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189部分

农业中华-第189部分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走近了才看见下来的学生。

“张先生好,何大哥好。”学生们打着招呼。

他们背着设备,身上都是雪花。森林上层的雪花也因为树叶受不了重量而一层层向下坠落。

“下好大的雪,据说要下一天呢。”学生们警告道。

护林人说:“知道了。”回头对张春说:“张先生,还是快一点吧。雪要真下大了,也挺麻烦的。”

远远地能够看见空地上的亮光。

十多个护林人正在砍伐被烧死的树木。一些没有枯死的树的枯枝也被砍了下来。砍伐的伤口上被涂上了防止虫害的树胶。所以虽然火势没有蔓延,但是护林人砍伐的范围还是很大。

砍好的大树分成了三米多长的一节堆放在一起。再小的树干也是分级一节一节的堆放。

“张先生好,毁了两株好树呢,才一百多年,就长了这么粗。能不能别让他们在这里实验。”几个护林人抗议了。

靶机已经被部队清理走了。中间还有大概几十米的范围烧得焦黑一片。一株大树的树干烧掉了一截。两个工人正用大锯把烧毁的树干锯下来。

就像护林人说的,大火真正波及的只有两株大树的范围。

“靶机没有直接掉到地上。而是撞断了几个树枝挂在这个大树的三米多的地方燃烧,一直把树烧倒,把地上的一节树干全部烧完,爆炸的油箱的油飞溅到四周,就烧成这个样子了。”研究员解释道。

“那些当兵的缺德啊,不救火,看着火烧,要是救火,这树说不定还能保住。”砍树的护林人非常不满。

弄得随行的一个军方研究员非常不好意思。

因为油箱里不是一般的油,其中一个小油箱就是燃#烧弹。根本就不准备救,一般的灭火设备也灭不了。靶机的一半都烧没了。空气中现在还有金属被烧掉的气息。

再说实验就是要模拟被轰炸的影响。怎么可能去救火。

第八十七章海洋的声音

北方的森林情况比中部差了很多,在阿尔泰的一次导弹试验就引起了火灾,以牧场为基础的隔离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发生火灾是在凝固汽油弹的持续燃烧下超过了森林的承受能力而发生的,然后才引起的大范围火势,在中心的温度降低后,火势也慢慢被遏制住了。大火扯上天空的,燃烧的树枝飘到另一边的森林时,也同样没有起作用。

那场大火同样没有进行控制,情况比预想的要好,因为后来大火慢慢就自己熄灭了,过火面积连预备烧毁的森林四分之一都不到。

而事实上,这种汽油弹,国外根本没有。如果只是普通的飞机被击落,受影响的面积会很小,普通的炸弹完全不起作用。

相关的研究结果已经通报到了各地政府的林业部门。新民报和地方报纸开始刊载保护森林的一些基本规范。电视台播放了森林火灾和它们的特点、防火的基本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导弹技术的追踪导航系统,敌我识别系统都进行了完善。

一些大型的导弹被认为没有多少用处,除了海军,陆军认为敌人并没有值得用那么大威力导弹攻击的目标。

直升机群撕开日军的坦克装甲,用机炮就够了。苏军的重型坦克也只需要轻型的穿甲弹。再大都是浪费。

弹道导弹部队目前基本上没用,只需要进行技术储备就够了。有用的是二十四管火箭炮,它能够为步兵突破敌人防线提供火力支援。

战机主要用来夺取空中优势,突袭干掉敌人的远程火炮就行,所以主要集中在缩小版的空对空导弹,因为现有即使是苏军的战机也经受不了这种小型空对空导弹的攻击。导弹研究所的空对空导弹有些奢侈,那是对付自己战机用的。可是敌军的战机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空军的一些大队长说,对付日军的战机其实用机炮就够了,用导弹简直就是浪费。日军的一些战机甚至还是木头的,就是撞了。只要掌握得好,自己一点事都没有。只有英国和美国的那种空中怪物才值得用导弹。

导弹生产厂也相应地改变的生产策略,生产速度加快。

一些认为有些超前的技术,现在进了研究所的博物馆。研究所也把资金转向了相关基础研究。还是以前那句话,子系统完成了,想捡回来很容易。就比如核裂变反应堆,虽然当初不是把它当成主攻方向。但是相关的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基本完成后,反应堆也就不再困难。而要制造原子弹。现在研究人员说那只是想不想做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

新民军事科学研究院认为研究方向还是应该在电子计算机和探测技术、通讯技术上面。

探测技术也分为了光学探测和电子探测。雷达技术最早运用,可是一直被环境所诟病。所以被迫进行光学探测。各种光谱的过滤,放大和分析已经能够完成。光学镜头,计算机与程序,液晶显示技术因为研究人员倾斜而发展很快。

