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 >

第689部分

三国之席卷天下-第689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利用孙权前期开凿出来的道路,一路挺进夷洲城下。并且,消灭了孙权的水军后,也就不用在去估计水上的威胁。

甘宁出班奏道:“皇上,东吴的水军,大部分是民船改装的,相信水战一定会大获全胜!”

“收回夷洲,才是真正的一统!当国家一统,朕会在邺都,为尔等庆功!”

君臣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于是,秦峰调集六艘战列舰,大小船只五百余艘,一半带着粮食物资,一半运兵。五万大军,渡海前往夷洲。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受阻入海口

夷洲北部有一条淡水河,一路狂奔流向大海。在淡水河的中部东北向,有一条支流。在大河和支流的交汇处,东吴在这里建设了一个小型的水寨,岸边又有陆寨。

东吴在这里拥有一万老兵,还有三万新兵,三万百姓。

来到夷洲后,孙权宣布重建大吴,并开始实施军事管制,全民皆兵。进而摇身一变,从君主制的帝王,变成了奴隶制的君王。孙权便猛然发现,他的权利比过去更加大了。他从而根本就不需要去考虑什么百姓,税也不用去收了,百姓创造的价值,全部都是他的。

他夹带的百姓皆是青年男女壮劳力,所以每一天的发展都是有目共睹的。而这些百姓背井离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是一个岛屿,四周都是大海无路可去。

这些百姓自己没有粮食,只有依靠孙权的配给才能活下去。只能是在孙权的统治下,艰难的生活。

五十万百姓,供养着数量少的门阀士族,这些人过上了比之前更加奢侈的生活。随意残害百姓,连官府的过场都不用走了。

话说淡水河东吴大营,由大都督周瑜主持工作,陆逊辅助,三朝元老程普、黄盖、韩当帮衬,还有来挂职学习的张休和朱然两位少将。

东吴大营陆寨,大帐内,周瑜屁股痛,咬牙忍着帅位虚坐,陆逊百无聊赖的模样站在下首,其后诸位将领都在。

周瑜、陆逊两人虽然彼此掐架,但来到夷洲后。百废待兴,他们是忠于孙权的。所以暂时放下恩怨。齐心协力,建设新吴国。

然而……。

“伯言。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高山族,他们逃走了,你负责去抓回来吧。”周瑜瞅着自己如玉的手指,不在意的说道。

陆逊一阵眉毛乱跳,心说我这刚刚从沼泽地出来,这就又让我去山里受苦。这高山族一听名字就知道跟高山有关,进了山后,一个个跟精怪一样。不好找。还有送命的危险。陆逊拱手道:“大都督,这几天属下肌肉抽筋,恐无力上山。不如让张休或是朱然去……。”

吾靠!张休和朱然一阵暗骂。

三位老将面面相窥,摇头无语。

就在东吴一代督和四代督扯皮的时候,一个小校打着滚就轱辘了进来,众人一时极其震惊。

陆逊抓住了机会,立刻冷笑道:“大都督果真治军有方,麾下士兵训练有素!”

“兔崽子!”周瑜起身大骂。

陆逊心里一惊,也是大怒。谁知周瑜只是对来的小校道:“你这是做什么?”

周瑜将陆逊也骂了进去。陆逊吃了一个哑巴亏,只好静观其变。

小校疼的呲牙咧嘴,心说大都督您总是坐着,您要是狂奔十几里。您也腿软不是。他不敢直言,惊慌道:“大都督,大事不好了!在天的那边。海的那边出现了片战舰。他们数量十分多,他们乘风又破浪。”

“啊!”

帐中之人再吃一惊。也就顾不得些许小事了。

周瑜脸色一变,道:“诸位。没有想到,秦子进这么快就追上来了!”

陆逊摸着光滑的下巴,暗咐道:“这是要玩死孙权的节奏……。”很明显,孙权刚刚来到夷洲,秦峰这边就追过来的,就是摆明了痛打落水狗。

老将黄盖焦急道:“大都督,咱们可怎么办?”

周瑜一方面派人去报告孙权,一方面集思广益。

程普摸着花白的胡子,叹息道:“秦军战舰攻击力强大,我军虽然也有数百船只,但多是民船,兵员力量也不够……。”

一时间,包括周瑜在内,所有人都没有好的办法。

然而陆逊走了出来,仰着头道:“本副都督有一计,管教秦子进知难而退,我大吴安然无恙!”

周瑜斜着眼,只是看着。陆逊心说,你不求我,我就不说,憋死你。

这个时候,还是老将黄盖诚信为国,拱手一礼,道:“都督,计将安出?”

陆逊也就说道:“咱们搞一些破船,沉船在入海口,如此一来,秦军就无法从淡水河进入夷洲内部。”

周瑜皱眉道:“伯言,若是敌人从海岸登陆呢?”

