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元史 >

第296部分

元史-第296部分

小说: 元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有诏以时向暑热,命伯颜军驻建康,文炳军驻镇江。时扬州、真州坚

守不下,常州、苏州既降复叛。张世杰、孙虎臣约真、扬兵誓死战,真、扬兵战

每败,不敢出。世杰等陈大舰万艘,碇焦山下江中,劲卒居前。文炳身犯之,载

士选别船。弟之子士表请从,文炳顾曰:“吾弟仅汝一子,脱吾与士选不返,士

元、士秀犹足杀敌,吾不忍汝往也。”士表固请,乃许。文炳乘轮船,建大将旗

鼓,士选、士表船翼之,大呼突阵,诸将继进,飞矢蔽日。战酣,短兵相接,宋

兵亦殊死战,声震天地,横尸委仗,江水为之不流。自寅至午,宋师大败,世杰

走,文炳追及于夹滩。世杰收溃卒复战,又破之,遂东走于海。文炳船小,不可

入海,夜乃还。俘甲士万余人,悉纵不杀,获战船七百艘,宋力自此遂穷。

十月,诸军分三道而进,文炳居左,由江并海趋临安。先是,江阴军佥判李

世修欲降不果,文炳檄谕之,世修以城来附,令权本军安抚使。所过民不知兵,

凡获生口,悉纵遣之,无敢匿者,威信前布,皆望旗而服。张瑄有众数千,负海

为横,文炳命招讨使王世强及士选往降之。士选单舸至瑄所,谕以威德,瑄降,

得海舶五百。十三年春正月,次盐官。盐官,临安剧县,俟救至,招之再返不下。

将佐请屠之,文炳曰:“县去临安不百里,声势相及,临安约降已有成言,吾轻

杀一人,则害大计,况屠一县耶?”于是遣人入城谕意,县降。遂会伯颜于临安

城北。张世杰欲以其主逃之海,文炳绕出临安城南,戍浙江亭。世杰计不行,乃

窃宋主弟吉王鸑、广王昺南走,而宋主鳷遂降。

伯颜命文炳入城,罢宋官府,散其诸军,封库藏,收礼乐器及诸图籍。文炳

取宋主诸玺符上于伯颜。伯颜以宋主入觐,有诏留事一委文炳。禁戢豪猾,抚慰

士女,宋民不知易主。时翰林学士李槃奉诏招宋士至临安,文炳谓之曰:“国可

灭,史不可没。宋十六主,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太史所记具在史馆,宜悉收以备

典礼。”乃得宋史及诸注记五千余册,归之国史院。宋宗室福王与芮赴京师,遍

以重宝致诸贵人,文炳独却不受。及官录与芮家,具籍受宝者,惟文炳无名。伯

颜入朝奏曰:“臣等奉天威平宋,宋既已平,怀徕安集之功,董文炳居多。”帝

曰:“文炳吾旧臣,忠勤朕所素知。”乃拜资德大夫、中书左丞。

时张世杰奉吉王鸑据台州,而闽中亦为宋守。敕文炳进兵,所过禁士马无敢

履践田麦,曰:“在仓者吾既食之,在野者汝又践之,新邑之民何以续命?”是

以南人感之,不忍以兵相向。次台州,世杰遁。诸将先俘州民,文炳下令曰:

“台人首效顺于我,我不暇有,故世杰据之,其民何罪?敢有不纵所俘者,以军

法论!”得免者数万口。至温州,温州未下,令曰:“毋取子女,毋掠民有。”

