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元首 >

第186部分

我的元首-第186部分

小说: 我的元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别人瓦上霜。



张俊请希姆莱当然是为了运输的事情,所有火车全部被希姆莱下令征用,全部用来运输党卫军士兵和武器装备奔赴苏联前线。本来需要半个月运输的,结果希姆莱一出马,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张俊就抵达了斯大林格勒前线,提前了五天的时间。同时张俊还携带了大量的rpg火箭筒,现在每个已经出了88。9毫米的“巴祖卡”,所以张俊也没有必要隐瞒了,当然国防军的那部分张俊也是不会克扣的。



现在的时间已经是7月28日,距离苏联的严寒天气十月份,只有整整的四十多天了,当然张俊准备的防寒的物资也是够的,但是德国的机械化部队要在苏联的冰天雪地下作战,的确很难,苏联的严寒差不多要让德国的进攻能力减少七成以上。



隆美尔此时正在莫斯科的东南方的门户——粱赞血战,粱赞距离莫斯科只有三百多点公里了,苏联的士兵抵抗极为顽强,同时苏联和生产了一些大口径的反坦克炮,比如122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山寨99基本上是扛不住的。



d…25型122毫米火炮,身管长度为43倍口径;穿甲能力与“虎王”坦克的88毫米火炮相差无几。它发射穿甲弹时;在2000米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是120毫米;在1000米距离上的垂直穿甲厚度是160毫米;而发射破甲弹时;则能够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200毫米厚度的垂直钢装甲。



也就是说双方实际上差距并不大,其实在发展火炮威力上德国人和俄国人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德国人依靠自己杰出的工艺通过增加火炮的长度来达到更高的初速而提高穿甲弹携带的动能而俄国人自知工艺上无法与德国人硬拼因此采用的是增大口径通过提高弹丸的质量来达到高动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德国人的炮细长细长的而苏联人的炮是典型的短粗胖



人认为苏联在这方面工艺拙劣火炮精度差,不过最后胜利者是苏联红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苏联的武器生产效率比德国高得多,而且生产工艺简单,苏联生产的武器就像下饺子一样。



万幸的是,此时苏联的这种大口径的反坦克炮并不多,如果战争让苏联人拖入冬季,让斯大林有了喘息之机,苏联漫长的冬天,将会给斯大林提供足够的时间来生产武器装备和整编部队,同时还有英美的援助,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德国战败就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现在摆在张俊面前的就有两条路,第一条路就是顺着铁路直奔莫斯科郊外的粱赞,这样就可以和隆美尔合并一处,直接拿下粱赞,当然牺牲也会不少,隆美尔在得到张俊的一百万党卫军的支援后,当然可以在冬季来临前完成包围莫斯科的任务。



包围莫斯科,莫斯科就会投降吗?不会,斯大林绝对不会投降,斯大林一定会选择拼死抵抗到底,等冬季一来临,德国就没有办法在进攻莫斯科,这种局面就成了德国在莫斯科城外的冰天雪地里面包围莫斯科,严酷的天气又让这些的就军队没有办法进攻,同时他们还要面对莫斯科里面和外面的反攻,以免让苏联人打通包围圈。



而苏联后方的武器工厂就会在整个冬季,大量生产武器,武装苏联军队,等冬季以后,苏联的军事力量完全可以达到一千多万,一旦是这种情况出现,苏联战局就将陷入历史的轮回。



这条路行不通,另外一条路就是和莫德尔一起进攻斯大林格勒,张俊手中有新调来的一百万党卫军,在加上莫德尔指挥的欧盟军队一百多万,当然是能打下六十到九十万人防守的斯大林格勒。



问题打下是能打下斯大林格勒,需要多久,需要损耗多少兵力在斯大林格勒城内,张俊估计,斯大林格勒经过这一个月的加强,武器弹药充足,防御工事完善,就算张俊手中有两百多万兵力,斯大林格勒只有哪么大,这么多兵力根本就排不开了,所以打下斯大林格勒最少需要二十天,损失的兵力不会小于三十万。



另外苏联人的“巴祖卡”反坦克武器也会在巷战中大量击毁德国的坦克,就连山寨99式坦克,在巷战中也是非常危险的,山寨99式的菊花可顶不住“巴祖卡”60型的攻击。



以上这两条路,都是行不通的,张俊选择任何一条路都是陷入历史的轮回,但是张俊很快找到了第三条路,即不走隆美尔路线,也不打斯大林格勒,张俊就带着自己的部队直插文森特还在坚守的城市——奥尔斯克,解救出文森特然后直奔苏联心脏——乌拉尔工业区。



苏联不是想把战争拖入冬季吗?既然德国没有办法在冬季以前完全解决苏联,张俊就打算剑走偏锋,直接把苏联的老窝去占了,苏联一旦失去乌拉尔工业区,就是没有爪牙的病猫,德国在出兵把苏联的北方港口占领了,苏联将很快完蛋。



