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 >

第574部分

三国之席卷天下-第574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期。还没有高产的玉米,北方秋季里丰收的是谷子,也就是粟,也就是小米。还有一种更加古老的称呼“稷”,遥远的时候,“稷”养育了中原的部落子民,估计跟“社稷”一词的由来也有很大的关系。

“禾山先生,您来的太是时候了,从今天开始。俺们周家庄就要收割秋粮了!”

“老村长,老村长,祠堂的祭礼已经准备好了,您快去吧!”

丰收祭。收割、尝新、入仓,朴实的农民都会举行相应的祭祀仪式。百姓们向祖先神灵祷告,祈求保佑农作物顺利收获。并预祝来年五谷丰收、人畜两旺。

秦峰挥舞着镰刀,收割着谷子。汗滴禾下土的时候,他早已经忘记了疲惫。身边。无论是庄稼汉,还是妇女老幼,皆是丰收的笑声。

“先生好把式!”农夫们赞扬着秦峰的收割的手段。

秦峰擦了擦汗,泥土染了一头,道:“记得小的时候,跟爷爷割麦子,一不留神就割到了小腿……。”

“原来先生也是农家出身!”

“先生走遍江湖,一定会学有所成,将来一定是能成大事的人……。”村民们毫不吝啬赞扬的朴实语言。

很久很久以后,辛宪英从未忘记过今天所看到的一切。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位帝王,竟然会割谷子。挥舞着镰刀,卷起腿,满身土,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的弘武皇帝,收割着丰收的谷子。每一次挥舞,就是一大把。在辛宪英看来,弘武皇帝此刻收获的不仅仅是粮食,而是人心、天下……。

第二天的时候,已经有村民赶着牛犁地,准备播下明年丰收的种子。

汉代,已经产生了有犁壁的直辕犁,虽然有双辕和单辕之分,但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也就是两头牛并排走,中间一个杆子。这种犁地方式适合平原地区使用,杆子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两头牛齐头并进由于杆子没有弹性在中间拽着,走不偏也比较容易驾驭,所以效率也较高。

然而在第三天的时候,周仁望着一望无际光秃秃的耕地,开始唉声叹气。

秦峰就不明白了,“少说数万入了仓,这一季的粮食就足够周家庄一年吃喝不愁,您老怎么愁眉不展?难道有人剥削?”

“不不不……。”周仁急忙摆手,“弘武朝吏治清明,官员不会剥削俺们,士族也不敢犯法。”

“那您老愁个什么劲?”

“谁会嫌弃地多……。”周仁道:“村子里只有十余头牛,如今的田地已经到了极限,无法再开垦良田了。”

秦峰恍然大悟,原来是农民想要更加富裕一些,那么地就要更多一些,但是受制于生产力的不足,无法拓展出去了。

所以秦峰也开始愁眉不展,他身为大秦朝的皇帝,心里的确也想要拥有更多的耕地。“多生孩子少种树!”

“也只能如此了!壮丁多起来后,也能多种些地。”周仁道。

秦峰则是在想,怪不得后世初期的时候没有计划生育,没有机械化的前提下,还是人多力量大。

整日里,秦峰就是皱着眉头思索。

辛宪英看到后,娇呼真是幸福烦恼。

“曲辕犁!”秦峰在这一天的下午,终于舒展了眉头。原来他在后世戏剧学院的时候,参演过古装剧,道具中有曲辕犁,虽然秦峰不知道具体的部件如何制作,但记住了模样。这里有许多有经验的农夫,比划一番,或许会有所收获。所以,秦峰立刻找到了周仁。

“曲辕犁!”周仁吃惊不小。

曲辕犁出现在隋唐,是我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代表性农具。曲辕犁推广之后,更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耕地的质量。直辕犁的发明。昭示着农耕时代的到来。而曲辕犁的发明,则是掀起了传统农具新的一页。它标志着耕犁的发展进入了成熟的时期。此后,曲辕犁在千年的时间里。成为了耕犁的主流犁型。

周仁大喜过望,立刻找来了十几个有半世纪耕作经验的老头子,拿着直辕犁给秦峰看。

秦峰依照记忆,在实物上一一指出,“这里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这里叫什么?”

“辕头!”几个老头回答的时候,心里惊疑不定,心说你小子连名称都不知,你改的什么曲辕犁真的有效果?

“原来叫辕头呀,那么在这辕头上。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大概这么大……。”秦峰比划了一下,道:“这几处一改,不仅能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直辕犁在耕地的时候,回头转弯不够灵活浪费大量时间,起土费力。所以效率不高……。”

几个加起来有三四百年耕地经验的老头一合计,“好像有道理!”

周仁道:“这又不费劲,找几个木匠,赶紧改装改装。用用不就知道!”

于是乎,老头们急忙找人开始改装了。

这一天下午的时候,世界上第一架曲辕犁问世了。

村中的壮丁依旧在拼命的犁地。而老头子们则来围观。下地的时候,秦峰喊道:“一头牛足以!”

