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124部分

农业中华-第124部分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长江大桥合拢。

只是詹天佑还是没能看见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接通,他在长江大桥桥面工程工地突发中风。经抢救无效,在武汉新民医院去世。长江水面上的舰船和武汉火车站的火车都以汽笛长鸣为之哀悼。

正在武汉大学讲课的张春带着学生默哀。

然后说:“不要忘了继承逝者的遗志。”

詹天佑按照遗书进行了火葬,由其家族撒在了长江之中,他要看着火车在长江上轰鸣而过。火葬,是农业部为了不消耗土地储备而提出了方案。詹天佑,梁启超,蔡元培等等这老一辈人纷纷签字支持。

国民党清党的行为。使基层党组织完全崩溃,但是党员却没有减少,因为工农党员杀的杀,开除的开除。但是一些地主士绅和商户都在突击入党。成千上万的没有经过当组织审核的党员进入国民党。使最初蒋介石提出的在清党的同时打击反动分子的口号化为了泡影。

而这次清党虽然蒋介石达到了重新成为党主席,并统一了党内意见,但是也因此彻底丢掉了农村和工厂。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政党。

十月,因为**员澎湃在海陆丰割据,那里离湖南太远,处于敌军的重重包围,所以带着核心成员八百多人乘坐萨斯邮轮转移到了九江。但是蔡廷锴还是以国民革命军平叛为由进攻福建,孙传芳因为害怕正在整训军队的武汉政府攻击安徽,把主要兵力集中在江北。无力反击。支持蒋介石强硬派的江浙一带的富商纷纷倒向了南京政府,毕竟武汉政府的动作让他们心惊胆战,连山西的晋商也大为紧张。孙传芳态度**让他们失去了希望。

蒋介石果断发起二次北伐,进攻福建和江西。孙传芳在上饶和温州一线稳住了阵脚,并发起反击。与蒋介石形成了对峙。

H。E。安诺德与蔡无忌的谈判一变再变,原本蔡无忌只是要一艘科研用的水下勘探潜艇,毕竟武汉造船厂就是用来拆的。

但是德国被限制军力发展后,位于基尔的哈德威造船厂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哈德威造船厂协商能不能将一艘还没有完工的UC型潜艇进行改装后卖给中国作为水下研究潜艇。

蔡无忌还跟别人说这个潜艇太大了,新民学院主要在内陆湖泊进行科考,用不上。

哈德威造船厂就说可以专门为科考设计一款小型,可以搭载人员进行深潜的潜水艇,但是没有发动机机,只有蓄电池,用电力推动,用打潜艇充电。

蔡无忌也就同意了。

国民党和孙传芳的冲突爆发,蔡无忌就说,U型潜艇太大,在长江里航行不安全,需要尽早交货。小潜艇因为个头小,可以搭商船过来。不然仗一打起来,合同就只好作废了。

H。E。安诺德在香港也感受到了大战的气氛,非常着急。可是哈德威造船厂依然一板一眼地把UC型潜艇造完,他们说质量和信誉都没了,那哈德威造船厂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他们要维护德国最后的荣耀。

其实1928年,德国的形势已经有了好转,但是德国人死板和记仇的性格让张春有了深刻的体验,这也难怪会有二战。

11月,一艘完全看不出是停建了快十年的潜艇秘密开进了武汉造船厂。还带着16名船员,这是为训练操作这艘潜艇研究人员用的。

李之龙大喜,一边请这些船员到海军工程学院讲课,一边派技术人员进行船体结构的测量。至于里面的发动机,机械厂还看不上。不过德国人不知道这些,他们把动力装置都采取了一定的封闭,认为这将会带来后继的维护合同。

这艘潜艇大的归海军,小的归新民学院。德国人也知道中国卖这艘潜艇可不仅是为了科考,所以也默认了。

唯一的缺陷是这艘潜艇没有装声呐。不过武汉造船厂在打捞四国舰队的时候找到过被动的声呐。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被动和主动声呐的研究。

雁门口精密仪器厂研制的陀螺仪以及惯性定位的测量计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法,只是技术人员拉计算尺麻烦一点。

至于小潜水艇,完全使用电作为动力,要求体积小,操作灵活,安全性高,人员能够出舱活动,需要完整的浅水装备。

这套东西虽然小,但是却非常复杂,哈德威造船厂说一定要按照合约规定的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这还是一再让步的结果。

潜艇开回造船厂后,进了专门的船坞。对外也采取了保密措施。

海军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图纸说明书和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验算。发现德国人虽然做了遮蔽,但是他们尺寸精确得可怕,也许是非常重视这份合约的关系,除了动力系统有所删除以外。其它的说明书和图纸与实际尺寸几乎分毫不差。

