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623部分

山河血-第623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则,我国与日本并未宣战,冒然派兵前往印度,若德日联手进攻印度,我军又当如何?若战之,测有可能陷国家于不测,若不战,亦可能为英美断绝供给,部队可谓是进退两难!辞修,到时数十万军队当如何自处?”

总之,说来说去,一句话,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怀疑使得蒋介石很难做出决定,面对校长的这番问题,陈诚先是沉默不语,在思索片刻之后,才试探着问道。

“校长,假如军队不进驻印度呢?”

“不进驻印度,军械如何运抵中国?空运只能运步枪弹药,部队所需火炮、战车实非飞机所能运输!”

“校长!”

抬头看着校长,陈诚又接着说道。

“我的意思是,即然放在印度不放心,不如咱们把军队放在一个还能让咱们放心的地方!”

“辞修,你的意思是……”

面对校长投来的视线,陈诚的胸膛微微一挺,他的站姿随之变得更加标准。

“校长,既然马达加斯加的租借地,华北军能用,为什么咱们就不能用呢?”

第128章我们相信……(文字)

1941年12月,对于世界而言,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莫斯科的陷落、列宁格勒的沦陷以及联合舰队对珍珠港的偷袭,也许只有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能与之相比,这一个黑暗的时刻,在随后的几个月间,整个人世界没有任何令人乐观的消息,几乎每一天,人们所听到的永远都是失败的消息。

从那时起,整个世界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也就是在这个充满危机的时刻,在东方,在尚未卷入战争的中国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同样,这里的一举一动,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眼光……

也就是在这个风雨飘摇之时,迈克儿踏上了自己的北上之旅,在来到中国的半个月间,迈克儿在上海、在南京听说了太多的与华北有关的事情,什么精锐的陆军,强大的空军,发达的工业等等,甚至,他在无意中发现,在过去的近十年间,这个国家几乎所有的变化,都能够同华北产生联系,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对那里越发的好奇起来。

“想了解一个国家,就去坐一趟长途列车,当火车穿越上千公里的铁路线的时候,你会在铁路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那些人的身份各异,但却是了解一个国家最简单的渠道……”

不知是谁说出的这句话,但是在迈克儿看来,这绝对没有任何错误,在火车上大家都是对面而座,漫长的旅途足以让陌生人成为朋友!

就像现在,面带着微笑,迈克儿瞧着面前用生硬的英语和他说话的年青人,他姓廖,至于叫什么,因为太过绕口的关系,他根本就叫不上来。

“你看,那个人肯定是生意人,你瞧……”

对于廖江涛来说,现在和这个美国人的对话,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练xi的机会,毕竟,对于他来说,将来很可能要和外国人打交道。

“……反正,这一切,都说明,他是一个商人,他这次去华北,是去寻找一些商机!毕竟,那里有北方公司,还有上万家小企业!”

“廖,你以后的愿望是什么?”

“当然是进入北方公司!”

廖江涛的语气中透着浓浓的期待。

“从五年前,我就立下意愿,有一天,我一定会考进北方公司,这也是我之所以考进商学院的目的……”

接着他又在那里谈起了作为一个小商人的儿子,他是如何如何争取到县商会主席的推荐,然后如何参加考试,甚至还提到了在军训中遭受的种种磨难,以及在学校中遭受的磨难。

“……虽说现在商学院的军事功能减弱,毕竟还有保定陆军学院,而且公司也需要管理人员,所以现在商学院的学生只是预官,可尽管如此,学里的传统还是高年级带领低年级生的风格,底年级生对高年级生要绝对服从……”

听着廖谈及在那所因培养出上万名军官以及上万名商业精英而闻名中国的“商学院”时,总会提及他所遭受的“欺负”,可是在廖的目光中,他看到的却是骄傲。

“……那里锤炼了我们意志,告诉我们团队的精神……”

在廖江涛说道着的时候,列车已经进了车站,在三等车厢中的一些乘客下车了,但车上很快便挤上了更多的乘客,就在这时,他看到两名军官的身影,他们的身上穿着黑色的军装,这是典型的华北式军装色,据说究其原因源自于公司时期的公司安保人员的服装色,这是迈克儿在抵达中国之色,第一次碰到华北军官。

在他好奇的打量着他们的时候,他看到那两名军官出现在车厢的时候,原本拥挤在车厢过道中的乘客,无不是主动给他们让路,更有许多人主动的鞠躬,这一幕,对于迈克儿来说,是新奇的,这些平民为什么会对他们如此尊重。在南中国,他在列车上同样也见过军官,但他们却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待遇。

“很正常,在华北,军人不仅是国民的保卫者,同样也有解放者的称号,他们的地位非常……”

正当廖江涛向迈克儿解释着,在那两名军官走近的时候,突然迈克儿只看到廖江涛像的崩紧的弹簧突然伸直似的猛的站起身来。

“向学长致敬!”

