验都传授给了我,我才真的成了名角。”回想往事,唏嘘不已。
琴太太替之琬整理衣领水袖,伸手掸掸衣摆,道:“倒像是给你做的一样,颜色和花样都衬你。等这两天的戏唱完,你和荷衣一人来分一半,我和你师父都老了,没几年活头了,这些东西,迟早都要交到你们手里。”


之琬道:“妈妈,这刚抗战胜利,多少苦日子都捱过去了,说这些做什么呢?你和师父太太平平要活到一百岁呢。”
琴太太道:“好,借你吉言,我活到一百二十岁。”
之琬抱着琴太太,看着她雪白的头发在脑后梳成一个横爱司髻,斜插着两枚珠钗。小小的脸已经皱成一个核桃了,皱纹满面,眼睛老花,心痛不已,强笑道:“那我们就说好了,一百二十岁。”
琴太太拍拍她的手臂,宽慰地道:“傻孩子。啊,这衣裳上的折印要拿烧酒喷了熨一熨。”
之琬道:“我来吧。”把衣裳搭在胳膊上,到自己房里去熨烫。
她熨着这些衣裳,看着这上头的花,想那“恍若隔世”一词,用在自己身上真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她再也想不到,当初给沈九娘绣的花帔,会穿到自己身上来,并且要穿着上台唱戏。隔了快五十年,这些衣裳又回到了当初做她的人手里,这又是怎样的奇缘巧合?
晚上的演出,是从白荷衣之请。自从他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硬着头皮演出《战金山》,后来又排《花木兰》等戏,俨然成了沪上梨园界的一面旗帜,威望日隆。为了庆祝抗战胜利,梨园界要上演一台大戏,名角大老板都要出演,个个心气高昂,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戏目,要大唱三天,普天同庆。白荷衣一高兴,便撺掇之琬上台,跟他一块演一出《游园》,并说只要师妹肯上台,他甘愿演春香,让师妹唱杜丽娘。之琬哪里肯唱,白荷衣索性请出师父做说客,三说两说,说得之琬动了心。她学了八年的戏,从没在人前唱过,是有点养在深闺的味道,要搁平时,她是不会同意的,但抗战胜利这样的天大喜事,也让她放下了蕃篱,便答应了。却只肯演春香,杜丽娘还得要白荷衣这样的名角来担纲。白荷衣只要她同意,春香和杜丽娘都没关系,两人合了几回,越发熟练得天衣无缝了,只待晚上登台。
晚上天蟾戏院热闹非凡,花牌海报贴了一面墙,花篮堆得山一样高,门口还站着许多等退票的和听白戏的。白荷衣和琴湘田坐了一辆车,之琬和琴太太坐了一辆车,老胡一个人一辆车,但另一边却是两个大衣包和放头面的箱子,三辆人力车在人群中弯弯去,才进了戏院的侧门。
琴太太看了等在戏院外的人群,对之琬道:“好多年没见到这样的场面了,倒叫我想起从前看你师父的首场,那时也曾有过这样的风光。现在大家都去看电影去了,听戏的少了,要不是为了庆祝抗战胜利,这许多大老板一起上台,只怕还聚不来这么多的人。”
之琬道:“凡事都是盛极而衰。自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引发后来的花雅之争,花部乱弹强过了昆曲雅乐,在京城独霸菊坛两百来年,昆曲式微。若不是在江南还有像一些像乔老爷那样的人在,昆曲就真的要没人会唱了。如今这平戏又有被电影取代的苗头,将来又不知什么要取代电影。世间万物都是这样此消彼长,也不必强求了。”
她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历,才知道父亲乔伯崦为昆曲的存亡断续做了大大的好事。当年确是不知,只觉得他入戏太深,把家人看轻。如今她唱了戏,对父亲的看法大大的改观,才明白琴湘田为什么会在父亲百岁冥寿时到坟前祭扫。之琬这时对父亲的尊敬是从心底里生出的,不像从前,是本能的孺慕恭敬。
琴太太看着她道:“菀儿,这些年你变了好多。”
之琬无可奈何地笑道:“是,我知道,妈妈。”
琴太太把她的一把长发拔到腰后,道:“你的头发留得这样长了,又黑又滑,丝丝不断,从根到梢都一般的多,这可难得。我年轻那会,头发还没你好。等会儿梳头时可以不用假发了,我来替你梳。你是不知道,我梳得一手好头发,从前你师父上台,头发都是我梳的。”
之琬笑道:“旗人是不是特别会梳头?像《四郎探母》里的铁镜公主那种两把子、大拉翅什么的,是怎么想出来的?”娘儿俩个说笑着进了后台,就在白荷衣的更衣室换衣化妆梳头,荷衣去和别人挤一下。
后台上挤满了人,吵吵嚷嚷,谁说话都听见,要扯开喉咙喊。丑儿扮的财神戴好了冠,正和一帮小子们说笑。其他插旗扎靠的龙套们也扮上了,候在后场,等着上台。名角们彼此也请安问好,拉着说长说短,互问故人消息。
琴太太替之琬换好春香的衣裳,晕好了脸,画了眉,点了唇,梳好头,贴上花钿,看了赞道:“好看,太漂亮了,这一下子我都不敢认了,这样的扮相,可说是明艳照人。来,给你师父看。”打开房门,去隔壁叫了琴湘田来,琴湘田一看,竟是一怔。白荷衣也换了装束贴好了片子,跟了过来,一看之下也是说不出话来。
琴太太看了得意地道:“怎样,明艳照人吧。”
那两师徒齐声道:“明艳照人,明艳照人。”
琴湘田赞道:“这模样该演杜丽娘,明天晚上,你的杜丽娘。荷衣?”
