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元史 >

第121部分

元史-第121部分

小说: 元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十二、府七、州一,属州三十四,属县一百八

十二。(本省陆站一百六处,水站九十处。)

河南江北道肃政谦访司

汴梁路,(上。)唐置汴州总管府。石晋为开封府。宋为东京,建都于此。

金改南京,宣宗南迁,都焉。金亡,归附。旧领归德府,延、许、裕、唐、陈、

亳、邓、汝、颍、徐、邳、嵩、宿、申、郑、钧、睢、蔡、息、卢氏行襄樊二十

州。至元八年,令归德自为一府,割亳、徐、邳、宿四州隶之;升申州为南阳府,

割裕、唐、汝、郑、嵩、卢氏行襄樊隶之。九年,废延州,以所领延津、阳武二

县属南京路,统蔡、息、郑、钧、许、陈、睢、颍八州,开封、祥符倚郭,而属

邑十有五。旧有警巡院,十四年改录事司。二十五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二十

八年,以濒河而南、大江以北,其地冲要,又新入版图,置省南京以控治之。三

十年,升蔡州为汝宁府,属行省,割息、颍二州以隶焉。本路户三万一十八,口

一十八万四千三百六十七。(壬子年数。)领司一、县十七、州五。州领二十一

县。

录事司

县十七

开封,(下。倚郭。)祥符,(下。倚郭。)中牟,(下。)原武,(下。

旧以此县隶延州,元初隶开封府,后复为延州,县如旧。至元九年,州废,后来

属。)鄢陵,(中。)荥泽,(下。旧隶郑州,至元二年来属。)封丘,(中。

金大定中,河水湮没,迁治新城。元初,新城又为河水所坏,乃因故城遗址,稍

加完葺而迁治焉。)扶沟,(下。)阳武,(下。旧隶延州,至元九年,州废来

属。)杞县,(中。元初河决,城之北面为水所圯,遂为大河之道,乃于故城北

二里河水北岸,筑新城置县,继又修故城,号南杞县。盖黄河至此分为三,其大

河流于二城之间,其一流于新城之北郭睢河中,其一在故城之南,东流,俗称三

叉口。)延津,(下。旧为延州,隶河南路。至元九年,州废,以县来属。)兰

阳,(下。)通许,(下。)尉氏,(下。)太康,(下。)洧川,(下。)陈

留。(下。)

州五

郑州,(下。)唐初为郑州,又改荥阳郡。宋为奉宁军。金仍为郑。元初领

管城、荥阳、汜水、河阴、原武、新郑、密、荥泽八县及司候司,后割新郑、密

属钧州,荥泽、原武隶开封府,并司候司入管城。领四县:

管城,(下。倚郭。)荥阳,(下。)汜水,(下。)河阴,(下。)

许州,(下。)唐初为许州,后改颍川郡,又仍为许州。宋升颍昌府。金改

昌武军。元初复为许州。领五县:

长社,(下。)长葛,(下。)郾城,(下。)襄城,(下。)临颍。(下。)

陈州,(下。)唐初为陈州,后改淮阳郡,又仍为陈州。宋升怀德府。金复

为陈州。元初因之。旧领宛丘、南顿、项城、商水、西华、清水六县。至元二年,

南顿、项城、清水皆废,后复置南顿、项城。领五县:

宛丘,西华,商水,(至元二年,省南顿、项城入焉,后复置。)南顿,项

城。

钧州,(下。)唐、宋皆不置郡,伪齐置颍顺军。金改颍顺州,又改钧州。

元至元二年,又割郑州密县来属。领三县:

阳翟,(下。)新郑,(下。)密县。(下。)

睢州,(下。)唐属曹州。宋改拱州,又升保庆军。金改睢州。元因之。领

四县:

襄邑,(下。倚郭。)考城,(下。)仪封,(下。)柘城。(下。)

河南府路,唐初为洛州,后改河南府,又改东京。宋为西京。金为中京金昌

府。元初为河南府,府治即周之王城。旧领洛阳、宜阳、永宁、登封、巩、偃师、

孟津、新安、渑池九县,后割渑池隶陕州。户九千五百二,口六万五千七百五十

一。(壬子年数。)领司一、县八、州一。州领四县。

录事司。

县八

洛阳,宜阳,(下。)永宁,(下。)登封,(下。中岳嵩山在焉。)巩县,

(下。)孟津,(下。)新安,偃师。(下。)

州一

陕州,(下。)唐初为陕州,又改陕府,又改陕郡。宋为保义军。元仍为陕

州。领四县:

陕县,(下。)灵宝,(下。至元三年,省入陕县,八年,废虢州为虢略,

隶陕州。并虢略治灵宝,以虢略为巡检司,并朱阳县入焉。)阌乡,(下。至元

二年,省湖城县入焉。)渑池。(下。金升为韶州,置渑池司候司。元至元三年,

省司候司。八年,省韶州,复为县,隶河南府路,后割以来属。)

