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晋书 >

第116部分

晋书-第116部分

小说: 晋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悟遗忘。愿陛下察臣愚忠,愍臣狂直,无使天下以言者为戒。疾痛增笃,退念桑

梓之诗,惟狐死之义,辄取长休,归近坟墓。顾瞻宫阙,系情皇极,不胜丹款,

遣息颖表言。

其一曰:臣闻善有章也,著在经典;恶有罚也,戒在刑书。上自远古,下洎

秦、汉,其明王霸主及亡国暗君,故可得而称;至于忠蹇贤相及佞谄奸臣,亦可

得而言。故朝有谔谔尽规之臣,无不昌也;任用阿谀唯唯之士,无不亡也。是有

国者皆欲求忠以自辅,举贤以自佐;而亡国破家者相继,皆由任失其人。所谓贤

者不贤,忠者不忠也。臣谨言前任贤所由兴,任不肖所以亡者。尧之末年,四凶

在朝而不去,八元在家而不举,然致天平地宁,四门穆穆,其功固在重华之为相。

夏癸放于鸣条,商辛枭于牧野,此俱万乘之主,而国灭身擒,由不能属任贤相,

用妇人之言,荒淫无道,肆志沈宴,作靡靡之乐,长夜之饮,于是登糟丘,临酒

池,观牛饮,望肉林,龙逢忠而被害,比干谏而剖心,天下之所以归恶者也。太

甲暴虐,颠覆汤之典制,于是伊尹放之桐宫,而能改悔反善,三年而后归于亳。

既已放而复还,殷道微而复兴,诸侯咸服,号称太宗,实赖阿衡之尽忠也。周室

既衰,诸侯并争,天王微弱,政遂陵迟。齐桓公,淫乱之主耳;然所以能九合一

匡之功,有尊周之名,诚管夷吾之力。及其死也,虫流出门,岂非任竖貂之过乎!

且一桓公之身,得管仲,其功如彼;用竖貂,其乱如此。夫荣辱存亡,实在所任,

可不审哉!秦本伯翳之后,微微小邑,至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自

穆公至于始皇,皆能留心待贤,远求异士,招由余于西戎,致五羖于宛市,取丕

豹于晋乡,迎蹇叔于宗里。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强国,吞灭诸侯,

奄有天下,兼称皇帝,由谋臣之助也。道化未淳,崩于沙丘。胡亥乘虐,用诈自

悮,不能弘济统绪,克成堂构,而乃残贼仁义,毒流黔首。故陈胜、吴广,奋

臂大呼,而天下响应。于是赵高逆乱,阎乐承指,二世穷迫,自戮望夷。子婴虽

立,去帝为王,孤危无辅,四旬而亡。此由邪臣擅命,指鹿为马,所以速秦之祸

也。秦失其鹿,豪杰竞逐,项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韩生,而范增之谋不用。

假令羽既距项伯之邪说,斩沛公于鸿门,都咸阳以号令诸侯,则天下无敌矣。

而羽距韩生之忠谏,背范增之深计,自谓霸王之业已定,都彭城,还故乡,为昼

被文绣,此盖世俗儿女之情耳,而羽荣之。是故五载为汉所擒,至此尚不知觉悟,

乃曰“天亡我,非战之罪”,甚痛矣哉!且夫士之归仁,犹水之归下,禽之走旷

野,故曰“为川驱鱼者獭也,为薮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人者桀、纣也。”汉

高祖起于布衣,提三尺之刃而取天下,用六国之资,无唐、虞之禅,岂徒赖良、

平之奇谋,尽英雄之智力而已乎,亦由项氏为驱人也。子孙承基二百余年,逮成

帝委政舅家,使权势外移。安昌侯张禹者,汉之三公,成帝保傅也,帝亲幸其家,

拜禹床下,深问天灾人事。禹当惟大臣之节,为社稷深虑,忠言嘉谋,陈其灾患,

则王氏不得专权宠,王莽无缘乘势位,遂托云龙而登天衢,令汉祚中绝也。禹佞

谄不忠,挟怀私计,徒低仰于五侯之间,苟取容媚而已。是以朱云抗节求尚方斩

马剑,欲以斩禹,以戒其余,可谓忠矣。而成帝尚复不寤,乃以为居下讪上,廷

辱保傅,罪死无赦,诏御史将云下,欲急烹之。云攀殿折槛,幸赖左将军辛庆忌

叩头流血,以死争之。若不然,则云已摧碎矣。后虽释槛不修,欲以彰明直臣,

诚足以为后世之戒,何益于汉室所由亡也哉!然世之论者以为乱臣贼子无道之甚

者莫过于莽,此亦犹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传称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

