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645部分

山河血-第645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几年的计划,公司正在默默地为战后的亚洲作着安排,不需要铁和血,只需要使用经济手段。一切都是那么廉价,那么有前途,凡是重要的矿产、工厂,都象吸尘器一样被公司吸进去,或许,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正在积心处虑的为战后的亚洲政治作着安排,但是现在,公司却正在为亚洲的经济作着安排,日本人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在看来,不过只是一个笑话,他们用铁与血无法实现的一切,将会在公司的手中得到实现的,战后的东南亚,不仅会变成中国的政治后果园,同样也将是经济后花园,公司可以通过商业手段得到日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东南亚矿场、种植园,都将贴上公司的标签,即便是他们从公司的采购中获得利润,但是对于公司来说,不过只是将左手的钱转移到右手上罢了。

“战后的世界!”

战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对于孙郡来说,也许他无法预料未来,但是他却知道,战后的世界对于像“北方”这样的国民企业来说,这场战争将是北方真正崛起的基石,而战后的北方,将会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帝国”。

不过并没有把太多的心思放在对“战后世界”构想中,所有的一切都在实施着,对于他来说,他需要就是认真的工作,他现在的工作正是为那个“帝国”铺垫着基石。作为北方公司的实际负责人,他的日程表排得很满,工作同样很是紧张,任务极为繁重,而且事必躬亲,仿佛是个机器人一样。

“……根据的指示,驻迪化分公司已经收购40万吨粮食、并收购……”

看着文件上迪化分公司的报告,数十万吨粮食以及其它物资的本地采购,看起来似乎不怎么显眼,但是看到这个报告后,的眉头却是一扬。

尽管驻迪化分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间于新疆收购大量的羊毛、牛羊皮以及牛肉,但仅限于原料的采购,那引起原料会被运至内地,在华北或者南方被加工成工业品,而现在,为什么要从内地向迪化运输物资呢?

而且这些物资的数量又极为庞大,除非是……难道说……

沉吟着,孙郡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难道边防军准备进入中亚!

手指轻叩着桌面,的心底开始思索着这种可能,现在斯大林已经再次迁都,从伊朗传来的信息表明,迫于现实英美已经决定停止了借道伊朗对斯大林的援助,这意味着,俄国的抵抗的随时都有可能崩溃,那么……

突然,结合发生在中亚的抗征运动,的眼前一亮,他似乎意识到军队很有可能在中亚有所行动。

如果军队能够进入中亚的话,那么对于公司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想到这里,的心脏不禁加速跳动起来,或许其它人并不知道,中亚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但是作为公司总经理,他有多个渠道了解中亚,在中亚的地下贮藏着外人难以想象的“财富”,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这些矿产资源无不是中国所需要的。

想到这里,孙郡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冲动,于是他拿起了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电话直通北平的某一间办公室,公司对于华北的影响并非仅限于经济,在政治上,同样有着其它企业难以企及的影响许多军人、官僚皆是出自北方公司。

“喂,是丁主任吗?我是孙”

一句简单的话题,既不显得尊敬,也不显得趾高气扬,而是极为平静的询问,下一刻,他直接开口问起了他所需要知道的问题。

“我想向你咨询一个问题!”

第1051章我要去东北

三月里的辽东,此时已经能够见到了些许春意,从盖州城东边的山头看去,山上虽不见青翠,但是曾经满是积雪的山头却已经变了色,只剩下些许残雪映着些许阳光。

在芦屯镇的小学里,能够听到小学里学生们的读书声,那读书声中还夹杂着一些日语,在其中的一间课堂上,穿着棉旗袍的女教师正在教着面前的学生学习着日语,在满洲国,国语课虽说学得是汉语,但是却叫“满语”,至于国语则为“日语”,满洲国”刚“建国”的时候,所有重要文告均只使用汉语,但越往后,日语的地位越高,使用面越广,并被确定为满洲国的未来国语。

“?¥%?#¥”

在跟着同学们读着课本上的日语时,刘谓言看着台上的女老师,她学校里唯一的一个教日语的老师,毕业于县女子国民高等学校,合格的三等日语翻译,为人爽朗热情,满身带有青春气,皮肤微黑但很俊俏。从此,她就是我日语的启蒙老师了,每天两节课授课时间,从日本五十一个假名讲起,实际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发音,而且一个字母的基本发音练习无数次,反复再反复的朗读,有时高声有时低声,有时长发有时短发,然后照写和默写,也是周而复始地无数遍。

教室里老师一丝不苟地教着,很多学生则刻苦认真地学,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几乎都集中于日语这节课上,课余和假日从不敢怠慢,夜里默读和默写,白天到户外无人处仰首朗读。

但是,刘谓言却很难像他们一样,如此这般刻苦的学日语,尽管他知道,日语地位高,会写、会说日语,对他的将来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他依然不愿意学。

“有一天,我会回到中国!”

