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181部分

农业中华-第181部分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水面用柴油发动机给蓄电池蓄电。

有了充足的电力,完全可以直接电解水制氧,为环境所设想的人造环境提供照明。它为潜艇节省大量空间,让潜艇设计师能够完成很多以前不可能完成的设计。

而电解水制氧机中氧气和氢气的储存和利用,刚好是气冷反应堆和核聚变反应堆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因为氢气比氦气更加危险。

当然这样的反应堆可能够给现在的核聚变实验提供电力。相关技术也将用于核聚变的研究。

爱因斯坦和造船厂、各研究所极力推荐这个方案,并为在年底完成各项配套设计和制造立下军令状。

司令部也就同意了,给张春发过来了方案文件。张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新方案中还有一项就是特种钛合金耐压舰艇外壳的整体铸造技术以及潜艇外敷材料。他们试图利用这种材料让潜艇的表面像鲸鱼的皮肤一样光滑,减少阻力的同时,也减少噪声。

夏级潜艇水下的排水量1100吨,商级潜艇略小1000吨。周级潜艇设计为2250吨,这比日本的潜艇还是要小一节。连云潜艇制造厂在环境所的海洋观测站的建设过程中获取了灵感。他们除了沿用商级潜艇的双层耐压艇身以外。还把舱体内进行了模块化设计。任何一个模块出现问题就能够随时关闭水密舱们。

之所以不造那么大,是因为要保证结构安全性,达到最大的潜深,增加隐蔽性。这艘潜艇的巡航潜深要达到350米。

随着中国的飞机、军舰开始恢复巡航和侦查。

日本大为紧张,一方面继续在连云市与刘清保持沟通。另一方请与中国各政府保持了一个比较正常关系的德国进行调停。

德国驻日武官奥特从日本来到上海与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密商。陶德曼前往广州会见了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陈介,表示德国政府反对中国政府对苏联实行的友好政策,希望中国政府在苏日之间保持中立关系。

林长民到广州。依然是万年不变地重申自古以来的论调,不过这次加上了雅库特。林长民答应在苏联和轴心国之间保持中立。但是说中国重视与苏联的关系。不会因为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顾维钧也表示了同样的态度,说中国保持独立自主,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国策,这个不会改变。

由于武汉政府的反对,中央政府没有签订中日互不侵犯条约。但是也没有按照武汉政府的要求撤销中日友好条约。

所以林长民提出了一个摸凌两可的说法,说与轴心国之间保持中立关系。

这样,德国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外交任务,给予了日本一个并不可靠的安全保障。

不过也就是这个月,贵州发生了驱逐中央军的行动。隶属于龙云的部队不得不退回了云南。贵州全境宣布并入武汉政府。

顾维钧向林长民抗议。但是林长民说,这是人民的选择,人民革命军并没有派军队进入贵州。

由于蒋介石政府没有做出任何实际举措,龙云大为恐慌,因为昆明离攀枝花太近了,武汉政府想吃掉它简直轻而易举。

刚好此时缅甸独立运动兴起,缅甸政府宣布脱离英属印度。一部分人要求由英国直接管辖,而克钦邦和掸邦则寻求中国的帮助。7月,龙云发动了克钦攻势,在当地独立军的配合下击溃了驻克钦的英**队。随即掸邦的英**队也被祛除出境。

就在英印军队要发起反击式。锡金王国宣布并入武汉政府,彭德怀的第十五军出兵西里古里,龙云也大举增兵克钦和掸邦。中**队摆出了要与英国决一死战的架势。

英国寻求越南的法国帮助,要共同对中国施压。但是法国总算找到了报丢失莱茵兰的一箭之仇的机会,拒绝联合行动。

英国再次采取了绥靖政策,默认了这一事实。龙云干脆把省政府和军部全部搬到了腾冲。一方面远离攀枝花,另一方面加强对于克钦和掸邦的控制。

而这段时间,毛石山、白崇禧、蒋方震三个人鬼鬼祟祟的密谋总算揭晓了。三个人就是想把龙云和中央政府隔开,逼龙云作出决断。只是没想到龙云更加狠。他不是选择投降,而是选择在不受武汉政府控制的方向扩张。

三个人一看,这也是一个办法。人民革命军还真不好在此时对龙云下手,只好让彭德怀策应一下。

效果还不错。但是再行动,就不合适了。武汉政府和龙云都没有得寸进尺。

7月中旬,银川,一架运输机起飞,并在空中短时间突破音障,用来检验发动机和飞控系统的性能。实验获得了成功,但是问题也非常多。音爆如晴天霹雳一样在草原上空响起,吓得羊群四处乱穿。而牧人们看着银色的利剑一样的飞机露出了自豪的神色。

