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骁骑 >

第519部分

骁骑-第519部分

小说: 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谌,字文若,现为袁绍帐下谋主,决战之初留守大营,半个时辰前袁绍回营时,其率领数千将领出营迎接。荀谌出身颍川世家,乃荀彧之弟,家中排行老四,荀彧是他的长兄。

听到许攸的话后,荀谌微微摇头:“子远何必明知故问?不瞒子远,你刚才那番话句句在理。我深有同感,却苦于不敢对主公谏言。而子远之忧虑也正是我此刻心中所想,眼下形势紧迫。是该慎重考虑我冀州前途命运的时候了。只可惜主公此时仍旧沉浸在喜悦当中,什么话都听不进去,忠言逆耳啊!”

说完话后,荀谌神情甚为黯淡,与许攸一样满脸愁容,似是同样不看好眼前的战事,对冀州的将来很是担忧。

眼见荀谌和自己同病相怜。对时局的看法竟然不谋而合,许攸顿时放下戒备,暗中松了一口气。紧张的心神不由松弛下来。

“友若所言甚是。主公太过看重眼前的地陷阵,以为凭此便可将李利及其麾下的西凉铁骑一网打尽,彻底覆灭殆尽,从此便除掉一心腹巨患。岂不知此法有违天理。为世人所不容。实属舍本逐末之举,殊为不智。”

语气稍顿,许攸再次将目光投向惨叫声连连的地坑,忧心忡忡地低吟道:“主公私下调集数万大军,连续挖掘四月有余,方有眼前这般巨大的地坑。可这么大的事情,我等在今夜之前却浑然不知,而提前知晓此事之人仅有田丰、郭图和二公子袁熙三人。主公如此作为。岂不令我等寒心!”

“啊?”荀谌闻言惊诧,急声问道:“子远言外之意莫不是说此计乃田元皓所献?元皓素来刚正耿直。为何此番却犯了糊涂,向主公进献这等伤天害理的下下之策啊?”

“这??”许攸闻言后,神色微变,眼睛咕噜转了几圈后,终是决定实言相告,以免荀谌误以为地陷之计出自田丰之口。

“文若莫要误会,此策并非田丰所献。我之前也以为这是田丰小人所为,直到刚才撤退途中方知此计原是出自二公子袁熙之口,想来这般恶毒的计策必是郭图的谋划。只不过他位卑言轻,是以便借二公子之口向主公献计,却不料此计正中主公下怀,几乎是一拍即合,而后便悄然进行。据说整个挖掘行动都是二公子全权负责,抽调的六万兵士也全是高干、淳于琼和蒋奇等嫡系将领帐下的兵马,因此才会将此事瞒得死死的,以致于我等始终毫无察觉。”

荀谌闻言后,皱着眉头半晌没有说话,可他的眼角余光却在二十步开外的袁熙和郭图二人身上徘徊,眼神极其冷厉,其间还夹杂着浓烈的怨恨。

良久后,他低声叹道:“如此说来,元皓此次又被郭图小人给利用了,甘愿留在阵前替主公断后,其实就是代人受过,送死而已!”

许攸点头道:“确实如此。田丰历来正直不阿,且遇到主公之前一直不得重用,郁郁不得志,而主公却待他甚厚,依为臂膀。自此,田丰便对主公常怀感激之心,视为知遇之恩,忠心耿耿。而此次主公将地陷绝杀阵之事提前告知于他,其目的便是想让他主导绝杀阵;毕竟他素来沉稳持重,但凡经手的军政事务从未出现过差错。是以,主公才会将此事托付于他,不承想他居然答应了,而且还在关键时刻主动请缨留守阵前坚守到最后一刻。”

说到这儿,许攸深有感触地感慨道:“尽管我许攸与田丰一直不和,以往只要是他提出的建议,我必然矢口反对。但是,我却不得不承认,田丰虽有些顽固迂腐,却是个极其难得的老成持重的能臣,在处理政务和农事方面,我不如他;可若是论及战略眼光和随军征战,他远不如我。

此外还有一点我甘拜下风,那就是他可以不顾一切地替主公去死,而我许攸永远也不可能做到置自身生死于不顾。所以,扪心自问,我不如田丰。可他此次就这么葬身在地坑之中,实在是不值得。要知道,如果他不答应主公的要求,那么留在阵前坚守并发动大阵之人就会是郭图,亦或是二公子袁熙。”

荀谌闻言后,心中极为沉重,脸色阴沉如乌云,眼神冰冷得耍剖且袢硕梢话恪

在袁绍帐下的众多谋士中,荀谌和田丰是至交好友,当初袁绍自领冀州牧时,就是他向袁绍举荐了好友田丰。多年以来,两人之间或许也有分歧,但友情恒久。始终不曾改变分毫。与此同时,在冀州军中荀谌真正能看上眼的谋士,仅有两人。其一便是田丰,其二就是眼前的许攸。只可惜他与许攸性格不合,并且在他眼里,许攸虽然颇有才华,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势利之徒。故而,他和许攸之间除了将军府议事之外,平日里互不往来。仅仅是泛泛之交而已。然而,今日突遭剧变之下,两人却意外聚在一起。颇有些同气连枝,共度时艰的味道。

沉默半晌后,荀谌举目眺望着夜空下的地陷阵,幽幽说道:“但愿元皓吉人天相。逢凶化吉。否则荀某绝不与郭图小人为伍,他日必为元皓报仇!”