名誉,宗族称孝,朋友归仁。及其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动见称述。然于

时人士诣阙上书荐莽者不可称纪,内外群臣莫不归莽功德。遭遇汉室中微,国嗣

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莽得遂策命孺子而夺其位也。昔汤、武之兴,

亦逆取而顺守之耳。向莽深惟殷、周取守之术,崇道德,务仁义,履信实,去华

伪,施惠天下,十有八年,恩足以感百姓,义足以结英雄,人怀其德,豪杰并用,

如此,宗庙社稷宜未灭也,光武虽复贤才,大业讵可冀哉!莽即位之后,自谓得

天人之助,以为功广三王,德茂唐、虞,乃自骄矜,奋其威诈,班宣符谶,震暴

残酷,穷凶极恶,人怨神怒,冬雷电以惊其耳目,夏地动以惕其心腹。而莽犹不

知觉悟,方复重行不顺时之令,竟连伍之刑,佞媚者亲幸,忠谏者诛夷。由是天

下忿愤,内外俱发,四海分崩,城池不守,身死于匹夫之手,为天下笑,岂不异

哉!其所由然者,非取之过,而守之非道也。莽既屠肌,六合云扰,刘圣公已立

而不辨,盆子承之而覆败,公孙述又称帝于蜀汉。如此数子,固非所谓应天顺人

者,徒为光武之驱除者耳。夫天下者,盖亦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殷

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又曰:“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由此言之,主非常人也,有德则天下归之,无德则天下叛之。故古之明王,其劳

心远虑,常如临川无津涯。于是法天地,象四时,隆恩德,敬大臣,近忠直,远

佞人。仁孝著乎宫墙,弘化洽乎兆庶;为平直如砥矢,信义感人神。虽有椒房外

戚之宠,不受其委曲之言;虽有近习爱幸之竖,不听其姑息之辞。四门穆穆,辟

而不阖,待谏者而无忌。恒战战栗栗,不忘戒惧,所以欲永终天禄,恐为将来贤

圣之驱除也。且臣闻之,惧危者,常安者也;忧亡者,恒存者也。使夫有国之君

能安不忘危,则本枝百世,长保荣祚,名位与天地无穷,亦何虑乎为来者之驱除

哉!传有之曰:“狂夫之言,明主察焉。”

其二曰:士之立业,行非一概。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

然在魏,使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曾参、闵骞,诚孝子也,不

能宿夕离其亲,岂肯出身致死,涉危险之地哉!今大晋应期运之所授,齐圣美于

有虞,而吴人不臣,称帝私附,此亦国之羞也。陛下诚欲致熊罴之士,不二心之

臣,使奋威淮浦、震服蛮荆者,故宜畴咨博采,广开贡士之路,荐岩穴,举贤才,

征命考试,匪俊莫用。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

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

沈者哉!

其三曰:昔田子方养老马,而穷士知所归,况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乎!昔明王圣主,无不养老。老人众多,未必皆贤,不可悉养。故

父事三老,所以明孝;宗事五更,所以明敬。孟子曰:“吾老以及人之老,吾幼

以及人之幼。”今天下虽定,而华山之阳无放马之群,桃林之下未有休息之牛,

故以吴人尚未臣服故也。夫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天下元元瞻望新政。愿陛

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

其四曰:法令赏罚,莫大乎信。古人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况有养人以惠,使人以义,而可以不信行之哉!臣前为西郡太守,被州所下《己

未诏书》:“羌胡道远,其但募取乐行,不乐勿强。”臣被诏书,辄宣恩广募,

示以赏信,所得人名即条言征西。其晋人自可差简丁强,如法调取;至于羌胡,

非恩意告谕,则无欲度金城、河西者也。自往每兴军渡河,未曾有变,故刺史郭

绥劝帅有方,深加奖厉,要许重报。是以所募感恩利赏,遂立绩效,功在第一。

今州郡督将,并已受封,羌胡健儿,或王或侯,不蒙论叙也。晋文犹不贪原而失

信,齐桓不惜地而背盟,况圣主乎!

