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294部分

山河血-第294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染指,在管明棠看来,相比于的染指山东,山东省的4000万人口,对于邯彰而言却是一个负担,作为同一政府辖区,他不可能实施两元制管辖,不可能在邯彰实施一种政策,而又在山东实施另一种政策,这意味着,如果在山东实施邯彰式的福利,政府的财政负担,将远超过邯彰以及现在山东省的财政能力,所以,相比于政治上的染指,他更乐意把山东看成市场,所以,他希望咱们能给予的回报还是市场,嗯,他希望主席你同意邯彰派人参与山东省的缉私管理,这样将有助邯彰的商品在山东销售,这才是他真正在意的。”

“他娘的,这姓管的,果然就是一个商人他不是要市场嘛,”

在李树春的一通解释之后,韩复榘颇为感叹的说着,但在暂时松下一口气的同时,他的眉头猛的又是一皱。

“现在,这边的问题是解决了,可,可中央那边……”

民国二十六年1月20日,虽说节气大寒,但这一天却又是一个艳阳天,正值农历腊月初八,此时南京的街道也随之热闹了起来,虽说国定元旦为新年,可对于中国人来说,传统的阴历新年,那才是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南京的百货商场、店铺商家,早早的便开始了迎接新年,而月前委员长的安全归返南京,让原本笼罩在南京上空的阴云为之一散,人们便开始喜气洋洋的筹备着新年。

并不这个年,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见得轻松,尤其是对于那些如“墙头草一般”的官员来说,他们中有地方大员,有中央官员,虽说至今委员长对这些人在事变期间的表现,未加“追究”,但正是这种沉默,却让许多人变得忐忑不安起来,以至于一些官员甚至主动辞职,以免将来祸从天降。

中央军校委员长官邸的后花园内,拄着拐杖,刚刚做过胸脊手术,在脊柱上加了钢架的蒋介石脸色依还还带着些病态,在后花园慢慢的走着,而何应钦则跟在他的身后。

“啊,敬之兄,你辛苦了”

委员长的一句“辛苦”,只让何应钦的脚步一顿,脸上一忽儿青,一忽儿白,一忽儿红,虽说26日中午,委员长飞返南京,他率员到机场欢迎,蒋介石对他特别表示亲切。次日,南京举行了20万人参加的“庆祝蒋委员长返京大会”,蒋介石又让他代表自己在大会上致答谢词,这应该说是蒋给予他的殊荣。事后,蒋介石更是在各种场合都说到,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够和平解决,张学良之所以礼送他回南京,都是因为他的讨伐和施加军事压力的结果。

这也就是说,何应钦的讨伐给了蒋介石的面子和一个很好下的台阶。但何应钦却知道,实际上这件事,并没有真正的解决,比如现在晏道刚就在月前以“渎职罪”移交军法处,而现在……想到何应钦试图解释道:

“委员长,这一次……”

“这一次很好”

蒋介石把手杖在脚下的石板上重重地一触,忍着躯体的痛楚强笑道:

“疾风知劲草,我这一次收获不少。”

此时何应钦额上泛着汗珠,不知怎样措词才好。可是他也不含糊,立刻转风驶舵道:

“是的,委座这一次收获真不少,委员长经过这一次,在国际间的声望更高,在国内受到的拥护也更热烈,且许多国内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委员长的伟大真是无以言喻。”

蒋介石忍住疼痛,他绝不想在外人面前显露痛苦。可是腰背之间委实难受,只得把手杖支撑在两个手掌之下,借着谈话姿势的方便,故意弯着腰,这么着减少一点疼痛的份量。同时揶揄道:

“敬之兄说得不错,对极了这一次我不但是疾风知劲草,知道南京在你主持之下忠心耿耿想发动围剿把我抢救出来,而且板荡识英雄,敬之兄临危不乱,实在是让我宽心许多……”

蒋介石说到这里,只见何应钦此时汗珠直流,嘴唇颤动,虽说月前委员长回到南京时,两人就已经坦诚相待,但随着晏道刚等人受处置,还是多少让这位“黄埔系第二人”心有余悸,而此时委员长的话,更是让何应钦紧张了起来,终于迸出一句来道:

“报告委员长,这是中政会的决议……”

第五十一章南京

“报告委员长,这是中政会的决议……”

在何应钦的好不容易才迸出这个解释的时候,蒋介石只是默默的看着远处,似乎全是一副不在意的模样,实际上或许他心里对南京在事件中的表现有所不满,但是在另一方面,对何应钦的所行,他并没有一丝的怪罪之意。

西安事变消息传到南京,南京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政治委员会在当晚即紧急召集的临时联席会议,并通过了两项强硬的决议,第一项是决定“褫夺张学良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第二项决定是,“增选何应钦为军事委员会常委,军委会由冯玉祥负责,指挥调动军队由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负责”。