他说的这个,是诸将最为担心的事情。孙权来到夷洲,只有三万老兵。虽然开始全民皆兵,带这些人只能打打下手。真要上阵杀敌,恐怕也就是乌合之众的评价。

正因为兵力少,更本就无法防守住海滩,秦军因此就可以随便登陆。

陆逊听到这里,微微一笑,道:“夷洲不是大陆,对于秦军来说,就是一处孤岛。秦军无法在岛上获取军需,只能依靠渡海来回运输物资,便无法持续稳定的补给。只需坚守一段时间,秦子进没了粮食,必定会撤退。”

众人一听,忍不住点头。陆逊这话说的有道理,大陆走到哪里都有村庄,还有郡县,就能够得到补给。而这里是孤岛,又孤悬海外,秦军在当地得不到补给,而海上运输对比陆地运输来说,一次运的少,时间也长。

“都督好计谋!”老将们忍不住说道。

陆逊于是摸了摸光滑的下巴,瞅着周瑜。

至此家国存亡之际,周瑜听从了陆逊的建议,传下大都督令。将战斗力弱的船只,装上石头,全部开去入海口,凿沉了,阻挡秦军入内。并又调集大量投石车,布置在入海口两侧,加强守备力量。

就此,东吴上下行动了起来。

另一方面。

秦峰就在邺都号上,率领大小战舰五百余艘,横渡海峡。

这一日。风平浪静的大海之上,数百艘战舰。雁形排开。邺都号战列舰作为旗舰,就在中央最突出的部位。

海风吹起秦峰红色的披风。太阳照耀在明黄的龙袍上,金光闪闪。渡海顺利,秦峰暗叹不愧是“太平”洋,渐渐,远处朦胧出现一座庞大的岛屿,夷洲已经在望。

秦军第一次大规模渡海作战,好在大秦海军部一直纵绘海图,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秦峰留下赵云,郭嘉等人。主持江南的工作。率领,马超、黄忠,庞德,魏延,甘宁,太史慈来到夷洲,当然少不了形影不离的龙卫将典韦和许褚。当然更加少不了,撰写华夏新篇章的小尾巴宪英。

弘武皇帝迎着海风,遥指夷洲。转首对身后群臣道:“看,这就是夷洲,华夏的宝岛。面积几乎江东那么大,自然资源丰富。可用于耕地的土地极多。将来,朕要鼓励大陆的百姓迁徙宝岛,开发宝岛。这里。是华夏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资源丰富,土地多。一千八百年前的人。只关心这两点,便是随军军师贾诩和庞统也不例外。他们并没有听出弘武皇帝更深层次的含义。

然而夷洲之行。对秦峰的意义重大。他整合了东三省,整合了草原,整合了西陲,整合了南疆。所有的华夏民族团结在了华夏的大秦体系之下,在遥远后世的版图,只剩下了夷洲。

华夏是华夏民族的华夏,华夏的代表是大秦。

“团结的华夏,只剩下了这里……。”秦峰说道。

其余人不太明白,不过,秦峰心中明白就可以了。既然他来到了这个时代,既然华夏梦拥有了实现的契机,那么,就必须要是一个完整的华夏梦。

约莫又有半个时辰,三艘快舰冲出了舰队。作为领航船,指引整支舰队从淡水河的入海口逆流而上。

秦峰始终站在船首,遥望越来越清晰的碧如翠玉的夷洲岛和一望无际的大海,他的心胸因此也开阔了许多。

这时,一艘快舰匆匆返回。

少顷,太史慈脸色不畅的走近,拜道:“皇上,东吴在入海口沉没了大量的船只。回报的校尉已经确定,舰队已经无法通过入海口了!”

“哦!”秦峰眉头一皱,显然东吴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对东吴的反应早有分析,但却是没有想到,东吴会堵死淡水河的入海口。毕竟如此一来,虽然秦峰进不去,但是东吴自己的船只也出不来了。

“过去近看。”

秦军水军战力强大,尤其在这大海之上,只是六艘战列舰就足够横扫整个东吴的水军力量。

随着弘武皇帝的一声令下,大秦舰队继续快速前进,很快就来到了入海口。

距离入海口百多米远,噗通噗通的水花声中,巨大的船锚被抛了下去。

秦峰也便发现,这淡水河的入海口差不多三百米宽,滚滚的河水,波涛汹涌注入大海。随着大海浪潮,海水也会倒灌。与河水对撞之时,海水、河水竟然分了层次,乃至于暗流涌动。秦军舰队,除了庞大的战列舰,其他军舰就算下了船锚,船身依旧在不断晃动。

肉眼可以看到,入海口沉没了大量的船只,高耸的桅杆露出水面,同时,翘起的船首船尾,不时在波涛中现形。

秦峰不免问道:“可有办法将这些沉船移开?”

