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隋书 >

第34部分

隋书-第34部分

小说: 隋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架,虽取繁会,声不合古。又后魏时,公孙崇设钟磬正倍,参悬之。弘等并以

为非,而据《周官·小胥职》“悬钟磬,半之为堵,全之为肆”。郑玄曰:“钟

磬编悬之,二八十六而在一虡。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又引《乐纬》“宫

为君,商为臣,君臣皆尊,各置一副,故加十四而悬十六”。又据汉成帝时,犍

为水滨得石磬十六枚,此皆悬八之义也。悬钟磬法,每虡准之,悬八用七,不取

近周之法悬七也。

又参用《仪礼》及《尚书大传》,为宫悬陈布之法。北方北向,应钟起西,

磬次之,黄钟次之,钟次之,大吕次之,皆东陈。一建鼓在其东,东鼓。东方西

向,太簇起北,磬次之,夹钟次之,钟次之,姑洗次之,皆南陈。一建鼓在其南,

东鼓。南方北向,中吕起东,钟次之,蕤宾次之,磬次之,林钟次之,皆西陈。

一建鼓在其西,西鼓。西方东向,夷则起南,钟次之,南吕次之,磬次之,无射

次之,皆北陈。一建鼓在其北,西鼓。其大射,则撤北面而加钲鼓。祭天用雷鼓、

雷鼗,祭地用灵鼓、灵鼗,宗庙用路鼓、路鼗。各两设在悬内。

又准《仪礼》,宫悬四面设镈钟十二虡,各依辰位。又甲、丙、庚、壬位,

各设钟一虡,乙、丁、辛、癸位,各陈磬一虡。共为二十虡。其宗庙殿庭郊丘社

并同。树建鼓于四隅,以象二十四气。依月为均,四箱同作,盖取毛传《诗》云

“四悬皆同”之义。古者镈钟据《仪礼》击为节检,而无合曲之义。又大射有二

镈,皆乱击焉,乃无成曲之理。依后周以十二镈相生击之,声韵克谐。每镈钟、

建鼓各一人。每钟、磬簨虡各一人,歌二人,执节一人,琴、瑟、筝、筑各一人。

每钟虡,竽、笙、箫、笛、埙、篪各一人。悬内柷、敔各一人,柷在东,吾在西。

二舞各八佾。乐人皆平巾帻、绛褠衣。乐器并采《周官》,参之梁代,择用其

尤善者。其簨虡皆金五博山,饰以崇牙,树羽旒苏。其乐器应漆者,天地之神皆

朱漆,宗庙及殿庭则五色漆画。晋、宋故事,箱别各有柷、敔,既同时戛之,今

则不用。

又《周官·大司乐》:“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奏太簇,

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祇。奏姑洗,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奏

