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127部分

后汉书-第127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争以珍玩赂之。佗分以遗让,让大喜,遂以佗为凉州刺史。

是时,让、忠及夏惲、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

宋典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

黄巾既作,盗贼糜沸,郎中中山张钧上书曰:“窃惟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

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

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县头

南郊,以谢百姓,又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天子以钧章

示让等,皆免冠徒跣顿首,乞自致洛阳诏狱,并出家财以助军费。有诏皆冠履视

事如故。帝怒钧曰:“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当有一人善者不?”钧复重上,犹

如前章,辄寝不报。诏使廷尉、侍御史考为张角道者,御史承让等旨,遂诬奏钧

学黄巾道,收掠死狱中。而让等实多与张角交通。后中常侍封谞、徐奉事独发觉

坐诛,帝因怒诘让等曰:“汝曹常言党人欲为不轨,皆令禁锢,或有伏诛。今党

人更为国用,汝曹反与张角通,为可斩未?”皆叩头云:“故中常侍王甫、侯览

所为。”帝乃止。

明年,南宫灾。让、忠等说帝令敛天下田亩税十钱,以修宫室。发太原、河

东、狄道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师,黄门常侍辄令谴呵不中者,因强

折贱买,十分雇一,因复货之于宦官,复不为即受,材木遂至腐积,宫室连年不

成。刺史、太守复增私调,百姓呼嗟。凡诏所征求,皆令西园驺密约敕,号曰

“中使”,恐动州郡,多受赇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责助军修宫

钱,大郡至二三千万,余各有差。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有钱

不毕者,或至自杀。其守清者,乞不之官,皆迫遣之。

时,钜鹿太守河内司马直新除,以有清名,减责三百万。直被诏,帐然曰:

“为民父母,而反割剥百姓,以称时求,吾不忍也。”辞疾,不听,行至孟津,

上书极陈当世之失,古今祸败之戒,即吞药自杀。书奏,帝为暂绝修宫钱。

又造万金堂于西园,引司农金钱缯帛,仞积其中。又还河间买田宅,起第观。

帝本侯家,宿贫,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为私臧,复寄小黄门常侍钱各数千

万。常云:“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宦者得志,无所惮畏,并起第宅,

拟则宫室。帝常登永安候台,宦官恐其望见居外,乃使中大人尚但谏曰:“天子

不当登高,登高则百姓虚散。”自是不敢复升台榭。

明年,遂使钩盾令宋典缮修南宫玉堂。又使掖庭令毕岚铸铜人四列于仓龙、

玄武阙,又铸四钟,皆受二千斛,县于玉堂及云台殿前。又铸天禄虾蟆,吐水于

平门外桥东,转水入宫。又作翻车渴乌,旋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

道之费。又铸四出文钱,钱皆四道。识者窃言侈虐已甚,形象兆见,此钱成,必

四道而去。及京师大乱,钱果流布四海。复以忠为车骑将军,百余日罢。

六年,帝崩。中军校尉袁绍说大将军何进,令诛中官以悦天下。谋泄,让、

忠等因进入省,遂共杀进。而绍勒兵斩忠,捕宦官无少长悉斩之。让等数十人劫

质天子走河上。追急,让等悲哭辞曰:“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

皆投河而死。

论曰:自古丧大业绝宗禋者,其所渐有由矣。三代以嬖色取祸,嬴氏以奢虐

致灾,西京自外戚失祚,东都缘阉尹倾国。成败之来,先史商之久矣。至于衅起

宦夫,其略犹或可言。何者?刑余之丑,理谢全生,声荣无辉于门阀,肌肤莫传

于来体,推情未鉴其敝,即事易以取信,加渐染朝事,颇识典物,故少主凭谨旧

之庸,女君资出内之命,顾访无猜惮之心,恩狎有可悦之色。亦有忠厚平端,怀

术纠邪;或敏才给对,饰巧乱实;或借誉贞良,先时荐誉。非直苟恣凶德,止于

暴横而已。然莫邪并行,情貌相越,故能回惑昏幼,迷瞀视听,盖亦有其理焉。

诈利既滋,朋徒日广,直臣抗议,必漏先言之间,至戚发愤,方启专夺之隙,斯

忠贤所以智屈,社稷故其为墟。《易》曰:“履霜坚冰至。”云所从来久矣。今

迹其所以,亦岂一朝一夕哉!