这条进攻路线很危险,一旦成功,德国将牢牢战据苏联战场的绝对主动权,苏联绝对没有翻身的可能,失去乌拉尔工业区同时又被截断远东的所有铁路,莫斯科的所有苏军只能被困死,莫斯科在无外援的情况下,绝对坚持不了多久,实在不行德国还可以派兵去芬兰,从芬兰出击,直接占领苏联北方的几个主要港口,截断这些港口与莫斯科的交通就可以了。



张俊既然决定在一次赌命,那就立即开始行动,首先是拟定战略计划,然后请隆美尔和莫德尔两人推演,在他们同意后,张俊还是把这份战略计划上报给了希特勒,当然希特勒也没有批复张俊的电文。



张俊的兵力安排是张俊亲自带着80万新编党卫军其中含6个装甲师,直插乌拉尔工业区,莫德尔统领欧盟军队一百五十万防御斯大林格勒,外加二十万党卫军,含两个装甲师。隆美尔统领七十万党卫军在进攻粱赞,其中十二个装甲师。艾克统领三十万党卫军先去波罗的海三国,在乘船去芬兰,然后从芬兰出击苏联北方的港口,此时的苏联不可能在北方布置太多的兵力,这个张俊可以肯定。



……



第两百八十一章古比雪夫大桥



斯大林为了保卫莫斯科,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兵力到莫斯科来防御,而苏联的其他地方兵力就空虚得多。但是只要给苏联时间,他们就会武装起足够的兵力,张俊当然不会在给苏联这样的机会。



为什么张俊不集中兵力攻击一点,这个问题张俊也是想过的,如果集中兵力进攻莫斯科,在冬季来临前,也许可以拿下莫斯科,但是苏联并没有丢掉乌拉尔工业区,整个苏联漫长的冬季,都是他们恢复的时间,此时的美国因为德国拿下法国,已经正式对德国宣战了。



美国在这里玩弄了一个分化的手腕,只对德国宣战,并没有对整个欧盟宣战,欧盟那些墙头草国家,如果看到德国的弱势,将立即倒戈一击,所以张俊的最好办法就是直接拿下苏联的武器生产基地,同时在莫斯科战役,吸引了苏联剩余的绝大多数军队的时机,一举拿下苏联北方的港口,断绝苏联的外援。失去外援和自产武器的苏联,就算有庞大的国土和人口资源,也是必定会败亡的。



隆美尔和莫德尔在仔细听过张俊的讲述后,也同意了张俊的做法,现在两百万武装党卫军被分为四个方向,张俊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好在是张俊的民族宽松政策现在效果越来越明显,光是俄罗斯的党卫军人数都达到了两百五十百万,其中布柳赫尔率领一百万支援隆美尔战场,叶戈罗夫率领一百五十万跟随张俊扫荡被占领的苏联地方政权,同时建立一些防御阵地。彻底把苏联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只要斯大林失去欧洲精华部分。就算斯大林有日天的本事。也是拯救不了苏联的。



1940年8月1日,张俊带领两百多万部队开始顺着苏联的铁路调动,因为张俊的部队十分的庞大,所以必须尽可能地利用苏联的铁路系统,从罗斯托夫到文森特的奥尔斯克当然有铁路相连,但是必须绕路,那就是从罗斯托夫出发,顺着隆美尔进攻的路线走。到达粱赞火车站,在到古比雪夫。



粱赞火车站已经被隆美尔牢牢地掌握在手里,所以不用担心,最让张俊担心的是古比雪夫南边一百多公里的古比雪夫铁路大桥,这座铁路桥长三千多米,有苏军的一个步兵团在防守,张俊必须完好地把这座桥抢下来,才能让自己的部队在苏联的冬季里没有补给的困扰。



如果苏军把这座桥给炸毁了,对于张俊来说将十分的麻烦,张俊当然也可以强渡进攻。因为此时苏联纵深的兵力不可能挡住张俊的兵峰,但是张俊今后的补给必须要依靠铁路。而古比雪夫铁路桥长三千多米,架设在伏尔加河上,不是哪么好修复的。



党卫军第17装甲师担任先锋部队,他们的武器和人员将是第一批从粱赞出发,而“风暴突击队”将为他们夺取古比雪夫铁路桥,并坚守到弗兰德的装甲师的到来。



弗兰德的装甲师是最先出发的,十几辆专列于八月一日出发,当天下午就到达粱赞火车站,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弗兰德的装甲师就乘着夜色前进,从粱赞到古比雪夫的铁路居然没有被炸毁,也不知道苏联人是怎么想的,看来他们也想在解决奥尔斯克的党卫军后,就利用这条铁路系统,夹击莫斯科城下的党卫军。



