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山河血 >

第759部分

山河血-第759部分

小说: 山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今年十八,一个月要是能存五十,一年就能存六百,十年就能存六千,不到三十,就能挣够花一辈子的钱,到时候,回到家里……

原本和村里许多少年一样,读了四年小学的展鹏对未来只感觉有些迷茫,他曾想过和许多兄长一样当兵,然后再到外地见世面,或者进城作工,可两月前,邻村的一个大哥回来后,他的心里再也无法平静了,第一次,他知道在北方有一片比中国还大的军管区,那里到处都是漂亮的洋女人,而这不是吸引他的地方,真正吸引他的是那里的工资比国内很多地方都高,一个月少则挣六七十块,多则挣一百多。

而在家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从地里刨食才能挣多少钱?在那里干一个月,顶在家干一两年了。在弄清楚那个同乡说的第二军管区在什么地方,怎么走之后,展鹏便拉着柱子背着家人,走了问了三天,才坐上这班火车。

这火车一坐就在十几天,那地方离家可真远啊!

“嘟……”

就在这时火车拖着长长的汽笛声进站了。

“哗啦”

闷罐车的车门被站务员拉开了。

“到站了”。

生硬的汉语传入他们耳中的时候,阳光直入车厢内突如其来的光线让展鹏用手挡了一下好一会才适应过来,人们纷纷跳平火车,在跳下火车的时候,这些来自乡下的人们,无不微微一愣,他们看到车站上有不少洋人。

提着两个行囊的胖子在下车后,看着站台上的洋人,忍不住退了两步。

“鹏,鹏、可,这,这可真是洋鬼……”

“一个鼻子两只眼,不都是一样的人!”

朋友的怯懦让展鹏感觉有些不甚舒服,不过当他们走出车站的时候,看着街道上那陌生的建筑和那些穿着花花绿绿裙子的外国女人时,他同样也变得目瞪口呆起来,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不同的,从人们的长相,再到他们穿的衣裳,还有……

“你这两年青,还在愣在这干啥,赶紧的,站前广场那正招工呢?”

突然,路边一个原本看似行色匆匆的青年指着站前挤攘着许多人广场指去,那是各家企业设于火车站的临时招工点,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内地人,从这里前往各地的工矿企业。

两天后,坐在卡车车厢上,展鹏和胖子两人朝着眼前这座有些荒凉的城市看去,除去十几栋洋式的楼房外,到处都是木制的,甚至还有在乡下常见的土坯房,在满是烂泥洼的路边,还站着许多衣衫褴褛的孩子,孩子们身上脏兮兮的,瞧着甚至还不如村里的娃娃身上干净。

这难道就是城市吗?

现在展鹏甚至有些怀疑了,不过他也没有办法,在招工的时候,工厂里要的工人至少是高小毕业,而他只读了初小,但最终,他还是得到了一份工作——在煤矿工作。

“你们别瞧着这地方不怎么样,可这地方地下埋的全都是煤,而且是露天矿……”

许是了解新人的心情,在卡车停下的时候,穿着工装的领工笑说道。

“好了,从今以后,这就是你们的家了,……”

洗完澡,领了工装之后,随着领工朝宿舍区走去的时候,展鹏看到眼前一大片整齐排列的铁皮柜,就像在火车站看到的铁皮柜一样,那些铁皮柜都架在半米高的树桩上,门前有一个小木梯。

“虽说大家住的是集装箱房,一个货柜住两人,各有各的房间,有小客厅,有卫生间,天气冷时还供应暖气,比起来俄国宿舍不知好多少,不过你们要注意弄好卫生,如卫生不合格,是要扣工资的,在宿舍里有卫生条款……”

领工向人们介绍着宿舍区的各种管理规定的时候,展鹏则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确实,相比先前的城市,这里显得很整洁、很漂亮,整齐排列的铁皮房之间,用黑色的石子铺成小路,甚至许多铁皮房边还种着花。

铁皮房外面看起来不起眼,可在进屋后,展鹏还是在第一时间里就喜欢上了这个“家”,家里亮堂堂,不到四平方的小客厅里空荡荡的,客厅后是卫生间,几乎是一进门,胖子便兴冲冲的推开卫生间的推门,然后兴奋的嚷道。

“鹏哥,你看,你快看,这有自来水,就连马桶都是带水的……”

胖子的话,让展鹏忍不住一乐,他的心里同时又冒出一个念头。

“这里以后就是自己的家了!”

