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206部分

山河血-第206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闻提着那件事,众人脸色顿时一变,他们什么时候见过那万人的公审,那沸腾的场面现在回忆起来,也只让他们觉得一阵胆战心惊,当初专员剿灭枪会,他们是支持的,可是那公审的场面……着实太吓人了!

“你们说,若是咱们拒不执行,万一……”

王柏友皱着眉头,瞧着众人说到。

“到时候,咱们可就……”

他的话音落下时,众人立即沉默了下来,这“二五减租”是专员公署刚刚签署的行政令,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额统一按土地全年收获物的50%计算,在此基础上再减去25%;公式为:50%x(l…25%),就得出37。5%。也就是说,地主收取的地租,最多不能超过全年产量的37。5%;而且,双方必须签订租约,而更要命的是地主不许任意撤佃。

也正因如此,这些人才会聚集在王府商议对策,就在这会突然堂厅外传来一阵拦阻声。

“陈,陈县长,您,你别……老爷,老爷,陈县长来了……”

在屋内的人们惊讶的功夫,只见一个穿着中山装左胸佩着青色徽章的青年官员不顾阻拦的走了进来,而这青年官员的身边还跟着一名随员,这人正是刚上任不过才一个星期的县长,陈逸之和其它十一县的县长一样,都是专员从南京请来的大学生。

“诸会,今个听说大家伙在这开会那,我这不请自来,诸位员外可不要见外啊!”

人未进屋,陈逸之便抱着拳道着歉,在他的身上全没有一般“学生官”的文气,倒是带着几分油滑。

“陈县长……”

王柏友与众员外连忙起身迎着,如果说那公审审出了什么,恐怕就是审出了官威,现在他们不可能再像过去那般视官府如无物。

“陈县长驾临,实在是令寒舍……”

听着王柏友的吹捧,陈逸之只是笑着,一个个的见过这些乡绅后,他并没有坐下,只是站在那说道。

“原本寻思着,这几日请诸位乡绅往县政府一聚,今个巧了,听着大家在这,陈某不请自来,还望诸位见谅!”再次鞠躬致歉后,陈逸之的脸上依然带着微笑。

“这次陈某来王先生府上,只为一件事,也只有几句话,一来呢?是向诸位宣传政府的农业的政策,二来呢,则是为转达专员的一句话!”

在随员将十几份“二五减租”宣传单递给众人后,望着众人陈逸之的脸色随之严肃起来,

“专员希望转告诸位的是……”

(第二更,7点40和9点还有两更!)(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一章重典之后

第341章重典之后

“哗啦……”

铁链声,在公路上回荡着,在公路的一侧,可以看到一个个穿着黄色囚服的犯人在路边拖着脚镣翻修着公路。在某种程度上,直鲁豫三省或许是中国公路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1920年华北五省大旱成灾,民不聊生。北洋政府一面准许数百万灾民免费做火车移民东北等地,一面在北京组织了一个国际赈灾委员会,开展赈灾工作。外交部则通过驻外使馆,在华侨同胞中劝募赈款,民间的劝募活动推进了美国红十字会的捐款赈济筑路计划,在五省修筑近代公路近万公里,不过历经十余年的使用,这些当年用三基土压成的,只铺设有一层碎石子的公路,早已经破败不堪,也正因如此,才会有今天邯彰专区的筑路工程。

“重修县道1500公里,所有公路都采用同一标准,路基宽度在6公尺#;6。5公尺之间,路面宽5公尺#;5。5公尺,全部都是柏油沥青路面,专区内县与县皆有公路相连……”

在汽车上,刘陆民并没有因为陪同人员的话语,而将注意力放之到邯彰专区的建设成就上,此时,他的视线尽在路边的囚犯身上。

“杀一批、关一批、放一批……”

这是名震全国的“邯彰经验”,在短短半个月内,查禁解散336伙枪会,解散枪会人员达三十万之众,收缴各种枪支逾十万件,抓捕近6万枪会人员,公开审判、处决3872人,三万人被判处3至5年劳动改造,这一结果震惊了全国,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均有相应的报道。

而在另一边,短短一个月内,邯彰行政督察专员全面推行保甲制,专区内民团建设全面推进,而从“剿匪”到随后的地方建设,被其支持者称为“邯彰经验”,随后这一经验于月前,还得到南京的赞赏,以至于邯彰专区被称为“绥靖典范”,尽管对其公审模式一直存在诸多争议,甚至反对声,但没有人可以否认,在“乱世用重典”这一原则下,邯彰专区结束了乡不闻其政的现实,而在随后组建民团的过程中,地方上几乎没有任何阻力,而这一切,这一切的代价是什么呢?