所以研究人员认为图纸和说明书上的结构和潜水艇原理是可信的。实在不行,做出来也可以进行检验。

基于新民大学连一个建筑模型都要进行力学和结构上的分析和测试的传统。他们试图对艇身进行全面的验算,还是拿到物理所的计算机那里去算。

此时的物理所的计算机还只是标准的只能计算的“计算”器而已。

而设计人员已经开始了设计自己的潜水艇。因为总不能真的把钱白白扔给德国人吧。

第八十八章八百里秦川

孙传芳扶不起来,日本人再次逼迫张作霖顺服,但是张作霖不肯,皇姑屯爆炸案还是发生了。张作霖去世,张学良继承奉系大帅。

十二月,张学良决定东北易帜,宣称接受国民政府管辖。北京政府撤销,北京改为北平。东北军大举南下,蒋介石与张学良结成兄弟,南北夹击,孙传芳见大势已去,宣布解散军队接收国民政府改编。

孙传芳由于张作霖被炸死而对日本人有了戒心,不肯听从日本顾问的劝告逃亡日本,而留在了山东历城老家。他说输了就输了,想他卖国不可能。日本无奈之下就开始增兵关东和朝鲜。

这一年,湖北陕西获得了大丰收,局势稳定了下来。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接通,但是河南和江西由于害怕武汉政府从铁路线上发起攻击,把连接段的铁轨拆除并挖断了。武汉到宜昌的铁路也开始铺设铁轨,使用的是载重铁轨。襄阳到宜昌的铁路也采用的重轨。而其它的城际铁路都是轻轨。

襄阳到郧西的铁路也开始铺轨。郧西到西安,郧西到汉中因为充分考虑到了动物迁徙以及环境因素,有大量的桥梁和隧道,所以修建的速度缓慢得多。事实上湖北境内的交通系统也在改造,好在老区交通系统四通八达,单条线的改造并不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只不过绕了一点而已

陕西境内的交通网已经粗具规模,政府长达一年的以工代赈,让农民有了喘息的机会,加上粮食丰收。修路的民工大批已经回家,剩下的就是专业建筑公司来进一步改造。随着陕西各地的恢复性生产和建设陆续拉开,冯玉祥才感到了安心,前所未有的安心。因为现在的情况,就像张春当初说的,打一两次败仗,也不会丢了根基。

1929年。新年刚过,张春就带着农学院和地质大学两个调查组出发前往陕西。

李四光这次是亲自带队,就为了延长油田。延长地区的石油资源在清朝时期就引起了国内外的注意,开始都是日本人在搞勘探。

1907年,在延长县打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建成了中国陆上第一个炼油房。1910年,日本理学博士大冢专一等来延长进行地质勘测。1914年。袁世凯同美国签订《中美合办油矿合同》,开设溥利石油公司。美国人在延长3年,对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进行了地质粗查,钻井7口,但都含油极少,美国地质人员发表文章说:“没有一口井的产量可认为有工业价值。”中国的贫油之国的帽子就扣上了。

江汉油田的出油,实际上验证了盆地凹陷区找油理论,这样的地质条件就是没有石油也会有大量的煤炭资源。所以陕甘宁盆地不查清楚,李四光不甘心。

而张春认为如果这个地方有石油,就足够支撑起一只空军和装甲部队。也就不畏惧苏俄的装甲军团。

鹿钟麟和叶挺被这个消息刺激到了。纷纷向前敌指挥部请战。鹿钟麟的部队推到了东胜和黄河边上。叶挺和周荣翻过了北山,推进到了固原,天水,陇南一线。马鸿逵表示愿意接受改编,不过也提了要求宁夏自治的要求,并请冯玉祥说情。

冯玉祥说他现在是省长,分管建设。军队的事情管不了。刘英和毛石山认为不能再搞什么小军阀,拒绝了马鸿逵的要求。这让西北诸马感到了威胁,所以开始组成联军,以对抗武汉政府。

而刘英和毛石山、刘伯承等人也认为部队还没有做好在平原上与骑兵对决的准备,暂时停止了推进。

军队对于装甲兵团所抱的希望越来越大。

而农业方面,陕西的跨度太大。陕北和陕南决然不同的两种气候条件。一年的时间,学生们的调查报告已经堆满了半个屋子。可是对于陕北以及河套地区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认识和好的办法。

最初移栽的林木,包括沼气池生物种群也因为环境因素,发生了退化和不适应。

沼气池还好一点。恢复植被的计划被认为是错误的,至少在选择物种方面不能简单化,还需要更加多的调查。

“渭河平原也就是汉中平原,虽然现在还是米粮川。但是这里雨水比秦巴地区要少很多。加上人口密集,完全是农耕形成的环境,土壤的生物区很薄,非常脆弱,受农耕季节控制。初步的意见是增加农作物种类,增加秸秆还田和农家肥数量。保护沟谷坡地的树林,结合交通系统,恢复部分林区并形成相应的灌溉系统。”

