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14部分

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14部分

小说: 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2军的195师、2师及新6军的22师、207师纷纷出动,直取临江。一贯孤立独行的195师又是沿路狂奔。
    “195师与侧后援军已经拉开了大约一两天行程的距离。”肖劲光和肖华看着地图上的标记说道:“我们可以出动三纵主力和四纵的10师,先打掉这个贪功冒进的195师。”
    积雪没膝,寒风呼啸。三纵立即投入战斗,他们沿着山沟迅速靠近195师,并于2月5日凌晨率先消灭了一个敌军先遣营。
    195师师长陈达林因多次与民主联军交战,变得异常狡猾。得知先头部队被歼,立即调头回撤。三纵一路追击,最后,仍然让陈达林带着残存的1;000多人侥幸逃掉了。
    “追还是不追?”三纵向肖劲光请示。
    “不必再追,迅速消灭附近207师的一个孤立团。”
    2月7日,三纵再经一夜激战,全歼该团2;000余人。至此,前来进犯的国民党军一一被击溃,其他各路不敢再进。二保临江战斗胜利结束。
    杜聿明本以为乘南满的民主联军缺少补给、难耐寒冬,可一举将其消灭于长白山附近。不想,二打临江比一打临江败得更惨,自是心中不服,于是,他再次调集兵力,于1947年2月16日,发起了第三次对临江的进攻。
    这一次,杜聿明出动了5个师,兵分四路,71军的91师为中路主力;52军2师为右翼;新6军22师与附近的60军暂21师共同作为左翼,配合91师进攻。
    “这一次,杜聿明来得倒是快!”肖劲光、肖华得到前方报告,立即展开部署。
    肖劲光看了半天地图,忽然抬头望着肖华:“杜聿明这次不光来得快,还连得紧了。”
    “这一次,杜聿明显然加强了各师间的联系,各路人马相互协调,正面攻打的难度过大。”肖华回应道。
    肖劲光又看了看地图,“那也不是无懈可击,你看,左侧的暂21师因为要与22师同进,不得不向外开展,部分边缘队伍已经无法得到其他各路的照应。就从暂21师入手!”
    肖华点头。
    三纵立即出发,以一个师的力量正面阻击敌91师,牵制主力,其余两个师转往左侧,于18日发起突袭,经6个小时的战斗,顺利地解决了暂21师最外侧的一个团。
    暂21师被打,91师马上移动。其中一个团带着一个工兵营无意中偏移了大部队。三纵乘机于21日将这股力量一举全歼。
    先后有两股力量被消灭,国民党军再也不敢分散。三路人马你呼我应,紧靠在一起,齐头并进。
    但这样也改变不了命运。肖劲光已挖了一个大陷坑,正在前方一个叫清沟子的地方等待他们。这清沟子虽然不大,只有五六百户人家,在地理上却是一个天然的大口袋,四面环山,只有一个出口。四纵10师早已接到命令,埋伏在了沟口。
    时间不久,91师第一个赶到。他们不问青红皂白,只顾一味推进,不知不觉就进了清沟子,等2师跟着过来发现不对头时已经来不及了。四纵已死死地堵住了出口。
    得知后路被截断,91师顿时惊恐万分,联合2师急火火地向外冲。195师的残余部队得知此处危急,忙从通化方向赶来增援,从沟外向里打,试图以两面夹击之法,冲开山口。
    激烈的战斗从22日中午打响,四纵10师傲立山口,两面御敌。三纵主力像收割麦子一样逐一消灭四处乱逃的残敌。
    当日黄昏,四纵10师在两面夹攻之下终于不敌,师长杜光华不幸牺牲。国民党2师和91师纷纷逃出清沟子。三纵乘敌之乱,沿途追歼,在长春屯击毙了195师副师长何世雄,随后连克辑安、金川、辉南和柳河四座县城。
    杜聿明大惊失色,三次攻打临江,居然一次败得比一次惨。一定要想出一条良策。
    正在焦急之时,忽然有人报告:“大事不好,林彪再次渡过松花江!”
