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146部分

山河血-第146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间,管明棠盒出了一个药瓶!

第二百三十八章大师的要求

第238章大师的要求

药瓶。

小小的玻璃药瓶,瓶口处蒙着一层铝盖,这是再常见不过的针剂药瓶了,可此时,双眼盯视着那个空空的药瓶,汤飞凡的呼吸却变得有些急促,良久之后,他才开口问道。

“管先生,这,这是什么药?”

取出公文包中的培养皿,汤飞凡用一种极为好奇的口气说道,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但我非常好奇是什么样的药物,可以杀死培养皿中的细菌。”

在汤飞凡心中的好奇心随着那个茶几上的玻璃瓶,而越来越浓时,管明棠却端起茶几上的那个精致考究的茶壶,亲自倒了两杯茶。

“茶叶是一个福建的朋友,哦,我们还没见过面,他是一位茶商,托人给我送来的,说是要谢谢我,我喝不出味来,不过茶肯定不错!”

一边倒着茶,管明棠一边说着,名声,这东西的确不错,就像现在,自己顶着一顶“抗日英雄”的名声,不仅结识了很多人,同样很多人也是慕名结识。

就像这位茶商,他希望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茶园里的一种茶,只不过自己拒绝了这个要求,自己的名字并不是商品,也不适合充当商品。

“哦,谢谢。”

道着谢,汤飞凡并没有去端茶杯,而管明棠却是端着茶杯,轻品了一口茶,伴着那杯中的蒸气,茶叶的清香在鼻间弥散着,而汤飞凡却依然有些焦切的等待着谈话开始,管明棠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只是在心下微微一笑。

“知道你很好奇,事实上,包括我个人,同样也很好奇。“

终于,在品尝了头茶的清香后,管明棠开口说道,

“我这里有一份报告,准确的来说是一份学术论文,不知汤医生是否有兴趣?”

“学术论文?”

汤飞凡先是一愣,然后连忙点头说道。

“当然!当然有兴趣!”

难道正是那种药与这篇学术论文有关?在汤飞凡专注的看着论文时,管明棠望着极为专注的汤飞凡内心一时却是无法平静

这份学术论文,实际上是1929年2月13日,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向伦敦医学院倶乐部提交了一份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在那篇文章中,他阐明了青霉素的强大抑菌作用、安全性和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弗莱明不懂生化技术,无法把青霉素提取出来。只要纯品青霉素不能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出来,就无法在实际中应用。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即使对于专门的生化学家来说,提取青霉素也是一个重大的难题。也许正是由于当时提取的青霉素杂质较多,性质不稳定,疗效不太显著。人们才没有给青霉素以足够的重视。

而现在,管明棠则是用这份学术论文去向眼前的这位在抗战时,那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研究出国产青霉素并实现其小批量生产的大师展示一个新的“领域”——抗生素领域

在抗战时,眼前汤飞凡为了解决青霉素的生产,以挽救伤员生命,从而开始领导制造国产青霉菌,通过不断的寻找青霉菌,最后从一名下属受潮的皮鞋上发现的一团绿毛,最终生产出每毫升20(t300单位、每瓶两万单位的标准青霉素,从而使中国成为二战期间七个实现青霉素生产的国家之一,这可以说得上抗战时中国最高的医学成就了。

而当时他从事的研究的环境又是什么样的环境呢?按照《科学》(nature)杂志1943年专门撰文介绍中央防疫处,文章用惊奇的口吻,介绍了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吃惊”的青霉素生产车间——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台又旧又漏、而且每天用完后都要修理的锅炉;回收的设备是一只破木船,放在湖里进行透析;胃霉用完了,用从自己养的猪的胃里提取…

甚至于青霉素不过只是他的副业,他主攻的是细菌学,“从他死后至今,中国再没有在微生物领域有过世界级的成就,我们被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后人曾如此惋惜这位被遗忘的大师级的人物,而现在,面对这位大师,管明棠希望这位大师能够为自己服务,更为准确的来说,不让他的才能被浪费!

此时汤飞凡当然不知道管明棠内心的激荡,他的注意力,完全被这篇论文所吸引,而在看完论文后,他的眉头微微一皱,似乎还有一些东西无法解释。

“那这药……”

难道,管明棠解决了论文作者还未来解决的问题?

“这药只是试验品!死马当做活马医!”

管明棠笑答道,随后又认真的看着汤飞凡说道。

“汤医生,我知道您是一位细菌学专家,我想问,你是否对从事这一研究有兴趣,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种药物的批量生产的话,那么,我们将可以挽救无数人的生命!

