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宋史 >

第331部分

宋史-第331部分

小说: 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书左、右司郎中右文殿修撰旧集贤殿修撰,不入杂压,政和六年改,增入。国子、辟雍司业崇宁元年增置。

少府、将作、军器监都水使者入内内侍省都都知政和,改知入内内侍省事。内侍省都都内知政和,改知内侍省事。

拱卫大夫旧四方馆使。

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内侍省副都知政和并改同知省事。左武、右武大夫旧东、西上合门使。

入内内侍省押班内侍省押班政和并改签书省事。

管干殿中省尚舍、尚药、尚酝、尚辇、尚衣、尚食局崇宁二年增置。

枢密副都承旨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书左、右司员外郎秘阁修撰政和六年增置。

开封少尹崇宁三年升。

尚书吏部、司封、司勋、考功、户部、度支、金部、仓部、礼部、祠部、主客、膳部、兵部、职方、库部、驾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郎中开封府司录事旧录参军事在两赤县令之上,崇宁三年升改。

直龙图阁元丰、元佑令,并不入杂压,政和增入,余同。

朝请、朝散、朝奉大夫直天章阁政和六年增入。

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左、右正言旧在监察御史上,政和升。

符宝郎大观元年增置。

殿中省尚食、尚药、尚酝、尚辇、尚衣、尚舍典御崇宁三年增置。

内符宝郎大观元年增置。

枢密副承旨元丰令,有知上州在此下,元佑以后并去。

武功、旧皇城使,自此以下,并政和六年改。

武德、旧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和安、成和、成安、成全、旧翰林、尚食、军器、仪鸾使。

武显、旧左藏、东西作坊使。

武节、旧庄宅、六宅、文思使。

平和、旧绫锦使,初改保和,政和五年,以犯殿名,改保痊;宣和六年,又改为平和。

武略、旧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保安、旧榷易使。

武经、旧西京左藏库使。

武义大夫旧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使。翰林良医旧翰林医官使。

武翼大夫旧供备库使。

尚书诸司员外郎直宝文阁政和六年增置。

开封府司六曹事崇宁三年增置。

枢密院诸房副承旨朝请、朝散、朝奉郎直显谟阁政和六年增入。

少府、将作、军器少监诸卫将军太子侍读、侍讲正侍、宣正、履正、协忠、自宣正至协忠,并政和六年增置。

中侍、中亮、中卫、翊卫、亲卫、拱卫、左武、右武郎,旧横行、副使、政和六年改。

监察御史元丰令,有知中州在此下。

殿中丞旧秘书丞下,崇宁二年升。

直徽猷阁政和六年置。

承议郎武功至武义郎翰林医正武翼郎诸司副使。太子中合太子舍人亲王府翊善、赞读、直讲旧侍读、侍讲,政和改。

太常丞大晟乐令崇宁二年增置。太医令宗正、大宗正秘书丞直秘阁政和六年置,元丰令,知下州在此下。奉议郎大理正著作郎太史局令直翰林医官局殿中省六尚奉御旧在大理正之上,政和改。

