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又厚又黑红楼梦 >

第7部分

又厚又黑红楼梦-第7部分

小说: 又厚又黑红楼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水电确实在减少大气污染上比火电强不少,但如果说就一定强很多,显然,中华鲟就不会同意。大坝的建成挡住了它们洄游的路线,使它们无法产卵繁衍。三峡工程到底会不会形成“生态灾难”,我不知道,但如果说对中华鲟是个灾难,显然是没有问题的。“目前,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根除这个问题!”陆佑楣承认了。
  经济发展了,体制不发展,是注定的灾难;经济发展了,不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注定的灾难。这些灾难可不仅仅属于中华鲟,就像贾府里,政治危机——被皇帝抄家的时候,倒霉的不可能只是探春美眉,老太太也好不到哪里去,不是吗?
  可卿是个明白人
  秦可卿在利用自己下巴颏魂归离恨天之时,托梦给王熙凤,提出了贾家的两个隐忧:“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改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
  秦可卿死在第十三回,这个时候,全书的故事还没有展开,但秦可卿是明白人,相当于向大管家王熙凤提出了一个预警方案。
  这样的预警方案有很多,但事情没出的时候是没人在意的,即使王熙凤这样的强人。王熙凤曾经设计过一个局,让张华告自己的老公贾琏,张华是个小人物,哪有胆子参与这种事,王熙凤怒了,对办事的人说:“便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的。”
  什么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当然是自信的人。全书中,也没人告贾家谋反,但比这轻得多的罪名,比如放高利贷,比如包揽诉讼,皇上一个小指头轻轻一推,贾家就像撤了根基的高楼,虽不至一败涂地,也只剩些废墟了。
  有了预警方案,不去执行,得到这样的结果是一定的,无论多么自信,无论多么有底气。在云南腾冲县,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这个县在2007年7月19日的泥石流灾害中,29人丧生。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这场泥石流并非突如其来——事故发生前,当地持续中到大雨或暴雨,出现小规模滑坡。而当地政府没有发布任何预警信息,也没有组织相关人员撤离,早已制定的预警机制在大灾面前形同虚设。(据新华网)
  应该说,腾冲县比王熙凤好一点,王熙凤对预警只是听听而已,而腾冲县的方案已然落在了纸上。但是,也毕竟只是好“一点”而已,有论者认为“泥石流不会看纸上预警”,这话说得是。同样,皇上也不会理会王熙凤的自信,该抄家的时候丝毫不会手软。
  写在纸上就算执行了?告你家谋反也没事?骗谁呢。
  
