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龙的力量-南海扬 >

第264部分

龙的力量-南海扬-第264部分

小说: 龙的力量-南海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历史上从未被任何国家和势力的“核大棒”所吓倒过,这次同样不会。不畏惧“核讹诈”是一种崛起中大国所必须具备勇气和信心,但是对可能发生的核冲突毫不在意却是一种无谋和卤莽。新德里目前所采取的“核讹诈”态度显然已经超出中国忍耐的底线,同时也触及到了中国最敏感的国家利益。
    如果中国在印度的“核讹诈”面前只是徒劳的外交谴责,而无所作为的话,那么印度将很快利用自身常规军力上的优势全面压倒孟加拉的国防力量,占领达卡只是时间问题。而后刚刚在中国的卵翼之下寻求庇护的东盟各国也将重新评估自身的国家安全前景,既然中国无力保护孟加拉,那么很可能在下一次“核讹诈”也无力保护他们,中国军人以流血牺牲为代价在东南亚地区建立起来的大国形象将化为泡影,东盟各国很可能将重新投入美国的怀抱。而更为严峻的是,一旦印度的“核讹诈”得手,那么他将为与中国有着利益冲突的其他地区大国,特别是日本树立一个错误的榜样,这些长期以来与中国有着领土或资源纠纷,处于对立状态的国家将更为执着的追求核武装,追随印度的脚步加入到对中国进行“核讹诈”的行列中去。
    因此摆在中国面前的将只有正面回应印度“核讹诈”,彻底解除印度核武装这唯一的一条道路。但是即便在多国合作的基础自上,要在一个地区大国作出反应之前便一举瓦解其核力量却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印度而言,当中国及其盟国试图先发制人的解除其核武装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宣告了其“核讹诈”的破产,对于此刻虚弱的新德里而言,或许一场鱼死网破的核战争并非是他最佳的选择,但是一旦自身的核设施遭到了攻击,那么展开核报复将是其唯一也是最后的选择。
    摆在中国及其盟国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是情报收集和处理,任何国家核武装力量都会被视为国之利器绝不可能轻易示人,尽管在这次解除印度核武装的行动中,中国总参谋部二部将与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英国秘密情报局以及美国中央情报局等世界级的情报部门展开合作,但是要全面掌握印度核武器的部署情况却依旧困难重重。和美、苏、中、英、法这个5个一梯队的核大国不同,当印度最终拥有核武器之时,具有强大的抗摧毁能力、但是极易被发现和锁定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已经不再流行,当美国和俄罗斯已经开始封闭和拆除遍布其国内的弹发射井之时,印度仅在其南部地区建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试验性质的地下导弹发射井之,而更多的现役陆基核武器发射平台大多均采用公路和铁路机动的模式,虽然这些脱离了坚固水泥掩体保护的核导弹在抗打击方面显得机为脆弱,但是也令其的行动变得飘忽不定更难以发现和锁定。
    相比之下利用公路网络进行机动发射的印度陆军“大地”系列近程弹道导弹和“烈火”系列中程弹道导弹并不难以发现。因为尽管可以携带低当量核弹头的“大地”型近程弹道导弹搭载于“太脱拉”814型6…6轮式卡车底盘之上,但是由导弹发射车、装弹运输车、指挥控制车、技术保障车等众多的保障车辆所组成的庞大车队仍将会在现代化的侦察手段面前无所遁形。而“烈火—3”系列中程弹道导弹虽然采用了固体燃料,减少了后勤保障车辆的配属,提高反应速度。但是印度至今仍没有为其配备专门的公路发射底盘,细长的“烈火—3”型中程弹道导弹没有象中国二炮部队的“东风…31”型中程弹道导弹那样封装在巨大的圆柱形发射筒内,而是以一辆拖载式的10轮拖车作为简陋的发射平台,在公路之上机动几乎等同于插标卖首,有经验的卫星图片设别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将他们从印度并不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上找出来。
    真正令中国及其盟国倍感头疼的是印度陆军借助铁路机动的俄制战略导弹列车,虽然这种武器已经悄然退出俄罗斯军队的装备序列,不过由其所独创的这种作战模式却仍然令很多国家为之困扰。俄罗斯的战略导弹列车的正式名称是“军用铁道导弹系统”,其研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87年10月20日,首列导弹列车在前苏联战略火箭军“科斯特罗马”导弹师投入战斗执勤。从此,在西伯利亚广袤的原野上,就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神秘的绿色列车呼啸而过的身影。