第1238章迈向新时代

五月的伊尔库茨克,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尽管此时这里最高的温度尚不到二十度,但是街头上许多爱美的俄罗斯女孩便已经穿起了裙子,花花绿绿的裙子和那窈窕的身姿成了这个季节街头上,比春光更美的景致,不知引去了多少人的目光,同样也不知促成多少对异国情侣之间的恋情。

因为春天的到来,伊尔库茨克开始变成了一座工地,无论是战后的重建,亦或是作为未来北方地区的行政中心,或是为满数十万内地移民的生活需求,都需要建筑大量的房屋,除去老城区仍按照过去的规划之外,新城区则是由内地的城市规划师们进行精心的规划,水流湍急的即便是在冬天也不会结冰的安加拉河依然是这座城市的心脏,那清沏几见河底的安加拉河畔,同样是春天里人们的游玩之处。

街头上一个个中文并着俄文的招牌以及越来越多的东方面孔,使得人们能够清楚的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事实上,不过只是短短数月,在这座城市中的居住生活的“内地人”便激增到十五万之多,以至于在安加拉河畔,随处可以看到“内地人”。

在汽车沿着街道行驶的时候,管明棠仍然看着手中的报纸,这是一份本地的华文日报,不过他并没有去翻看那些本地新闻,而是专注于其公告栏上的公告,那里有本地的婚丧嫁娶以及房屋租售、工作招聘等种种信息,但是他关注的却是婚嫁公告,在这张报纸上有6条婚嫁公告,而其中有四条是涉俄婚姻。

“15。86万对!”

念叨着这个数字,管明棠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甚至有些得意。

这是北方军管区涉俄、涉外婚姻数量,也许是因为“和平”的到来,也可能是因为太多的男人战死或被德国俘虏,在北方军管区这个女人远多过男人的地方,成年男女比例只剩下1:9,面对这一情况,许多俄国女人便把视线投向了身边从“内地”涌来的中国人,尽管双方有语言障碍,但热情的俄国女人总能轻易的“俘虏”身边的中国男人。

朝车窗外看去,看着街头上偶尔出现的“中俄联合”,管明棠的神情更显得意起来,甚至不无得意的想到。

假如当一切功成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考虑给希特勒、给斯大林每个都发一个一吨重的勋章呢?毕竟,如果没有希特勒的入侵,没有斯大林不计代价的征兵以及不许撤退的命运,又岂现在两地1比9的男女比例,近千万找不到男人的俄罗斯以及其它少数民族的女人,不仅能解决从内地来此的退役军人以及务工工人的单身问题,这种跨民族婚姻的存在最终会改变着这里的“颜色”。

恐怕这就是“专家们”歌颂的“民族融合”吧!以父系血统为主导的民族融合,将会一点点的改变这片土地。”

十年、也许二十年,到那时……

慢慢的汽车驶出了城市,在郊区的一片工地内停了下来了,这片占地近万亩的社区,只是伊尔库茨克周围众多工地中的一个,在工地上,许多来自内地的工人正在赶班工作。

在工地内,已经可以看到数百栋业已完工,正在作内外装修的两层或联体或**的洋房,与过去在北平建筑三至五层的楼房不同,北方置业在军管区向居民提供的却是这种两层或两层半的洋房。

“……北方地区的工资水平远高于国内,这意味着,他们理应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当然,这也是市场的关系,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只有比内地更好的生活环境,才有可能吸引他们于此定居……”

作为北方置业的项目经理,赵国利向前来参加的先生介绍着他们开发这一社区的宗旨,无论是军管当局也好,公司也罢,他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通过自身的工作,把这片军管区最终变成中国的国土。

“那么房屋的成本怎么样呢?”

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确实很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建筑成本,这决定了出售成本是否为民众所能接受。尽管军管局拿出了十亿元与银行合作提供廉价的住房贷款,但过高的售价仍然会把大多数人拒之门外。

“先生,因为木材比砖石隔热效果更好,加之本地丰富的森林资源,所以,我们选择了木制房屋,为了降低成本,我们重新设计了一种规范化的建筑,我们把房屋建造分成上万个**的步骤,先铺设混凝土板再安装预制柱、梁和木质外墙最后安装室内电器。各工种的施工队在每个楼里重复着他们特定的任务。所有工序井井有条。由分布在各地的分包工厂生产木材、混凝土,这可以进一步增加本地的工作机会。木材都在工厂按照预定的尺寸切割,混凝土采用预制构件将尽量多的工作在现场以外的工场完成。详细的分工可以大大提高了生产率。这种批量生产的技术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建造度。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当然鉴于《国民防空法案》的要求我们会在混凝土板下建制简易地下室……”