“啊!”许攸闻声错愕,双眸不由闪烁一下,既而低声劝告道:“文若兄慎言,万一被他人听到,必生事端。”

荀谌扭头目光灼灼地盯着许攸,轻声道:“明人不说暗话。刚刚子远似是对主公甚是失望,待他日冀州危亡之际。想必子远已经替自己准备好了退路?”

许攸闻声色变,眼神狐疑地注视着荀谌。疑声道:“文若兄何出此言?难道你适才偷听我说话了?”

“子远勿惊。而今我冀州正处于兴衰存亡的关键时刻,你我二人自当尽心竭力辅佐主公,断然不会心怀二志。但是,若是局势急转直下,说不得我等便要另谋出路了。不知子远以为然否?”荀谌直接挑明立场,直言不讳的说道。

许攸惊疑不定地看着荀谌,却见他神色坦然,目光坚定,不似作伪,亦非投机耍诈。随即,他扭头看了看身后的众多将士,不着痕迹地对荀谌轻轻点头,低声道:“自古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若是事不可为,自当另谋出路,难道我等还非要陪着某些自以为是之人一同殉葬不成?”

荀谌深以为然地颔首道:“我亦有此意。但愿这一天永远也不要到来,否则我等便要骂名了。”

许攸附和着点点头,却是不再言语,随之抬头仰望天色,只见天边已经露白,无需多久,天就要亮了

“报禀主公,前方发现西凉战骑的身影,曹仁将军命末将前来请示主公,我军当如何应对?”急报声中,一名身着校尉战甲的将领打马奔至曹操身前,随即翻身下马,恭声跪拜道。

“吁!”曹操闻声勒马,眉头微皱着沉吟道:“左翼山脚下怎会出现西凉战骑?敌军究竟有多少人马,其领兵将军又是何人?”

“这”校尉闻言一愣,低头答道:“请主公恕罪。眼下天色太暗,且敌军没有点燃火把,全部战骑悉数置身于黑暗之中,故而无法辨明其兵力虚实,也没有看清其将领是何模样。不过,从敌军排成防御阵型来看,这股西凉战骑人数并不多,多则两三千人,少则五六百人。并且,这些西凉战骑戒备森严,末将率领数百名斥候前去打探时,尚未靠近百步便被敌骑发现,随即便是乱箭齐发。是以,末将敢断言,这股西凉战骑的战力颇强,若想短时间内将其歼灭,我军至少需要动用五千乃至一万兵马,方可成事。”

“嗯,你已经尽力了,起来吧。”曹操微微颔首,挥手示意校尉起身答话。

皱眉思量之中,曹操不经意间瞥见天边已经露白,当即他神色微变,立刻有了决断:“速速传令曹仁,不得交战,只须留下三千兵士负责警戒即可。全军加快行军速度,务必赶在天亮之前撤离战场,赶往黄河岸边重新集结。不得有误!”

“诺!”校尉也不赘言,领命后立即翻身上马,快速前往前军传令。

当天色微亮之际,负责殿后的曹仁带着三千人马追上前军,只见他垂头丧气地打马走到曹操身后,却没有向曹操见礼,完全是一副神不守舍的样子。

“子孝为何这般神色,莫不是西凉战骑向我军发起攻击了?”

曹仁闻声摇头,满脸懊悔地抬头看着曹操:“主公可知刚刚与我等擦肩而过的西凉战骑的领兵将军是何人么?”

曹操不以为然地轻笑道:“呵呵呵!还能是何人,无外乎桓飞、典韦、张辽等西凉将领而已,总不会是李利吧?”

“正是李贼!”曹仁咬牙切齿地重重说道。

“啊”

一声惊叫当中,曹操身形一歪,瞬即从马背上滑落下来,幸亏曹仁眼疾手快,飞身下马及时拖住他。

“李贼、、、竟然是李贼!啊!”靠在曹仁怀里的曹操,神情呆滞地失神自语,既而双手抱头,痛得翻身打滚,大声痛叫:“啊痛煞我也!”

眼见曹操的头风病又犯了,曹仁顿时慌了神,急忙劝慰道:“主公、主公息怒啊!此番错失良机,待来日我等还有机会,定可斩杀李贼!”

“啊!痛煞我也”

第777章子龙归来

感谢:书友ranky、lmy657356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嗒嗒嗒!

“报”

伴随着急促的马蹄声疾驰而来,临近李利身前时,陈到不等战马止步便飞身下马。

“叔至回来了,打探得如何,刚刚从我等身后悄悄溜走的大军是哪路诸侯麾下的兵马呀?”

