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275部分

山河血-第275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解释了自己的灵感来源之后,他又特意补充道。

“所以,我就寻思着,能不能把和半履带结合在一起,这履带、负重轮都是从拖拉机上的借来的,所以,所以,还不很成熟。”

“还不成熟?很好,很不错嘛!至少有这个想法,这个想法是不错的!

拍了拍青年的肩膀,管明棠不无感叹的说道。

“现在咱们的汽车制造厂里,有很多技术人员都是外国人,你能设计成功这辆汽车,证明咱们的人才培养系统还是不错的,以后多多努力,争取有朝一日设计出更先进的汽车!”

手指着那辆远去的半履带装甲车,管明棠又笑说道。

“没准,以后你还能设计出越野性能更优秀的四轮或者六轮,甚至八轮驱动的卡车,到那时,也许它们会取代这种半履带装甲车!’’

一直根在先生身边的李直民,这会总算是弄明白了,这辆“半履带车”并不是先生来这里的重点,只是碰巧了而已,那么,这次先生来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看着试验场上的一辆辆汽车,李直民根本就不明白,除了这辆怪模怪样的半履带车之外,这里还有什么“新产品”能够吸引先生。

好奇,如果说刚开始只是有那么一点好奇的话,那么现在,李直民所有的好奇心都被先生的“故弄玄虚”给勾起了来。

难道这里还藏着什么“宝贝”。

在李直民好奇的张望着试车场的时候,管明棠已经同孟子秋告别了,在他回过身的时候,正好看到李直民在那好奇的张照着周围,于是便明知故问的笑问道。

“仲民,在找什么?”

终于实在是忍不住的李直民又一次问道。

“先生,现在已经到试车场了!”

(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陆地之王

“若是都说出来了,恐怕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了!”

管明棠一边说,一边走着,他的脸上带着笑容,如果不是因为今天接到那个电话之后,心情大好的缘故,他根本就不可能会和李直民开这个玩笑,直到现在还卖着关心,但心情,仅仅只是心情!

也正是因为心情大好的原因,才使得他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几个小时,也正因如此,才没有惊动试验场的人,加之这个试验场虽说属于新中汽车公司,但却因为其使用“靶场”用地,所以归属民团管理,也正因如此可以随处看到穿着民团军装的官兵,又一次回了一个军礼之后,管明棠才对李直民说道。

“仲民,这座试车场公司花了几百万,当初大家都觉得这有些多余,要知道,即便是美国的试车场规模也无法与其相比,而且设施以及可进行试验的门类,也无法同咱们相比,可是这座试车场不仅可以让我们摸清公司产品的性能,而且还能培训很多技术人员,弄清楚很多技术上的问题。”

管明棠倒不是故布迷阵似的转移话题,而只是因为看到试车场上的数百名技术人员由感而发,那些年青的技术人员,在这里更进一步了解了汽车,这会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样的这个功能齐备的试车场,还能够进行其它的试验,毕竟相比于后世的公路试验场,这里更像是一个越野场,也正因如此,才能够进行那些特殊装备的试验。

“先生,我……”

就在李直民想要再一次道出自己的好奇心时,伴着一阵特殊的引擎的轰鸣传来,管明棠笑了起来,手指着山路的后方说道。

“仲民,您瞧,咱们到地方了!”

秋风萧瑟,枯黄落叶满地乱滚,在山坡后方的试车道中间的空地间,一阵阵引擎的轰鸣声向周围传去,而在枯草间,十几名技术人员,不断的检查着他们手中的图表,并且不时交谈着。

“既然如此,那您就对这些金属碎片做做断口分析吧,特别注意要分析出它的断裂原因。”

在一群技术人员中,顶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的中年人浓眉紧锁,神情中带着些许忧虑。

“另外,还要对化学成份分析一下,嗯,还有硬度检测!”

拿着一块金属断裂件,孟亚清又一次查看了断口,在阳光下,即便是不借助显微镜,他也能从这平齐的断口中看出来,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这是典型的脆性断裂!”

念叨着,孟亚清又对身边的谢袁飞说道。

“真不知道这北钢是干什么吃的!”

不满,在孟亚清的言语间透着满腹的不满,在美国卡特皮勒拖拉机公司工作时,他曾接触过美国的履带用钢,美国拖拉机的履带都是用高锰钢制成,而现在他手中的这截金属断裂件,是由公司委托美国厂商制造,而委托美方制造的原因则是因为北钢无法提供履带用钢,但结果却有些不尽人意o

“lll6公里!”