其五曰:昔周、汉之兴,树亲建德,周因五等之爵,汉有河山之誓。及其衰

也,神器夺于重臣,国祚移于他人。故灭周者秦,非姬姓也;代汉者魏,非刘氏

也。于今国家大计,使异姓无裂土专封之邑,同姓并据有连城之地,纵复令诸王

后世子孙还自相并,盖亦楚人失繁弱于云梦,尚未为亡其弓也。其于神器不移他

族,则始祖不迁之庙,万年亿兆不改其名矣。大晋诸王二十余人,而公侯伯子男

五百余国,欲言其国皆小乎,则汉祖之起,俱无尺土之地,况有国者哉!将谓大

晋世世贤圣,而诸侯之胤常不肖邪,则放勋钦明而有丹朱,瞽瞍顽凶面虞舜。天

下有事无不由兵,而无故多树兵本,广开乱原,臣故曰五等不便也。臣以为可如

前表,诸王宜大其国,增益其兵,悉遣守藩,使形势足以相接,则陛下可高枕而

卧耳。臣以为诸侯伯子男名号皆宜改易之,使封爵之制,禄奉礼秩,并同天下诸

侯之例。

臣闻与覆车同轨者未尝安也,与死人同病者未尝生也,与亡国同法者未尝存

也。况夫巍巍大晋,方将登太山,禅梁父,刻石书勋,垂示无穷。宜远鉴往代兴

废,深为严防,使著事奋笔,必有纪焉。昔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此臣所以私

怀慷慨,自忘轻贱者也。

灼书奏,帝览而异焉,擢为明威将军、魏兴太守。卒于官。

阎缵,字续伯,巴西安汉人也。祖圃,为张鲁功曹,劝鲁降魏,封平乐乡侯。

父璞,嗣爵,仕吴至牂柯太守。缵侨居河南新安,少游英豪,多所交结,博览坟

典,该通物理。父卒,继母不慈,缵恭事弥谨。而母疾之愈甚,乃诬缵盗父时金

宝,讼于有司。遂被清议十余年,缵无怨色,孝谨不怠。母后意解,更移中正,

乃得复品。为太傅杨骏舍人,转安复令。骏之诛也,缵弃官归,要骏故主簿潘岳、

掾崔基等共葬之。基、岳畏罪,推缵为主。墓成,当葬,骏从弟模告武陵王澹,

将表杀造意者。众咸惧,填冢而逃,缵独以家财成墓,葬骏而去。国子祭酒邹湛

以缵才堪佐著作,荐于秘书监华峤。峤曰:“此职闲廪重,贵势多争之,不暇求

其才。”遂不能用。河间王颙引为西戎校尉司马,有功,封平乐乡侯。

愍怀太子之废也,缵舆棺诣阙,上书理太子之冤曰:

伏见赦文及榜下前太子遹手疏,以为惊愕。自古以来,臣子悖逆,未有如此

之甚也。幸赖天慈,全其首领。臣伏念遹生于圣父而至此者,由于长养深宫,沈

沦富贵,受饶先帝,父母骄之。每见选师傅下至群吏,率取膏粱击钟鼎食之家,

希有寒门儒素如卫绾、周文、石奋、疏广,洗马、舍人亦无汲黯、郑庄之比,遂

使不见事父事君之道。臣案古典,太子居以士礼,与国人齿,以此明先王欲令知

先贱然后乃贵。自顷东宫亦微太盛,所以致败也。非但东宫,历观诸王师友文学,

皆豪族力能得者,率非龚遂、王阳,能以道训。友无亮直三益之节,官以文学为

名,实不读书,但共鲜衣好马,纵酒高会,嬉游博弈,岂有切磋,能相长益!臣

常恐公族迟陵,以此叹息。今遹可以为戒,恐其被斥,弃逐远郊,始当悔过,无

所复及。

昔戾太子无状,称兵距命,而壶关三老上书,有田千秋之言,犹曰:“子弄

父兵,罪应笞耳!”汉武感悟之,筑思子之台。今遹无状,言语悖逆,受罪之日,

不敢失道,犹为轻于戾太子,尚可禁持,重选保傅。如司空张华,道德深远,乃

心忠诚,以为之师。光禄大夫刘寔,寒苦自立,终始不衰,年同吕望,经藉不废,

以为之保。尚书仆射裴頠,明允恭肃,体道居正,以为之友。置游谈文学,皆选

寒门孤宦以学行自立者,及取服勤更事、涉履艰难、事君事亲、名行素闻者,使

与共处。使严御史监护其家,绝贵戚子弟、轻薄宾客。如此,左右前后,莫非正

人。师傅文学,可令十日一讲,使共论议于前。敕使但道古今孝子慈亲,忠臣事

君,及思愆改过之义,皆闻善道,庶几可全。

昔太甲有罪,放之三年,思庸克复,为殷明王。又魏文帝惧于见废,夙夜自

祗,竟能自全。及至明帝,因母得罪,废为平原侯,为置家臣庶子,师友文学,

皆取正人,共相匡矫。兢兢慎罚,事父以孝,父没,事母以谨,闻于天下,于今

称之。汉高皇帝数置酒于庭,欲废太子,后四皓为师,子房为傅,竟复成就。前

事不忘,后事之戒。孟轲有云,“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虑患也深”,故多善

功。李斯云:“慈母多败子,严家无格虏。”由陛下骄遹使至于此,庶其受罪以

来,足自思改。方今天下多虞,四夷未宁,将伺国隙。储副大事,不宜空虚。宜

为大计,小复停留。先加严诲。依平原侯故事,若不悛改,弃之未晚也。

臣素寒门,无力仕宦,不经东宫,情不私遹。念昔楚国处女谏其王曰“有龙

无尾”,言年四十,未有太子。臣尝备近职,虽未得自结天日,情同阍寺,悾

悾之诚,皆为国计。臣老母见臣为表,乃为臣卜卦,云“书御即死”。妻子守

臣,涕泣见止。臣独以为频见拔擢,尝为近职,此恩难忘,何以报德?唯当陈诚,

以死献忠。辄具棺絮,伏须刑诛。

书御不省。

及张华遇害,贾谧被诛,朝野震悚,缵独抚华尸恸哭曰:“早语君逊位而不

肯,今果不免,命也夫!”过叱贾谧尸曰:“小儿乱国之由,诛其晚矣!”

皇太孙立,缵复上疏曰:

臣前上书讼太子之枉,不见省览。昔壶关三老陈卫太子之冤,而汉武筑思子

之台。高庙令田千秋上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