陈到恭声答道:“禀主公,末将已经打探清楚了。刚才那支兵马是兖州曹操的部曲,而今已撤离战场,正往飞云渡北面谷口方向撤退!”

“哦?”李利闻言错愕,既而嘴角露出一抹笑意,颔首道:“看样子,曹操是准备趁机摆脱盟军,独自率军北渡黄河,而后直接返回兖州。”

话音一顿,李利似是又想到什么:“噢,对了,叔至可曾探明曹军现有多少人马?”

陈到接声道:“禀主公,由于天色暗淡,末将与斥候大队并未看清曹军的具体人数。不过,从其撤离时阵型规模以及留在地上的马蹄印来看,曹军现有不少于五千战骑,步军应在五万左右,步骑加起来应该有五六万人马。”

“哦,五六万人马?”

李利神色愕然地沉吟一声,既而无奈地摇摇头,哑然失笑道:“曹操招兵买马的速度确实十分惊人哪!昔日飞云渡一役,曹操麾下最精锐的六万青州兵全军覆没,只剩他一个光杆儿将军逃了回去。不承想。这才过去多久啊,满打满算不过是区区五个月而已,他竟然又将兵马扩充至六万之数。巧借诸侯盟友的名义伺机壮大实力。这份招兵买马的能耐,着实让我望尘莫及,羡慕得紧哪!呵呵呵”

陈到咧嘴而笑,他自是听得出自家主公话语中的讽刺之意,明着说是羡慕曹操,实则鄙夷其品行奸诈卑劣,甚为不耻。

“主公所言极是。据斥候探报。此刻曹操麾下这五万余大军的确不是他的嫡系人马,也并非新近招募的青壮乡勇,而是盟军其他诸侯交予他临时指挥的部曲。以及决战中打散的逃兵。这将近六万大军之中,曹操本部人马只有两万,余下四万全是其他诸侯帐下的兵马。

其中便有江东孙策奉命调往河东郡时留下一万三千步卒,河内张扬帐下的两万余步骑。剩下几千人马则是曹操在此次大战中收拢的散兵游勇。这便是六万曹军的由来。追根究底,这些兵马全是从其他诸侯帐下抢过来的兵士,根本不是自行招募的人马。”

李利闻言淡然一笑,微微摇头说道:“叔至切莫轻视曹操此番作为,实际上,敢抢、会抢,也是一种本事。最重要的是抓住时机,找准目标。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便不落空。而这恰恰曹操的厉害之处。

方今天下,群雄割据,纵观各路诸侯,有谁不是恃强凌弱、强取豪夺,抢人、抢钱粮、抢州郡,几乎无一不是抢来的。只不过各路诸侯抢得比较文雅,讲究事出有因、出师有名,如此才能将抢到手的东西名正言顺地占为己有。像曹操这样吃相比较难看的抢人手法,实属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娄底原方圆百里之内根本招募不到青壮,自然也买不到战马,如此便无法扩充兵马。

更何况,时下曹操处境艰难,兖州根基已失,又遭遇飞云渡惨败,在盟军中的地位可谓是江河日下,一落千丈。身处如此窘境,他自保尚且勉强,焉有多余钱粮招兵买马?”

语气稍顿,李利话锋陡转:“正因如此,他才会忍气吞声地派遣程昱夤夜拜关,主动与我暗中结盟,以盟军情报换取曹真、曹休二人性命,并借此向我示好,表明其不愿与我西凉军为敌。实际上,时至今日,我与曹操之间早已是势成水火,誓不两立,毫无信任可言。是以,曹操暗中与我结盟之举,不过是逼不得已而为之,纯粹是权宜之计,藉此自保而已。因为他在盟军之中孤立无援,且处境险恶,加之众多部将和族人都被落在我手里,这就迫使他不得不以出卖盟军为代价,最大限度地恢复一些实力,从而在夹缝中求生存,伺机重整旗鼓,试图东山再起。

今日一战,曹操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大战伊始,他佯作率部参战,实际上仅是派出张扬帐下的数千兵马摇旗呐喊、虚张声势一番,而后便率部退至左翼战场消极避战,静观战局变化。直至袁绍启动地陷绝杀阵之时,他便率领麾下人马伺机脱离战场,逃之夭夭。如此以来,袁绍派给他指挥的孙策和张扬帐下兵马,就被他兵不血刃地纳入自己麾下,据为己有。只要随后他能率部北渡黄河,即可迅速返回兖州,如此便将飞云渡惨败中折损的兵马重新补充回来,将自身损失降至最低,等于是在司隶境内转了一圈,既无收获也没有太大损失,实力犹存。

这就是曹操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子将一语成谶哪!”

(注:许劭,字子将,汉末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各郡名士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曾经评价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听完李利这番话后,陈到若有所思道:“末将原以为曹操不过是个投机取巧的奸猾之徒,此刻听主公所言,方知此贼确实了得。飞云渡一役后,曹操实力大损,入盟之初的八万大军只剩下两万步骑,可谓是损失惨重,朝不保夕。

然而,此次决战之中,他非但实力未损,反而伺机抢得数万兵马,一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