众曰:“诺。”其守将火城中逃,文炳亟命灭火,追擒其将,数其残民之罪,斩

以徇。逾岭,闽人扶老来迎,漳、泉、建宁、邵武诸郡皆送款来附。凡得州若干、

县若干、户口若干。闽人感文炳德最深,庙而祀之。

十四年,帝在上都,适北边有警,欲亲将北伐。正月,急召文炳。四月,文

炳至自临安。比至,帝日问来期。及至,即召入。文炳拜稽首曰:“今南方已平,

臣无所效力,请事北边。”帝曰:“朕召卿,意不在是也。竖子盗兵,朕自抚定。

山以南,国之根本也,尽以托卿。卒有不虞,便宜处置以闻。中书省、枢密院事

无大小,咨卿而行,已敕主者,卿其勉之。”文炳避谢,不许,因奏曰:“臣在

临安时,阿里伯奉诏检括宋诸藏货宝,追索没匿甚细,人实苦之。宋人未洽吾德,

遽苦之以财,恐非安怀之道。”即诏罢之。又曰:“昔者泉州蒲寿庚以城降,寿

庚素主市舶,谓宜重其事权,使为我扞海寇,诱诸蛮臣服,因解所佩金虎符佩寿

庚矣,惟陛下恕其专擅之罪。”帝大嘉之,更赐金虎符。燕劳毕,即听陛辞。文

炳求见皇太子,帝许之,复敕太子曰:“董文炳所任甚重,见毕即遣行。”既见,

慰谕恳至。文炳留士选宿卫,即日就道,凡在上都三日。

至大都,更日至中书、枢密,不署中书案。平章政事阿合马方恃宠用事,生

杀任情,惟畏文炳,奸状为之少敛。尝执笔请曰:“相公官为左丞,当署省案。”

请至再四,不肯署。皇太子闻之,谓宫臣竹忽纳曰:“董文炳深虑,非尔曹所知。”

后或私问其故,文炳曰:“主上所付托者,在根本之重,非文移之细。且吾少徇

则济奸,不徇则致谗。谗行则身危,而深失付托本意。吾是以预其大政,而略其

细务也。”

