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冰心作品集 >

第178部分

冰心作品集-第178部分

小说: 冰心作品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一九五五年的十一月中旬,北京已经是树叶黄落,朔风飕飕的了。我们坐着火车从

北到南,穿过六个省份,就是:

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一路上越走越暖。到了江西省的上饶,我们换

坐汽车,在黎明的微雨中,上了紫鸡岭,直到分水关;这个山头,是江西和福建交界的地

方,从这时起,我就踏上故乡的土地了!

我的父母都是福建人,但是我的一生中,只到福建去了一次,那是四十多年以前的事

了,而且走的是水路。那时我从山东的渤海,走进福建的闽江,觉得江水实在比海水安静温

柔得多!我曾在一首短诗中,提到那时的情景:白雾蒙蒙;是江南天气,雨儿来了——我只

知道有蔚蓝的海,

却原来还有碧绿的江。

这是我父母之乡!

这次我走的是山路。我心里满怀着童年温暖的回忆,在万山丛沓之中,仔细地欣赏我的

“父母之乡”。多么高秀的山岭,多么青葱的树林,多么平坦的公路!人家都说这是全国最

好最美丽的一条公路,它是细细的红土铺成的,光滑如拭,纤尘不生。这条路长达一千华

里,在崇山峻岭,深树密林之中,蜿蜒起伏,像一条鲜红的血管,把福建同祖国的心脏,紧

紧地联系了起来。车轮沙沙地轻响,从我们眼前掠过一座一座的高峰。浓郁的森林,深绿的

帐幕一般,把我们围盖起来。

山涧里流下潺潺的泉水。山谷里还有弯弯的一层一层很仄的梯田,我们的勤劳勇敢的人

民,是不肯荒芜祖国的一寸可耕的土地的。

路上不断地看见养路的男女民工,有的用锤子敲着石块,有的用大竹帚扫着细沙,还有

些小孩子坐立在母亲的身旁,笑嘻嘻地拣着石子,采着野花。对面还不断地驶来一趟一趟的

大卡车,车前横挂着“安全行车××万公里”的红布标语。这条公路,这条鲜红的血管,就

是靠着我们可爱可敬的民工们和司机们,把它保持连贯起来的。他们坚持着使它无阻的畅

流,日日夜夜,输送着新鲜的血液,到国防的最前线上去!

在祖国北方住久了的人,尤其是从冬天苍黄无际的平原,登上青翠插云的高山,总有说

不尽的新鲜愉快的感觉。我们翻过了胜长岭、大夫岭、筹岭三座险峻的山,其中尤以筹岭为

最高,有一千二百四十六公尺。一路上山回路转,使我想起了古人的名句:“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因为山陡,所以在山路转折的时候,仿佛眼前的山壁迎面压来;因为山高,

所以云雾都在马前车前拥来拥去。没有在高山上旅行过的人,是很难体会出这两句诗的妙处

的。

这森林里大棵合抱的树,除了松柏以外,我都说不上名字来。但是内中总该有枫树吧,

这时在南国也是冬天,所以在万绿丛中,也不时露出一两棵鲜艳的红叶树,掩映得分外鲜

明。润湿的山壁上,杂乱地开放着各色的野花,嫩黄深紫,点缀如画!

过了古田,又翻过三座较低的山岭,一路与江水同行。福建的农村,都是白墙黑瓦,溪

流边停着水车。村边路边,都是一丛丛的荔枝树、龙眼树、橄榄树和橘子树。这正是橘子黄

熟的时候,树上好像挂着一颗颗的金球,橙黄一片,十分耀眼。

走过白沙,江面宽阔,远山淡绿,白蒙蒙的江上,渔帆点点,是旅途中最美丽的一段。

过此已将近福州城市,路上走着络绎不绝的挑着菜担的赤脚的农村妇女,她们扁担上系着彩

色的绒衣,一路上彼此说笑,健步如飞。看见她们,我心头又涌起亲切的自豪的感觉!福建

妇女,在农业生产上从前就是全国闻名的,特别是闽南、闽西和福州市郊等地区,许多妇

女,一贯地参加农业主要劳动。解放后,封建的枷锁被打开了,妇女的生产热情更加高涨,

现在,在农业合作社里,妇女的劳动,成为保证生产的决定力量。

进到福州市,正是微雨初晴,从前的灰色的城墙不见了,贯穿城内的河道也不见了,仄

仄的石板路也不见了。眼前涌现的却是宽阔的马路,高大的楼房,整齐的商店。这一天正是

星期日,路上潮水似地,涌着来来往往、携儿带女的欢笑的人群。公共汽车上,也是载着满

满的人。

福州本是个有山有水有温泉的城市,而且是四季绿叶不落,繁花不断。外宾来到,都惊

奇地夸赞福州是一座花园。少年造船厂

我和福州小朋友的第一次接触,就是在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我参加了福州航管局职工