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护》,以享先

妣。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此乃周制,立二王三恪,通己

为六代之乐。至四时祭祀,则分而用之。以六乐配十二调,一代之乐,则用二调

矣。隋去六代之乐,又无四望、先妣之祭,今既与古祭法有别,乃以神祗位次分

乐配焉。奏黄钟,歌大吕,以祀圆丘。黄钟所以宣六气也,耀魄天神,最为尊极,

故奏黄钟以祀之。奏太簇,歌应钟,以祭方泽。太簇所以赞阳出滞,昆仑厚载之

重,故奏太簇以祀之。奏姑洗,歌南吕,以祀五郊、神州。姑洗所以涤洁百物,

五郊神州,天地之次,故奏姑洗以祀之。奏蕤宾,歌函钟,以祭宗庙。蕤宾所以

安静神人,祖宗有国之本,故奏蕤宾以祀之。奏夷则,歌小吕,以祭社稷、先农。

夷则所以咏歌九谷,贵在秋成,故奏夷则以祀之。奏无射,歌夹钟,以祭巡狩方

岳。无射所以示人轨物,观风望秩,故奏无射以祀之。同用文武二舞。其圆丘降

神六变,方泽降神八变,宗庙禘祫降神九变,皆用《昭夏》。其余祭享皆一变。

又《周礼》,王出,奏《王夏》,尸出,奏《肆夏》。叔孙通法,迎神奏《嘉至》。

今亦随事立名。皇帝入出,皆奏《皇夏》。群官入出,皆奏《肆夏》。食举上寿,

奏《需夏》。迎、送神,奏《昭夏》。荐献郊庙,奏《诚夏》。宴飨殿上,奏登

歌。并文舞武舞,合为八曲。古有宫、商、角、徵、羽五引,梁以三朝元会奏之。

今改为五音,其声悉依宫商,不使差越。唯迎气于五郊,降神奏之,《月令》所

谓“孟春其音角”是也。通前为十三曲。并内宫所奏《天高》、《地厚》二曲,

于房中奏之,合十五曲。

其登歌法,准《礼·郊特牲》“歌者在上,匏竹在下。”《大戴》云:“清

庙之歌,悬一磬而尚拊搏。”又在汉代,独登歌者,不以丝竹乱人声。近代以来,

有登歌五人,别升于上,丝竹一部,进处阶前。此盖《尚书》“戛击鸣球,搏拊

琴瑟以咏,祖考来格”之义也。梁武《乐论》以为登歌者颂祖宗功业,检《礼记》

乃非元日所奏。若三朝大庆,百辟俱陈,升工籍殿,以咏祖考,君臣相对,便须

涕洟。以此说非通,还以嘉庆用之。后周登歌,备钟、磬、琴、瑟,阶上设笙、

管。今遂因之。合于《仪礼》荷瑟升歌,及笙入,立于阶下,间歌合乐,是燕饮

之事矣。登歌法,十有四人,钟东磬西,工各一人,琴、瑟、筝、筑各一人,并

歌者三人,执节七人,并坐阶上。笙、竽、箫、笛、埙、篪各一人,并立阶下。

悉进贤冠,绛公服。斟酌古今,参而用之。祀神宴会通行之。若有大祀临轩,陈

于阶坛之上。若册拜王公,设宫悬,不用登歌。释奠则唯用登歌,而不设悬。

古者人君食,皆用当月之调,以取时律之声。使不失五常之性,调畅四体,

令得时气之和。故鲍邺上言,天子食饮,必顺四时,有食举乐,所以顺天地,养

神明,可作十二月均,感天和气。此则殿庭月调之义也。祭祀既已分乐,临轩朝

会,并用当月之律。正月悬太簇之均,乃至十二月悬大吕之均,欲感君人情性,

允协阴阳之序也。

又文舞六十四人,并黑介帻,冠进贤冠,绛纱连裳,内单,皂褾、领、

襈、裾、革带,乌皮履。十六人执鸑。十六人执旄。十六人执旄。十六人执羽,

左手皆执籥。二人执纛,引前,在舞人数外,衣冠同舞人。武舞六十四人,并服

武弁,朱褠衣,革带,乌皮履。左执朱干,右执大戚,依朱干玉戚之文。二人

执旌,居前,二人执鼗,二人执铎。金錞二,四人舆,二人作。二人执铙次之。

二人执相,在左,二人执雅,在右,各工一人作。自旌以下来引,并在舞人数外,

衣冠同舞人。《周官》所谓“以金錞和鼓,金镯节鼓,金铙止鼓,金铎通鼓”