    导弹列车装备前苏联军队后,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器系统让整个西方世界都感到了震惊,尤其是前苏联及俄罗斯的主要对手美国谈之色变。根据美国人分析,这些神秘的导弹列车有着不亚于战略核潜艇的强大威慑力。由于外形上与普通货运列车十分相似,导弹列车在经过严密的伪装后与民用列车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对于任何国家的情报机构来说,一旦出现核危机,要想在敌国境内每天数千辆普通货车中判断哪些列车上装载有随时可以进行致命打击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系统,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让人头疼的是,大多数装备有这种战略导弹列车的国家境内往往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为导弹列车提供了广阔的机动空间。通常情况下,一列导弹列车一昼夜的机动距离可达1000公里,要想始终保持对这列火车的跟踪监视,就必须同时动用300颗左右的侦察卫星,而对任何国家显然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且这些神秘列车从来不停靠在城市,都是在边远的军用隐蔽侧线上停放,一旦这些奔驰着的毁灭力量停下来,周围立刻就是军事禁区,会被众多的武装部队严密的监控起来。这无疑给地面侦察也带来的不小的难度。虽然经过了中、美、英、巴四国情报部门的不懈努力,但是对于印度所拥有的这支“铁路核弹游击队”,各方仍是管中窥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从1987年开始,前苏联战略火箭军一共部署了3个铁路机动导弹师,共计12列导弹列车,每列导弹列车上都配备有3枚SS…24型洲际弹道导弹。而21世纪初俄罗斯军方曾秘密的出口过2列拆除了被西方称为“手术刀”的SS…24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导弹发射列车给印度。
    这2列导弹发射列车目前很可能已经被印度军方改装成为了印度陆军“烈火—3”型中程弹道导弹的铁路发射平台进入战备值班的行列之中,在印—东全球定位系统,中、美、英、巴四国情报部门可以迅速找到这2列导弹发射列车所在的位置。
    但是印度很可能已经国内仿制生产类似的铁路机动发射平台,而这些新生产的导弹发射列车的具体信息目前仍难以掌握。所以即便中、美、英、巴四国情报部门可以渗透进入了俄罗斯政府内部,利用“格洛纳斯”全球定位系统找出印度所装备的俄制战略导弹列车,但对其仿制品的具体位置能无法准确的掌握。
    除了这少数的地面铁路机动发射平台之外。到目前为止,印度空军可能部署有装载核航弹战机的军用机场、海军核动力攻击潜艇、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绝大多数都已经在中、美、英三国军用侦察卫星的严密监控之下,在清除印度这些战略目标的行动中,中国空军和二炮部队将重点打击位于印度北部及东北部的目标,而巴基斯坦空军则将负责摧毁位于印度西部的主要目标。而英、美两国则承担了印度南部地区战略目标的摧毁工作。这样的分工合作看似天衣无缝,但实际上却是经过了反复多次的争论和妥协之后才最终达成了这样共识。
    对于主动加入并提出负责清除印度南部地区核武装的英、美两国,中国政府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信任。在中央军委高层甚至还有人对英、美两国的这种选择表示不理解。毕竟对于英、美两国来说,中印之间可能发生的核战争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虽然新德里曾有过“核捆绑”美国或欧洲的狂妄想法,但这样疯狂的计划实际可行性并不高,印度虽然理论拥有了可以打到欧洲和美国本土的“太阳神”系列洲际弹道导弹,但是在中印核战争爆发之后,印度是否还有能力控制这些导弹向美国发起攻击实际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毕竟一旦进入核反击程序中国二炮部队的导弹将顷刻摧毁印度绝大部分的核力量。
第五十六章:天竺之殇(二)
    关于中美在联合拔除印度核牙齿的问题之上,后世的学者们曾有过众多的猜测和评论。中国方面的历史学家口径基本上比较一致。“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在2008年的对印战争之中达到了一个顶点,美国总统—迈克。李先生可以说是21世纪美国历任总统之中最具有远见卓识的一个,续罗斯福和尼克松之后,迈克。李总统再度清楚认识到中国是维持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及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果中美之间这种战略协作关系可以继续保持下去的,那么21世纪人类后来所面临的诸多悲剧本本可以避免……。”在一本名为《论21世纪中美关系》的学术论文集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天寿博士如此的写到。