子弟小学的少年造船厂的开工典礼。

小朋友知道我素来对于水上的一切,都感到莫大的兴趣,尤其是听到小朋友们自己要成

立一个造船厂的时候,我就急欲参观一下。那天我从闽江南岸赶了回来,到了航管局子弟小

学门前,已看见门口悬旗结彩,小朋友们穿着雪白的衬衣,系着鲜红的领巾,穿梭般进进出

出。门口广场上还有许多小同学,在拉着圈儿跳舞唱歌。在喜气盈盈之中,我们走进会场坐

下。会场后座,已挤满了客人,壁上贴着许多标语:如“努力学习父兄的造船先进经验”,

“学好本领承继父兄的伟大事业”,等等。

仪式开始了,鼓号响起,四十五个“小工人”整队入场,坐在会场的前边位上,个个精

神焕发,小脸上闪着兴奋的光辉。航管局长和他们的总工程师林世华同志发言以后,有福州

市少年之家的红领巾向他们献礼,本校的小同学向他们献花。以下就是最紧张的阶段:少年

造船厂的小厂长,宣布造船厂的成立。笑容满面的校长,走上前来,宣读了学校向造船厂定

货的订单。我听着吃了一惊!计有:大轮船一艘,脱胎轮船一艘,小渡船三艘,拖驳船二十

艘(第一批四艘,第二批十六艘),要求在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前交货。这时小厂长又起来宣

读了工作规则,小工人们个个摩拳擦掌,相视而笑。

台后,工厂车间的大门徐徐推开,小工人们纷纷站起,一拥而入,我们也赶紧跟着进

去。这里是木工、竹工和纸工的车间,材料和工具都已齐齐整整地放在一旁。小工人们极其

熟练地拿起斧子、锤子、刀子、剪子,在长桌旁和长椅上,紧张地操作起来。我匆匆地环视

一周,就拉着他们的总辅导员和总工程师,到楼上机工车间隔壁的教室里去谈话。

隔壁车间的突突的汽机声中,辅导员对我大声地谈到:这个小学里同学的父兄,多半是

闽江上的水上人民,解放以前,一直受着反动统治阶级的歧视。他们不但没有读书识字的机

会,连上岸居住也不被许可,只能以打鱼操舟为业。解放后,他们翻身了,在陆地上安了

家,土改中分到田地,子女们也入了学校。他们自己有的种着园地,有的仍旧做着水上船上

的工作。职工小学的同学们,对于自己父兄的业务,是十分熟悉而且热爱的;在少先队活动

的时候,他们参观了航管局的船舶修造厂;听到了全省工业劳动模范,航管局设计员林世华

叔叔的报告——讲到他自己二十五年水上的驾驶经验——之后,他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了,先

是在每星期一次的工艺创作时间内,组织了造船小组。这规模远不能使他们满足,终于在少

先队、学校和父兄们的热烈帮助之下,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少年造船厂,在今天

正式成立了!

这小工厂的组织:有正副厂长、木工、机工、竹工、纸工四个车间,另外还有材料股和

事务股,总工程师就聘请了林世华同志担任。这位文静和蔼,口衔烟斗,看去就像大学教授

的设计员,自己就是水上人民。二十余年来的辛苦经历,和解放后感激奋发的心情,使得他

更热爱自己的事业,他要把自己的发明,自己的全副本领,传授给生龙活虎般的水上人民的

下一代!

谈话未了,一小时已经过去,工厂放工了。我们又赶紧下楼看时,工厂门前的大桌子

上,摆满了这一小时的成绩,四围站满了鼓掌的来宾。原来在开工的第一天,各车间已经超

额完成任务,几只船身已经刳好,其他的纸坯、竹篷等也已陈列了出来。我立刻放了心,照

这样工作下去,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前的第一批交货,是不成问题的了!

三个星期以后,我还没有离开福建,就听说这少年造船厂又扩充了。工人数目加到一百

以上,还添了一个帆工车间,这车间里完全是小女工。

我常常忆念着这一个工厂。前些日子我看到了苏联影片《茹尔宾一家》,我就极其亲切

地想起了这少年造船厂的小工人和他们的家长们。小工人!好好地学习,好好地工作吧,将

来闽江上,东海上,太平洋上……乘风破浪,巍然来去的庄严美丽的船舶,将是你们熟练灵

活的双手修造出来的!