这是美国制造的履带的寿命,而这一寿命只达到“标准寿命”的一半,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北方钢铁直到现在都无法提供合格的履带用高锰钢。

“装甲钢,他们也是弄了个什么代用品,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北方拖拉机公司”的工程师,从一年前,他开始接触那辆试验车的那天起,就开始尝试着仿制“原型车”而对于这台“试验车”他有着自己的要求,比如最简单的要求就是“严格按照原车仿造……”而这种仿造并不仅限于外形上的与结构上的仿造,同样还包括材料上的仿造。

为了对比国产化材料与原车材料的差别,他特意列出一个表格,不仅把材料的金属化学化验结果都记在专用的表格里,注明了全部数据,分析材料的化学成份,而且还记录了它们的物理性能,而通过“原型车”材料的分析,他注意到原型车车体各个方向的材质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在这一点上,他同样遵守了这一原则,可谁曾料想,北方钢铁公司的研究机构,根本就没能提供性能与原型车一致的钢材,两者的化学成份相同,但是物理性能却相差l0%,虽说出于试验的原因,他勉强接受了这些材料,可现在从美国定购的履带寿命不达标,仍然让他还是把怨气丢到了让他有所不满的北方钢铁公司身上。

“这样下去,根本就不可能摸清试制车的性能!”

眉头猛的一皱,看着那辆搭着一项帆布篷的试制车,面上尽是凝重之色,起初,孟亚清觉得可以先用这些勉强勘用的材料制造出这辆试制车,先完成机械部分的试制,通过摸清其机械结构,最后再完成它的整体设计,但是他却忽视了一点,原材料直接影响到它的各种性能指数,就像现在,看似简单的履带材料,直接导致在行驶一千公里后,就发生了履带断裂故障。

“还是材料不过关啊!”

几天的试验之后,孟亚清终于认清了他当初所忽略的事情,也第一次认识到基础材料的落后对于整体工业水平意义和必要性,看似并不大的材料差距,不过是稍一整合,即暴露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孟工,试验还要继续进行吗?”

就这时断裂的履带被技术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重新安装之后,一个技术员大声喊着。

“继续!”

既然已经造出了样车,就让这台样子继续试验下去吧,至少可以检查出来一些问题,柴油机的轰鸣声再一次响起,随着主动轮的转动锰钢履带再一次“哗啦啦”的运转着,试制车再一次于试车场上疾驰着。

“这是……”

转过坡边,李直民便看到了一台大型……拖拉机?

“拖拉机?”

“不!”

尽管视线中的坦克并没有炮塔,待看清行驶中的底盘那熟悉的大倾角车首时,管明棠随之露出了笑容,而李直民的话,更是让管明棠认真的说道。

“是坦……”

正准备说出是坦克时,管明棠才想起这个时代称坦克为“战车”连忙改口说道。

“是战车,嗯,tnak!”

战车!

tnak!

先是中文名然后又是英文名,只让李直民整个人不由一愣,对于曾在诺威奇大学研修军事学的他来说,对坦克他并不陌生,他也曾见过坦克,但却没有任何一辆坦克能够给他带来如此直观的冲击,它的高度不及人高,但是却非常宽,而且履带也极宽大。

那熟悉的柴油机的轰鸣和履带运转时的声响,只让管明棠的脸上笑容越发灿烂起来。他们终于制造出了坦克!尽管只制造出了底盘,但底盘却是坦克的根本。“孟工程师!”远远的喊了一声,管明棠笑着走了过去,孟亚清是公司从特皮勒拖拉机公司聘请的拖拉机工程师,谁曾想到在特皮勒拖拉机公司会有一个中国籍工程师呢?

“啊……”

听着身后传来的喊声,转过身时孟亚清不由一愣。

“董事……专员!”

诧异的看着走过来的专员,孟亚清在惊讶时脸上流露出了一些苦笑,他知道是一定是那位仲隆仲经理给专员打去的电话,毕竟专员一直都极为关注“试制车项目”进展情况。

“你们造出了来了?”惊喜的看着那辆炮塔座圈上带着帆布篷的坦克底盘,管明棠笑说道。

“怎么样?现在试验进行的怎么样?什么时候能够量产?”