太医丞元佑增置。

合门宣赞舍人旧合门通事舍人,政和六年改。

两赤县令太子左右卫、司御、清道、监门,内率府率七寺丞秘书郎太常博士陵台令元佑中增置。著作佐郎殿中省主簿崇宁二年增置。

国子监丞辟雍丞崇宁二年增置。

宗子、崇宁元年增置。

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敦武、旧内殿承制,政和六年改,下同。

通直郎修武郎内殿崇班。内常侍元丰令,上州通判在此下。

太史局正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开封府参军事崇宁三年增置。

太医局正秘书省校书郎、天字亲王府记室元丰,元佑令,有“参军”字,政和三年除去。

太史局五官正御史台检法官、主簿元丰令在监丞上,元佑在监丞下。

九寺、大晟府崇宁三年增置。

主簿合门祗候枢密院逐房副承旨元丰令,中下州通判在此下。供奉官旧内东头供奉官,政和六年改,下同。

从义郎东头供奉官,

左侍禁内西头供奉官。

秉义郎西头供奉官,

太子诸率府副率干当左、右厢公事崇宁中增入。

右侍禁左班殿直殿头高品。

忠训、忠翊、左、右侍禁。

宣教郎旧宣德郎,政和四年改。

太学、辟雍、崇宁元年增置。

武学、律学开封府大观元年置。

博士太常寺奉礼郎大晟府协律郎崇宁二年增置。

太常寺太祝、郊社、籍田令光录寺太官令元丰、元令,在太学博士上。

五监、辟雍崇宁元年增置。

主簿宣义郎成忠、保义、左右班殿直。

承事。承奉、承务郎宗子、崇泞元年增置。

国子、太学、辟雍正武学谕崇宁元年置。

律学正崇宁元年置。

太医局丞京府、诸州司录事承直郎崇宁三年,以留守节度判官改,凡选人七阶,儒林至迪功。京畿县令两赤县丞三京赤县令右班殿直高班。

黄门内品承节、承信郎旧三班奉职、借职。

京府、诸州司六曹事元丰、元佑令,并六曹参军。政和三年,除去“参军”字,为司录事,司仪曹事,余曹放此。

儒林、旧掌书记。

文林、从事郎三京畿县令京畿县丞三京赤县、畿县丞两赤县主簿、尉诸州上、中、下县令丞从政郎旧司录事参军、县令。

京府、诸州掾官修职郎旧知录事参军、知县事。

京畿县主簿、尉诸州上、中、下县主簿尉城砦主簿马监主簿迪功郎旧巡判官、司理、司法、司户。诸州司士文学助教旧参军事。

唐令,定流内一品至九品,有正从上下阶之制。其后,升侍中、中书令为为正二品,御史大夫、散骑常侍、两省侍郎为正三品,御史中丞正四品。谏议大夫分左、右,改将作大匠为监,太史局为司天监,置大监正三品,少监正四品上,丞正六品上,寺簿正七品上,主事正八品下,五官正五品上,副正正六品,灵台郎正七品下,保章正从七品上,挈壶正八品上,五官监候正八品下,司历从八品上,司辰正九品上。又置国子、五经博士为正五品上,左、右金吾卫上将军为从二品,左、右龙武、神武军大将军为正三品,将军为从三品。又置内侍监为为正三品,少监从四品,改诸州府学博士为文学,在参军上。五代复置尚书令为一品,升右丞为正四品上,降谏议在给事之下。

宋初,并因其制,唯升宗正卿为正四品,丞为从五品。其军器监、少监,甲弩坊署令、丞、监作、录事,昭文馆校书郎,司辰、司历、监候,殿中诸署监事、计官,太常诸陵庙、太医、太公庙署令丞,医针博士、助教,按摩、咒禁博士,卜正,卜博士,宗正崇玄署令、丞,大理狱丞,鸿胪典客,太府寺平准、左右藏、常平署令丞,都水监舟楫、河渠署令丞,官苑总副监牧监副、丞、主簿,诸园苑司并百工等监、副监及丞,诸仓、诸冶、诸屯、温汤监及丞,掌漕,诸军卫录事诸曹参军、司阶、中候、司戈、执戟、校尉、旅帅、队正、队副、正直长、长上、备身、左右备身,左右亲、勋、翊卫府中郎将,兵曹三卫,折冲、果毅、别将、长史、兵曹参军、校尉、旅帅、队正、队副,镇军司马、判司,太子詹事府丞、主簿、司直,司议郎,舍人,文学,校书,正字,崇文馆校书,侍医,通事舍人,左、右春坊录事、主事,三寺丞、主簿,诸署令、丞,典仓署园丞,厩牧典乘,内坊典内及丞、典直,率府长史、录事诸曹参军、司阶、中候、司戈、执戟、校尉、旅帅、队正、队副、直长、千牛备身,亲、勋、翊府中郎将,兵曹三卫,王府文学,东西合祭酒,掾、属、主簿、录事诸曹参军、行参军、典签,典军、执杖执乘亲事、校尉、旅帅、队正、队副,国令,大农尉、丞,公主邑令丞、邑司录事,河南应天及诸次府都督都府功曹、仓、兵曹参军,诸州司功、司仓、司兵参军,诸县丞,京县录事,诸镇仓曹、兵曹参军,戍主、戍副,关津令丞,并门下省城门、符宝郎,太常寺协律郎,军器监丞、主簿,太常寺郊社、太卜、廪牺,光禄寺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卫尉寺武器、守宫,太仆寺乘黄、典厩、典牧、车府,鸿胪寺典客、司仪,司农寺上林、太仓、钩盾、导官,太府寺诸市,少府监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将作监左校、中校、甄官署令丞、监膳,殿中省六局直长、食医、侍御、医司、医佐、掌辇、奉乘、司廪,太子典膳、典药、内直、典设、宫门郎并局丞,皆存其名而罕除者,绵不禄‘,惟常命官者载之。诸司主事、事皆存,而无士人为之。别置中书、枢密、宣徽院、三司及内庭诸司,沿旧制而损益焉。

建隆三年三月,有司上《合班仪》:“太师,太传,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东宫三太,嗣王,郡王,仆射,三少,三京牧,大都督,大都护,御史大夫,六尚书,常侍,门下、中书侍郎,太子宾客,太常、宗正卿,御史中丞,左、右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左、右丞,诸行侍郎,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国子祭酒,殿中、少府、将作监,前任、见任节度使,开封、河南、太原尹,詹事,诸王傅,司天监,五府尹,国公,郡公,中都督,上都,护,下都督,庶子,五大都督府长史,中都护,副都护,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光禄等七少卿,司业,三少监,三少尹,少詹事,谕德,家令,率更令、仆,诸王府长史、司马,司天少监,起居郎、舍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补关,拾遗,监察御史,郎中,员外郎,太常博士,五府少尹,五大都督府司马,通事舍人,国子、五经博士,都水使者,四赤县令,太常、宗正、秘书丞,著作郎,殿中丞,六尚奉御,大理正,中允,赞善,中舍,洗马,诸王友,谘议参军,司天五官焉,凡杂坐之次,以此为准。