    杜聿明慌忙调兵北上,临江地区再次解围。
第25节 北国之春悄然来临(1)
    1947年2月21日,林彪坐在自己小小的指挥所里,若有所思。淡淡的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远近房屋顶上积存的冬雪仍是厚厚的一层,几只麻雀慵懒地停在晒衣绳上,偶尔抖动几下翅膀,似乎想在这种难得一见的好天气里舒舒服服地晒晒太阳。
    忽然,林彪站起身来,叫住身边人:“时候已到,令各部队按原定计划,立即出发,越过松花江,攻打城子街。”
    这些天来,林彪一直密切关注着南满的战斗情况,见三保临江之战已日见成效,决定趁机南下,再次打乱国民党的部署。你杜聿明不是“先南后北”么,我让你南面攻不下,北边不安宁。想到此,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隐隐地在林彪的脸上浮现了一下。
    “出发吧!”他仍是面无表情地对部下说。
    林彪刚一出动,守在江南的新1军军长孙立人就得到了消息,见林彪队伍如此庞大,估计民主联军又要以大吃小,所有被其包围者无可幸免。当夜,孙立人电告守在城子街的新1军30师89团团长曾琪:“现在十五万共军正在越江南下,命你部队从速撤回长春。”
    第二天天刚亮,89团副团长罗顺辅第一批率众撤退,刚出城门便遭到民主联军的迎头痛击,罗顺辅中弹负伤,仓促退回城内。曾琪没想到林彪来得如此之快,忙登上了望台,举起望远镜一看,吓出了一身冷汗。民主联军已从四面八方将小小的城子街围得水泄不通。
    曾琪立即向外发电求救,可新1军由于近来多次受到林彪打击,谁也不敢轻易与民主联军硬碰,无人愿意救援,只是派来两架飞机空降了一些弹药。
    上午9时,负责主攻的六纵在新任司令员洪学智的命令下,对城子街发起了猛烈进攻。曾琪只得独自应战,打到下午16时,城内弹药基本耗尽。曾琪孤立无援,只好率部投降。
    民主联军攻下城子街,吓得九台和农安等地守军弃城而逃。六纵乘胜于2月28日包围了德惠。
    德惠是长春北面的屏障,守军是新1军50师的两个团及地方保安队,约7;000人。50师是新1军的主力师,善于打防御战。他们在城里层层设防,部署得相当严密。环城修筑了碉堡群,郊外各个据点也构筑了土木工事,由保安队把守。
    28日晚17时,六纵攻打德惠,但连攻数次都不见成效,双方你攻我守,渐至疲惫。
    德惠被围急得孙立人坐立不安,他紧急向杜聿明求救。正被临江的民主联军折腾得筋疲力尽的杜聿明闻知北方危急,被迫将进攻临江的71军91师调回四平,命令7l军军长陈明仁率主力87师、88师和保安部队火速向德惠增援。3月1日,乘火车奔来的援军已抵达长春以北太平桥一带。
    林彪见攻城不下,敌援即至,遂于3月2日下午主动撤出战斗,越过松花江返回驻地,结束了二下江南之战。
    林彪在德惠不获而退。杜聿明大为欣喜,想自己三打临江,屡屡失败。这次德惠之战,竟能坚守不破,实可请功。于是,他找来手下能言善吹之人,杜撰了一份战果报告,送到南京,邀功请赏。大肆吹嘘国民党军喜获“德惠大捷,歼灭共军十万”。
    蒋介石拿到战果报告,喜出望外,犹如漫漫暗夜中见到了一缕灼亮的光芒。他与杜聿明一样,早就希望能听到东北的喜讯了。得此战报,不禁忘形,竟以为林彪确实不堪一击,他绕过杜聿明,直接命令孙立人和陈明仁渡过松花江,直捣林彪根据地。
    孙陈二人见蒋介石抛开杜聿明,直接向自己下达命令,自以为深得宠信,遂整军出征,坚持要渡江北上。
    杜聿明吓得大惊失色,急忙打电话给已经动身了的孙陈二人,要求他们迅速撤回到原防区。不料孙立人、陈明仁誓要忠于蒋介石,根本不听杜聿明的劝告,非要过江不可。
    杜聿明又气又急,电话里无法直说,只好亲自赶到德惠,当面告诉他们:“此次共军在德惠并未受到多大损失,到底伤亡多少你们还不知道吗?现据情报,共军从我方被俘人员口中已了解到我们力量不大,极有可能卷土重来。你们必须迅速撤回原防,准备对付共军下一步的进攻。”
    孙立人、陈明仁这才听从了杜聿明,正待把已调出的军队撤回,不想,林彪已抓住时机于1947年3月8日打响了三下江南的战斗。
    此时,孙陈二人因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准备渡江“直捣林彪老巢”,在杜聿明赶到之前,陈明仁的71军已跟到松花江南岸的靠山屯,孙立人的新1军也到了德惠以北。此外,他们还各派出一个团的兵力越过松花江,进犯到半拉山屯子、五棵树等地。后在杜聿明的劝说下,当夜又撤回江南。
    “孙立人和陈明仁发什么神经?”林彪冷笑道,“居然过了江。”他走了两步,“让他们有来无回。”
    3月6日,林彪命令二纵首先出击,追歼退回到江南去的88师264团。7日夜晚,一纵也奉命过江,但追到预定位置时,却没有遇到敌人。陈明仁早已命令他们南撤了。