也。又依《乐记》象德拟功,初来就位,总干而山立,思君道之难也。发扬蹈厉,

威而不残也。舞乱皆坐,四海咸安也。武,始而受命,再成而定山东,三成而平

蜀道,四成而北狄是通,五成而江南是拓,六成复缀,以阐太平。高祖曰:“不

须象功德,直象事可也。”然竟用之。近代舞出入皆作乐,谓之阶步,咸用《肆

夏》。今亦依定,即《周官》所谓乐出入奏钟鼓也。又魏、晋故事,有《矛俞》、

《弩俞》及朱儒导引。今据《尚书》直云干羽,《礼》文称羽籥干戚。今文舞执

羽籥,武舞执干戚,其《矛俞》、《弩俞》等,盖汉高祖自汉中归,巴、俞之兵,

执仗而舞也。既非正典,悉罢不用。

十四年三月,乐定。秘书监、奇章县公牛弘,秘书丞、北绛郡公姚察,通直

散骑常侍、虞部侍郎许善心,兼内史舍人虞世基,仪同三司、东宫学士饶阳伯刘

臻等奏曰:“臣闻蕢桴土鼓,由来斯尚,雷出地奋,著自《易经》。邃古帝王,

经邦驭物,揖让而临天下者,祀乐之谓也。秦焚经典,乐书亡缺,爰至汉兴,始

加鸠采,祖述增广,缉成朝宪。魏、晋相承,更加论讨,沿革之宜,备于故实。

永嘉之后,九服崩离,燕、石、苻、姚,遁据华土。此其戎乎,何必伊川之上,

吾其左衽,无复微管之功。前言往式,于斯而尽。金陵建社,朝士南奔,帝则皇

规,粲然更备,与内原隔绝,三百年于兹矣。伏惟明圣膺期,会昌在运。今南征

所获梁、陈乐人,及晋、宋旗章,宛然俱至。曩代所不服者,今悉服之,前朝所

未得者,今悉得之。化洽功成,于是乎在。臣等伏奉明诏,详定雅乐,博访知音,

旁求儒彦,研校是非,定其去就,取为一代正乐,具在本司。”于是并撰歌辞三

十首,诏并令施用,见行者皆停之。其人间音乐,流僻日久,弃其旧体者,并加

禁约,务存其本。

先是高祖遣内史侍郎李元操、直内史省卢思道等,列清庙歌辞十二曲。令齐

乐人曹妙达于太乐教习,以代周歌。其初迎神七言,象《元基曲》,献奠登歌六

言,象《倾杯曲》,送神礼毕五言,象《行天曲》。至是弘等但改其声,合于钟

律,而辞经敕定,不敢易之。至仁寿元年,炀帝初为皇太子,从飨于太庙,闻而

非之。乃上言曰:“清庙歌辞,文多浮丽,不足以述宣功德,请更议定。”于是

制诏吏部尚书、奇章公弘,开府仪同三司、领太子洗马柳顾言,秘书丞、摄太常

少卿许善心,内史舍人虞世基,礼部侍郎蔡徵等,更详故实,创制雅乐歌辞。其

祠圆丘,皇帝入,至版位定,奏《昭夏》之乐,以降天神。升坛,奏《皇夏》之

乐。受玉帛,登歌,奏《昭夏》之乐。皇帝降南陛,诣罍洗,洗爵讫,升坛,并

奏《皇夏》。初升坛,俎入,奏《昭夏》之乐。皇帝初献,奏《諴夏》之乐。皇

帝既献,作文舞之舞。皇帝饮福酒,作《需夏》之乐。皇帝反爵于坫,还本位,

奏《皇夏》之乐。武舞出,作《肆夏》之乐。送神作《昭夏》之乐。就燎位,还

大次,并奏《皇夏》。

圜丘:

降神,奏《昭夏》辞:

肃祭典,协良辰。具嘉荐,俟皇臻。礼方成,乐已变。感灵心,回天眷。辟

华阙,下乾宫。乘精气,御祥风。望爟火,通田烛。膺介圭,受瑄玉。神之临,

庆阴阳。烟衢洞,宸路深。善既福,德斯辅。流鸿祚,遍区宇。

皇帝升坛,奏《皇夏》辞:

于穆我君,昭明有融。道济区域,功格玄穹。百神警卫,万国承风,仁深德

厚,信洽义丰。明发思政,勤忧在躬。鸿基惟永,福祚长隆。

登歌辞:

德深礼大,道高飨穆。就阳斯恭,陟配惟肃。血纮升气,冕裘标服。诚感清

玄,信陈史祝。祗承灵贶,载膺多福。

皇帝初献,奏《諴夏》辞:

肇禋崇祀,大报尊灵。因高尽敬,扫地推诚。六宗随兆,五纬陪营。云和发

韵,孤竹扬清。我粢既洁,我酌惟明。元神是鉴,百禄来成。

皇帝既献,奏文舞辞:

皇矣上帝,受命自天。睿图作极,文教遐宣。四方监观,万品陶甄。有苗斯

格,无得称焉。天地之经,和乐具举。体徵咸萃,要荒式序。正位履端,秋霜春

雨。

皇帝饮福酒,奏《需夏》辞:

礼以恭事,荐以飨时。载清玄酒,备洁芗萁。回旒分爵,思媚轩墀。惠均撤

俎,祥降受釐。十伦以具,百福斯滋。克昌厥德,永祚鸿基。

武舞辞:

御历膺期,乘乾表则。成功戡乱,顺时经国。兵畅五材,武弘七德。憬彼遐

裔,化行充塞。三道备举,二仪交泰。情发自中,义均莫大。祀敬恭肃,钟鼓繁

会。万国斯欢,兆人斯赖。享兹介福,康哉元首。惠我无疆,天长地久。

送神奏《昭夏》辞:

享序洽,祀礼施。神之驾,严将驰。奔精驱,长离耀。牲烟达,洁诚照。腾

日驭,鼓电鞭。辞下土,升上玄。瞻寥廓,杳无际。澹群心,留余惠。

皇帝就燎,还大次,并奏《皇夏》,辞同上。

五郊歌辞五首:(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青帝歌辞,奏角音:

震宫初动,木德惟仁。龙精戒旦,鸟历司春。阳光煦物,温风先导。严处载

惊,膏田已冒。牺牲丰洁,金石和声。怀柔备礼,明德惟馨。

赤帝歌辞,奏徵音:

长赢开序,炎上为德。执礼司萌,持衡御国。重离得位,芒种在时。含樱荐

实,木权垂蕤。庆赏既行,高明可处。顺时立祭,事昭福举。

黄帝歌辞,奏宫音:

爰稼作土,顺位称坤。孕金成德,履艮为尊。黄本内色,宫实声始。万物资

生,四时咸纪。灵坛汛扫,盛乐高张。威仪孔备,福履无疆。

白帝歌辞,奏商音:

西成肇节,盛德在秋。三农稍已,九谷行收。金气肃杀,商威飏戾。严风鼓

茎,繁霜殒带。厉兵诘暴,敕法慎刑。神明降嘏,国步惟宁。

黑帝歌辞,奏羽音:

玄英启候,冥陵初起。虹藏于天,雉化于水。严关重闭,星回日穷。黄钟动

律,广莫生风。玄樽示本,天产惟质。恩覃外区,福流景室。

感帝奏《諴夏》辞:(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禘祖垂典,郊天有章。以春之孟,于国之阳。茧栗惟诚,陶匏斯尚。人神接

礼,明幽交畅。火灵降祚,火历载隆。蒸哉帝道,赫矣皇风。

雩祭奏《諴夏》辞:(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朱明启候时载阳,肃若旧典延五方。嘉荐以陈盛乐奏,气序和平资灵祐。公

田既雨私亦濡,人殷俗富政化敷。

蜡祭奏《諴夏》辞:(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四方有祀,八蜡酬功。收藏既毕,榛葛送终。使之必报,祭之斯索。三时告

劳,一日为泽。神祗必来,鳞羽咸致。惟义之尽,惟仁之至。年成物阜,罢役息

人。皇恩已洽,灵庆无垠。

朝日、夕月歌诗二首:(迎送神、登歌,与圜丘同)。

朝日奏《諴夏》辞:

扶木上朝暾,嵫山沉暮景。寒来游晷促,暑至驰辉永。时和合璧耀,俗泰重

轮明。执圭尽昭事,服冕罄虔诚。

夕月奏《諴夏》辞:

澄辉烛地域,流耀镜天仪。历草随弦长,珠胎逐望亏。成形表蟾兔,窃药资

王母。西郊礼既成,幽坛福惟厚。

方丘歌辞四首:(唯此四者异,馀并同圜丘。)

迎神奏《昭夏》辞:

柔功畅,阴德昭。陈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