白荷衣哪里有意见,马上接口道:“那是当然,我一早就说要请师妹演杜丽娘的。”
之琬被他们赞得不好意思,拿了春香的纨扇掩着嘴笑。这一笑,更是百媚横生,顾盼生姿。琴湘田道:“活脱一个沈九娘啊。”
这时台上已经锣鼓喧天,财神开始跳“加官”。白荷衣道:“师父师娘你们去台下坐着看吧,师妹有我照看。”
琴湘田道:“好,菀儿就交给你了。菀儿,你第一次登台,不要怕,就当下头的人都是你院子里的花草树木,人家拍手叫好喝彩,你就当是刮大风。这样你就不会紧张了。”
之琬道:“是,师父,我记住了。”
琴湘田搀了琴太太离开后台,坐到观众席的前十来排里,和同行的老熟人彼此打招呼寒喧,叙述这几年的辛苦。杨老板杨太太、筱老板筱太太都来了,亲亲热热地问安道好。他们的徒弟也要上台的,筱太太看过了花牌,问琴太太:“跟荷衣搭台的夏荷心是谁,怎么没听说过?”
琴太太笑而不宣,道:“先卖个关子,一会儿你看了自己猜。”
筱太太啐她一口,左右看了看,问道:“梅太太今天不来?”
杨太太道:“他们梅老板瘫在床上四年了,她怎么回来?”
筱太太又问:“后来那位谢小姐还上门闹事吗?”


杨太太道:“没有了,梅太太让她见了躺在床上活死人一般的梅老板,把那位小姐吓得不轻,后来就再没有上过门。”
几位太太“啧啧”两声,又聊起了其他的。
观众座的前几排是一些身戎装的军人,还有几个外国将军也在坐,琴湘田这几日在报上多见到这外国将军的照片,老眼昏黄的看不真切,便和坐在旁边的杨老板小声谪咕道:“这位就史将军?”杨老板点点头,琴湘田道:“唔,身板真硬,气度甚好,像个将军的样子。”
这时台上的加官跳完了,唱的是一折《夜郎奉诏》。旁边便有人嘘道:“嘘,嘘,看戏看戏。”旁边便有人嘘他道:“这是看戏,又不是看电影,嘘什么?你懂不懂看戏?”那人不忿被说不懂看戏,马上反唇相讥,两人几乎吵起来。旁边出来更多的嘘他们的人,登时嘘声一片,那台上的李太白唱得正昂藏慷慨的,不明白自己哪里不好,被人嘘成这样,便加倍地卖力,于是叫好声一片。嘘声里夹着叫好声,戏院里登时各种声音此起彼伏,热闹煞人。
琴湘田小声对琴太太道:“嗯,这才是看戏,以前的戏园子比这个还吵,台上一台戏,台下几台戏,赌钱打牌的人都有。说起来我倒有点怀念以前的老戏园子。这天蟾舞台大是大,座位排得跟电影院似的,却没有戏园子的气氛。”
琴太太取笑他道:“贱骨头,人家安静听你唱戏倒不好了。”
两人说说笑笑,看了几折,京昆都有,文武兼唱。文戏有《贵妃醉酒》、《桑园会》,武戏有《挑滑车》、《扈家庄》,跟着花牌抬出来,上写《游园》,白荷衣,夏荷心。琴湘田道:“嘘,菀儿上场了。”琴太太横他一眼,道:“怎么你也要嘘人了?”两人一笑,静心看戏。
台上杜丽娘引了春香出来,甫张口一句“原来……”,便赢得台下一片彩声。这一大篇热热闹闹的锣鼓戏文后,忽然来了这么一出清雅的小旦戏,顿觉耳根子清静,没有那些来回穿梭的龙套彩旗,就连眼睛看着也舒服。
两个丽人在台上若往若还,欲行还止。一个似华月初升、好风送起,一个似春云冉冉、纤雨织纱。两个儿面容如嫩花欲放、晓露犹含。行动处又恍有垂柳牵衣,漾到软红深处。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杜丽娘唱时娇柔婉转,春香念白又溜脆清圆。令观者就如同身在碧梧翠竹之中,听雏凤么凰相邀相和,一字字香浓玉暖,一声声魂断肠回。一个是秋波慵转,粉面凝俏;一个是春眉如黛,星眼乍合。看得满座的人目眩神迷,心荡意移。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这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酴醿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一曲唱罢,彩声如雷。鼓掌和叫好声中,只听见频频有人问:“那个唱春香的是谁?这夏荷心是哪个门下?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比起白老板来是一点不逊色。”
琴湘田和琴太太相视莞尔,得意欢喜之心,比琴湘田自己在台上还多上十倍。
第二十五章 寻梦
第二十五章 寻梦
天蟾舞台连演三天大戏,之琬和白荷衣也唱了三场。第一场是《游园》,白荷衣的杜丽娘,之琬的春香;第二场就倒过来了,是之琬的杜丽娘,白荷衣的春香;白老板以海上闻名的小旦退居次位,为师妹做婢,戏一演完,立时传为美谈。第三场白荷衣干脆让师妹一人挑头牌,自己演《战金山》,之琬演的是《寻梦》。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是睡酴醿抓住裙钗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处牵。
“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是牡丹亭畔。嵌雕栏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线儿春甚金钱吊转!
“是谁家少俊来近远,敢迤逗这香闺去沁园,话到其间腼腆。他捏这眼奈烦也天。咱歆这口待酬言。咱不是前生爱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则道来生出现,乍便今生梦见,生就个书生,恰恰生生抱咱去眠。”
三场演完,夏荷心的名字红了半边天,都打听出来原来是琴湘田偷偷教了八年的弟子,怪不得如此完姜。一般人收弟子,教上半年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