南阳府,唐初为宛州,而县名南阳,后州废,以县属邓州。历五代至宋皆为

县。金升为申州。元至元八年,升为南阳府,以唐、邓、裕、嵩、汝五州隶焉。

二十五年,改属汴梁路,后直隶行省。户六百九十二,口四千八百九十三。(壬

子年数。)领县二、州五。州领十一县。

县二

南阳,(下。倚郭。)镇平。(下。)

州五

邓州,(下。)唐初为邓州,后改南阳郡,又仍为邓州。宋属京西南路。金

属南京开封府。旧领穰县、南阳、内乡、淅川、顺阳五县。元初以淅川、顺阳省

入内乡。旧设录事司,至元二年并入穰县。领三县:

穰县,(下。倚郭。)内乡,(下。至元二年,以顺阳来属。)新野。(下。)

唐州,(下。)唐初为显州,后改唐州。宋属京西南路。金改裕州。元初复

为唐州。至元三年,以民力不及,废湖阳、比阳、桐柏三县。领一县:

泌阳。(倚郭。)

嵩州,(下。)唐为陆浑、伊阙二县。宋升顺州。金改嵩州,领伊阳、福昌

二县。元初以福昌隶河南。至元三年,省伊阳入州。领一县:

卢氏。(下。至元二年,隶南京路。八年,属南阳府。十一年来属。)

汝州,(下。)唐初为伊州,又改汝州。宋属京西北路。元至元三年,废郏

城、宝丰二县入梁县,后复置郏县。领三县:

梁县,(下。)鲁山。(下。)郏县。(下。)

裕州,(下。)唐初置北澧州,又改鲁州,后废为县,属唐州。金升为裕州。

旧领方城、舞阳、叶县。元初即叶县行随州事,就置昆阳县为属邑。至元三年,

罢州,并昆阳、舞阳二县入叶县,后复置舞阳。领三县:

方城,(下。倚郭。)叶县,(下。)舞阳。(下。)

汝宁府,唐蔡州。上蔡、西平、确山、遂平、平舆为属邑。至元七年,省遂

平、平舆入汝阳,隶汴梁路。三十年,河南江北行省平章伯颜言:“蔡州去汴梁

地远,凡事稽误,宜升散府。”遂升汝宁府,直隶行省,以息、颍、信阳、光

四州隶焉,复置遂平县。(抄籍户口阙,至顺钱粮户数七千七十五。)领县五、

州四。州领十县。

县五

汝阳,(下。元初废,后置蔡州治此,仍复置县。)上蔡,(下。)西平,

(下。)确山。(下。)遂平。(下。元初省入汝阳,后复置。)

州四

颍州,(下。)唐初为信州,后改汝阴郡,又改颍州。宋升顺昌府。金复为

颍州。旧领汝阴、泰和、沈丘、颍上四县。元至元二年,省四县及录事司入州。

后复领三县:

太和,(下。)沈丘,(下。)颍上。(下。)

息州,(下。)唐初为息州,后为新息县,隶蔡州。五代至宋皆因之。金复

置息州。旧领新息、新蔡、真阳、褒信四县。元中统三年,以李璮叛,废州。

四年,复置。至元三年,以四县并入州。后复领二县:

新蔡,(下。)真阳。(下。)

光州,(下。)唐初为光州,后改弋阳郡,又复为光州。宋升光山军。元至

元十二年归附,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二年,同蕲、黄等州,直隶行省。三十年,

隶汝宁府。领三县:

定城,固始,(下。宋末兵乱,徙治无常。至元十一年复旧治。)光山。(

下。兵乱地荒,至元十二年复立旧治。)

信阳州,(下。)唐初为申州,又改义阳郡。宋改信阳军,端平间,兵乱地

荒,凡四十余年。元至元十四年,改立信阳府,领罗山、信阳二县。十五年,改

为信阳州。二十年,以罗山县当驿置要冲,徙州治此,而移县治于西南,号曰罗

山新县,今州治即旧县。户三千四百一十四,口三万三千七百五十一。(至元七

年数。)领二县:

罗山。(倚郭。)信阳。

归德府,唐宋州,又为睢阳郡。后唐为归德军。宋升南京。金为归德府。金

亡,宋复取之。旧领宋城、宁陵、下邑、虞城、谷熟、砀山六县。元初与亳之酂

县同时归附,置京东行省,未几罢。岁壬子,又立司府州县官,以绥定新居之民。

中统二年,审民户多寡,定官吏员数。至元二年,以虞城、砀山二县在枯黄河北,

割属济宁府,又并谷熟入睢阳,酂县入永州,降永州为永城县,与宁陵、下邑隶

本府。八年,以宿、亳、徐、邳并隶焉。壤地平坦,数有河患。府为散郡,设知

府、治中、府判各一员,直隶行省。(抄籍户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二万三千三百

一十七。)领县四、州四。州领八县。

县四

睢阳,(下。倚郭。唐曰宋城,亦曰睢阳。金曰睢阳。宋曰宋城。元仍曰睢

阳。)永城,(下。)下邑,(下。)宁陵。(下。)