看着墙上悬挂的“满洲国地图”,尽管用日语标着的“中国”只能看到一个角落,但看在刘谓言的眼中,却依然让他向往不已,他知道自己不是“满洲人”,他是中国人,他说的话不叫“满语”,而是叫“汉语”,是炎黄子孙说的话。

我会回去的!

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去年刚进冬天,海上还没上冻时,那几个逃到村子里的哥哥姐姐,他们乘着村里渔船回到了中国,直到现在,他仍然能记得那个胸前受伤的哥哥呻吟着说的话。

“我要回中国,我是中国人,我要回中国……”

后来,那个哥哥死了,不过他回到了中国。

“同学们,你们要加油学习啊!再过半个月,县里就要进行春季大赛,如果你们能取得名次话,就能拿到奖学金,到县里读高级小学!”

在放学的铃声响起的时候,刘谓言听到方老师用她那不带有满洲国人的习惯音调的日语说道。

满洲国的义务教育只有初级小学四年,高级小学以及中学都需要教学费,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参加日语大赛获奖的话,却可以拿到奖学金,能够继续读书。

“谓言,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好好学!全班就数你日语最差了!”

跟在刘谓言的身边,朝家走去的路上黄长飞低声询问道,他的这个同桌好友,每一科都是优,只有日语最差。

“为什么要学日语?那是日本人对咱们中国人的奴化教育!”

哼了一声,虽说只有13岁,但刘谓言却知道什么是奴化教育,那是他的父亲告诉他的,他在家里一直读着父亲弄来的关内的国语课本。

“可、可是,到了高小,一天有四节日语课啊!”

黄长飞嘀咕着,不是人人都像刘谓言一样,对奖学金无所谓,他们家有钱,可他家却不一样,他需要奖学金。

“等到时候,没准,我会到国内读书……”

回到中国,无论是父亲灌输的也好,是他自己的愿望也罢,总之,对于刘谓言来说,回到中国是他唯一的梦想,至于满洲的高小、中学、大学,对他完全没有任何吸引力。

好友的话让黄长飞沉默了下来,他当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他家是山东的,那里是圣人的故里,可是……他需要读书!

就这样,两人默默的朝着村子的方向走着,在快到村口的时候,刘谓言却说了声。

“长飞,走,咱们去海边溜一会!”

隔着大海朝对面看去,便是中国了!站在海边,望着海面上那已经消融的冰块,从半个月前海冰开始融化,那隆隆的碎冰声这会已经小了很多,但在海风袭来时,依然可以听到海冻的撞击声。

“再过五六天,就能出渔了!”

刘谓言在嘴边嘀咕着,他已经想好了,无论如何,今年一定要回到中国,那怕是偷偷的上渔船,村里的大爷们常说,只要出了海,就能碰到山东的渔船,到时候他就能跳上山东的渔船,回到中国,在中国的课堂上,堂堂正正的读书。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望着那满是浮冰的大海,念着家中中堂上陆游的诗,突然间,刘谓言感觉自己的眼睛似乎有点湿了,泪水他的脸上滑落了下来。

“我要回东北,我死也要死在东北……”

在颠簸的登陆艇上,朱国里不断的在嘴边喃喃着,在第六排,他是唯一的东北人,他曾是一名老东北军,他今年已经31了,17岁那年入关后,他再也没回过东北,他的家在东北,他的爹娘在东北,还有他没过门的媳妇也在东北,他想回东北。

嘴着这么念叨着,朱国里紧紧的抱着中的t31卡宾枪,虽说他是班长,但是他却不喜欢t26自动枪,那枪虽然可以打连发,但却没有半自动的t31打的准,抱着眼,眼睛盯着艇艏的跳板。

“嗵……”

在登陆艇朝着海岸驶去时,浮冰撞击艇身的时候,总会发出一声声撞击声,有时候,甚至就连登陆艇的行进方向都受到影响,不时的有冰冷的海水平飞溅到艇内,落在战士们的身上,但是他们的双眼却盯着前方,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冲岸。

“化冰比冻冰更危险!”

由万吨轮改造的运输船上,胡卫国拿着望远镜看着正在冲岸的十几艘登陆艇,对身边的副师长说道。

“那可不,这海冰融化了,海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浮冰,甚至是巨大的冰排,在海流及风的推动下,浮冰与冰排会整体移动,对小型船舶的航行存在很大威胁,”

作为陆战二师的参谋长,从接受命令开始,他们师便开始研究如何在浮冰环境下实施登陆作战,可问题总是接二连三的出现,现在他们使用的登陆艇都是抗冰型。

“碰上了船,硬碰硬的就像刀子一样!”