另外一个就是空间卫星探测系统的构建,随着一些项目的调整,大量的子项目研究人员汇聚到了空间项目上来。

因为新民军事科学研究院认为,相对于侦察机。位于太空的卫星的执勤,那简直是太实惠了。何况还有定位信号的收发功能,当然最好把指挥信号的中继功能也包含进去。一颗卫星,至少能够减少五六个地面雷达站。无论怎么算也是划算的。

在这种思想的支持下,第一颗成型的卫星在运输机的携带下完美地执行了相关功能的测试。

而携带卫星的火箭舱通讯和调资系统,也在进行遥控试验。

1937年11月,第一个潜艇用核裂变发动机运到了连云市。并装上了周级一号潜艇的发动机舱,装上燃料棒后,整个潜艇里灯火通明。这艘黑色的,长水泡形的潜艇,偷偷出港。它的设计最大潜深是六百米。结果实际上下潜到了七百米仍然没事。不过没有在下潜的必要了。这次试验认为,周级潜艇能够在四百米进行巡航。

潜艇传回来的消息是。人类还没有鲸鱼潜得深。因为潜艇被一头鲸鱼撞了一下,这头鲸鱼和潜艇一起游了一段路程,其中有一段时间至少在八百米以下游动。

事实上,潜艇是到了六百米准备上浮时遇到了这头鲸鱼,结果被这头鲸鱼一带,就干脆多下了一百米。

拍回来的照片是一头约二十吨重的巨头鲸。

这头鲸鱼蹭了潜艇一下。虽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但是潜艇还是决定返航。而这头调皮的巨头鲸在潜艇后方轻轻跃起喷水。

这证明黄海琉球一代的环境恢复很快。以前这种巨兽是不会来这里的。

看这头巨头鲸调皮的样子。应该年纪不大。远洋船队曾经破获过六十吨的巨头鲸。认为那才是进入晚年的鲸鱼。所以这种鲸鱼,海监和渔政都不允许捕杀。

这几年船队多次被以前海里的渔网所缠绕。这些渔网都是以前的渔民遗留下来的。被缠上了非常麻烦。对于海洋生物也是一个威胁。所有的船队都被命令,凡属遇到,一定要全部捞上来。带回岸上处理。渔船用拖网拖上来的鱼,也是只挑大鱼,小鱼全部扔回海里,这使近海有了充足的食物。这大概是这头巨头鲸跑过来的原因。

潜艇与鲸鱼相遇,应该算是小概率事件,因为其它的几艘潜艇都没有遇到过。但是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海军认为这恐怕不会是最后一次。

潜艇本身没有损伤,但是外面的涂层被蹭掉了一大块。

潜艇的声呐地海洋的噪声进行了记录,他们将这张储存卡交给了程序所。

程序所准备编制一套软件来区分海洋噪声,研究鱼群、鲸鱼等大型生物和潜艇以及船舶发出的声音区别。同时添加敌我识别系统,再将这套程序安装在潜艇和鱼雷上面,让鱼雷能够更加准确地击中目标。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程序所居然把鲸鱼的歌唱给分离了出来,同时也听到了鲸鱼歌唱的回声。

这套东西转到了海洋环境所。环境所认为鲸鱼也是用回声定位,同时它多变的声音应该还是一种语言交流。

这说明我们的声呐和监听系统还不够完善,应该对海洋噪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要学会听懂各种海洋生物的语言。也许会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海洋环境所说如果海军不做这个事情,海监船来做。

李之龙说:“怎么不做,我们做,我可不想被一群鲸鱼围攻。”

绿湖,因为大家为了方便交流,他们试图把电话功能融合到电脑里面,也就是把一台台电脑连接起来,用计算机来处理通讯信号太方便了。战机上已经能够进行长机和僚机的通讯,现在又在研究卫星与长机与雷达站的通讯,所以技术上不难。程序所和电子所干脆在绿湖自己的地盘将电脑和电话合并。

结果发现电话该退休了。电话只能传输声音信号,电脑可以同时处理文字,声音还有视频信号。想怎么玩都可以。

不过缺点也是有的,因为他们发现电脑连接后,就像开了一个后门,还没有把门的。因为大家对电脑里的程序太熟悉了,谁都能跑到你的电脑游逛一圈。

以前电脑没有联机,没有什么问题,现在不行了。所以这种方法只在绿湖内部运行。程序所正在对电脑的整个程序进行重新设计。并在硬件上做一些调整,给每一台电脑装一个门。让联机电脑只具有通讯工程,其它的功能你进不去。