而何应钦组织“讨逆军”对西安用兵,蒋介石并没有反对,甚至可以说是赞同的,从12月15日起,何应钦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指挥中央军由潼关向西安迅速推进,南京方面的大批飞机开始轮番轰炸潼关至西安线上的渭南县城和赤水车站,毁房上千,炸死军民数以百计。与此同时,接到张学良密令夺取洛阳的东北军驻洛阳炮兵旅旅长黄永安已向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告了密,而本来奉命向潼关运动抵抗中央军推进的十七路军冯钦哉部也开始秘密与中央军接洽,使得中央军樊崧甫部抢在西安方面之前夺取了陇海线的战略要地潼关,樊部之董钊师更进一步抢占了华阴,国民党中央军进入陕西之大门由此而洞开。

再加上甘北之胡宗南等各部中央军这时也得到消息,蠢蠢欲动,西安方面明显地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此时张学良向蒋介石汇报了渭南和华县的战况,蒋介石由此才大松一口气,甚至还在日记中写到:“余闻此语,知中央勘乱定复,主持有人,不谛客中闻家庭平安之吉报也。”

对于蒋介石来说,他深知,只有中央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才能确保他的安全,而何应钦适时的“停战”给夫人和子文斡旋的时间,也正是先有了军事上的胜利,才有了后来他的平安归来,对此他并不介意,见何应钦此时如此紧张,心知他误会了自己的蒋介石连忙插嘴道:

“敬之兄,你做得很好,这一次,若非你应对得力,恐怕国家不知会乱成什么样子,无论外人如何说道,但你的苦心我全知道,也了解,你和晏道刚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你是心怀国家的,敬之兄,这一点,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怀疑的。”

在安慰着何应钦的同时,蒋介石却又想到了那些密谋支持张杨的“叛徒”,这些人在他看来,甚至比张杨两人更为可恶。

“谢谢委员长!”

委员长的话,让何应钦终于长松了一口气。

而此时,想到一些人的反应,蒋介石则是越想越气,冷冷地说道。

“不过,这一次,却暴露出了有些人是蛇鼠两面,甚至勾结张杨,欲行叛乱之举,实在是可耻至极!”

面对委员长的怒气,心知他所指何人的何应钦忙不迭答复道。

“委员长,现在这时候,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而且华北一带局势复杂,不宜深究责任……”

“我知道。”

点点头,拄着拐杖的蒋介石却笑一声。

“不过,这次到是充分暴露了,那些人的心思,那些人蛇鼠两面,实在是不可信任。”

蒋介石心想不能再说下去了,有些话不适合再说下去,只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于是蒋介石又一次转移话题,和何应钦就一些如何在军事上解决西北诸多问题进行一番交谈之后,便有些艰难地拄着拐杖,朝着室内走去。

“好吧,就这样办法。”

“是,委员长。”

直到这时何应钦才透一口长气,而这一番长谈,倒是让他明白,事变对他个人的影响基本上算是结束了,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恐怕还只是开始。

待蒋介石回到客厅后,孔祥熙这位代理行政院长,看见蒋介石负伤还外出,连忙开口说道。

“委员长,你怎么能出去行走呢?这时候,你更应该休息。”

面对自家人的劝说,蒋介石只是不以为意的笑笑。

“出去,到院子里活动一下,总能康复快点!”

在宋美龄的搀扶下,蒋介石坐到了沙发上,但双手依然拄着拐杖,看着孔祥熙问道。

“庸之,有什么事吗?”

“委员长,山东方面韩复榘已经同意那些士绅们的要求,作出让步了!”

“什么!”

双眼猛的一睁,蒋介石诧异的看着孔祥熙。

“韩复榘怎么能做出让步!”

如果说在地方上,蒋介石现在最恨谁?恐怕也就是韩复榘了,原因再简单不过,这位山东省主席,是全中国仅有的一个在事变后与张扬两人勾结的人,在事变后,全中国所有的报纸都称张学良、杨虎城为“张逆”“杨逆“,而韩复榘却授意山东日报继续称其为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后来更是于21日以密码形式致电张学良,称赞张氏之非常行动为“英明壮举”,并通知张、杨,他的部队将“奉命西开,盼两军接触时勿生误会”。他的电报立刻被南京特工破译,一石激起千层浪,南京高层极为震动,立即派蒋伯诚飞济南会晤我父亲,同时电询宋哲元的意见。

而后来,他又与宋哲元联名发表“漾电”。“漾电”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赏,但也受到南京方面的高度质疑,因为有悖于何应钦倡言的“军事与政治兼顾之解决办法”,根本就是节外生枝,甚至别有用心。

尽管对于韩复榘在这场事变中蛇鼠两面的表现极为反感,但心知不能开罪华北地方实力派,从而导致华北局势崩坏,但这并不妨碍蒋介石甚至南京各方面对其怀恨在心,而元旦时,山东突起的“变乱”,更是让蒋介石看在眼中乐在心里,甚至乐见其成的保持沉默。

“委员长,他也不想让步,可他压根就没有旁的法子啊!不过从现在来看,虽说他作出了让步,可实际上受益的还是他韩复榘。”

“嗯?怎么说?”