赞曰:任失无小,过用则违。况乃巷职,远参天机。

舞文巧态,作惠作威。凶家害国,夫岂异归!

 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

昔王葬、更始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及光武中兴,爱好经

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

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

昆、桓荣之徒,继踵而集。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

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

《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

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服方领习矩

步者,委它乎其中。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即位,亲行其礼。天子始冠通天,

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

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

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其后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搜选

高能以受其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济济

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

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

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穀梁》、

《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罗遗逸,博

存众家。孝和亦数幸东观,览阅书林。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时,樊准、徐防

并陈敦学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于是制诏公卿妙简其选,三署郎能通经术者,

皆得察举。自安帝览政,薄于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穨敝,

鞠为园蔬,牧儿荛竖,至于薪刈其下。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黉宇,凡所结构

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试明经下第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郡国

耆儒皆补郎、舍人。本初元年,梁太后诏曰:“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

每岁辄于乡射月一飨会之,以此为常。”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然章句渐

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党人既诛,其高名善士多坐流废,后遂

至忿争,更相信告,亦有私行金货,定兰台漆书经字,以合其私文。熹平四年,

灵帝乃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

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

初,光武迁还洛阳,其经牒秘书载之二千余两,自此以后,参倍于前。及董

卓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典策文章,

竞共剖散,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縢囊。及王允所收而西者。裁

七十余乘,道路艰远,复弃其半矣。后长安之乱,一时焚荡,莫不泯尽焉。

东京学者猥众,难以详载,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其自

有列传者,则不兼书。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

《前书》云:田何传《易》授丁宽,丁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沛人施雠、东海

孟喜、琅邪梁丘贺,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又东郡京房受《易》于梁

国焦延寿,别为京氏学。又有东莱费直,传《易》,授琅邪王横,为费氏学。本

以古字,号《古文易》。又沛人高相传《易》,授子康及兰陵毋将永,为高氏学。

施、孟、梁丘、京氏四家皆立博士,费、高二家未得立。

刘昆字桓公,陈留东昏人,梁孝王之胤也。少习容礼。平帝时,受《施氏易》

于沛人戴宾。能弹雅琴,知清角之操。

王莽世,教授弟子恒五百余人。每春秋飨射,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