身体几乎崩成一根树桩的廖江涛先是敬礼,然后又恭敬的用手扫抚着干净的座位。

“学长请座!”

而原本坐廖江涛旁边的一个中年人,同样主动的站起身,拿起行李。

“长官请座、长官请座……”

所有一切完全颠覆了迈克尔的认知,廖是一个极为优秀的年青人,而他对那名陌生军官的尊敬却是发自肺腑的,完全不见一丝做作。

“你是……”

落坐后,崔国民打量着站在一旁的青年,他有胸前和自己一样,都佩戴着“北方商学院”的校徽。

“回学长,我是民29年入学!”

“哦,我是民26年入学!”

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却让廖江涛的内心里一阵激动,民26年入学的那批学长,被称为“牺牲的一界”,在他们入学的时候,战争就已经爆发,不到一年后,他们就以见xi军官的身份投入战场,其伤亡率甚至远超过士兵数倍,他们的勇气的弥补了学知以及经验上的不足。

“廖,他们是?”

迈克儿在一旁问道,他希望廖能够介绍他们认识一下,面前的这名军官是一位是少校,一位是中尉。这次来华北,了解中国的边防军同样是他的主要目的之一。

“你好,我是崔国民,边防军少校,他是我的同志,徐文竹中尉,廖是我的学弟!”

不待廖江涛介绍,崔国民便主动介绍到自己,一口流利的甚至带着弗吉尼亚口音的英语,只让迈克儿倍觉亲近,他也是弗吉尼亚人。

“少校先生,您的英语很流利!”

“谢谢!”

崔国民礼貌的道了个谢,不过他的心里却泛着苦水,若不是英语好,又怎么会被抽走,被抽去当翻译,没有比这更让人烦恼的工作了,他可是野战部队的部队主官,而不是那些侍候人的翻译。

既然双方都能说英语,接下来的交谈自然顺利许多,而让站一旁的廖江涛则不时的用他稍显生硬的英语和学长以及迈克儿交谈着。

“……其实,日本人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地方!”

“不,不,日本军人很勇敢,他们在战场上从来不怕死,我在印度的时候,曾接触过一些英**官,他们觉得日本军人是这一个……”

迈克儿伸出大拇指,然后不无认真的说道。

“他们觉得,在战场上,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日本人的进攻,因……”

不待迈克儿说完,一旁的徐文竹倒是不乐意了。

“谁说没有人能抵挡他们的进攻?我们的防线日本人从来就没有突破过!从来没有!”

徐文竹的强调,让迈克儿的神情尴尬起来,对方说的是实话,在华北,日军从没有突破华北军的防线,即便是在江南,中**队依然凭借着落后的武器,英勇且顽强的抵抗着日军的进攻。

“我们不说华北如何,毕竟,我们有火力上的优势,在南方战场,中央军的装备当时很差,几百万军队,只有几百门山炮,一个师只有两三千条步枪,机枪也很少,而且士兵训练也很差,可即便如此,日本人也没有讨得便宜,我们在上海和几十万拥有陆海优势的精锐日军,血战了三个多月,但是英国人呢?十几万装备精良的英军,被几万日军像赶鸭子似的,一路打到印缅边界,”

“中**人很英勇,全世界都知道,但是日军的战力确实很强大!”

“日军确实很优秀,尤其是他们的士兵,但是,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是中国士兵!不是日军不可战胜,而是他的对手太弱!”

徐文竹的一句话,让迈克儿的脸色瞬间一变,毕竟被日本军击败的并不仅仅只有英国人,还有美国人,在菲律宾,占尽优势的麦克阿瑟将军同样也被日本人击败了。

“好了!”

打断徐文竹的话,崔国民笑着说道。

“争持这些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人会去否认日军是无棘手的敌人,其实说白了,英**队之所以无法阻挡日军的进攻,根本原因是,”

微微一笑,崔国民看着迈克儿说道。

“勇气,传统的东方式的战争,对于西方人来说,是陌生的,日军的一个联队,可以战斗到最后一人,英国人,以及西方人作不到,在东方的战争思绪中,战争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胜利凯旋,一种是战死沙场,心怀必死之心而入沙场,这种东方军人的自觉,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所以,与其说,日军的攻势是无法阻挡的,倒不如说,英国人是被必死的意志击败的。”

“那么……”

东方式的战争思绪,在心中思考着这个问题,突然,迈克儿抬起头,他看着崔国民问道。

“你们呢?你们又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意志投入战场呢?”