在赵国利的解释中,管明棠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在西伯利亚,最廉价的建筑原料并不是砖,而是木材,更何况在这里达到相同的隔热效里需要更厚的砖混,相比之下木材反倒更廉价。

“先生,我们计划在冬天到来之前,于伊尔库茨克周围建造十万至十五万栋住房,按照规划每千栋房屋就配有一个公共游泳池和公共体育场,我们会在这里创造了一个新的社区,不仅仅只是提供了卧室而已。如这座“平安村”的一期工程将建成一万套住房,但我们要建立四座学校、一所医院、一个自来水厂等等一系列的配套工程。先生,以后这里公共设施则丝毫不会比邯郸的新区差,甚至还要更好。”

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赵国利曾经将北方新区作为参照,在公司的工程师们设计了这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的同时,他们同样设想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出售的不仅仅只是房子,而是出售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全新的,等于一场变革的生活方式。

“不过,交通是个问题啊!”

管明棠笑指出这些新建社区的不足之处,它们大都建在郊区。

“地铁不是已经开始建设了吗?先生,除去地铁之外,还有公交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共交通工具是人们的首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我想北方会成为全中国最先普及汽车的地区,”

赵国利指着不远处的一辆汽车说道,

“前几天,我看到公司对收购工厂的改造计划,根据公司的计划,诸如飞机厂、坦克厂以及拖拉机厂等工厂,都将进行军转民生产,且主要生产汽车,一但这些工厂完成改造,北方地区的汽车产量将超过100万辆,而考虑到北方地区较高的收入,一个参加工厂仅三四个月的工人收入即能达到1200北方券,若是熟练工或者多面手工人可以挣到两三千,甚至更多,这意味着,在北方,公务员、企业白领以及熟练工人的收入,不仅能令他们住上条件更好的房屋,还能够让他们的生活进入汽车时代……”

汽车时代!

赵国利的话让管明棠先是一愣,接着眼前便是一亮,汽车工业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他自然是再清楚不过,如果北方地区的家庭能够普及汽车,等于给北方地区的工矿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装了一台功率强尽的引擎,足以推动北方地区未来十几二十年内的发展。这恐怕也是公司选择将工厂改造为汽车制造厂的原因之一。

汽车进入家庭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刺激北方地区的公路交通,心下寻思着这一系列的好处,管明棠看着眼前的这片社区,他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似乎有些落伍了,或者说过于满足了,而反观其它人,他们所谋求的却是更好的生活以及更好的未来。

“先生,北方的天气与南方不同,在漫长的冬季,零下四五十度的环境里,相比公共交通,人们更希望出行便利一些,较高的收入水平,加之汽车的自然需求,先生,我相信,别说社区距离市中心只有四至五公里,即便是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只要道路条件良好,在车轮下,这一距离就不再有任何问题……”

更高的工资、更高的福利以及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是北方军管区为吸引内地人移民,而此时赵国利的话,却让管明棠看到的是根本性的变革,甚至就连眼前的这片在森林中建起的社区,也不再是简单的社区,而是一个小市镇,这里甚至将掀起一场革命——城市郊区化的革命,一种全新的、更好更完美的生活方式正在悄无声息中于北方地区踏上征程。

“国利,”

认真的看着赵国利,管明棠语气亲切的说道。

“今天你给我上了一课啊!”

先生的夸奖让赵国利的脸色微微一红,他连忙开口解释道。

“先生,这些并不是我想的,是,是我的中学同学,他在北方汽车工作,他很早以前就有这方面的想法,我只是借鉴,对,借鉴而已!”

第1239章战败国公民

乌拉尔工业区,在1942年之前是苏俄东部地区仅有的工业区,在战前像库兹涅茨克冶金联合公司等巨型企业已经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在德国入侵后,大量的东迁工厂,更是令这一地区形成了以乌拉尔的冶金业为基础的国防工业,数家汽车制造厂、拖拉机厂以及兵工厂迁入此时,在苏俄的抵抗崩溃前,这里生产着苏俄50%的坦克、50%的大炮和50%的弹药,尽管直到苏俄崩溃前夕,这里的生产都未曾停止,可分布在这一地区的工厂并未能挽救苏俄的命运,甚至在苏俄政府流亡后,驻守在这里的上百万军队,面对中国、军队的进攻,除少数部队随同崔可夫撤入草原、森林外进行游击战外,绝大多数部队选择了投降。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军队的投降挽救了这一地区,使得这里的工厂未遭受战争的破坏,从而使得这里的人们,不至于因失业而陷入饥饿,而对于北方军管区而言,他们几乎不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