“咦。省了一头牛!”

辛宪英摸出手绢为秦峰擦汗,“爷。到底行不行。”

“一定会成功的!”秦峰直接拿起玉手,自顾自的擦了起来。

辛宪英脸红,看在皇帝为农业出力的份上,她也就暂时任由秦峰握住自己的手。

“驾驾……。”

曲辕犁下地,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只见那犁盘果然灵活,滴溜溜转动间泥土便四散,还能够将土块打散。

一众有着几个世纪犁地经验的老头们,眼睛瞪的越来越大,白胡子也在不断颤抖。

只见起土轻巧了许多,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犁出去一百多步。

重心低了,自然就省力了,没见搬东西都弯腰吗。

“成功了!”秦峰孩子一样跳跃了起来,又去抱宪英。

看在曲辕犁的份上……。辛宪英气鼓鼓的想到。

当秦峰又一次去抱的时候,顿时抱了个空,望着躲到一边的宪英,尴尬挠了挠头,转过身去的时候。只见村里百多老头,扑通扑通跪了一地。

秦峰吓了一跳,“这是干什么?快快快,快起来!”秦峰就去搀扶周仁。

谁知周仁挣脱拜道:“神农氏在上,禾山先生,您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大事!禾山先生在上,请受小老儿一般。”

“请受吾等一拜!”众位老者一起拜道。

有了这曲辕犁,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开垦更多的良田。良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赐予农民更多良田的人,那就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岂能不拜。在这些老人的心中,秦峰已经直追上古的神农氏伏羲了。

“不不不……。”秦峰双手连摇谦虚状,心里则是乐开了花。地多了,爷的国库也就更加充实了。打仗都不用动用刀枪了,吃粮食就耗死敌人了。

然而加起来有着几百年犁地经验的老人们,对秦峰的谦虚十分不满,在他们看来,能够造出这样农具的已经是圣贤了。

周仁激动的说道:“神农氏制造了直辕犁,让俺们能够在土地里刨食吃饱饭。禾山先生制造了曲辕犁,能够让俺们农民从此富裕起来。禾山先生是圣贤之人,是有大智慧的……。”

“快快起来!”秦峰只是说道。

辛宪英也在一旁用史笔记录:弘武元年九月,弘武皇帝化凡身禾山制造了曲辕犁,改变了农耕的格局,未来,我大秦朝就能够开垦出更多的土地,养育更多的子民。只是这一项创举,就能够与圣贤相比。“弘武皇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男人,怎么懂得这么多所有人都不懂的东西?”每每创举的秦峰,强烈的神秘感,深深吸引着辛宪英,这也是她迁就秦峰重重“缺点”的根本原因。秦峰想一块磁石一样,深深吸引着她。

然而,就在这时,咔嚓一声响动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就见秦峰发明的曲辕犁其中的一个部件四分五裂,曲辕犁顿时瘫痪了。

吾靠!秦峰顿时肝胆俱裂,心说什么情况!人们已经将爷抬到了万丈高处当圣贤了,你给爷来这个,爷摔下来,岂不是也跌个四分五裂!

一众犁地经验三四百年的老头脸色大变,“呜哇!这曲辕犁是驴粪蛋子表面光,中看不中用!”

辛宪英立刻换了笔锋:昏君,弘武皇帝自以为是,做了个破犁……。

ps:感谢:书友140709205912753,投出一张宝贵月票。

感谢:神啊赐我个处吧,投出一张宝贵月票。

感谢:天天不堵车,投出两张宝贵月票。

感谢:旺旺滨,投出一张宝贵月票。

感谢:汗床酷毒,投出两张宝贵月票。

感谢:天空的音律,投出两张宝贵月票。

第八百九十四章大才不能跑

曲辕犁坏了!

中看不中用!

禾山诓骗百姓,假冒伪劣!

秦峰顿时从圣贤直坠万丈成了凡人,跪拜他的老头子们一个个主动站了起来,古怪的眼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秦峰实在无法忍受这些加起来上万岁的老头们的“幽怨”眼光,急忙呼道:“快快,拿上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这曲辕犁绝对不会有问题的,一定是安装上……。”秦峰绝对不相信后世用了上千年的家伙会有问题,有问题能够经受住一千多年的考验?然而在众人老人家“幽怨”的目光下,秦峰依然是垂下了头。

周仁还是情愿相信秦峰说的是真的,他急忙拿过曲辕犁检查了起来,“哇呀,是犁壁坏了,不是曲辕犁不行!”

秦峰闻言,立刻昂起了头,喊道:“爷就说嘛,这曲辕犁一定没有问题的。看看,是犁壁坏了,一定是这单个部件的质量有问题,曲辕犁是没有问题的!”

老头们犁地半个世纪,看犁贼准,立刻就明白了过来,十分不好意思的行礼,“吾等错怪先生了!”