州四

徐州,(下。)唐初为徐州,又改彭城郡,又升武宁军。宋因之。金属山东

西路。金亡,宋复之。元初归附后,凡州县视民多少设官吏。至元二年,例降为

下州。旧领彭城、萧、永固三县及录事司,至是永固并入萧县,彭城并录事司并

入州。领一县:

萧县。(下。至元二年,并入徐州,十二年复立。)

宿州,(中。)唐置,宋升保静军,金置防御使。金亡,宋复之。元初隶归

德府,领临涣、蕲、灵壁、符离四县并司候司。至元二年,以四县一司并入州。

四年,以灵壁入泗州,十七年复来属。领一县:

灵壁。(下。)

邳州,(下。)唐初为邳州,后废属泗州,又属徐州。宋置淮阳军。金复为

邳州。金亡,宋暂有之。元初以民少,并三县入州。至元八年,以州属归德府。

十二年,复置睢宁、宿迁两县,属淮安。十五年,还来属。领三县:

下邳,(下。州治所。)宿迁,(下。)睢宁。(下。)

亳州,(下。)唐初为亳州,后改谯郡,又仍为亳州。宋升集庆军。金复为

亳州。金亡,宋复之。元初领县六:谯、酂、鹿邑、城父、卫真、谷熟。后以民

户少,并城父入谯,卫真入鹿邑,谷熟入睢阳,酂入永城,其睢阳、永城去隶归

德。后复置城父。领三县:

谯县,(下。)鹿邑。(下。此邑数有水患,历代民不宁居。)城父。(下。)

襄阳路,唐初为襄州,后改襄阳郡。宋为襄阳府。元至元十年,兵破樊城,

襄阳守臣吕文焕降,罢宋京西安抚司,立河南等路行中书省,更襄阳府为散府,

未几罢省。十一年,改襄阳府为总管府,又立荆湖等路行枢密院。十二年,立荆

湖行中书省,后复罢。本府领四县、一司,十九年割均、房二州,光化、枣阳二

县来属。(抄籍户口数阙,至顺钱粮户数五千九十。)领司一、县六、州二。州

领四县。

录事司。

县六

襄阳,(下。倚郭。)南漳,(下。)宜城,(下。)谷城,(下。)光化,

(至元十三年南伐,明年设官置县,属南阳,十九年来属。)枣阳。(至元十四

年,属南阳,十九年来属。)

州二

均州,(下。)唐初为均州,又为武当郡。宋为武当军。元至元十二年,江

陵归附,割隶湖北道宣慰司。十九年,还属襄阳。领二县:

武当,(下。兵乱迁治无常,至元十四年复置。)郧县。(下。兵后侨治无

常,至元十四年复置。)

房州,(下。)唐初为迁州,后为房州,又改房陵郡。宋置保康军。德祐中,

知州黄思贤纳土,命千户镇守,仍令思贤领州事。至元十九年,隶襄阳路。领二

县:

房陵,(下。)竹山。(下。)

蕲州路,(下。)唐初为蕲州,后改蕲春郡,又仍为蕲州。宋为防御州。至

元十二年,立淮西宣抚司。十四年,改总管府,设录事司。户三万九千一百九十,

口二十四万九千三百二十一。(自此以后至德安府,皆用至元二十七年数。)领

司一、县五。

录事司。

县五

蕲春,(中。倚郭。)蕲水,(中。)广济,(中。宋嘉熙兵乱,徙治大江

中洲,归附后复旧治。)黄梅,(中。嘉熙兵乱,侨治中洲,后复旧。)罗田。

(下。兵乱县废,归附后始立。)

黄州路,(下。)唐初为黄州,后改齐安郡,又仍为黄州。宋为团练军州。

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四年,立总管府。十八年,又为黄蕲州宣慰司治所。二十

三年,罢宣慰司,直隶行省。户一万四千八百七十八,口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九。

领司一、县三。

录事司。

县三

黄冈,(中。州治所。)黄陂,(下。兵乱侨治鄂州青山矶,归附还旧治。)

麻城。(下。兵乱徙治什子山,归附还旧治。)

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庐州路,(上。)唐改庐江郡,又仍为庐州。宋为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

设淮西总管府。明年,于本路立总管府,隶淮西道。二十八年,以六安军为县来

属,后升六安县为州。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六,口二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七。领

司一、县三、州三。州领八县。

录事司。

县三

合肥,(上。倚郭。)梁县,(中。)舒城。(中。)

州三

和州,(中。)唐改历阳郡,后仍为和州。宋隶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

置镇守万户府。明年,改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