负责汉中平原的一个叫做魏良的农学教授。

“汉中平原的环境可恢复性还好。但是林业有些麻烦。这里几乎找不到原始植被状态的痕迹。生物多样性非常差,我们没有参考系。”

“不要着急,实在不行,就广泛引进,优胜略汰。不过我建议以松属、云杉、冷杉为主草以蒿属和菊属现行,用这些植物不改地面,减少风沙和雨水直接土壤的冲刷。这里的森林进化会慢一些,对于已经有的次生林,既然存在肯定也有它的道理。所以要做的是保护与引进新物种相结合,促进森林进化。不要小看这些森林,它会大大延缓雨季雨水的流失,增加空气中的水汽通量。当整个环境朝这个方向发展的时候,降水也会有所增加。对于寒潮也就有了一定的抵御能力。”张春安慰道。

冯玉祥正襟危坐得像个学生,他带上眼镜,还记着笔记:“那就是气温会升高?”

“这可不一定,湖北去年下了大雪,因为寒流在湖泽地区遇到比较稳定的水汽,所以形成了降雪。这些降雪下来后,因为森林的关系,并没有很快化掉。我们知道冰雪融化是要吸收热量的。这么大的雪,让气温比往年降低了很多,而且持续时间也延长了。”

“是的,气温较低的时间延长,导致很多昆虫和微生物的生物周期也发生了变化。刚好会错过一些农作物的花期。所以

对部分农作物的产量会提高,不过也会带来一些农作物的产量会降低。这就是农作物多样性的好处,不会因为某一种作物减产而造成饥荒。陕西的农业缺陷就在这里,太单一。对于蝗灾、风灾、气候变化等抵抗力太差。”魏良补充道。

张春笑着说:“大家不要着急,这种演化不是一时形成的,需要一个过程。湖北的经验让我们知道只要形成良性循环,进化就会加快。比如土壤中腐殖质的增加,也会延缓水分的流失,腐殖质和水分的增加会促进微生物的增加,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植物的根系会缓慢增加腐殖质在土壤中的厚度,植物也会吸引啮齿动物等动物在地底活动。他们会把食物搬运到地底。所以大家也不要把老鼠看成有害的,实际上,长远来看,啮齿动物就是一种可以深耕的犁。啮齿动物之所以称为灾害,是因为我们农作物太单一。老鼠不是什么东西都吃,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储存粮食。另外就是我们要保护啮齿动物的天敌,比如蛇,老鹰等动物。这就是生物链的威力。有同学说是天道系统,也有道理。”

冯玉祥叹了口气道:“原来以前我们推广的农业和灭鼠害都是错的。”

“这不能急,物种的利用,把一个物种变成农作物也是经过了学生们的努力才成功的。比如松子,橡子等坚果和水果,比如一些根茎,都需要一定的加工技术才能变成食物。物种还为我们提供各种纤维、树脂、毛皮、肉食,油脂等等,物种越多样化,我们获得的就越多。”

李四光在一边听得有趣,笑着说:“严格说石油,煤炭,都是物种提供给我们。沼气技术只不过把这个进化过程提前了而已。”

张春哈哈笑了:“是,是这样的。对了地质所在勘察地层土壤时要注意一下,这些地层土壤里面,会混有那个时代的生物种群的遗存,忽略了这个,你们会后悔的。林业所说他们没有参考系,你们也许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这样的参考系。”

第八十九章文字与教育

马化龙起义以后,陕西,除了西安还有回民,其它地方很少。现在有些恢复,所以有了清真寺和回教工会。

陕西归属武汉政府后,政府以工代赈,为穷人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进行土地改革和农业革新,使政府的威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回教的作用。

当然冲突最大的是西北大学和农村基础教育,不仅是汉人教育,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宗教的。这引起了宗教人士的抵触。省政府门前不断有宗教人士抗议。

有意识的是,主张废除汉字的钱玄**然专门跑到了西安,和这些宗教人士一起抵制中文教育。

关于废除汉字或者简化汉字的事情周树人也提起过。不过后来不提了,因为从鄂中时期开始,实行的全民教育表明,旧文字表现出来的种种恶习与掌握文字的阶层和思想有关,与文字本身并无本质的关联。

王国维的研究表明,虽然文字一直在简化和演变,但是中国文字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和意义,有着自己的演化史。不是西方文字可以比拟的。所以简化是历史潮流,但是废除文字却显偏激。

只是这些研究,新民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