辛宪英童话般的大眼睛眨了眨,急忙撕下昏君那一页,跐溜放到了手袖里。由于脸皮薄没做过坏事,下意识中背手望天,哼哼起小曲来了。

犁壁坏了可不是小事情。

犁壁对于犁具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极大的作用。它是犁在土层中翻土的部件,表面光滑。可将犁起的土轻轻地翻到一边,使土落成整齐的垄坎。而不致造成堵塞。

同一时间,西方世界的农民就缺乏这种犁壁。因此。西方的农民在犁地的时候,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停下来,从粗糙的犁上抓下土和杂草。因为没有光滑表面的犁壁,犁起来的土大部分堵在前面成了一堆。

因为没有犁壁,西方的农民不得不面临两个艰难的选择:一,就是花费大量的时间铲平犁头前堆砌的土草。二,增加耕牛的数量,用巨力强行破开土地,直到一次性犁出足够长的距离。

所以。我国犁地一般只用一头牛,很少超过两头牛。而西方农民,为了在有限的耕种时间里开垦更多的土地,通常要集资购买六至八头牛用于犁最普通的地。然而牛也是需要养殖的,多了患病的机会也会大增,还需要留出牧场。乃至于,西方牧场比农场多,更有许多运气不好的农民死了牛倾家荡产。

可见犁壁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秦峰超越数百年搞出了曲辕梨。这种犁的效率很高,但对犁本身的质量要求也很高,铁质犁壁很快就会磨损、裂缝坏掉。只有铁匠才能冶铁打制铁器,农民势必要多次购买或是修复。这样一来还是大大增加了成本,削弱了效率提高后的收获。

原来是当下的材料无法承受高效率,这就如同只能承受一千转的机器。突然加大到两千转,不散架才怪。

搞明白后。秦峰摇头道:“这样不行,要用精铁。也就是钢!”

“精铁!钢?”虽然周仁第一次接触这个字,但经验让他理解,他艰难的摇头道:“一位铁匠一锤一锤的敲打铁胚,辛苦一个月千锤百炼,才有几斤钢,不是用不起,是用不上。”

秦峰感叹工艺落后,繁琐,不以利推广。他猛然想起,后世一个近代的剧本。剧本都是很详细的,也变演员能够了解角色的各个方面,好代入。剧本中有一位钢铁厂的技术员,正好有描述一种炒钢法。

“炒钢法?没听说过。”周仁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一般。

“铁匠一定懂得。”秦峰笑道。

于是,为了曲辕犁,为了更多的土地,周仁作为里正,揣着自己的任命书前去涿鹿县城。如今的冶铁是属于国有的,所有铁匠都有户籍,寻常人家可不能冶铁,那可是杀头的大罪,所以要去县城通过官方渠道去请。

来日,一个五大三粗,胳膊跟秦峰腿一般粗的中年铁匠马济,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炒钢法?你要是忽悠俺,浪费俺的时间,那可是大罪?”马济铜铃眼瞪得跟典韦有一拼说道。

秦峰微微一笑,描述起来:“我们用陶为壁,作出耐高温的钢炉,将铁融化,不断加入矿粉升温。由于当前的条件不足完全液化,所以要不断的搅动,杂质会很快沉底,钢水就会成型……。此乃半液态炒钢法,而你千锤百炼,是固态冶炼的自然钢法!”

“固态!液态?”马济有些相信,但更多的是质疑。

秦峰也懒得多说,立刻着手实施。

为了缩短时间,秦峰用成型的熟铁为原料,融化成了铁水后,再撒上木炭、煤粉等为渗碳剂,这两种又是助燃增温剂,钢炉中高温渗碳后,一炉钢水大功告成。

“制作模具,就能够缩短打制耗费的时间!”秦峰举起自治的模具,在马济眼前晃了晃。

马济的眼睛早已经溶解到钢炉里面去了,“我的祖爷爷呀,这一炉子液体真的是钢水?可要比我一年锤出来的都多。”

倒入磨具中,由于犁壁需要一些弧度,但凝固七八成的时候,轮到马济施展铁匠技术的时候了。

叮叮当当一番敲打后,平整带有弧度的钢制铁犁问世了。

“这是钢,真的是!”马济打了十几年铁,铁矿、生铁、熟铁、钢,他一样就能看明白。他死死抓住了秦峰的手腕,猩红的眼睛瞪着,“快,再仔细教我!”

秦峰吃了一惊,手疼的厉害。

谁知马济突然松开了秦峰的手,左右转圈中自语道:“我只是一个小铁匠,没有资格知道这种炒钢法。”他悄悄对周仁说道:“钢是很重要的物资。此人大才,他的炒钢法足以改变整个铁匠行业。前往不能让他走!”

周仁虽然只是个小小的里正,但头脑还是灵活的。“举荐人才!此人能够发明曲辕犁,又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