诏曰:“尚书中台,万事之本,而班位率比两省官;节度使出总方面,其检校官多至师傅、三公者,而位居九寺卿监之下,甚无谓也。其给事中、谏议、舍人,宜降于六曹侍郎之下;补阙次郎中、拾遗,监察次员外郎、节度使,升于中书侍郎之下。”乾德五年正月朔,乾元殿受朝,升节度使班在龙墀内金吾将军之上。

淳化三年八月,有司复位《合班仪》,诏升尚书令三师之上。四年,节度使升常侍之上,观察使在秘书监之上,防御、团练使在庶子之下,刺史在太子仆之下,又升诸行郎中于殿中侍御史之上,至道三年七月,令节度观察留后在给事中之上。大中祥符元年八月,升两省侍郎班常侍之上。

天禧三年十一月,令节度使班中书侍郎之下。其序班及视品之制,枢密使、副使、参知政事、宣微使并班宰相后。枢密使不兼平章事者,立参知政事前,在宣微使下。至道三年升在上。大中祥符九年九月,诏自今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并以先后为次。宣徽使同。

资政殿大学士立文明殿学士之上。旧文明殿学士在枢密副使之上,太平兴国五年移在下。

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在翰林学士下。建隆三年,令翰林学士班诸行侍郎下,官至丞、郎者在常侍上,至尚书者依本班。淳化五年,升丞、郎之上。枢密直学士同。

龙图阁学士在枢密直学士上,龙图直学士在其下,仍少退。待制在知制诰之下。景德元年,初置待制,赴内朝,其五日起居,止叙本班。大中祥符二年,升侍知制诰,仍在其下。

权三司使立知制诰上。带学士职者从本班。三司副使立少卿、监上。官高者从本班,并为内品职。宫观副使立学士班。在翰林学士上,其学士为者,止本班。

判官立三司副使之下。知制诰以上为者,从本班。

给、谏权御史中丞者,令正衙立中丞砖位。余就本班。凡起复,皆如初授,在本官之末,亦有特旨令叙旧班者,内客省使视七寺大卿,景福殿使、客省使视将作监,引进使视庶子。宣庆使、四方馆使视少卿,宣政、昭宣、合门使视少监。客省等副使视员外郎。皇城使以下诸司使视郎中,副使视太常博士。内殿承制视殿中丞,崇班及合门祗候视赞善大夫,供奉官视诸卫率,侍禁视副率。殿直视著作佐郎,奉职、借职在诸州幕官上。枢密都承旨在合门使下,副承旨、诸房副承旨在诸司使下,逐房副承旨在洗马下。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并在节度使上,六统军、诸卫上将军在常侍下,乾德二年,令上将军在中书侍郎之下。淳化四年,升金吾、左右卫在尚书之下,仍于节度使之上叙。

大将军在大监下,将军在少监下。仍在合门使之下,

金吾立本班上。谓中郎将。

诸卫率、副率在洗马下。凡内职,视朝官者在其下,视京官者在其上。

皇亲之制:开宝六年,诏:“晋王位望俱崇,亲贤莫二,宜位在宰相之上。”太平兴国八年,楚王、广平郡王出合,令宰相立亲王之上。天禧四年七月先天节,群臣上寿,宰相阙,命泾王元俨摄太尉。

景德中,皇侄武信军节度惟吉加同平章事。时驸马都尉石保吉先为使相,史馆引唐制,宗室在同品官上,遂升惟吉焉。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有司上《都亭驿酺宴位图》,皇从侄孙内殿崇班守节与从侄右卫将军惟叙等同一班。上曰:“族子诸父,膊可同列?”乃命重行设位九年正月,兴州团练使德文言:“男侍禁承显赴起居,请在惟忠子从恪之上。”时从恪虽侄行,而拜职在前,遂诏宗正寺定《宗室班图》以闻。宗正言:“按《公式令》:朝参行立,职事同者先爵,爵又同者先齿。今请宗子官同而兄叔次弟侄者,并虚一位而立。”天禧四年五月,左正言、知制诰张师德言:“奉诏知颖州,缘皇弟德雍见任本州防御使,其署衔望降规式。”中书门下言:“据御史台称,每大朝会立班,皇亲防御、团练、刺史次节度使下,稍退序立。”诏师德序署位德雍之下。其外官制置、发运、转运使副使,不限官品,着位并在提点刑狱之上。旧止从官,大中祥符七年,诏定其制。

朝官知令、录在判官之上,京官在判官之下、推官之上。长史、司马、别驾在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