十五年夏,文炳有疾,奏请解机务,诏曰:“大都署炽,非病者宜,卿可来

此,固当愈。”文炳至上都,奏曰:“臣病不足领机务,西北高寒,筋骸舒畅,

当复自愈,请尽力北边。”帝曰:“卿固忠孝,是不足行也。枢密事重,以卿佥

书枢密院事,中书左丞如故。”文炳辞,不许,遂拜。八月天寿节,礼成赐宴,

帝命坐文炳上坐,谕宗室大臣曰:“董文炳,功臣也,理当坐是。”每尚食,上

食辄辍赐文炳。是夜,文炳疾复作,敕赐御医日来诊视。九月十三日,疾笃,洗

沐而坐,召文忠等曰:“吾以先人死王事,恨不为国死边,今至此,命也。愿董

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则吾死瞑目矣。”言毕,就枕卒。帝闻,悼痛良

久,命文忠护丧葬藁城,令所过有司以礼吊祭,赠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事,谥

忠献。子士元、士选。

士元,一名不花,字长卿,文炳长子也。自襁褓丧母,祖母李氏爱之,谓文

炳曰:“俟儿能言,即令读书。”数岁,从名儒受学。及长,善骑射。宪宗征蜀,

士元年二十三,从叔父文蔚率邓州一军西行。师次钓鱼山,宋人坚壁拒守。士元

请代文蔚攻之,以所部锐卒先登,力战良久,以它军不继而还。宪宗壮之,赐以

金帛。中统初,文蔚入典禁兵,士元以世家子选供奉内班,从车驾巡狩北方,尝

预武定山之役。帝知其忠勤可任以事。会文蔚病卒,无子,命士元袭为千夫长。

出师南征襄、汉,分禁兵戍淮上。士元在军中修敕武备,号令肃然。

丞相伯颜克江南,宋兵保两淮未下,士元数与战,拔淮安堡,以功迁武节将

军。从太师博鲁欢攻扬州,驻师湾头堡。时方大暑,博鲁欢病还京师,以行省阿

里代领诸军。扬州守将姜才乘隙来攻。阿里素不习兵,率轻骑数百出堡,士元与

别将哈剌秃以百骑从之。日已暮,宋兵至者万余,士元谓左右曰:“大丈夫报国,

政在今日,勿惧也。”方整阵欲战,阿里趣令左旋,已乃遁去。士元与哈剌秃以

部兵赴敌死战,鼓噪震地,泥淖马不能驰,乃弃马步战,至四更,敌众始退。及

旦,阿里来视战地,见士元卧泥中,身被十七枪,甲裳尽赤,肩舁至营而绝,年

四十二。哈剌秃亦战死。

江淮既平,伯颜入朝,言于帝曰:“淮海之役,所损者二将而已。”帝问其

人,以士元与哈剌秃对。帝曰:“不花健捷过人,昼战必能制敌,夜战而死,甚

可惜也。”至大元年,赠镇国上将军、佥书枢密院事,谥节愍。后加赠推诚效节

功臣、资德大夫、中书左丞、护军,追封赵郡公,改谥忠愍。

士选字舜卿,文炳次子也。幼从文炳居兵间,昼治武事,夜读书不辍。文炳

总师与宋兵战金山,士选战甚力,大败之,追至海而还。及降张瑄等,丞相伯颜

临阵观之,壮其骁勇,遣使问之,始知为文炳子。奏功,佩金符,为管军总管。

战数有功。宋降,从文炳入宋宫,取宋主降表及收其文书图籍,静重识大体,秋

毫无所取,军中称之。宋平,班师,诏置侍卫亲军诸卫,以士选为前卫指挥使,

号令明正,得士大夫心。未几,以其职让其弟士秀。帝嘉其意,命士秀将前卫,

而以士选同佥行枢密院事于湖广,久之召还。

宗王乃颜叛,帝亲征,召士选至行在所,与李劳山同将汉人诸军以御之。乃

颜军飞矢及乘舆前,士选等出步卒横击之,其众败走。缓急进退有礼,帝甚善之。

桑哥事败,帝求直士用之,以易其弊,于是召士选论议政事,以中书左丞与平章

政事彻理往镇浙西,听辟举僚属。至部,察病民事,悉以帝意除之,民大悦。有

聚敛之臣为奸利,事发得罪且死,诈言所遣舶商海外未至,请留以待之,士选曰:

“海商至则捕录之,不至则无如之何,不系斯人之存亡也。苟此人幸存,则无以

谢天下。”遂竟其罪。浙多湖泊,广蓄泄以备水旱,率为豪民占以种艺,水无所

居积,故数有水旱,士选与彻理力开复之。

成宗即位,佥行枢密院于建康。未几,拜江西行省左丞。赣州盗刘六十伪立

名号,聚众至万余。朝廷遣兵讨之,主将观望退缩不肯战,守吏又因以扰良民,

贼势益盛。士选请自往,众欣然托之。即日就道,不求益兵,但率掾史李霆镇、

元明善二人,持文书以去,众莫测其所为。至赣境,捕官吏害民者治之,民相告

语曰:“不知有官法如此。”进至兴国县,去贼巢不百里,命择将校分兵守地待

命。察知激乱之人,悉置于法,复诛奸民之为囊橐者。于是民争出请自效,不数

日遂擒贼魁,散余众归农。军中获贼所为文书,旁近郡县富人姓名具在。霆镇、

明善请焚之,民心益安。遣使以事平报于朝。中书平章政事不忽木召其使谓之曰:

“董公上功簿邪?”使者曰:“某且行,左丞授之言曰:朝廷若以军功为问,但

言镇抚无状,得免罪幸甚,何功之可言!”因出其书,但请黜赃吏数人而已,不

言破贼事。廷议深叹其知体而不伐。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廉威素著,不严而肃,

凛然有大臣风。入佥枢密院事,俄拜御史中丞。前中丞崔彧久任风纪,善斡旋以

就事功。既卒,不忽木以平章军国重事继之,方正持大体,天下望之,而已多病,

遂以属之士选。风采明俊,中外竦然。

时丞相完泽用刘深言,出师征八百媳妇国,远冒烟瘴,及至,未战,士卒死

者十已七八。驱民转粟饷军,谿谷之间不容舟车,必负担以达。一夫致粟八斗,

率数人佐之,凡数十日乃至。由是民死者亦数十万,中外骚然。而完泽说帝:

“江南之地尽世祖所取,陛下不兴此役,则无功可见于后世。”帝入其言,用兵

意甚坚,故无敢谏者。士选率同列言之,奏事殿中毕,同列皆起,士选乃独言:

“今刘深出师,以有用之民而取无用之地。就令当取,亦必遣使谕之,谕之不从,

然后聚粮选兵,视时而动。岂得轻用一人妄言,而致百万生灵于死地?”帝色变,

士选犹明辨不止,侍从皆为之战慄,帝曰:“事已成,卿勿复言。”士选曰:

“以言受罪,臣之所当。他日以不言罪臣,臣死何益!”帝麾之起,左右拥之以

出。未数月,帝闻师败绩,慨然曰:“董二哥之言验矣,吾愧之。”因赐上尊以

旌直言,始为罢兵,诛刘深等。世祖尝呼文炳曰董大哥,故帝以二哥呼士选。久

之,出为江浙行省右丞,迁汴梁行省平章政事,又迁陕西。

士选平生以忠义自许,尤号廉介,自门生部曲,无敢持一毫献者。治家甚严,

而孝弟尤笃。时言世家有礼法者,必归之董氏。其礼敬贤士尤至。在江西,以属

掾元明善为宾友,既又得吴澄而师之,延虞汲于家塾以教其子。诸老儒及西蜀遗

士,皆以书院之禄起之,使以所学教授。迁南行台,又招汲子集与俱,后又得范

梈等数人,皆以文学大显于时。故世称求贤荐士,亦必以董氏为首。晚年好读

《易》,淡然终其身。每一之官,必卖先业田庐为行赀,故老而益贫,子孙不异

布衣之士,仕者往往称廉吏云。子守忠,云南行省参知政事;守悫,侍正府判官;

守思,知威州。

○张弘范

张弘范,字仲畴,柔第九子也。善马槊,颇能为歌诗。年二十时,兄顺天路

总管弘略上计寿阳行都,留弘范摄府事,吏民服其明决。蒙古军所过肆暴,弘范

杖遣之,入其境无敢犯者。中统初,授御用局总管。三年,改行军总管,从亲王

合必赤讨李璮于济南。柔戒之曰:“汝围城勿避险地。汝无怠心,则兵必致死。

主者虑其险,苟有来犯,必赴救,可因以立功,勉之。”弘范营城西,璮出军

突诸将营,独不向弘范。弘范曰:“我营险地,璮乃示弱于我,必以奇兵来袭,

谓我弗悟也。”遂筑长垒,内伏甲士,而外为壕,开东门以待之,夜令士卒浚壕

益深广,璮不知也。明日,果拥飞桥来攻,未及岸,军陷壕中,得跨壕而上者,

突入垒门,遇伏皆死,降两贼将。柔闻之曰:“真吾子也。”璮既诛,朝廷惩

璮尽专兵民之权,故能为乱,议罢大藩子弟之在官者,弘范例罢。

至元元年,弘略既入宿卫,帝召见,意其兄弟有可代守顺天者,且念弘范有

济南之功,授顺天路管民总管,佩金虎符。二年,移守大名。岁大水,漂没庐舍,

租税无从出,弘范辄免之。朝廷罪其专擅,弘范请入见,进曰:“臣以为朝廷储

小仓,不若储之大仓。”帝曰:“何说也?”对曰:“今岁水潦不收,而必责民

输,仓库虽实,而民死亡殆尽,明年租将安出?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则岁

有恒收,非陛下大仓库乎!”帝曰:“知体,其勿问。”

六年,括诸道兵围宋襄阳,授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复佩金虎符。朝廷以

益都兵乃李璮所教练之卒,勇悍难制,故命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