    但是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这场多少有些这次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联合行动颇多争议。被称为“21世纪的汤因比”的英国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沙马便在他的著作—《今天的历史》之中便这样的写到:“在20世纪的大多数时候里,印度都一直是亚洲、乃至整个第三世界国家民主、自由的楷模,但是在21世纪初页,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粮食危机,拥有众多人口压力的以少壮军人为代表的印度军政府开始走上了一条法西斯的军国主义,在发动对其邻国—孟加拉的侵略战争的同时,印度军政府还利用其所拥有的核力量威胁该地区的其他邻国……,在核战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之下,作为印度核武器的主要瞄准对象—中国不得不向民主世界的主导力量—美国寻求援助,并制定了全面解除印度核武装的计划。”作为西方主流历史学家沙马的记述显得有些单薄,但至少客观。事实上更多激进的西方历史学者的种种奇怪论调在此后的数年里随着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恶化而不断甚嚣尘上—“当时北京当局以如果遭遇印度核打击,竟发动全球核战争为要挟,迫使美国与其展开合作。”、“美国总统—迈克。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绥靖’主义者,在中国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他选择了牺牲印度策略,正是美国政府在2008年的这种不作为的态度最终导致了中国这条巨龙的崛起。”
    虽然这些言论并不代表真实的历史,但至少说明了一个西方人普遍的心态—在解除印度核武装的问题上中国是最大的收益者,西方不过是出于一种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才最终选择加入解除印度核武装的行列之中的。尽管这些话语说得是那么的冠冕堂皇、大义凛然,但事实上首先提出通过多国联合行动来拔除印度核牙齿的恰恰不是中、美两国,而一直被认为在整场行动之中处于配角地位的英国。
    谈起21世纪最初几年之中的英国,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早已淡出世界中心的欧洲那并阴雨连绵的岛国、美国强势外交政策和对外军事干涉行动的应声虫和附庸走狗。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曙光曾从这片阴霾的土地之上升起,最终照耀全球,也很少人有还记得在接下来的近一百年的岁月之中,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大不列颠岛为起点,最终控制了比其本土大110倍的辽阔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所有的辉煌都会有归于泯灭的一天,和那些曾经强横一时的帝国一样,建设在坚船利炮之上英国的霸权也已经成为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几乎致命的削弱和打击,随着庞大殖民体系的瓦解,英国的国际地位几乎在一夜之间从万众仰望的世界女王重重的从宝座之上摔了下来,成为由其昔日殖民地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霸主身后的女仆。正如英国历史上的一名著名外交官—尼古拉斯。亨德森爵士,在其退休的告别词《英国的衰落》中说:“今天我们不仅不再是世界强国,就是作为一个欧洲国家,也不是位居前列的了。”但是仅仅是因为如此,便相信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已经习惯了主导世界的英国人,会就此甘心于担任一个世界二流国家的话,那么就无疑是大错特错的了。至少作为英国世袭贵族势力的代表人—汉密尔顿公爵从来没有放弃过重塑大英帝国辉煌的梦想。
    1998年11年2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驾临上院,宣布将剥夺759年贵族议员在上院的席位和表决权,以期达到宪制改革和上院民主化的目标。两个月后,政府公布了改革计划要点: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将在1999年的夏天失去在上院之中的席位。这次改革没有历史上常有的轰轰烈烈的场面,但作用不容低估。它废除了英国议会中延续了数百年的以世袭为传承纽带的政治特权制度,代之以非世袭的议员选任制。而在很少有人会想到提出将所有世袭贵族赶出议会的正是伊丽莎白女王身边被称为“英国王室最忠实的管家”、“嘉德骑士团团长”的汉密尔顿公爵。
    在英国所有的贵族世家之中,汉密尔顿无疑是最具神秘色彩的一个,据说这个家族的历史可以追述中世纪十字军东征中“狮心王”理查和“失地王”约翰的时代。在大英帝国漫长的岁月之中这个始终处于一团迷雾之中的家族并没有太多惊人的表现,这个家族没有出过帝国首相,没有出过海军大臣或陆军大臣,甚至连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都几乎没有机会担任。但是就这样一个命不见经传的家族实际上却始终活跃在大英帝国或许永远无法公开秘密战线之上。
    第一次见到已经年逾七旬的第十二任汉密尔顿公爵之时,美国总统—迈克。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霍华德。泰勒便对眼前这个素昧平生的老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错觉。但是在经过了无数次细心的回忆之后,霍华德。泰勒已经无法将这个老人与自己日常生活建立起丝毫的联系,直到他无意中在自己的钱包里取出一张面额为十美元的纸币之时,他意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