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元史 >

第123部分

元史-第123部分

小说: 元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县。归附后,并嗣武入米脂,绥平入怀宁。至元四年,并定戎入米脂,怀宁入

青涧,又并义合、绥德入本州。领二县:

青涧,(下。)米脂。(下。)

葭州,(下。)唐银州。宋为晋宁军。金改为葭州。元至元六年,并通秦、

弥川、葭卢入州,并太和入神木,建宁入府谷。领三县:

神木,(下。元初创立云州于古麟州之神木寨。至元六年,废州为县。)吴

堡,(下。)府谷。(下。后唐为府州。元初建州治。至元六年,废为县。)

兴元路,(下。)唐为梁州,又改汉中郡,又为兴元府。宋仍旧名。元立兴

元路总管府,久之,以凤、金、洋三州隶焉。宋时领南郑、西县、褒城、廉水、

城固五县,后废廉水入南郑。元初割出西县属沔州,以洋州西乡县来属。户二千

一百四十九,口一万九千三百七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县四、州三。

县四

南郑,(下。)城固,(下。)褒城,(下。)西乡,(下。)

州三

凤州,(下。)唐初为凤州,后升节度府。宋为团练州。至元五年,以在郭

梁泉县并入州,隶兴元路。

洋州,(下。)唐改洋川郡,又复为洋州,后更革不常。宋复为洋州。元至

元二年,省兴道、真符二县入州。

金州,(下。)唐改西城郡为金州。宋升为金房开达四州路。元为散州。

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

凤翔府,唐为扶风郡,又为凤翔府,号西京。宋、金因其名。元初割平凉府、

秦、陇、德顺、西宁、镇原州隶巩昌路,废恒州,以所领盩啡县隶安西府路,寻

立凤翔路总管府。至元九年,更为散府。户二千八十一,口一万四千九百八。(

壬子年数。)领县五:

凤翔,(下。屯田九十顷有奇。)扶风,(下。)岐山,(下。)宝鸡,(

下。)麟游。(下。)

邠州,(下。)唐豳州,以字类幽,改为邠。宋、金以来皆因之。领县二:

新平,(下。)淳化。(下。至元七年,并三水入本县。)

泾州,(下。)唐改安定郡,后仍为泾州。宋改彰化军。旧领保定、长武、

灵台、良原四县。金改保定县为泾川。元初以隶都元帅府,立总司辖邠州,后属

巩昌都总帅府,或隶平凉府、陕西省,所隶不一,今直隶省。领县二:

泾川,(下。泾州治此,即保定。)灵台。(下。至元七年,并归泾川。十

一年复立,以良原并入,而长武仍并于泾川。)

开成州,(下。)唐原州。宋为镇戎军。金升镇戎州。元初仍为原州。至元

十年,皇子安西王分治秦、蜀,遂立开成府,仍视上都,号为上路。至治三年,

降为州。领县一、州一。

县一

开成。

州一

广安州。(本镇戎地,金升为县,隶镇戎州,经乱荒废。元至元十年,安西

王封守西土,既立开成路,遂改为广安县,募民居止,未几户口繁夥。十五年升

为州,仍隶本路。)

庄浪州。(下。沿革阙。成宗大德八年二月,降庄浪路为州。)

巩昌等处总帅府

巩昌府,唐初置渭州,后曰陇西郡,寻陷入吐蕃。宋复得其地,置巩州。金

为巩昌府。元初改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府,统巩昌、平凉、临洮、庆阳、隆庆五府

及秦、陇、会、环、金、德顺、徽、金洋、安西、河、洮、岷、利、巴、沔、龙、

大安、褒、泾、邠、宁、定西、镇原、阶、成、西和、兰二十七州,又于成州行

金洋州事。至元五年,割安西州属脱思麻路总管府。六年,以河州属吐蕃宣慰司

都元帅府。七年,并洮州入安西州。八年,割岷州属脱思麻路。十三年,立巩昌

路总管府。十四年,复行便宜都总帅府事,其年割隆庆府,利、巴、大安、褒、

沔、龙等州隶广元路。二十一年,又以泾、邠二州隶陕西汉中道宣慰司,而帅府

所统者,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府凡四;秦、陇、宁、定西、镇原、阶、成、

西和、兰、会、环、金、德顺、徽、金洋,州凡十有五。户四万五千一百三十五,

口三十六万九千二百七十二。(壬子年数。)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

县五

陇西,(下。)宁远,(下。)伏羌,(下。本旧寨,至元十三年升县。)

通渭,(下。)鄣县。(下。宋名盐川寨,金为镇,至元十七年,置今县。)

平凉府,唐为马监,隶原州。宋为泾原路,升平凉军。金立平凉府。元初并

潘原县入平凉,化平入华亭,隶巩昌帅府。领县三:

