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色与情 >

第9部分

色与情-第9部分

小说: 色与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自信心,自我满意程度,特别是我们的自尊心以及内心的自由感绝不应该受到外界事物的损害,甚至于影响。”
柯比举了个例子:“最近有件事让我十分气恼。一个年轻的男性患者躺在照透视的床上,他趁我俯身时,摸了我的乳房。”
我问道:“柯比,想想看,当这个家伙摸您时,您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了吗?”
“当然没有。这种无聊的事与我的自尊心毫不相干。”柯比十分坚定地回答。
“我也是这么看的,这些外界事件与我们的自我情感毫无关系。”
这时曼夫雷德插言:“可是要是有人叫我驴,那么明显的是想侮辱我。”
“对,是这个意思。可问题是,我们是否一定有被侮辱的感觉。要是把外界的环境与我们内在感受截然分开的话,谩骂就钻不进我们心里。即使我做错了什么事,我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头驴。要是我真的感觉自己像头驴,那么也就不觉得是受到了什么侮辱。其实将谩骂侮辱的言论装入内心,塞进自己感觉之中是不现实、不明智、十分错误的做法。要是我们十分具有逻辑而又坚定不移,就不会有受侮辱的感觉,同样也就很少有失望或气恼的时候。你们还记得关于海鸥的例子吗?”
“当然了。”曼夫雷德与柯比同声回答。曼夫雷德接着说:“海鸥的例子使我明白了,所有的气恼、受侮辱的感觉及失望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可我们总是认为是别人气了我们,是别人让我们失望。您说得对,我们以为情感是来自外界刺激,其实它只能在我们内心里产生。这一观点对我来说成了一个十分重要而且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概念。”
我又接着问:“为什么海鸥没有内在感受的问题?你们想想看,它们为什么没有?”
答案是明摆着的,曼夫雷德其实已经说出来了。只是通过提问使他在思想中更明确了:“我明白,海鸥根本就没有那个能让它们气恼的内圈。它们没有那个可以被侮辱、被欺骗的自我。是不是说,所有坏情绪的根源就在这个自我上面?”
我很高兴他提的这个问题。就说:“是的,可以这么说。我想再明确地表述一下:海鸥的自我不是个圆圈,而是圈中的一个点。明确地说是主体。每一个生物都有一个主体。海鸥及绝大多数动物都是直接从这个主体中心点上来对外部世界做出反应的。它们没有那个十分复杂的自我范畴在其间。因此它们活得十分本能,并且直接处身在现实之中。
“相反,我们人类总是要在主体与外围世界之间建立一个自我的范畴。只有很少数的人这个‘我’的内圈可以说还是圆融的。我们所描述的关于自己的画面几乎都是错误的臆想。很多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另一些人感觉自己不安全,行为受阻,有瘫痪之感。所有这些臆想都产生一个不圆融的内圈。这样的自我画面犹如一幅漫画,而且比我们在哈哈镜中看到的自己还要滑稽可笑。可是因为我们自己时时日日描述着这幅自我画面,就觉得它是正确的、可行的,而且很现实。因此也就很难从这脑中的怪影及迷窍中解脱出来。要是这个自我画面,这个内圈如此扭曲,我们怎么还可能去对日常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磕磕撞撞的外界现实做出正确的判断呢?要是我们的内部都无和谐可言,怎么可能建立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关系呢?”
“这个内圈可真是不可思议。”柯比说,“就是这个自我画面产生了整个人类的悲剧:失意、挫折、富于攻击性,甚至还有沉迷幻想及消沉。所有这些都产生于我们的头脑之中。我们必须十分清醒:气恼、受侮辱的感觉、失望及不满,甚至还有自我感觉不错的虚荣心和骄傲自大,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失意挫折。而失意挫折产生的不是悲伤就是想打架或是不切实际的希望和疯狂念头。”