7月底,一道流星从陕西,山西,山东方向滑过。落入了东海的既定海域。这是第一次全境的雷达同时检测一个目标。为了这次行动,光改造境内的雷达站就消耗了真正一年时间,测绘调查局将所有的雷达站的坐标全部重新复核了一遍。电子所专门为测控设计了程序软件,架设了专用的无线电通道。

这次试验的是射程五千公里的远程导弹。用了两级火箭,测控雷达准确地监控到了助推火箭和导弹的弹着点。军队在山西境内很快找到了火箭残骸。

这次试验证明了设计人员的弹道设计方向是正确的,助推火箭和弹着点离设计的区域误差不超过五百米。

设计人员开始对这次发射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

这次发射没有带弹头,而是带了一个简单的信号接收和反馈装置。他们要试验空地信号传输和控制的可能性。

实验也是成功的。这意味着测控人员可以对火箭的轨道进行调控。

银川航天中心,除了校正弹道计算方法以外,还准备将卫星通讯装置装在弹头上再打一次。

不过这就不用这么远的火箭了,这玩意太费钱了。航天中心认为,这么远的火箭只有一个用处,就是继续提高速度,发射卫星。所谓站得高看得远,还能用于信号传输,除了侦察以外,如果能够做到精确打击,将是很有利的战略武器。

但是爱因斯坦认为,太空没有重力,没有空气,如果在太空建立一个空间站。除了军事以外,还能做到很多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情。既然能够到海底建造一个观测站,就能够在太空中同样建一个。

当然要实现爱因斯坦的设想,还不知道要多少年和进行多少实验。

第七十三章西北的风

绥远,冯玉祥正式退休了,不过他不愿意离开绥远,因为这里太多事情他舍不得。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冯玉祥骑着马吟唱,不过没有豪迈,只有悲凉。

冯玉祥接手新绥远时,同是西北,绥远比陕西的恢复速度慢多了。牛羊,多了就成了草原的敌人,这一地区的草原都在快速退化,很多地方荒漠化和沙化。风把地面吹的只剩下指头大的小石子,草顽强地从小石子上面长出来。看上去似乎有了一丝草原的面貌。但实际上脆弱不堪。

绥远的问题除了交通林带,还多了防风林。可是这里的植物生长期太短,林木栽种下去,几年下来,冷杉等常青树种也不过齐腰深。速生的白杨和桦树等等的也还没有达到防风的效果。

从巴彦淖尔出发,向西,因为阿尔泰,祁连山,贺兰山脉的阻隔,这里干旱少雨,同时也成为了风口子。

敖伦布拉格,巴音哈日山看上去很美,因为风把山峦雕塑的宏伟瑰丽,但是你看到的可能不是山,而是风,因为那就是风的形状。曾经有人说这里很美,但是在张春和冯玉祥看来,这不是美,而是悲凉。

“再有哪个烂文人在这里感叹美,我就让他好好读读这首诗。”

冯玉祥前些日子真把一个从北京来的教授给揍了。

其实这里还算是好的地方,黄河灌渠流经这里,水解决了很大的问题。这里的无霜期算是比较长的,达到了五个月,这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农业基础,最早是自流灌溉,后来环境所阻止了这种做法,限制了农田耕种面积,水主要用来培育森林和草场。

越往北方走,森林和农田的关系就越紧密。基本上没有森林就没有农田。这是环境所下的定义。

“一些东巴人,蒙人曾经一窝蜂地开垦土地,因为这样能够吃饱。这里曾经全部是农田,很多从北京来的人就胡说这是什么塞上江南,坐在那里唱赞歌。什么玩意儿不弄出一首诗,他就不算是一个文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我没毙了他就算好的了。不知道这是老百姓因为穷苦才导致这样的吗?诗,咦咦喔喔地。”

冯玉祥愤恨不已。

张春和丽质不禁扑哧笑了:“你管他那么多。让他和老百姓住一个月,什么事都好了。”

“算了吧。这中国的老百姓,对文化人有奴性。一看到文化人来了,到了家里,怎么也得杀鸡宰羊招待。宁可自己饿肚子。那群人就吃着老百姓用来活命的东西,还假惺惺地感谢老百姓。文人,要是不改变这种不知道天下疾苦的习惯,应该全部给毙了。我才不让他们来祸害老百姓呢。我去老百姓家,要是老百姓杀鸡宰羊,我就揍他。”

“你怎么和张之江一个德行了。”张春笑。

“这不是逼出来的吗。我现在后悔在北京待几年了。那时候糊涂,以为只要把政府管好了,就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现在看真是幼稚,哪有那么容易。现在一有人问我当年在北京的感想,我就说我没去过北京,没见过那些玩意儿。我看你也别去,把所有的地方拿下来。也不要那个地方,就是一个腐朽的窝子。溥仪不是又回去了吗,让他在那里呆着,和北京一起烂掉。”