平凉,(下。屯田一百一十五顷。)崇信,(下。)华亭。(下。)

临洮府,唐临洮军。宋为镇洮军,又为熙州。金为临洮府。元至元十三年,

复以渭源堡升为县。领县二:

狄道,(下。)渭源,(下。)

庆阳府,唐庆州。宋环庆路,改庆阳军,又升府。金为庆原路。元初改为庆

阳散府,至元七年,并安化、彭原入焉。领县一:

合水。(下。)

秦州,(中。)唐初为秦州。宋为天水郡。金为秦州。旧领六县。元至元七

年,并鸡川、陇城入秦安,治坊入清水。领县三:

成纪,(中。)清水,(中。)秦安。(下。)

陇州,(中。)唐改汧阳郡,复为陇州。宋、金置防御使。旧领四县。元至

元七年,省吴山、陇安入汧源,十三年,罢防御使为散郡。(有吴山为西镇。)

领县二:

汧源,(中。)汧阳。(下。)

宁州,(下。)唐初改北地郡为宁州。宋、金因之。元至元七年,并襄乐、

安定、定平入州。领县一:

真宁。(下。)

定西州,(下。)本唐渭州西市,五代沦于先零。宋置定西城。金改定西县,

复升为州,仍置安西县,倚郭,通西二寨,并置县来属。元至元三年,并三县入

本州。(屯田四百六十七顷。)

镇原州,(下。)唐原州,又为平凉郡。宋、金因之。元改镇原州,以镇戎

州之东山、三川二县来属。至元七年,例并州县,遂以临泾、彭阳及东山、三川

四县入本州。(屯田四百二十六顷有奇。)

西和州,(下。)唐岷州,又改和政郡,又仍为岷州。宋改曰西和。旧领县

三,大潭、祐川军兴久废,惟有长道一县,元至元七年,亦并入本州。

环州,(下。)唐改威州。宋复为环州,后与庆州定为环庆路。金隶庆阳府。

元初为散郡。旧领通远一县,元至元七年并入本州。

金州,(下。)本兰州龛谷寨,金升寨为县,以龛谷为金州治所。元至元七

年,并县入州。

静宁州,(下。)宋庆历中,以渭州陇干城置德顺军,复置陇干县。金升为

州。元初并治平、水洛入陇干,后复省陇干,改为静宁州。领县一:

隆德。(下。)

兰州,(下。)唐初置,后改金城郡,又仍为兰州。宋、金因之。元初领阿

干一县及司候司,至元七年并司县入本州。

会州,(下。)唐初改西会州,又为粟州,又为会宁郡,又为会州。宋置敷

川县。金置保川县,陷于河西,侨治州西南百里会川城,名新会州。元初弃新会

州,迁于所隶西宁县。至元七年,并县入州。

徽州,(下。)元兵入蜀,凤州二县首降,以凤州仍治梁泉,别置南凤州治

于河池。后又升永宁乡为县,与两当同为属邑。至元元年,改为徽州。七年,并

河池、永宁二县入州。领县一:

两当。(下。)

阶州,(下。)唐初置武州,又改武都郡,又更名阶州。宋因之。今州治在

柳树城,距旧城东八十里。旧领福津、将利二县,至元七年并入本州。

成州,(下。)唐初为成州,又改同谷郡,后仍为成州。宋因之。旧领同谷、

栗亭二县。元初岁壬寅,以田世显挈成都府归附,今迁于栗亭,行栗亭管民司事,

不隶成州,割天水县来属。至元七年,并同谷、天水二县入州。

金洋州,本隶兴元路,戊戌岁,有雷、李二将挈民户归附,令迁至成州,自

行金洋州事。

土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至元九年,于土蕃西川界立宁河站。)

河州路。(下。)领县三:

定羌,(下。)宁河,(下。)安乡,(下。)

雅州。(下。宪宗戊午岁,攻破雅州,石泉守将赵顺以城降。)领县五:

名山。(下。)泸山,(下。)百丈,(下。)荣经,(下。)严道。(下。)

黎州。(下。至元十八年,给黎、雅州民千一百五十四户、钞二千三百八锭,

以资牛具种实。)领县一:

汉源。(下。)

洮州。(下。)领县一:

可当。(下。)

贵德州。(下。)

茂州。(下。)领县二:

汶山,(下。)汶川。(下。)

脱思麻路。

岷州。(下。)

铁州。(下。)

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至元二年,授雅州碉门安抚使高保

四虎符,高保四言:“碉门旧有城邑,中统初为宋人所废,众依山为栅,去碉门

半舍,欲复戍故城,便于守佃。”敕秦蜀行省:“彼中缓急,卿等相度,顺得其

宜,城如可复,当助成之。”三年,谕四川行枢密院,遣人于碉门、岩州西南沿

边,丁宁告谕官吏军民,有愿来归者,方便接纳,用意存恤,百姓贫者赈之,愿

徙近里城邑者以屋舍给之。)