“刀子碰到刀子,咱们也得冲上去!”

胡卫国放下望远镜,神情凝重的说道。

“咱们陆战二师负责开辟登陆场,第十军利用登陆场登陆,同时咱们要立即挺进营口,占领营口港,到时候整个第六集团军、第七预备集团军,都要从营口港还有咱们开辟的登陆场上岸,咱们这一关若是打哑了,只怕……”

沉默片刻,胡卫国忍不住朝着东北看去,然后喃声说道。

“死,我不怕,弟兄们也不怕,我怕……”

“怕对不起东北的四千万同胞啊!”

对不起东北的四千万同胞,他们等了快十二年了,如果他们的行动失败了,他们还要再等多长时间?胡卫国的话让众人的神情皆黯,尤其是副师长,他是东北人,虽说他的家眷早在当年事变的时候,就和他一同撤到了关内,但是,关外毕竟是他的家。

“是啊,在东北,几千万父老乡亲在等着咱们,如果咱们的行动有什么差池的话,那可真无颜见关东父老了!”

“准备!”

随着登陆艇越来越慢,突然在艇艉处传出一声呐喊,在驾驶员发出“准备”时,一旁的机枪手立即用大口径机枪朝着海岸上射击,尽管只是空包弹,尽管海岸上并没有“敌人”,但枪声的响起,依然让艇内的每一个人的心情骤然紧张了起来,他们知道,战斗即将开始了。

在朱国里紧张的呼吸声中,登陆艇停了下来,似乎撞上了浮冰,伴着铁链松开时的哗啦声,沉重的跳板艇门松开了,不过并没有放平,则是微微上倾,一些被冲上海岸的浮冰挡住了跳板,尽管如此,在艇门打开的瞬间,艇内顿时传出叫喊声。

“快,冲下去!”

在喊声传到朱国里的耳边时,他身前的战友已经纷纷跳出了登陆艇,朱国里急忙跟了上去跳出登陆艇后,立即踩着脚下的冰块,朝着海岸上“进攻”,在不远处,几辆刚刚驶出机械化登陆艇的30式战车正开足马力在泥泞的海滩上行驶着,朝着海岸的方向驶去,而在战车的附近,全是提着步枪的猫着腰实施跃进的战友。而在不远处,还有几艘机械化登陆艇的艇门无法完全打开,几名工兵正猫着腰看来是准备用**锁炸开挡着艇门的冰块,一切都像过去的训练一样。

终于冲到海岸边猛的趴倒在沙坡上的朱国里的眼睛望着海岸的后方大地,依然在心里喃语着。

“我要打到东北去,死也要死在东北……”

第1052章关东军的决策

民32年3月10日,这一天,对于北平市的市民来说,是春天里最为普通的一天,此时春风已经驱散了笼罩着北国大地的冰雪,只有夜间依还有些寒意。

而在这依还带着些冬寒的凌晨,在铁狮子胡同的公署办公室外的走廊里,管明棠静静的站在那里,在他的脚下赫然丢着十几个烟头,今天,对于他,对于中国而言,都是一个大日子。

在经过漫长的准备之间后,今天,一切终于接开了序幕。

“现在几年了!”

得到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管明棠轻点了点头,脚却依然未动,不确定性是战争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它如迷雾般弥漫在战争的上空,影响着人们的判断。

而现在,战争是否会按照参谋部的计划推进呢?

“司令,航空队司令部发来密电,已开始执行“震地作战”!”

“哦!”

军事参谋官的报告让管明棠轻轻点头应了声,然后朝着远方看去,很快那里就将遭受前所未有的轰炸……

空军德县基地,在基地长达3公里的跑道上,上百架美制b17轰炸机整齐的排列着,拖着炸弹的拖车来回在跑道中穿行着,数百吨重达1吨的重磅炸弹被装入轰炸机的弹舱,而在在其中的几十架“h4”型轰炸机旁,地勤人员正费尽周折的为这几十架经过特殊改装的h4轰炸机加挂着重达5。5吨的钻地炸弹,这种特制的炸弹与普通炸弹不同,这是为了摧毁日军在热河等山地修建的大量坑道工事以及要塞而特意研制的,与普通炸弹不同他的头戴了一顶坚硬的“铠甲”一副坚硬的强化钢外壳,炸弹壳头部还设计有一个经过特别强化的钢锥,头锥处的厚度超过10厘米。这样就保证了它的穿透力。在时速270千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