作为大秦海军部大都督,甘宁出班奏道;“皇上,打捞作业颇为消耗时间,就怕敌人在沿岸布置下远程力量。并且,这是入海口,若是敌人放置火船顺河而下……。”

甘宁不敢直言说出不行,他隐隐透漏出来后,秦峰也就恍然大悟。这入海口水流湍急,我军打捞十分困难,上游放下来一排火船,势必全军覆没。

就在这时,入海口两侧的岸上,呼声响起,旗帜招展中,冲出大量人马。而入海口上游,一字排开,冲下来十余只小船。这些小船轻巧的撞在沉船前,停了下来。就此,双方距离百余米,看的还算清楚。

只见中间一艘小船上,大旗招展,上书五个大字“大都督周瑜”。

ps:感谢:我的青春岁月,投出一张宝贵月票。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都督出水

木质战列舰,十分庞大,又包裹了铁皮后,几乎如后世铁甲舰一般。

全长148米,宽60米,排水量5000吨,后世西方三桅帆船十倍有余。四周布置了二十八星宿弩炮,配备一人高,直径一米的弩箭,火力强大,简直就是一座海上的移动堡垒。

这是秦峰的构思,大发明家马钧拓展出结构,而机关学大师黄承彦制作出紧密的机关结合部,三人加起来,才能够在当代搞出这样的庞大战舰。当然,也少不了造船厂大匠师傅们的辛苦。

那巨大的战舰五六层高,仿佛一座高山,给人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东吴将士虽然见到过许多次,但每一次见到,仍然是不寒而栗。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战舰交手,根本就没有一点胜利的可能。

“多亏副都督想出来的妙计……。”

“这海上补给困难,秦军进不来,也就退走了!”岸两侧的士兵们布置下投石机,脸绿中,拍着胸脯说道。

而河中,周瑜率领十几只小破船,停靠在沉船层前。这沉船阻止了大船进入,但对于小船来说,就如同码头一样。

双方间隔百余米,互望。

那巨大战舰的阴影,仿佛已经延伸到东吴这边。

周瑜就在小船上,银盔银甲十分儒雅,手中银枪一指,抬起脖子,仰望远处高大的战舰,叫道:“秦子进!”

秦峰金盔金甲,就在船首,金色的真武太极枪一旁的典韦捧着。他一脚踩在船舷上。俯视过去,弯着眉毛。嘴角翘着笑道:“公瑾,别来无恙?”

周瑜仰头了半天。颈椎不舒服,摸了摸后脑勺,一鼓作气连续叫道:“秦子进,别以为本大都督撤到夷洲就是败了。在这里,本大都督有充足的后勤保障……。”

“而你呢?看你这么多战舰,一定带来了数万兵马。可惜……。”他故作忧郁,“早晚饿死在海上,本大都督劝你,还是知难而退吧。”

秦峰就在高高的战列舰上。俯视四周,冷笑道:“周公瑾,你莫要得意。夷洲海岸线漫长,就是给你百万大军,也无法阻挡我军登陆。朕上了岸,就凭你们这些三脚猫……。”

“哈哈哈……。”周瑜一阵大笑,仰视道:“秦子进,你这话也就能吓吓不懂的人而已。这夷洲可大,皆是荒郊野岭。你的军队进来……。不怕明着告诉你,本大都督这里坚守一段时间,你的军需就会耗尽。有本事,你就转移航线。本都督任凭你随便登陆……。”

秦峰猛然想到后世一个笑话,大致是这样的:有一天,xx大兵入侵了xxx国。xxx国很贫穷,而xx大兵所属的xx国距离入侵的xxx国很远。一开始xx国国防部。无耻下达了以战养战的策略。结果,很长时间以后。xx国无奈放弃了对xxx国的入侵,只希望xxx国协助找回失散的xx大兵们,结果,最终找到了一群野人。

原来xxx国太贫穷了,xx大兵深入后,找不到补给。没了电,也没了油,别说进攻了,每天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了找食物上。

而一千八百年前的夷洲不比后世,几乎没有多少原住民,连xxx国都不如。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千多年前少有出国远征,就算有,也是战败的下场。就算勉强获得胜利,一个帝国也就被拖垮了。直到一千多年后,才开始有远征获得大规模胜利的情况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一千年后,世界上的人口多了,远征军能够就地获得大量补给,那就不用全部依赖后勤的运输了。

大军一天的消耗是巨大的,一千年以后,才有殖民的事情发生。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殖民者的力量多强大,而是因为千年后繁荣起来的当地人,或是支持,或是被迫贡献出了粮食物资。让这些人,能够长期的留下。

比如后来的郑成功,就是因为得到了当地人的支持,才能够在连续一年的战争中,围困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若是没有当地人的支持,早就饿死回去了。

毕竟,数万人在战争中,还要打猎摘果子生存,是极其不现实的。现开垦耕地,更加不现实。

而如今的世界,除了三大帝国的疆域外,其他地方几乎就是不毛之地。有人也是原始人,还钻在山脚旮旯里不好找。

所以,秦峰来到这里,根本就得不到一点当地的支援,全部要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