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283部分

山河血-第283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实施义务教育的同时,又坚持“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为重的政策,自小学至大专院校,均讲授《生活与伦理》、《国学文化基本教材》及《国民思想》等课程,冀使中国文化和道德“得以生根阐扬”。

也正因如此,邯彰的义务教育在受到外界赞扬的同时,又受到外界的指责“守旧”则是最重要的原因,像诸如评选孝行楷模、编印《孝行传真》、鼓励三代同堂制度,建宗祠修族谱等等,虽说其有“推此孝顺之心,扩大为民族感情为民族尽大孝……”的考虑和作用,但同时也包含有移孝作忠的意思,但是外界依然是指责不断,认为这是一种倒退,可面对指责,管明棠依然坚持着,坚持他的理念。

“欲亡其国,先亡其史,欲毁灭其民族,必先毁其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于世的根本所系,文化的消亡才是真正的消亡,这个千年不倒的民族,之所以不倒,恰在于其文化的千年传承……”

面对外界质疑时,他曾如此回应着外界,他的回答是发人深醒的,甚至于因此,导致了他同胡适之等人的决裂。

“究其根源,他和我们一样,他同样是一个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信奉者,甚至于,他比我们更为积极,更为激进,正像,他能从文化上着手,意味到传统文化与民族的意义,而这恰是我们所过去忽视的!”

在一声感叹之后,李璜看着陈启天说道。

“在你看来,现在我们党内有许多同志越发倾向于“通过个人实践争取国家最终富强……”这恰正好补充了,我们的理念中的一些不足,在这一点上,是我们需要向哲勤学习的,而你担心哲勤会投向国民党,我可以清楚的告诉你——不可能!”

“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要知道……”

“委员长曾表示过愿意做他的介绍人,却被他拒绝了!”

“什么?”

惊讶的睁大双眼,陈启天几乎不敢相信他的耳朵,他现在之所以会怀疑管明棠,恰正因为在他看来,管明棠越来越像是个政客,或者说官僚,在陈启天看来,他现在更多的是从他的“官位”上去考虑问题,过去的他的确非常坦荡,但现在的从组建《梦想周刊》俱乐部的这个行为上来看,他更多的时候是在考虑个人的利益,甚至于就连同军人不党,在他看来,同样也是为了维持个人的“统治”。

“他的确拒绝了,不过外界很少有人得知,但是国权,你是否知道,他为什么拒绝?”

“因为理念不同!”

曾琦随口道出了问题关键。

“他所信仰的是国家,是民族,对于政治,他有自己的理解,他的俱乐部与我们的俱乐部,实际上是大同小异的,而且直到现在,他都没有组织个人政党的意愿,这是不是意味着有一天,我们可以合作呢?”

“你敢肯定他不会反对我们吗?他为什么不加入我们呢n……”

“我认为有一种可能就是……”

左舜生突然笑说道。

“他不认同青年!”

“什么?”

在左舜生的这句话道出时,几乎所有人都被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管明棠不认同的竟然会是这一点。

“他不认同青年,准确的来说是这个名称……”

左舜生看着其它人说道。

“这或许是我的一种猜测,”

左舜生看着同样面带惊讶之色的曾琦说道:

“我觉得,哲勤在一些理念上,准确的来说是利益代表上,他希望建立的是一个能够代表各个阶层利益的派别,而非某一种特定的利益集体,在他看来,无论是农民或者小工商业者亦或者大资本阶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中国人



或许,左舜生同管明棠接触不多,但是他却能从管明棠的一些施政政策内容上,去理解他的一些理解。

“这可能吗?”

“为什么不可能呢?他一直都在努力着,而且不断的获得成功!”

左舜生的话使他们都大感意外。

“青年,并不能涵盖所有人!他并不赞同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阶级本位划分,而是应该以国家和民族为本位去思考中国的未来,而我们更倾向于呼吁青年以国家和民族为本位去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这正是我们的分歧所在……”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响起的敲门声打了左舜生的话语,然后一个青年人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主席,西安方面发来急电!”

接过电报,曾琦先是扫视一眼,脸色随即一变,急声说道。

“坏了,要出大事了!”

说着他便把电报递给身边的李璜。

“我现在去见专员,你们先讨论一下!”

第三十三章营救

传入耳中的这一阵东北话,和张学良警卫营长的出现,让蒋介石明白了许多。

原本从一路奔逃直到现在,一直尚在云里雾中的蒋介石,并不知突袭华清池行辕的是什么部队——他最担心的是乱匪发动袭击,而现在发现是东北军叛乱之后,反倒轻松了一些,但在另一方面,心下却又是浓浓的失望,对张学良他是极为相信的,甚至只带了几十名卫兵,便同他一起到了西安,自己把命交到他的手中,可结果呢?