所谓的“试制车项目”实际上依照管明棠带回来的“原型车”进行仿制,而“原型车”则是管明棠在俄罗斯的那家俄军报废中心购进的两辆炮管上钻洞的t55坦克,当时在俄罗斯同时购进的还有其它武器,但真正让管明棠放在心上的却是那两辆t55坦克,他清楚的知道对于这个时代而言,t55坦克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仅意味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坦克,一但拥有这种坦克,意味着他的军队将拥有这个时代最强大的装甲部队,当然唯一的前提是成功仿制它,并且实现批量生产。

尽管在那个俄军报废中心,存放着t62、t72等各种各样的先进坦克、装甲车之类的划时代的武器,但管明棠还是选择了t55。选择它的原因则在于其技术仅相当三十年代技术水平,他的发动机是36年研制成功的,他的装甲也是这个时代的技术,他的机械传送装置整体技术水平,也不过是30年代末期水平,而它唯一的先进之处,则在于其是苏联总结了二战坦克战的经验研制而成,总之一句话,它是“一堆由落后技术整合而成但却经历了战火和时间考验的杰作………”

接连的问题让孟亚清脸上苦色更浓,应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在思索片刻后,迎着专员那期待的眼神,孟亚清的神情中略带着些许苦涩之意,而看到这个表情,管明棠似乎得到了答案,也许答案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理想,那……

“孟工程师,有什么问题就直说吧!”

第二十一章问题

“阿塔纳索夫博士,按照您提出的申请这台新型计算机,是为特定目的设计的,就是为求解线性方程组”

“是的,王院长”

阿塔纳索夫博士并没有否认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便利个人研究,但他随即又补充道。

“如果其获得成功的话,学院可以依其研究求解其它方程组的设备,”

“那么……”

沉吟片刻,王守竞先看了一眼阿塔纳索夫,随后又把视线投向慈云桂的身上,缓声说道。

“为什么不能研究一种可以计算大多数数学问题的计算器呢?”

似惊雷般的一句话,只让所有人一愣,而阿塔纳索夫的眉头更是一皱。

“王院长”

阿塔纳索夫说道,

“我想在一台计算器上实现这一愿意恐怕并不现实,至少在短期内很难做到,不过我们也许可以尝试,先把这一台计算设备制造出来,等将来再进行其它的尝试。”

相比于阿塔纳索夫的皱眉与毫无底气的回答,慈云桂却是在心里喃语着院长先前的那个建议,几乎是在阿塔纳索夫教授拒绝了这个提议之后,他几乎是有些焦急的看着院长说道。

“院长,我,我可以试试吗?”

“你……”

同样的惊讶的眼神投在慈云桂的身上,阿塔纳索夫诧异的看着自己的学生。

“你要知道,这非常困难”

“是的,慈云桂同学,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知道……”

“院长,我已经考入了理工学院,我希望在协助教授完成新式计算器的研制之后,可以以此为我的研究课题”

面对教授和院长的质疑,慈云桂却展颜一笑,然后认真的说道,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这应该是一个很的意义的开始,在专员公署内,在管明棠从王守竞那里得知了一个二十岁的学生不仅“发明”了二进制,而且还主动要求承担研究可以计算大多数数学问题的“计算器”时,管明棠的心里只是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来。

这绝对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对于那个叫慈云桂的青年是否能获得成功,管明棠并不关心,他所关心的只是开始,一个良好的开始,比什么都重要。

“专员,您觉得的他有可能取得成功吗?”

相比于先生觉得这是个有意义的开始,王守竞却显得有些担心,

“成功……”

沉吟着,管明棠道出了自己的考虑。

“成功固然重要,但是,现在至少是一个开始,有人主动开始这项工作,在委员会制定规划之前,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赞同的点点头,王守竞又继续道出了他担心的原因。

“这的确是个很好的开始,专员,对年青人的“闯劲”我们是应该鼓励,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工作并不是他能够主持的,而且这种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而在其取得一定成果前,委员会是不可能划拨经费给予支持,而他只是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可以获得的研究经费同样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觉得……”

看着王守竞,对于相信“经济是一切事业的基础”的管明棠而言,心知他的担心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井然,你觉得他会因为资金问题半途而废?”

眉头紧皱着,管明棠清楚的知道,在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伟大的“发明”,正是因为资金问题,而中途夭折,那么如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呢?相比于科学顾问委员会掌握的专区科研经费,管明棠相信,或许这个机会会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但最终他还是会受到权威与政治的影响,那么什么样的机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又能避免受到权威与政治的影响呢?

商业化

想起后世美国科研体系的成功,管明棠只觉得的眼前一亮,连忙起身打开保险柜,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