不仅如此,还可以获得许多金钱!

如果想要在这个时代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足够的金钱作为支撑,现在自己唯一能获得“暴利”的尼龙袜,直到现在仍然不见任何回报,而且为了开拓美国市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已经投资了数十万美元,除去尼龙袜外,药品或许是另一个可以获得暴利,甚至还是唯一没有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行业,毕竟即便是在经济危机中,人们依然需要看医生,依然会生病,就像在经济危机中,避孕产业受到迅速发展——因为大家都没钱养育孩子,仅此一项在美国便是一个高达四亿美元的市场,如果未来自己的医药公司推出这个时代尚未发明的避孕药,必然将会受到美国人的追捧!

不过这一切有一个前提——建立一家制药厂,而这家制药厂必须要有自己的研究中心,要聚集起一批最出色的医药专家、医学专家,而没有其它人比汤飞凡更适合主持这家医药研究所,正如其在历史上主持的中央防疫中心一样,他可以率领众人在极端简陋的环境下,完成一项项与世界同步的研究,如果在这里,他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这……”

一时间,汤飞凡显得有些犹豫,在上海时,他曾收到几家制药公司的邀请,不过都被他拒绝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设备落后,而且资金无法保障,而后来之所以一边任教,一边接受雷士德医学研究所的邀请,其目的则是为了利用雷士德医学研究所先进的设备,从事医学研究,现在……可对于抗菌素的好奇,却又让他犹豫起来,他相信在管明棠这里恐怕并不仅仅只有这么一份四年前的学术论文,他这里一定还有其他的资料,否则绝不会有那可以救命的抗菌素

见汤飞凡有些犹豫,管明棠随手递过去了一张白纸,然后看着汤飞凡说道。

“汤医生,我个人有意以抗生素为契机,进军医药界,而目的不仅仅只是生产西药,而是要我的企业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西药生产企业,要完成这一目标,就需要一家汇集优秀人才的研究所,现在我可以保证的一点是,在企业赢利之前,研究所每年的经费不会少于一百万元,另外……”在汤飞凡的惊讶中,管明棠的指着面前的白纸说道。

“研究所需要什么样的设备、都可以列出来,您不需要考虑价格,只需要考虑一点——我们要把这个研究所建成世界上第一流的医药研究所!当然,研究所所需人员方面您也要费点心,对于医药行业我是一个外行,可您是内行,你可以自主引进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他们的薪酬多少,完全由您作主!至于您个人的薪酬,同样也由您自己作主。”

一百万的经费、最先进的设备采购、自主的人员聘请,这一切无不是汤飞凡闻所未闻的优厚条件,就在他惊讶的时候,管明棠又继续说道。

“当然,研究所额外还需要采购大量的西方学术杂志,这个我们一起想法,无论代价如何,至少可以保证学术杂志的滞后期不会超过一个月!”

话至此,管明棠再一次端起了茶杯,他知道自己开出的条件是汤飞凡很难拒绝的,事实上,对于任何稍有事业心的人来说,都很难拒绝自己开出的条件,就像平津一带的大学无法拒绝自己的邀请一般,或许他们有自己的考虑,但实际上,在中国不会有任何人能够开出这样的研究条件,即便是中央科学院亦无法保证足够的经费以及一流的试验设备,但这一切,自己都可以满足,甚至可以向他们提供超过这个时代的实验设备,只要是他们需要的!

“管先生,如果我不接受的话,恐怕连我自己都不原谅我自己,我只有一个问题……”

抬头看着管明棠,接受了邀请的汤飞凡说道。

“工厂和研究所设在什么地方?”

“这个……”

沉思片刻,管明棠方才如实的说道。

“现在,这一切只是开始,公司会精心选择工厂与研究所的位置,想来会在未来几个月内作出决定!”

点点头,汤飞凡知道管明棠说的是实话,在同意之后,他似乎像是想起什么一样,拿出钢笔在白纸写了一个数字。

“600元!”