第四篇 天香楼夜总会(1)
谁是谁的人
  北京电视台“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轰轰烈烈了10个月,终于结束了,黛玉、宝钗扮演者暂时有了人选,宝玉扮演者还有待考察。10个月来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少男少女总算都有了结果,上位的上位,回家的回家,倒是坊间流传该活动背后的一些传说颇耐人寻味。
  别的不说,单是导演组两度易人已经透露出了不少信息。这让我想起古代一个贪官的故事,贪官离任时该县的地皮比三年前他上任时低了三尺,但考察团征询地方意见时居然都说他好话,希望他留任,考察团十分不解,私下询问才有了答案。原来老百姓的意思是他已经是一只吃饱了的老虎,实在怕再来一头饥饿的豺狼——民间的智慧就是这么简单而朴素。
  花絮很多,比如,黛玉组前三名名字居然是程媛媛、闵春晓、李旭丹(冠军),有记者将三个名字各取一字,组合起来便是程晓旭,跟前一《红楼梦》电视剧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的名字只差一个后鼻音——无聊是无聊,但好玩是吧。
  更好玩的是,宝钗组胜出者姚笛居然是温都水城的代言人,而温都水城是“红楼梦中人”全国总决赛的举办地。我不是说这两件事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不可能没有联系对吧,万物都有联系,这么明显的事怎么会没联系呢?至少,为了不让人有这种联想,主办方起码应该想点办法吧,比如回避一下?
  传说很多,无法一一列举,而很多传说也无法证实,比如谁是谁的人,谁拿了谁的钱等等,没证据可不敢乱说。某红学家在比赛结束时,为宝黛钗组的前三名各题诗一首,表扬她们的美丽与智慧,不揣冒昧,俺也打油一下,献给“红楼梦中人”,前三句均来自小说版《红楼梦》:
  身后有余忘缩手,(智通寺门联)
  徒留名姓载空舟。(薛宝琴《赤壁怀古》)
  因何镇日纷纷乱,(贾迎春《算盘》)
  此红楼非彼红楼。
  如此“双黄蛋”
  连着很多天,华表奖都是我身边很多朋友嘴里的笑话。明星们出场时章子怡的烟熏妆、李冰冰的疑似地摊货等装扮被笑话,充分说明了朋友们的不厚道,在我看来,女人肯于打扮,男人就应该大喜过望了,还挑肥拣瘦?就欠让你们回到目力所及范围内,漫山遍野黄脸婆时代了。
  当然,再不厚道的人看到女明星的打扮不及格也是说说而已,当年比约克的天鹅装还有几个人记得呢?
  华表奖最好玩的传闻是这样的,某组织者对来颁奖的年轻演员说:谁也不许把规定的词念错,谁念错以后别想上华表了;谁要提前退场,3年不许上华表。
  不过既然是传闻,当然没有证据,不过这从赵薇和李连杰没话找话,最后说“我们好像凑够要求的5分钟,可以开奖了”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再说,对年轻演员严格要求,对他们的成长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种要求看起来严厉了点,但华表奖嘛,大奖,当然有资格对年轻演员严厉,不然岂不是枉担了虚名?
  华表奖上,最为人所诟病的是所谓的“双黄蛋”问题,即一个奖项有两个人或者影片获得,大奖“优秀故事片奖”获得者居然达到10部,分别是《千里走单骑》、《香巴拉信使》、《生死托付》、《我的长征》、《小巷总理》、《太行山上》、《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云水谣》、《山乡书记》和《东京审判》。朋友拿这个开玩笑,被我坚决反击了回去,人家叫“优秀故事片”,又没像前四届那样叫“最佳”, 当然可以奖项并列了,从第五届到第十一届都是这样,第十二届就更没有理由改变了。我举《红楼梦》的例子来说服朋友,比如,贾元春送东西到大观园,妹妹们全都有份儿,连宝玉宝钗黛玉都得到了,那可是宫里来的东西啊!元春送东西,为什么人人有份儿呢?当然是她觉得她的弟弟妹妹表妹们都很出色,难分伯仲。华表奖也是这样,既然10部片子都好,自然可以都有奖了,这叫皆大欢喜——当然,是不是真的都好,我也没看全,就没资格说话了。