一直以来,作为一名法学专家、律师,刘陆民从反对南京政府推行的“司法党化”,因其左右了司法**,而现在,在这个被南京政府在南方剿匪地区推行的“邯彰经验”却又让他看到了司法政治化、工具化的一幕。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接受专员的邀请,来专区考察,而考察的目的则就是为了亲眼目睹这一经验对“司法”的重创,而这里的一切几乎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特设军事法庭!”

似嘲讽的吐出一句话,刘陆民望着车窗外的那些正在寒风中翻修公路的囚犯,反问着身边的邱昭文,他是他的学生,是中央派来的第一批青年官员,月前刚刚就任淇县县长。

“在那个特设法庭上,这些人有答辩吗?”

对于正在推动冤狱赔偿制度的刘陆民来说,眼前的这片公路绝不是“地方建设成就”,而是是司法工具化的开端。

“有律师为他们辩护吗?”

“这个……”

面老师的问题,邱昭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作为一名法律专业毕业的青年,他自然知道在那场声势浩大的“公审”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他却不能否认,若是没有当初公审、公决的威慑,绝没有现在政府政令的畅通以及乡公所的建设。

“老师,现在专区以及县政府的公信力正在一步步的恢复中。”

对于学生的回答极不满意的刘陆民,转过身看着邱昭文反问道。

“那么将来呢?”

一声反问之余,专员办公室内静了下来。

在这个初冬的正午,阳光透过明亮的窗口照进这间并不算宽敞的专员办公室中,沉默使得这间办公室中的气氛显得有些诡异。

“仲民,你应该看到眼前!”

在沉默良久之后,管明棠用异常坚定的口气说道。

“眼前的现实情况是,在一个月前,在邯彰专员,枪会这一非法组织控制着农村,枪会的会首,在乡间横行霸道、代官征税、残害民众,民众可谓是苦不堪言,而现在呢?当年枪会设于各个路口的关卡,随着枪会的瓦解而消失,在统一市场形成的同时,商人、农民都无需再承受沉重要的负担,在枪会之前,商人行商每一元需要负担o。4元的捐税,其中枪会勒索约占一半,农民同样承受着繁重的负担,现在,他们的负担同样有少减轻,根据我们的计算,解散枪会后,农商减轻负担超过两千万元!”

喝一口茶,管明棠沉声说道。

“而且政府政令的推进也极为顺利,几乎不存在政令打折扣一词,政府与乡绅之间的合作也极为顺利,在专区内推行的“二五减租”,几乎没有遭到任何阻力,民团建设也顺利推行,保甲制、二五减租、民团建设,你应该可以看到,在这些政令推行中,“特别军事法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说起到了强大的镇压、威慑和保障作用,没有“特别军事法庭”,就没有“专区的今天。现在,民众对于政府从怀疑变成信任,是为什么?是因为政府,说到,就能够做到……”

虽然知道这不过只是强辩,但是在过去的一个半月之中,管明棠可谓是充分体会到“特别军事法庭”的镇压以及威慑作用,没有对枪会会首以及首恶的公开审理、快速审判、处决,恐怕在一个月前,推行二五减租和民团建设时,那些乡绅会第一时间站起来反对,但是实际上呢?

面对特别军事法庭“从重、从严、从快”的审判,乡绅们几乎没有任何抗拒,他们全力配合着政府的工作,威慑,没有特别军事法庭的存在,没有那种“不需顾忌法律存在”的前提,就不存在这种配合上的“默契”。

“所以,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民众受益了!”

“民众受益了,但是将来呢?”

又是一声反问,刘陆民望着面前的这位专员,这个管专员过去是以实业闻名全中国,而现在其名闻中国,却是以其“铁腕”,在推行“二五减租”时,面对士绅们的抵制,其在接见士绅代表时,只说了一句话。

“我相信困难是有的。调皮捣蛋不要脸皮的人也许有,但是我相信,不要命的人总不会有。”

随后,眼前的这位专员又签署行政命令,以“全区皆民团”的名义,把涉及“二五减租”的案件由民事案移至“特别军事法庭”,此话一出,原本等等看的形势立刻大变,刚刚目睹过“从重、从严、从快”的“快速军法公审”目睹了几千人被枪毙的血腥场面的邯彰专区内地主们哪敢反抗?

甚至在报纸上曾提到,一位大地主一下子刻了20枚私章,只为与各处佃农签约时更快捷,一时间地主们简直就是求着农民来签约减租,原来以为最快需要用三个月才能完成的签约换约,在短短一个月就全部完成了。

“难道将来,管专员,还要依靠这种所谓的军法威慑治理专区、建设地方吗?”