“这下你们就看到它的厉害了吧?”我问道,“没有扭曲的自我画面,就不会有犯罪行为,不会有充满仇恨的斗争及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不宽容大度,因此也不会有出于政治或宗教动机而产生的暴力及残杀。我们必须学会体验“我们内心中的和谐法规”。它是我们心中的指南针,给我们指明道路,使我们能够做出正确决定。
“如果我们心中的内圈,也就是说,我们的自尊、自信,内心的自由及满足感和谐地发展了,自然就形成了圆融的、符合现实的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我们就有能力去要求,同时也有能力去放弃。”
柯比沉思了一会儿,她的眼睛看向远方,好像在观察一件事情。她突然开口说:“我原来一直不明白的,现在终于懂得了,我们所说的内心的自由是什么意思。我一定要把自己从所有我自己制造的关于我自己的臆想中解脱出来。我必须要找出那些已经形成的偏见,正是它们将我禁锢住了。我的精神就好像被锁在了一个没有窗户的牢笼里。我必须要把那扭曲的内圈,也就是把那些错误有害的臆想,找出来并彻底根除。我一定要把这个内心的紧箍咒去掉,争取活得自然、本分,犹如我的原始感悟。我只渴望内心的真正的自由。老是把自己放在依附于什么上面的做法我早就够了。”
我说:“这本身已经是很透彻自由的表白了。然而要让自己内心感觉真正地自由起来,需要每天去练习。我们必须能体会,是否能否定自己并做出适当地让步。最主要的是我们要有勇气去实现自己正当的愿望。只有在交涉之中才会有我们的自由,也只有在交涉及其成功之中我们对自己的信心才能增长,这就是自信心。”
我接着说下去:“你们知道吗,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把自己依附于什么,并使自己屈尊在压力束缚之中,尽管他们这样做感觉很不自由很不满意。为什么很多人都需要一个偶像,不是抓住一个护身符就是倾倒于一种教条主义式的意识形态里?为什么他们要屈尊于政治的或宗教的首脑之下,屈尊于一个打坐禅静的师傅之下,这些人对他们的崇信者滥施权力并以其救世之说教控制他们的崇信者。因此很多人将自己托庇于一种精神上的附庸状态中。谁要是不自立,感觉到的不仅仅是不自由,而且还摧毁了自己对自己的信任感。
“我与克瑞斯纳摩提(Kishnamurti)在其最后的有生之年相会,他的一个简短的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所有依附都产生腐败。’谁要是不自立,必然腐败。谁要是使他人附庸于自己,必然要操纵之。我听到我的一个平时十分内向的教育学老师这样说过:‘谁要使孩子附庸于自己,就是犯罪。’”
现在克劳德发言了:“我知道,内心的自由对于自信以及自尊是必不可少的。我也明白只有内心世界(我们的内圈)和谐才会心满意足。可是当一切都如此和谐之时,难道不是有点平淡无聊么?”
“很好,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答道,“可惜很多人都认为和谐就是平淡无奇的无所事事。其实和谐一词说成德文是‘结构布局’。和谐的意思是:我们做任何事情之时都要使其协调一致。所谓的任何事情可能是指伴侣关系、一份合同、一幅画或是一个什么小算盘。”
柯比感悟地点着头,然后看着我说:“要是一切都能和谐运转,那么生活会平静很多,可会不会变得贫瘠可怜呢?我的意思是说,没什么太多的事可发生了,也不必为这为那而冲动不已了。”
“就不冲动而言,您是有一定道理的。可谈到贫瘠可怜,您就没道理了。正相反,生活会更丰富。一切的庸庸碌碌都不必要了,消失了。最主要的是,人们活得更专注了,原因是他们不受束缚了,而变得更开放,更关注别人,更具有通情达理的能力。绝不是那些在不断运转着的事物,或是那些我们已占有的东西使生活丰富,其实是那种热忱负责及欢愉的体验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要不要我给你们举个实例?”
“好呀。”
“真正的爱情。”
现在我们要做一个较长的休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