  低人一等
  入选“百年话剧名人堂”的导演陈薪伊搞了个舞台剧《红楼梦》,按照新华社记者的描述:“剧中的宝玉、黛玉,竟被安排身穿欧式豪华礼服共读《西厢记》;黛玉葬花不用‘荷锄’却跳起了芭蕾舞;元春的豪华头饰重达10公斤,以致被压得直不起腰来……”
第四篇 天香楼夜总会(2)
于是,该社评论员愤怒了,斥责说这是“以不肖对圣贤”,道:这些“创意”太拙劣了,不仅使多数观众难以接受,想必扮演者自身也会感到尴尬。
  我够笨,实在想不出扮演者自身为什么会感到尴尬,最重要的是,《红楼梦》什么时候变成圣贤了?圣贤不是指孔子那些人吗?一部小说哪里当得起“圣贤”二字。“子不语怪力乱神”,《红楼梦》里怪力乱神处处皆是,如果孔子真活着,看到人把他跟《红楼梦》并列,估计也会生生气死。
  把小说改成话剧,加一些现代元素,至少应该算是一种艺术上的探索,动不动就用“文革”腔调大帽子压人,实在没意思。
  话剧上演时只有五成上座率,也成了批评者的证据,说“多数观众放弃了散场后主办方提供的免费班车,选择了提前退场,这分明是对‘恶搞’古典名著者的最严厉的惩罚”。这话听起来相当可笑,因为新闻里明明写着“11月10日、11月11日两晚,上万观众冒着瑟瑟寒意来到上海市虹口足球场,期待一场与经典名著的露天‘约会’”。瑟瑟寒风啊,我倒觉得观众是被冻走的,花那么多钱看话剧,提前走了,显然不是风度问题,而是温度问题。
  至于经典名著到底该怎么演,应该是导演的事,这是常识。1986年,中央戏剧学院把《李尔王》改成《黎雅王》,故事改到中国春秋年代,甚至使用了中国戏曲的程式,获得的评价相当高。20多年过去了,有些人的心态反倒大步后退了,怪。
  倒是余秋雨这次心态相当好,说:“舞台剧《红楼梦》,它和从文学高度来看的经典名著是两回事,没有必要过于难过,或者过于激动,不要把同一名字下不同等级的事情混在一起。它排出来好不好,自然会面临市场残酷的考验,如果艺术上等级不高,过于随便,市场自然会给它颜色。”心态好归好,还是觉得话剧低人一等,啧啧,这戏剧学院院长当的。
  寻找宝玉
  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又开始了搜索的历程,这次搜索的是宝玉。偌大一中国,宝玉就那么难找吗?的确很难。
  李少红是个明白人,她说:“我拍新版《红楼梦》的首要准则就是还原原著。在这个前提下选择演员,出现选手和角色的年龄不符的情况,也是不争的事实。总之我会尽量让最终确定的演员接近角色。”她注意到了年龄问题,这比1987年版就是个极大的进步。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擅自修改原著,而且不是小打小闹,是把《红楼梦》原著的结尾统统舍弃不用;第二个问题就是演员年龄集体偏大,别的不说,晴雯进贾府的时候,年龄只有11岁左右,但你看看那个晴雯,说她21都有人信,年龄不像,表演得再好也是南辕北辙,何况,那版的《红楼梦》表演实在谈不上个“好”字,基本上也就是把台词念出来的水平。
  话说回来,为什么寻找贾宝玉很难呢?最重要的是,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了生产贾宝玉类型气质的土壤。
  贾宝玉的气质,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三点:一、懂事。比如他孝顺,他遵守礼法,他对人(当然,主要是女人)体贴;二、饱读诗书。这一点,现在能做到的年轻人实在不会有很多,我也听说过有孩子能倒背《老子》,而且是真倒着背,还赢得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掌声(呸!),但能像贾宝玉那样看了《庄子》后能杜撰偈语的怕是一个都没有了;三、有想法。贾宝玉对流行观念,比如文死谏武死战等,能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目下同年龄的孩子就很难做到——他们都被大书包压得聪明才智尽失了吧,我想。
  对李少红来说,最难的就是找出一个这种气质的演员,唯一比找一个这样气质演员难的,是她必须还得找两个——一个演少年贾宝玉(15岁前),一个演青年贾宝玉。
  唯一比找两个这样演员还难的,是她找的两个人至少还要外貌相似。
  找两个贾宝玉难,两个薛宝钗呢?两个林黛玉呢……如果李少红真要忠实原著人物年龄的话,我对该剧表示悲观。
  当然,如果她最后放弃了这个念头,那——我更悲观了。
  样板戏又杀回来了
  《红楼梦》里看戏的段落非常之多,贾家甚至自己还养了12个小演员,都是色艺双绝之辈,有的还非常有性格,比如龄官,连贾元春小姐的面子都敢不给。宝玉、黛玉、宝钗等人显然对这些戏都很熟,比如第二十二回说到《山门》时,薛宝钗甚至能背出里面的唱词,说的是鲁智深,“漫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第四篇 天香楼夜总会(3)
的确是好词,这种饱含真性真情的诗句在后来的戏里是越来越少了,几近于无,尤其是离我们最近的那些样板戏。样板戏里也不是没有好段落,参与创作的都是大家,想一点都不好,也难。比如这样的唱词:“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在我看来都很不错,但更多的是这种:“细读了全会的公报激|情无限,望窗外雨后彩虹飞架蓝天。江山如画宏图展,怎容妖魔舞翩跹!”“手捧宝书满心暖,一轮红日照胸间。”图解政策有之,宣扬个人崇拜有之,整体艺术质量可想而知了。
  艺术质量是一回事,问题在于样板戏代表着什么,用五岳散人的话说,它代表着“强迫流行”,比我年龄大的人,大多都能听了上句接下句,不会唱都很难,在“文革”年代,不听不看样板戏,就没别的可听可看了。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就为我们描述了类似的可怕场景:一个人在纳粹监狱偶然得到一本棋谱,而且只有这本棋谱可读,出狱后,他居然击败了象棋大师——从“文革”年代走过来的很多人,对样板戏唱腔唱词的熟悉程度,完全可以超过那些作者——别以为真不可能。
  说样板戏是“文革”的一个标志,一点没有夸大其词。最近###门打算在中小学教育内容里加上些京剧内容,但让人疑惑的是,他们给出的15段京剧里,居然有9段来自样板戏,这是谁在为“文革”摇旗呐喊、借尸还魂呢?
  相应地,《新京报》消息:“所有音乐老师都能开口唱京剧,这是最低标准。”新学期开始,北京将试点在20余所中小学引入京剧。市教委体美处副处长王军昨天表示,短期培训不奢望老师的京剧唱功如何,但让每个教京剧的老师都能开口唱是一个基本要求。
  那么,在基本要求之下,就是会唱包括9段样板戏在内的15段了,要达到这个要求还真不难,到40岁往上的人里面找就是了,容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