他竟然是如此回报自己的信任!

待孙明久等人离开之后,蒋介石又留神观察,发现东北军还在里面搜索,而现在同山上的东北军士兵越来越多,山下则越来越少,这意味着朝山下走反而更安全一些,意识到这一点,蒋介石又在蒋孝镇的挽扶下,继续朝着山下走去。

到上午九点多的时候,蒋介石一行便下了山,然后一路上且行且伏的朝着铁路的方向走去,他们不敢沿着大路走,在大路上随处可以看到十七路军的部队,甚至还有装甲车。

“物资站还有多远?”

陇海铁路,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再一次开始施工时,其已不再是陇海铁路,而是直达玉门,甚至将来会延伸至新疆迪化的西北骨干铁路动脉,经过一年多的日夜施工,此时铁路已经修至兰州,陇海铁路已于月前完工,但至玉门的“铁路延伸线”却仍在紧张施工中,与过去铁道部修铁路就地招聘工人施工不同,为了加快进度,争取早一日将玉门石油运出西北腹地,铁路部同北方公司签定合同,委托北方公司下属劳务公司负责施工,为此在铁路修建中,北方劳动公司除去从新区调来上万名筑路工人充当骨干外,另外还在陕西、甘肃两省招聘了近十万名工人,前所未有的人力投入,日夜不停的分段施工,最大限度的保障的铁路的顺利修建,而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个科学的物资运输体制——在西安东征地修建了一座占地数平方公里的大型物资站,从内地运抵的各种筑路物资在这里走进行组装,再由汽车、火车运往各路段,不过在兰州物资站投入使用后,这里的功能却弱化了,不过铁道部鉴于物资站便利的交通以及多条站内铁路等良好的基础条件,业已决定在这里投资兴建一座机车维修厂,以用于陇海铁路维修,不过现在这座物资站,还是属于北方公司

凌晨时分,整个物资站就热闹了起来,站内留守的千余名工人从睡梦被唤醒,然后依次领取武器,对于筑路工程队来说,对于武器他们并不陌生,毕竟在筑路的过程中,他们要用武器防范野兽、土匪甚至地方势力,而此时他们所接到的命令却显得有些特殊——就地构建工事!

与其它地区的工人不同,这些筑路工人都曾接受过数月的军事训练,或许不会构建完备的野战工事,但一般的野战工事倒也不在话下,当工人们在物资站内利用站内的设施修建工事时,十几辆卡车已经驶出了物资站。

“希望还来得急吧!”

坐在汽车上,邓少波的眉头紧锁,作为北方贸易公司驻西安分公司经理,在得到情报之后他曾提醒过蒋孝先而现在,一切都还是发生了,从临潼那边传来的消息显示,现在委员长还未落入敌手,但是……

“快点,再快点!”

一路上邓少波不时的督促着司机,而沿路碰到十七路军的拦截时,司机则直接亮出剿总司令签发的特别通行证——这是为了保障铁路物资运送,由剿总司令部特别签发的通行证,当然仅有这个通行证在今天这种情况下并不顶用,为此,沿路经过几个检查站的时候,随车人员不得不塞上几包烟,方才通过检查站。

“把公司的旗子打高点!”

在通过的一处检查站之后,在距离华清池约公里远的任家村,邓少波又一次的对车后的工人吩附道,他不知道那位委员长是否会下山,但现在只能碰运气了。

“你们几个下车,沿着公路向周围搜索……”

跳下汽车,一边吩咐着,邓少波便带着几个人离开村子,朝着村子附近的田间走去,在道路被封锁的情况下,委员长肯定是不会走大路的。

“也不知道那边怎么样!”

心下寻思着,邓少波的便朝着华清池的方向看去,而此时华清池内,提着枪的王一心眉头紧锁着,他一边寻找着各种蛛丝马迹,一面观察院子里尸体狼藉。除了侍卫宫和卫队之外,邵元冲仰面朝天,已经动弹不得,在另一边的小花园内蒋孝先俯伏于一片血泊之中,而萧乃华侧卧阶前,一脸是血。至于钱大钧则胸部中弹,听说业己送去了医院。

“委员长在什么地方?”

如果委员长在这,到时自己应该怎么办?王一心的心底如此寻思着,表面上他是东北军军官,但在另一方面,他还是国家青年派成员,同时还是调查局的情报人员,尽管调查局那边没有消息传来,但是曾主席却密电指示他们必须不计代价的确保委员长的安全。

现在委员长是否已经逃出生天了?想到这里,王一心又时朝着骊山上看去,此时他只盼着委员长能够逃入骊山,有多远逃多远,只要他不停下来,那么大的骊山想要找到一个人并不容易。

“阿嚏!”