“山东省的县政改革方案、乡村建设方案都是借鉴邯彰的组织办法,几乎是安全照搬邯彰的办法,这样一来的话,单就是那几项限制性条款,就完全排除了邯彰乡建干部染指山东的可能!”

孔祥熙摇头叹息道。

“只是可惜了,这样的话,管哲勤就不能寻以借口,进入山东了!”

提及管哲勤,孔祥熙更是有些疑惑的说道。

“委员长,我真不明白,管哲勤在想什么,听说,韩复渠现在之所以接受地方上的要求,还是因为李树春的去了邯彰考察,他表明了自己的心迹,甚至还亲自送给李树春一套组织办法,让他自己研究一下!”

“哲勤,这个人啊,”

微微失神,蒋介石颇为感叹的说了一句。

“创业有余、守业有余,只是少了许多开拓之心!”

疾风知劲草,通过这一次事变,蒋介石对管明棠到了多出了许多信任,在事变前,他先是警告,后来又派人救援自己,虽说救援失败,但蒋介石也知道,管明棠已经尽了最大的能力,而在另一方面,在整个事变期间,管明棠和邯彰对事变的反应也是可圈可点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得知自己安全抵达洛阳之后,他立即以邯彰行政督察专员的名义通电全国,一方面是欢迎自己平安归来,而另一方面,则要求严惩张杨,而理由非常简单“身为军人行以叛乱,劫持长官,罪无可恕,若不加以严惩,不处极刑,明证法典,岂非视军法为儿戏,若全**人皆是如此,国家必将陷入大乱!”,而且又在通电中对他进行了指责“委员长身为国家元首,陆海空军总司令,岂能因私废公!”。

而这些话可谓是说到了蒋介石的心坎里,他的那些指责,实际上为他曾许诺的“既往不咎”扫清了障碍,随后胡适、傅斯年等知识分子通电要求严惩张杨,最终他迫于“舆论”只能“被迫”将张学良送上军事法庭。

将管韩两人加以对比,何为忠、何为奸自然一目了解,自然的在山东士绅要求省府进行改革时,蒋介石非但没有加以干涉,反倒是乐见其成,在他看来,最坏的情况是管明棠掌握山东,而其掌握山东,总好过山东在韩复榘那种人的手中,但管明棠实在是太没有进取之心了!

瞅一眼孔祥熙,蒋介石却又点头说道。

“不过,这样倒也避免山东局势混乱,倒也显现出哲勤是个顾大局之人。”

声音提高,蒋介石用力的柱了一下拐杖,接着说过。

“但这顾大局,并不意味着要束手束脚,庸之,我看你可以用行政院的名义,给他发去一份电报,告诉他,中央是支持他进行乡村建设的,也是支持他进行县政改革的,他会明白你的意思的……”

第五十二章急进

外面,密集的雪花儿,正经飘飘地飞着,转着,颤悠悠地降落在大地上,公署大楼前的广场上已经白茸茸地像铺了一层地毯般的积雪,在窗台处,一只麻雀蹲窗台处,似乎是在那躲避着风雪。

在这个大雪天里,管明棠坐在他的办公室里,昨天晚上,他是在这里踱过的,此时这里的时间还早,但他已经感觉自己有些精疲力竭了,为此他指示自己的办公室人员在上午9点之前不让任何人进来。借口说正忙着办一件要事。

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工作,而是在椅子里扭动着身子,懒洋洋地整理好摊在办公桌上的东西,然后,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搁在办公桌上,低下头,一动也不动地坐着。

他现在一直在考虑着昨天晚上收到的那份来自南京行政院的电报。电报的内容极为简单的,但在简单的电报先是肯定了这几年邯彰建设的成功,同时还又特意指出行政院对邯彰的建设是支持的,这份电报看似极为简单,但实际上,从电报发来的时间来看,背后却隐藏着其它的意思。

这分明就是在鼓励自己向山东“进攻”啊!

而南京方面之所以站在邯彰的一边,究其原因还是韩复渠在西安事件中站在张、杨一边,对其表示支持的作法,引起了南京的不满,而元旦后的这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