    两支部队扑了空却都不甘心,相约继续南下。3月12日,一路奔走的二纵终于在靠山屯包围住了88师的262团。
    “不要害怕,他们没有多少实力。”陈明仁一面为靠山屯的262团打气,一面紧急调动农安的87师和德惠的88师前来解围。哪知一纵此时也已到达此地,在万毅的带领下,一纵向西急进,当日即把88师的3;000多名援军围堵在郭家屯和姜家屯两个小村子里。
    激战随即开始,一纵人马一鼓作气,88师转眼成了瓮中之鳖,共有810人被毙伤,263团团长以下1;193人被俘。
    二纵得知援敌已被万毅解决,立即发起了对靠山屯的进攻,经过猛烈的炮火轰炸,敌军被迫投降,360多人都乖乖地做了俘虏。
    迟迟来援的87师见88师先后失利,掉头就跑,却被洪学智带领的六纵捕住了踪影。
    “追!”洪学智一声喊,六纵如猎人发现了猎物,死咬着87师不放,一直追到87师的老巢农安,终于形成了包围圈。
    林彪急令刚刚结束郭家屯战斗的一纵队伍:“速速移师农安,合力歼灭87师。”
    陈明仁急得火上房,紧急向杜聿明求救:“71军的家底都快没了,87师不能再丢了。”
    杜聿明急调新6军和13军主力北上,同时下令小丰满地区守军,准备打开水闸,摧毁松花江上的冰层,阻断民主联军的退路。
第26节 北国之春悄然来临(2)
    林彪大吃一惊:“松花江就要解冻,小丰满的水流下来之后,民主联军将与根据地失去联系!”遂于3月16日下令各部放弃进攻87师,撤回江北整休。三下江南战役结束。
    陈明仁静观了几天,见林彪真的返回江北了,立即给沈阳打电话,对杜聿明保住了他的87师深表谢意。杜聿明正待谦虚几句,忽接战报:南满的民主联军于3月20日开始攻打通化。
    原来,肖劲光见北部战火又起,杜聿明紧急北上,南满国民党兵力也前往支援,觉得这又是一个好时机,遂于3月20日令四纵主动进攻通化的195师。
    195师因屡遭民主联军的打击,吃尽苦头,再也不想真刀真枪地杀了,只是坚守不出,并利用当时的寒冷天气,向城外的雪地上浇水,冻成冰坡以助防守。但四纵知难不退,日夜攻打。195师只得向杜聿明求救。
    此时的杜聿明气得不行,立即调令89师和54师前去增援。可两师刚开到通化即向杜聿明复命:南满民主联军见外援已到,于3月22日撤出,不知去向。
    听到此,杜聿明面色铁青:这个林彪,我在南面时,他非要打北面,我到北面来,他又在南面挑起战火,可等我们援兵到时,他却比谁跑得都快,难道国民党的军队就是用来南北跑腿的吗?
    几日后,杜聿明旧病复发,卧床不起。他把指挥权交给副司令郑洞国,自己则准备去治病了。
    可怜的郑洞国只好捡起这个烂摊子,回到抚顺营盘车站的指挥所,按杜聿明的要求,开始布置向南满临江根据地的第四次进攻。
    由于89师和54师刚刚来到南满,郑洞国感觉自己的力量加强了不少。于是,动用可以调动的10个师,准备全力一战,彻底消灭临江根据地的民主联军。他令207师、14师、25师、新22师、2师、89师、54师162团、184师、182师、暂21师于3月28日一齐出动,兵分四路,“剿灭临江之共军”。
    国民党10个师,而临江地区的民主联军只有4个师在位,每个师平均6;000人,敌众我寡非常明显,临江的形势变得严峻起来。
    “你们怎么打算?”林彪关切地问。
    陈云电告林彪:“我们已集中两个纵队的五个主力师准备打运动战。我们下定决心,不惜将三纵、四纵打掉2/3或3/4,也一定要保住完整的长白山。因为此次敌兵多,又相互靠拢,我们已决心要打几个恶仗、硬仗、较冒险的仗。若无此决心,则必然这样也不便打,那样也不便打,其结果必然是部队拖垮,山头失守,贻害全局。”
    决心已下,一场反攻势在必行。那么,谁来指挥这场战斗?陈云和肖劲光经研究决定:为统一前方部队的作战,由曾克林和韩先楚共同组织前方临时指挥部。
    这个时候,由于程世才本来是军区的副司令员,已不再兼任三纵司令员,故由曾克林指挥三纵,韩先楚仍然是四纵副司令员。
    当夜,三纵和四纵聚在一起,共同研究作战方案。三纵主张“柿子先拣软的捏”,先打中路较弱的暂编21师。这样比较把握和稳妥。成功之后再乘胜扩大战果。然后,征求意见地询问道:“四纵的意见如何?”
    韩先楚坚持“擒贼先擒王”。他站起身来说:“我认为还是打敌89师合适,因为这个师是这次敌人主要进攻的一路,消灭了它,敌人的全面进攻就可能被粉碎,这是关键的所在。”
    曾克林摇了摇头,担心地说:“89师是蒋介石的嫡系,美械装备,战斗力较强。北有敌人暂编21师、184师,南有新22师、52军第2师,打起来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战斗,各路敌人增援上来,我军就有被围的危险。因此还是先打暂21师为好。”
    韩先楚反对:“89师刚从热河调过来,人生地不熟,不了解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