这是汤飞凡开出的薪酬,而事实上,雷士德医学研究所给他的薪酬高达800元。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九章北上

第239章北上

“咔咔、咔咔……”

从长江北岸的浦口驶来的特别专列缓缓地驶入了德县火车站,在装饰豪华的火车车厢中,铺设着一层的厚实的羊毛地毯,而在车厢中酒柜里则有从法国进口的美酒,而在车厢内又布设着几张漂亮的西式软沙发,不可否认,乘座这种豪华专列对于任何人来说,这绝对是一种享受,完全可享受到普通人难以享受到的极为舒适的旅途,

不过对于此时坐在车中,半个身体都陷在那软沙发里的黄郛,这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结拜义兄,此时却没有一丝闲情逸致去享受着这种相对惬意的旅程,此时他的心情反而极为复杂。

黄郛己经53岁了而且身体情况极为不好,一身颇多疾病,衣食无缺的黄郛,本没有必要再去趟这滩混水。但黄郛还是经不住义兄蒋介石的再三恳求,最终同意和日本军事外交当局在北平举行谈判,这个有着丰富对日交涉经验的老牌外交官硬着头皮赶到北平准备同日军代表进行协调。

作为极了解日本人的外交官,他知道,现在尽管在东京谈判正在秘密进行中,可是最终还要与日本军方达成协议后,方能结束目前华北的战事。

“南公,听、听说,一个爱国组织宣布,谁和日军谈判就是卖国贼,他们……”

罗文干这位外交部长的话还没说完便被黄郛打断了。

“知道了!”

众所周知,现在华北的战局正值顺利,何应钦的华北军团己经局部扭转了战局,作为一个了解日本,更了解中国的外交官,黄郛深知现在中国的优势不过只是暂时的,如果不抓住当前有利的局面,签订一个与中国有利的城下之盟,接下来的局面很有可能对中国极为不利。

“钧任,外人不知道,你能不知道吗?现在局面看似对咱们有利,可何敬之却己多次询问外交交涉结果,当前的优势只是暂时的,昨天,关东军司令部调动了混成第十三旅团紧急增援第六师团,再加上正在途中的第七师团,关东军差不多动用了全部的家底,四个师团又两个旅团,现在第六师团陷入包围,第八师团陷于长山塔,第14师团于迁唐一带,可日军手里还有差不多两个机动师团,这些部队一但完全投入、古北口一线,那这战局可就不堪设想了……何敬之问委员长要部队,委员长不顾德国顾问的反问,把去年遭受重创的87、88两个师调给了他,这是现在中央唯一能调到的部队,咱们再也没有部队可以调动了,可日本人不同,他们看似兵力紧张,可总还能挤出一些部队,若不是有国内的政客牵制着,估计现在日本早就把本土的师团调到华北了,如果不通尽快抓住优势结束这一切的话,不出两个月,日本人就能毫无顾忌的一路打到北平城下,到那时……”

看着手中委员长的亲笔信,黄郛愁容满面的对罗文干说道,现在表面上看似,中国占尽优势,但这点优势只不是一时的优势,也正因如此,黄郛才会有现在的满面忧色,他知道,日本人未尝又不知道。

“可……”

沉吟着,罗文干不无担心的看着黄郛说道,

“咱们知道,老百姓不知道,那些激进的爱国人士也不知道,他们会觉得的政府去谈判,是妥协惧战,即便是有困难,那也不过是夸大其实词了,是政府中的主和派丧失骨气,是……”

是当世秦桧,这话罗文干没能说出来,他怕刺激到黄郛,对于抱着病躯前往北平的黄郛,罗文干更多的是同情,毕竟他原本是可以拒绝,而不像自己这位外交部次长,压根就没有拒绝的权力。

“因为现在没有人愿意去当这个臭头,没人愿意当国民政府的李鸿章,所以,只能由我这个老头子去做了,他们理解不理解,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现在北平一带反日情绪极浓,若是有人在北平弄出了什么事,导致局势激化,甚至引起英美等国恶感,从而导致于我国有利的外交局面丧失,这才是我们最需要担心的问题。”

担心!

对于黄郛来说,他并不担心自己的名声,他所担心的只是北平的局势,更担心一些激进人士袭击日本外交官什么的,从而导致局势恶化,北平领事团现在固然站在中国一边,可若是发生袭击领事事件,那可……黄郛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在这场冲突中,各国是站在中国一边的,而且表态也极为强硬,这固然有利于中国,可若是发生袭击外交使节的事件,对中国而言那意味着什么,黄郛再清楚不过了,到时日本人估计会用——“假以抗日,行以义和团乱行”来指责中国,同时进一步证明“日本武力保障各国在华利益”的“正确性”,相比于中国,日本的声音更容易传达到各国,更容易被各国所重视,而中国……若非华北有诸国利益,英美等国又岂会强硬表态。

“这……这应该不至于吧!”

罗文干吱呒着说道,在他看来,那些学生无不是嘴皮子上的爱国,真要是行动的话,他们往往也就是计对政府官员罢了,就像当年“五四”运动时那样,学生们喊着拒日,可对于日本人却是“秋毫无犯”,现在同样也是如此,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