小朋友们体操、朗诵和木偶剧的表演十一月二十七日,我又参加了福州小朋友们的几种

活动。

早晨,我们参加了福建省辖市运动大会。开幕式行过之后,就是少年广播体操及组字表

演。灿烂的阳光下,四围山色之中,广场上彩旗飘飘,万头攒动,一千二百个少先队员,从

检阅台对面走了出来。队伍摆开了,在清晰而嘹亮的口号下,整齐而柔捷地动作着。一会儿

整齐的队伍散开了,形成几个圆圈,忽然又纷纷错杂地抱膝坐下,整齐地低下头去,广场便

分明地出现了无数小棉花团连接起来似的“和平万岁”四个大字,上面还有几只闪着红眼睛

的和平鸽。仔细看去,和平鸽的红眼睛,原来是小朋友穿的红绒衣,那几个做鸽子眼睛的小

朋友,不知在什么时候,以闪电般迅疾的动作,把白衬衣脱下,红绒衣露出。一片雪白,点

上这几个红点,显得格外鲜明。这体操和组字都获得了雷动的掌声。中学生们的劳卫操和组

字,也得到观众的赞美。他们的组字,是比较复杂的,代表着全省、全国人民坚强的决心的

“把红旗插遍台湾”。

晚上我参加了福州市少年之家的诗歌朗诵晚会。

福州市的少年之家,在少年宫盖起以前,暂时租用着民房。晚会是在楼下大厅开的。布

幕上有纸剪的“我们爱诗”四个大字,厅堂里挂满五色纸带,小板凳上坐着密密层层的小朋

友,挤得风雨不透。辅导员致词以后,朗诵的节目开始了,有几个人合诵的,也有一个人单

独朗诵的。我静静地听下去,越听越觉得惊奇!我发现他们不但态度自如,表情丰富,而且

北京话的发音,除了几个难“咬”的字以外,都十分准确。

记得在四十几年前,第一次回到福州的时候,说不惯乡音的我,十分羡慕我故乡的小朋

友们,会说那么好的福州话,如今听惯了北京话的我,又佩服故乡的小朋友们,会说那么好

的北京话了。

解放后,人民社会生活的改变,国内交通来往的频繁,为着交际,为着社会的斗争和发

展,学习一种规范化的语言,是绝对需要的。但是汉语方音差别很大,尤其是福州话和北京

话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福州小朋友们学习北京语音的优良成绩,我深深地知道,是和他

们教师的循循善诱,以及他们自己的不断努力,分不开的。

最后,小朋友们给我表演了木偶剧——黄鹤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对老农民

夫妇,家里藏着一幅很好的黄鹤的画,这幅好画让一个县官看见了,便强迫这老大爷交了出

来,等到县官把这画抢回衙门里,那只黄鹤却从画上飞走了。

我极其兴奋地坐在最前面,仔细观看。小小的戏台,不过有三四尺长,两三尺宽。台下

垂着的布幕里,鼓鼓囊囊地在蠕动,还听得见有人轻轻地在说话。不一会儿,台上的幕拉开

了,后面是很精巧的小小的布景,几个古装的木偶人,老头子,老太婆,县官,衙役……翩

翩翻翻地点头挥手,出来进去,动作很灵活,台词也很清楚,引起了满场的欢笑。

福建泉州的木偶戏,本是全国闻名的,演员们提线的技术很高,线下的木偶人,神气活

现,不但是四肢,连口目须眉,也无处不动。木偶剧还有一种长处,舞台虽小,但是能表演

出话剧所表现不出的一些场面。前几天我曾看过泉州木偶实验剧团表演的讽刺国民党的短

剧,场面真是伟大,有空战,有海战,还有解放一江山岛!在《解放军进行曲》声中,喷气

式飞机,军舰,登陆艇和水陆两用坦克,一齐向一江山岛进发;五颜六色的降落伞,像花瓣

一般地往下洒;一时海波汹涌,炮声隆隆,英勇的步兵和海军陆战队,在空军的掩护下,一

举登陆,鲜明的红旗,在一江山岛的最高峰上,哗啦啦地飘起!

福州小朋友的木偶剧兴趣小组,就常有机会向成人的木偶剧观摩学习,小朋友们也非常

珍爱这个机会。我认为木偶剧这一艺术形式,对培养和发展小朋友的语言能力、想象力和思

考力,都是极有作用而且是极其适宜的。小朋友们所最喜爱的童话,编成剧本,在木偶剧的

舞台上表演,比在话剧舞台上就容易得多。比如花草鸟兽都可以说话;大灰狼摇身一变,可

以立刻变成外婆等等,小朋友们丰富活泼的想象力,都可以在剧本创作上,舞台设计上,表

演上,自由地无穷尽地发挥了出来;我热烈地希望那天晚上为我们表演的小朋友们,和一切

对木偶剧有兴趣的小朋友们,更加努力!少年农场

福州鼓山区后屿乡第二中心小学,成立少年农场的消息,我在北京报纸上看到的时候,

就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十二月二日的下午,我正式访问了这个小农场。

在美丽的鼓山脚下,后屿乡郑依姆农业生产合作社办公处的大门前,我和这小农场的小

场长,少先队的大队长和他们的总辅导员,在石凳上围坐谈话。

他们告诉我:后屿乡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