此时刘陆民显得有些激动,他直视着面前的专员。

“我承认,现在专区内的治安环境的确大变,通过“二五减租”民众的确从中受益,而建设民团又稳定了地方,但是,在所谓的特别军事法庭上,那些被起诉的对象,所面对的根本就不是起诉,他们从一开始就沦陷于民众的批斗漩涡而难以辩白,面对几十人的“诉苦”、几百人的“上诉”和上千人甚至上万人几万人的大会“公审”,审判对象其权利诉求自然是微弱不堪、沧海一粟,而所谓法治保障的呼唤即便不说是天方夜谭,其呼声在民众的滔滔声中也难免渺乎小哉,形同涓埃之微!这牺牲的是什么?!”

大声的质疑着,刘陆民整个人都显得很是激动。

“这牺牲的是法律,牺牲的是法治的精神,没有了法治,甚至没有了法律,那么还存在有公平吗?还有所谓的正义吗?”

面对刘陆民的质问,管明棠沉默着,对于那种“公平正义”的弊端,他自然知晓,但在另一方面,却同样知道,正因如此邯彰专区才能够在短期内做到很多地方,无法做成的事业。

“我相信……”

在沉默片刻之后,管明棠看刘陆民,神情虽然严肃,但却流露出一些无奈之色。

“我知道,你说的这一切,我同样也知道,所谓的特别军事法庭……从根本上就不合法!”

岂止是不合法,根本就是没有考虑到法律,主持审判的是军官,至于所谓的审判,甚至根本就不符合司法程序,没有所谓的起诉,也没有所谓的审理,有的只是……

“不过,我相信一点,司法的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

望着听到自己的话后,显得有些诧异的刘陆民,管明棠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所以,我才会邀请仲民先生一行过来,帮助我们在这里重建法律,以维持司法的公正!”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新政之难

第342章新政之难

十月里,天气依然热得厉害,在邯彰专区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此时已经快到了秋种的时节,在一个个农家大院里,庄户人家坐院子里,在太阳下一粒粒的挑着种子,对于庄户人家来说,挑种往往意味着明年的收成,虽看似一把把的选着种,可实际上,却是一粒粒的选着,只盼着明年的收成,这个活计,看似很轻松,可实际上选种的老农的后背却都被汗湿透了。

一天种一季粮,千百看来,庄户人家从来都是这么过活,当家里的老农在院子里挑着种的功夫,地里头的活同样没闲下来,在田间老头用鞭子在拉犁的牲口的两边晃,“啪,呵,呵”随着老头的吼声同,那犁被拉动了,土地翻出了黑壤。

秋忙时的乡间,几乎看不到闲人!

可虽是如此,在村落当初枪会练拳的校场上,却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穿着灰布衣、头戴灰布帽,脚穿黑布鞋的壮丁在那里随着口令操着,而在校场附近的墙上则用白灰写着“大办民团、共赴国难、建设乡里”的标语。

民团是邯彰行政专区在剿灭枪会后推行的“新政”之一,与过去枪会、民团、保安团还能领点不足糊口的粮饷不同,邯彰专区内所有18岁至45岁男子均有被征为团兵的义务,要求他们必须参加民团训练,而且是任何人均不能规避的,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日常生活状态下的居民,大部分卷入民团的网络之中,这就宣告了专区自此全民皆兵。

对此,无论是乡间亦或是城中,都没有多少人抵制,在专员成立之初,为铲除枪会而召开的公审大会,震撼了每一个人,无论是富人亦或是穷人,在数十年的散乱之后,通过群情汹涌的公审大会和数千颗脑袋,第一次重建了“官府的权威”。

“左右左、左右左……”

在五分地大小的校场上,随着一名穿着军装的士兵的口令,二十几名青年壮丁扛着木枪踏着正步,在过去的二十几天间,王土楼庄子上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青年壮丁,无不是如此接受着训练,而训练官则是新一军派出的军士。

“左右左……”

在训练官的口令声中,不过只有十七岁的张富民乐呵着随着乡邻们踏着正步,岁数不足的他,只能在一旁参训,身上穿着一身破衣的他,总是会想象着自己穿着那灰布军装的模样,两尺半的灰布民团装,都是专区统一派下来的,军装无论大小皆是两尺半,可尽管如此,对于七岁没了娘,十三岁没了爹,家里就只有两间破草房的张富民来说,打从他记事,就没穿过的新衣裳,这两尺半的衣裳或许是他唯一能盼着的新衣赏。

“要想枪打的准,就要先把枪拿稳……”

当那个王长官招呼着团兵在木枪上吊着砖练持枪的时候,张富民也随着在他那杆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