程序是人为的,总能破解。但是硬件就不一样了。

第八十八章科技与资本

计算机网络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因为它总是好处多,害处少。

同时它也节约了社会成本。原有的电话机生产,销售等等,现在还没有形成利益集团,想改还来得及。而通讯连路和电视台的通讯连路几乎是相通的。也就是说,这全部都可以合并在一起。

这要看电脑的集成度有多高了,成本要多低。

但是不管这么样,总比三样都在的社会成本要低很多。

张春批准了将电话局、电视台合并改成信息通讯局的计划。伍豪认为这样有助于统一协调,节约行政开支。

绿湖研究所的设计中,将计算机和通讯显示系统分开,但是留有一个只有使用者才能打开的门。

使用者可以解锁后,将通讯系统储存的信息,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导入计算机中进行运用。通讯显示系统同样能够使用中央处理器,但是进不了个人信息系统。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样个人电脑的设备其实大部分都闲置着。应该通过网络提供给大家使用。

张春直接否掉了这个方案,他说既然电脑能够与电话,电视合并,为什么不能与居住住所的其它电子产品进行合并。难道个人房屋中,冰箱温度的自动调价等等还非要单独配一台微型的电脑?为什么不能让电脑设置和管理光照时间,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源管理,房屋安全管理,怎么就是个人设备就是闲置着的?

张春的这个意见最先要求运用的是连云市海底环境监测站。

结果这让电子所尴尬了,因为他们的处理器做不了这么多事。

于是他们又把通讯系统,个人系统和中央处理系统分开。专门为海底监测站设计一台中央处理器。个人系统和通讯系统末端简化成为工作站。

特斯拉听说后连忙跑过来,不过他看到设计的中央处理器后,失望了。

太大。特斯拉不留情面的将电子所的人损了一顿,说这种东西是太空站最好的设备,你们搞这么大,这么重。运上去的多少成本。至少要缩小到冰箱这么大才行。

这让秦德明老脸通红,一直以来,新民研究院对特斯拉都有着一种心理优势,这就是他们能够做到特斯拉在美国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事情。

现在计算机所的电脑设计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

一直以来,他们用硅胶作为载体,这样散热有着优势。但是这样的电脑非常重。当中央处理器上的晶体管达到十万个的时候,他们认为差不多够用了。所以把精力转到了应用系统和程序上来了。他们也没想到要把计算机运到太空去。

现在一想到太空中中央处理器要处理的庞大数据。电子所的人头疼了。

水冷肯定不行,只有风冷。

化工所接到了任务。就是要把硅胶硬化,不管什么方法,导热绝缘不能变。

化工厂说还真有这样的材料,本来是做热传感器用的。这种材料也能够制成很薄的薄片,可以在上面直接植入晶体管和相关线路。

但是爱因斯坦听说后也跑了过来说,与其被动散热,还不如主动制冷。超导研究所发现了一种在44k就是超导体的合金材料。

超导研究所为了解决核聚变需要的超导材料,将所有运往青海的工业废料提炼出的合金全部试了一遍,并将里面的具有超导现象的材料全部提取出来。

这些东西制成元器件后在磁约束环中运行。当他们达到超导并运行时。居然会引起磁力变化。并且只在超导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超导体处于超导状态时才显著增强磁力变化并被称为磁共振。很多研究员认为这可能与超导体的晶格有关系。

在结晶材料研究所的帮助下,他们开始制造人工单晶,同时也在超导合金中寻找具有类似晶格的材料。

结果他们发现了一种简单的钌铜化合物具有天然的单晶。取出来一试,大喜过望。

结晶材料研究所在硅结晶方面有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成功合成了这种完美结晶的钌铜化合物。这个发现让爱因斯坦马上从青海湖赶回来。

他说不仅是核聚变有了希望。而且你计算机如果采取主动制冷,只有44K的温度是完全可以控制的。耗电也不是太高。你们要想想用超导材料制成的开关器件,会呈现什么状态?而且这种晶格与硅结晶非常类似,用它制成的储存器。存取速度和现在不是一个等级。

当然,合成完美晶格的钌铜合金所得的好处还不仅如此,它意味着完全有可能将晶体管缩小到纳米级别。

44K,这么低的温度,个人电脑是不可能。但是对于电子所设计的中央处理器却是可能的,毕竟以前的电脑也是需要水循环。

只是这种原材料几乎没有什么产量。两边都需要这种材料的话还真是不够。材料所根据档案查找钌的产地。

爱因斯坦专门拉着张春跑到特斯拉那里。他认为激光也好,特斯拉线圈也好,超导体也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