要知道华西列夫斯基的手里也有差不多一百多万苏联军队正在猛攻奥尔斯克城,张俊才与文森特通了电文,虽然文森特说自己绝对还可以在坚持一周,但张俊估计文森特绝对到了最后的时刻,现在文森特向张俊报告说,自己还有三万多战斗部队,一万多重伤员,两万多轻伤员。



此时的文森特已经在与华西列夫斯基的苏联军队在城内鏖战了,每一栋房屋,每一条街道都要彼此无数反复争夺,尸体差不多要铺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文森特的士兵是牺牲一个就少一个,而苏联可以随时补充,同时他们的伤员也可以转移不出去,而文森特的伤员只要还能战斗,就必须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样文森特才勉强保住了奥尔斯克城的大半个城区。



好在文森特还剩余有一百多辆山寨虎式坦克,那里有危险还可以去支援一下那里,其余的山寨虎式不是自己因为故障不能开动,就是被击毁了,苏联的大口径反坦克炮和少量的88。9毫米的“巴祖卡”极大的限制了文森特坦克的作用。



原本打算可以坚持三个月的文森特,在华西列夫斯基的四面猛攻下,每天都会损失两三千士兵,看来高傲的文森特现在终于明白了现实的残酷,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只能在坚持奥尔斯克一周了。



如果“风暴突击队”能在8月2日晚上顺利拿下古比雪夫铁路桥,张俊就能彻底击溃华西列夫斯基的部队,把文森特解救出来,如果出现意外,文森特就自求多福吧!!!



……



弗兰德在连夜用火车运输自己的部队,从粱赞到古比雪夫铁路桥,差不多十个小时就到了,弗兰德也不知道“风暴突击队”能不能顺利抢下古比雪夫铁路桥,一切就看“风暴突击队”的了。



“风暴突击队”队长奥托,早在8月1日就接到了总司令张俊的命令,而奥托得到的资料也十分的少,只有几张航拍的相片,同时大约有一个苏联的步兵团在防守古比雪夫铁路桥,至于苏联人怎么布置的奥托就一无所知了。



不过这难不倒久经沙场的奥托,奥托首先在叶戈罗夫那里借了几个前苏联校级以上的军官,这些前苏联军官现在已经是俄罗斯党卫军总的一员,他们对斯大林的痛恨毋容置疑,所以也不要担心他们临阵反水。



看来奥托打算有用化妆的方法,突袭那些守桥的苏军,这到不是奥托喜欢用这种方式,主要是这个夺桥任务,一般情况下,守军都在桥上面埋放了炸药的,一旦情况不对就会引爆炸药,哪么奥托的任务就算失败了,所以奥托打算先化妆到桥上去,先后说自己是来检查桥梁防务的,先把桥上的爆炸装置检查好,到时候就可以动手破坏引爆装置。



这些苏联军官可是真真实实的前苏联军官,不管证件还是军服都是实实在在的苏联军服和证件,就连人也是真实的俄罗斯人,这种情况下,绝对不可能穿帮。



8月2日晚上12点,奥托带着五百多“风暴突击队”开始登机,上面还有一个连的“风暴突击队”穿着苏联的军服,其中还有几个穿苏军大校级军服的人,甚至还有一个穿少将军服的,他们就是前苏联军队里面和现在所穿军服一样的军衔,就连证件也是他们以前的,真的不能在真了。



“嗡嗡……嗡嗡……嘟嘟嘟……我们已经抵达目标二十公里外,现在开始跳伞。”



运输机的机窗门被打开,一股冷空气瞬间冲了里面,但是这些“风暴突击队”早就习以为常,依然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跳伞。



飞行花了一个小时,集结部队奥托花了三十分钟,然后奥托就和穿着苏联军服的那一队人员率先往古比雪夫铁路桥赶,而后面的“风暴突击队”则距离奥托他们三公里左右的距离。



二十公里的距离,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很远的,但是对于奥托他们来说,也就一小时多点的时间,一路上在前面的奥托那一队人员也没有发现任何的苏联巡逻队,很是顺利地赶到了古比雪夫铁路桥外围,接着依稀的月光,奥托已经可以看到古比雪夫铁路桥的雄姿,横跨宽阔的伏尔加河两岸。



奥托简单地交代了几句,就和一名普通苏联士兵一样,进入到士兵的行列,现在就是就那些前苏联军官领路,带着这一个百多人大摇大摆地对着古比雪夫铁路桥走去。



“站住,口令……”



“我们是来检查的,这是维耶夫将军,还不快来敬礼。”



那些在桥头站岗的苏联士兵从桥上昏暗的灯光中看到的的确确有一根将军模样的人在那里,但是这些人又没有回答出口令,所以两个哨兵出来了一个,另外一个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枪,紧张地看着地外面。



奥托他们现在又不动手,奥托是要检查这些的防御和爆破装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