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每有行礼,县宰辄率吏属而观之。王莽以昆多聚

徒众,私行大礼,有僣上心,乃系昆及家属于外黄狱。寻莽败得免。既而天下大

乱,昆避难河南负犊山中。

建武五年,举孝廉,不行,遂逃,教授于江陵。光武闻之,即除为江陵令。

时,县连年火灾,昆辄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征拜议郎,稍迁侍中、弘农太

守。

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度

河。帝闻而异之。二十二年,征代杜林为光禄勋。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

灭火,后守弘农,虎北度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

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顾命书诸策。乃令入授皇太子及诸

王小侯五十余人。二十七年,拜骑都尉。三十年,以老乞骸骨,诏赐洛阳第舍,

以千石禄终其身。中元二年卒。

子轶,字君文,传昆业,门徒亦盛。永平中,为太子中庶子。建初中,稍迁

宗正,卒官,遂世掌宗正焉。

洼丹字子玉,南阳育阳人也。世传《孟氏易》。王莽时,常避世教授,专志

不仕,徒众数百人。建武初,为博士,稍迁,十一年,为大鸿胪。作《易通论》

七篇,世号《洼君通》。丹学义研深,《易》家宗之,称为大儒。十七年,卒于

官,年七十。

时,中山觟阳鸿,字孟孙,亦以《孟氏易》教授,有名称,永平中为少

府。

任安字定祖,广汉绵竹人也。少游太学,受《孟氏易》,兼通数经。又从同

郡杨厚学图谶,究极其术。时人称曰:“欲知仲桓问任安。”又曰:“居今行古

任定祖。”学终,还家教授,诸生自远而至。初仕州郡。后太尉再辟,除博士,

公车征,皆称疾不就。州牧刘焉表荐之,时王涂隔塞,诏命竟不至。年七十九,

建安七年,卒于家。

杨政字子行,京兆人也。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说经书。京

师为之语曰:“说经铿铿杨子行。”教授数百人。

范升尝为出妇所告,坐系狱,政乃肉袒,以箭贯耳,抱升子潜伏道傍,候车

驾,而持章叩头大言曰:“范升三娶,唯有一子,今适三岁,孤之可哀。”武骑

虎贲惧惊乘舆,举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政,伤胸,政犹不退。哀泣

辞请,有感帝心,诏曰:“乞杨生师。”即尺一出升,政由是显名。

为人嗜酒,不拘小节,果敢自矜,然笃于义。时,帝婿梁松、皇后弟阴就,

皆慕其声名,而请与交友。政每共言论,常切磋恳至,不为屈挠。尝诣杨虚侯马

武,武难见政,称疾不为起。政入户,径升床排武,把臂责之曰:“卿蒙国恩,

备位藩辅,不思求贤以报殊宠,而骄天下英俊,此非养身之道也。今日动者刀入

胁。”武诸子及左右皆大惊,以为见劫,操兵满侧,政颜色自若。会阴就至,责

数武,令为交友。其刚果任情,皆如此也。建初中,官至左中郎将。

张兴字君上,颍川鄢陵人也。习《梁丘易》以教授。建武中,举孝廉为郎,

谢病去,复归聚徒。后辟司徒冯勤府,勤举为教廉,稍迁博士。永平初,迁侍中

祭酒。十年,拜太子少傅。显宗数访问经术。既而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

录且万人,为梁丘家宗。十四年,卒于官。

子鲂,传兴业,位至张掖属国都尉。

戴凭字次仲,汝南平舆人也。习《京氏易》。年十六,郡举明经,征试博士,

拜郎中。

时,诏公卿大会,群臣皆就席,凭独立。光武问其意。凭对曰:“博士说经

皆不如臣,而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即召上殿,令与诸儒难说,凭多所

解释。帝善之,拜为侍中,数进见问得失。帝谓凭曰:“侍中当匡补国政,勿有

隐情。”凭对曰:“陛下严。”帝曰:“朕何用严?”凭曰:“伏见前太尉西曹

掾蒋遵,清亮忠孝,学通古今,陛下纳肤受之诉,遂致禁锢,世以是为严。”帝

怒曰:“汝南子欲复党乎?”凭出,自系廷尉,有诏敕出。后复引见,凭谢曰:

“臣无謇谔之节,而有狂瞽之言,不能以尸伏谏,偷生苟活,诚惭圣朝。”帝即

敕尚书解遵禁锢,拜凭虎贲中郎将,以侍中兼领之。

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

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故京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在职十八

年,卒于官,诏赐东园梓器,钱二十万。

时南阳魏满字叔牙,亦习《京氏易》,教授。永平中,至弘农太守。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习《京氏易》、《古文尚书》。家

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里落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遣吏赍羊、

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不行,终于家。

建武中,范升传《孟氏易》,以授杨政,而陈元、郑众皆传《费氏易》,其

后马融亦为其传。融授郑玄,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传》,自是《费氏》

兴,而《京氏》遂衰。

《前书》云:济南伏生传《尚书》,授济南张生及千乘欧阳生,欧阳生授同

郡皃宽,宽授欧阳生之子,世世相传,至曾孙欧阳高,为《尚书》欧阳氏学;张

生授夏侯都尉,都尉授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