寒风中,上身只穿着一件蒋孝镇的外套的蒋介石打着阿嚏,双眼不时的朝周围张望着,虽说这会已经离开危机四伏的骊山,但是在这里,却并不见得安全,在公路上到处都是十h路军的部队。

“也许是十七路军……”

就在他如此喃语着的时候,竺培基却突然轻声说道。

“有人来了!”

一行人连忙伏躲于一堆坟头之间,透过坟头间的杂草,蒋介石清楚的看到几个人在田间行走着,似乎在搜寻着什么,不过他们的身上并没有穿军装。

“邓经理,你看……”

突然,雪地间的几只脚印吸引了一个工人的注意力,邓少波连忙顺着脚印朝田间看去,难道……

朝着田里走去,邓少波一边大声喊着。

“我们是公司派来收枕木的!”

“公司收枕森的?”

竺培基和蒋孝镇互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喜意,而蒋介石更是松了一口气,此时倒在为他自己庆幸着,庆幸着在山上的明智决定。幸亏逃得快,否则没准现在在山上已经落到了叛军的手中。

蒋孝镇端着手枪,瞄准着田问的几人,在得到委员长的同意之后,便对身边的翁自勉吩咐道。

“翁自勉,你去看看!看看他们的身份!”

“委员长,我奉命特来护送委员长!”

在见到委员长之,邓少波连忙说道,他倒是不居功,而是直接把自己的动作说成了“替命”同时又让身边的工人脱掉棉大衣,棉大衣穿在身上,蒋介石原本冻的发紫的脸色这才好看一些,他看着邓少波默默的点点头。

“辛苦你了,辛苦哲勤了!”

想到几天前李璜、杨永泰两的劝阻,联系到现在的遭遇,蒋介石心下不禁有些黯然,在他看来,这次邓少波这些生意人之所以会冒险在这里营救他,肯定走出白管明棠的授意,而管明棠显然也是从李璜、杨永泰那里得到的消息,前者一直身在邯彰,而杨永泰在离开洛阳后,更是直接去了邯彰,而自己的一意孤行,差一点……

见委员长神情黯然,邓少波连忙说道。

“委员长,现在咱们还没脱离险境,接下来您要委屈一些,只要进了物资站,到时候,我们就是豁出性命,也一定保证把您安全送出陕西!”

两张从村民家中借来的木桌,被架在卡车上,而要木桌上方和左右又堆满了木头,在汽车发动的时候,躲在木桌下的蒋介石的心思总算是稍稍安定一些,身上穿着一件工人的大衣,坐在棉被上,虽说只有圆木缝隙问透过些许光亮,但蒋孝镇还是能看到委员长森冷的脸色,此时蒋介石坐在那,腿上盖着棉被,他的眉头紧锁着。

到底是谁发动了这场叛乱?

是张学良,还是杨虎城,还是下层军官受乱匪煽动?到底是谁?

就感情上他更倾向于是后者,但是在这一路上,他即见到了东北军的官兵,也见到了十七路军的官兵,前者他见到了孙明久——他是张学良的警卫营长,如果是有人煽动的话,像孙明久这样的张学良的亲信,又岂会受人煽动?且亲自带人进攻华清池行营?

人一但安静下来,先前无暇思索的问题,便不断的浮现于脑海之中,在这些问题浮现于脑海的时候,更多的疑问亦随之而来了,就在这时,他听到身边传来的呻吟声,是蒋孝镇发出的呻吟声,这时他才想起蒋孝镇那双血肉模糊的双脚

“孝镇,怎么样?”

第三十四章如何收场

“委员长,我,我没事!”

委员长的关心,只让蒋孝镇连忙摇头说道,可实际上那刺都伤到骨头,这一路上,全靠着一股气撑着,而这会那股气已经慢慢的散开了,那伤痛自然的随之袭来了,只痛得他不时的倒吸着凉气,蒋介石又岂会没有注意到,于是他又连忙关心的说道。

“孝镇!你……”

就在蒋介石欲说话时,车突然停了下来,就在车内藏坐的四人息声的时候,便听到从车外传来一阵骂声。

“妈了个八子,几包烟就打发老子了!搜车!这车里不定藏着什么逃犯!”

心头猛的一紧,蒋孝镇连忙拿起手枪,这时又有一个声音传了过来。

“哎哟,军爷,你看我这车上装的都是木头,那里能藏什么人,这车上运的木料都是铁路上用的,军爷……”

然后又是传来一阵不甚清楚的交谈声,显然是那位邓经理在贿赂那些士兵。

“得了,赶紧走,他妈的,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还拉什么木头……”

那放行声,只让蒋介石心下猛的一松,就在他刚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