我们……

迈克儿的问题,让崔国民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在“夏季攻势”时,一个个阵亡的兄弟的音容,沉浸于回忆中的他,视线甚至变得有些模糊,在沉默良久之后,他才看着迈克儿说道。

“我们,我们相信,个人的牺牲,可以换取民族的生存与复兴……”

第129章时代大门的敞开(求月票!)

八宝山忠烈祠那片起伏的墓地之中,白色大理石构成的墓碑绵延起伏,有如整齐的卫兵,即便是逝去了,他们依然守候在这里,守卫着这个国家。

如茵的墓地上,一小群数百名年岁各异的儿童,背着书包,神情肃穆在走在墓地间的道路上,尽管儿童的脸上依还带着童真,但此时,他们却是神情肃然,无一例外的他们的手中都拿着几朵鲜花。

他们在老师的率领下,进入墓地,然后每个人都站在一块墓碑前,他们第一眼看到的,是在相邻的两块墓碑前,分别插着一束鲜花,绿叶衬着几朵红玫瑰和一丛丛不知名的小白花,而在墓碑的旁边还插着一面小小的国旗。停脚仔细看,墓碑上记载着死者的姓名、出生地、军职、服役期段以及生卒日期。

“老师,为什么这块墓碑没有名字!”

一个孩子看着光洁的墓碑上没有名字,他有些疑惑的问道经过身边的老师。

“因为埋这里的是一名无名烈士!”

无名烈士,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中透露出太多的辛酸。而老师的话让儿童那双充满童真的目光变得有些复杂,或者说伤心。

“那他的妈妈一定会很想他!”

孩子在嘴边这么轻声说着,随后他便和同学们一样,认真的用捡拾着绿茵间些许枯枝、枯草,尽管每隔数天,草地都会修剪一次,而墓碑周围的更是用手工修剪,但依然难免会有些草叶散落其中。

很快,当这些儿童把捡起的枯枝叶装满了一个小纸袋后,他们又精心的用毛巾擦去白色大理石上的浮灰,随后便站在那里,手中拿着花,随着老师的要求为闭上眼睛,为埋葬于这里的烈士们祈福。

在他们把花插进墓碑旁的花瓮时,他们更是跪在那里,再一次为烈士们祈祷着,整个扫墓的过程庄严而肃穆。

“通过一代人的努力与牺牲,可以换来未来这个国家与民族的复兴!”

远远的,站在墓地中的管明棠看着那一幕,在颇为欣慰之余又在唇边轻语着。

“但不能被遗忘!”

先生的话让李直民发出了一声感叹。

“先生,现在没有人会忘记他们的,我们已经学会铭记。”

郑重其事地瞧了先生一眼,李直民又接着说。

“小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第一课,就是春天来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去踏青,我们来到了忠烈祠,忠烈祠的英灵……”

在课本中写入忠烈祠,并不仅仅只在一年级,在二年级、在三年级、直至高中,每一个学期的国语课中,都会有某一篇文章与忠烈祠有关,几年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早已经使得忠烈祠为孩童所熟知,平津等地的学校春游秋游时,都会来此为烈士扫墓,接受一次爱国教育。

“我知道,学会铭记……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事物,否则……”

话声稍稍一顿,管明棠并没有继续说下去,此时,他的心中想好很多,不过他终归是没有说出来,什么烈士墓地被推倒,什么烈士陵园被铲平,这一切绝不可能在这里发生,至少……在心里嘀咕着可,来他还是露出了一丝微笑。

“仲民,最迟岁末,我们就有可能卷入战争。”

沿着墓碑间的绿茵,管明棠一边走着,一边同李直民说着,偶尔的,他会弯腰捡拾着其中的些许枯叶以及杂草,在很多描述这座忠烈祠的文章中都会提到虽然这里是公墓,但它像公园那样美丽和宁静,而这却得益于军人的以及每年十万人次义工的维护。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使用这些白色的墓碑上从来都是一尘不染,绿茵上异不见杂草丛生。

“我知道!”

其实中国卷进战争的时间点,与德日两国的军事进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但德国占领高加索,进攻伊郎,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而言意义极为重大,这场战争将是中国真正崛起的第一步!”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管明棠的神情显得很是严肃,通过近十年的努力,现在北方公司已经吸收了大量来自后世的技术,现在公司的机械技术水平相当于40年代末至50年代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