跟着冯玉祥的几个学生吃吃笑。

冯玉祥就瞪他们:“你们别笑,你们要是有一天变成那样,我第一个毙了你们。外人我还只是揍一顿。你们我可不会客气。”

“知道了,冯大爷。”学生们一点都不怕他。

冯玉祥也就是嘴巴硬,其实对学生们很好,一路上照顾最多的是学生,要求最严的是军人。

“冯大爷。”坐在冯玉祥怀里的妞妞已经非常调皮了。

冯玉祥脸色马上转回来,变得极为谄媚:“哎哎,妞妞。再叫一声大爷。”

“不叫。”妞妞捂住脸,因为她知道如果叫了,冯玉祥肯定会用胡子扎她。

因为有大规模屯垦的历史,所以这里是先有农田后进行的造林,在森林没有长起来之前,这里的农民保守风害之苦。这也说明了如何治理北方,即便是新民大学的学生们也犯了不少的错误,走了不少的弯路。好在他们能够及时调整过来。

其实在张春看来,这一排排方格子的防风林,能够存活,并有了一定的规模,已经很了不起了。

只是农田确实是在退化,而不是进化。为了种地,你就得深耕,翻动的土壤细微颗粒很快就被风吹走,什么肥料,农家肥都不管用,什么作物的成活率和满苗率都很低。

“我看这样,不行,只在背风的地方保留一些农田,其他的暂时还草吧。”张春对身后接替冯玉祥工作的王若飞说。

“我们打算再招收一批林业管理人员,由政府给发工资。只是绥远已经连续好几年完全吃财政补贴了。”王若飞苦笑道:“如果不是阴山地区撑着,我们去武汉开会实在不好意思见人。”

“你们条件是差一点,南贝加尔虽然条件差,好在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一来,还有降雪和降水,你们这里就没有。你们这里要稍微好一点,还是要看阿拉善的治理。”

阿拉善,传说中的阿拉善草原,实际上只能称之为阿拉善荒原。

后世更加是完全退化成阿拉善沙漠。

现在治理其实正是一个关键时期。两条纵向的交通大动脉一条贯穿草原的中心,一条沿着阿尔泰山脉,实际上是阿尔泰林区的主要交通线。南北走向的除了道路,就是防风林。

规模大,时间短,投入的人力物力已经是绥远省的极限了。畜牧量大幅度减少,种植业实际上是失败的。林业现在最高的也不不过一人来高。而且这种局面还将持续数年,也难怪冯玉祥不肯走,王若飞直皱眉头。

“你们还算好,全省能够达到七成的自给率。我刚从毛乌素沙地过来,他们比你们要早好几年,也才达到了五成的自给率。不过他们是靠农业撑着,你们是靠畜牧业。你们这里虽然风大,干燥,可是你们地下水丰富,鄂尔泰,贺兰山和祁连山的来水现在有所恢复,据说青土湖,白亭湖,居延海这些湖面都在扩大,有水,这些树木就能够存活,就能够长大,虽然慢一点,总还是有希望。”

张春宽慰着两个人。

学生们倒是笑了:“没有那么难,这几年我们测量树木胸径,树木的生长呈现加速趋势。只要现在不破坏,生长速度会越来越快,到时候我们再进行物种丰富的工作,草场和农田就会加快恢复。也不过就是三五年时间。”

冯玉祥就训他们:“说得轻巧,你们这帮小兔崽子过三五年屁事没有,大爷我过三五年,就去见佛祖去了。”

学生们笑嘻嘻地说:“您身体好着呢,能骑马,能骂人,吃饭香着,不比我们少。三五年见不了佛祖。我们会让您见到塞上江南的。”

冯玉祥就用鞭子虚抽他们。

“塞上江南,还学那些酸文人,大爷我抽死你们。”

学生们拨马跑开了。

冯玉祥笑嘻嘻地回来说:“这帮兔崽子现在越来越没大没小的了。”

王若飞笑道:“这都是您宠出来的,不过他们说得对,树木生长速度确实在加快。最多五年,农牧业就应该能够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其实现在也不差,东部产量增长很快,总产量是增长的,只是我们人口翻了好几番,才变得有些困难。”

冯玉祥说:“没人怎么行,没人这树也种不起来,长不活,有个屁用。”

张春笑着看着他们之间的互动。张春喜欢西北人这种生活和交流方式。别看原来西北军的这些将领一个个都是大老粗,但是不管是在军队,还是在地方都比较受欢迎,因为他们有什么说什么。不像林伯渠说话遮遮掩掩。

第七十四章圣地居延海

东西居延海现在连成了一片,《尚书》称为弱水流沙,主要的补水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