礼店文州蒙古汉儿军民元帅府(自河州以下至此多阙,其余如朵甘思、乌思

藏、积石州之类尚多,载籍疏略,莫能详录也。)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九、府三,属府二,属州三十六,军一,属县八十

一。蛮夷种落,不在其数。(本省陆站四十八处,水站八十四处。盐场十二处,

俱盐井所出。井凡九十五眼,在成都、夔府、重庆、叙南、嘉定、顺庆、广元、

潼川、绍庆等路所管州县万山之间。)

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司

成都路,(上。)唐改蜀郡为益州,又改成都府。宋为益州路,又为成都府

路。元初抚定,立总管府,设录事司。至元十三年,领成都、嘉定、崇庆三府,

眉、邛、隆、黎、雅、威、茂、简、汉、彭、绵十一州,后嘉定自为一路,以眉、

雅、黎、邛隶之。二十年,又割黎、雅属吐蕃招讨司,降崇庆为州,隆州并入仁

寿县,隶本府。户三万二千九百一十二,口二十一万五千八百八十八。(至元二

十七年数。)领司一、县九、州七。州领十一县。

录事司。

县九

成都,(下。唐、宋为成都府治所。至元十三年,以本县元管大城内西北隅

并入录事司。)华阳,(下。)新都,(下。)郫县,(下。)温江,(下。)

双流,(下。)新繁,(下。)仁寿,(下。唐为陵州。宋为隆州。元至元二十

年,以此州地荒民散,并为仁寿县,隶成都府路。)金堂。(下。宋属怀安军。

元初升为怀州,而县属如故。至元二十年,并州入金堂县,隶成都府路。)

州七

彭州,(下。)唐置蒙州,又为彭州。宋及元因之。领二县:

蒙阳,(下。)崇宁。(下。)

汉州,(下。)唐为德阳郡,又为汉州。自唐至宋,苦于兵革,民不聊生。

元中统元年,复立汉州。领三县:

什邡,(下。)德阳,(下。至元八年,升为德州。十三年,仍为县,隶成

都路。十八年,复来属。)绵竹。(下。至元十三年,以户少并入州,后复置。)

安州,(下。)唐置石泉县。宋升为军。元中统五年,升为安州。领一县:

石泉。(下。)

灌州,(下。)唐导江县。五代为灌州。宋为永康军,后废为灌口寨。元初

复立灌州。至元十三年,以导江、青城二县户少,省入州。(青城陶坝立屯田万

户府。)

崇庆州,(下。)唐为唐安郡,又为蜀州。宋为崇庆军。元至元十二年,立

总管府。二十年,改为崇庆州,并江原县入州。(本州有屯田万户府。)领二县:

晋原,(下。)新津。(下。)

威州,(下。)唐维州。宋改威州,领保宁、通化二县。元至元十九年,并

保宁入州。领一县:

通化。(下。)

简州,(下。)唐析益州置。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并附郭阳安县入州。

二十二年,并成都府所属灵泉县来隶。而本州有平泉,以地荒,竟废之。

嘉定府路,(下。)唐初为嘉州,又改犍为郡,又仍为嘉州。宋升嘉定府。

元至元十三年,立总管府。旧领龙游、夹江、峨眉、犍为、洪雅五县。二十年,

并洪雅入夹江。领司一、县四、州二。州领三县。(户口数阙。)

录事司。

县四

龙游,(下。)夹江,(下。)峨眉,(下。)犍为。(下。)

州二

眉州,(下。)唐改嘉州,又仍为眉州。元至元十四年,隶嘉定路。领二县:

彭山,(下。)青神。(下。)

邛州,唐初置邛州,又改临邛郡,又仍为邛州。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抚司,

兼行州事。二十一年,并临邛、依政、蒲江三县入州。领一县:

大邑。(下。)

广元路,(下。)唐初为利州,又改益昌郡,又复为利州。宋为利州路,端

平后兵乱无宁岁,地荒民散者十有七年,元宪宗三年,立利州治,设都元帅府。

至元十四年,罢帅府,改为广元路。户一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九万六千四百六。

(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县二、府一、州四。府领三县,州领七县。(本路屯田

九顷有奇。)

县二

绵谷,(下。)昭化。(下。元初并葭萌入焉。)

府一

保宁府,(下。)唐隆州,又改阆州,又为阆中郡。后唐为保宁军。元初立

东川路元帅府。至元十三年,升保宁府。二十年,罢元帅府,改保宁路。初领新

得、小宁二州,后并入阆中县,又并奉国入苍溪县,新井、新政、西水总入南部

县,仍改为府,隶广元路。(本府屯田一百一十八顷有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