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元史 >

第335部分

元史-第335部分

小说: 元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肯两手进玺,退就藩国;必将斗于国中,生民涂炭,宗社危矣。且危身以及其亲,

非孝也;遗祸难于大兄,非悌也;得时弗为,非智也;临机不断,无勇也。仗义

而动,事必万全。”仁宗曰:“当以卜决之。”命召卜人,有儒服持囊游于市者,

召之至,孟出迎,语之曰:“大事待汝而决,但言其吉。”乃入筮,遇乾三五皆

九,立而献卦曰:“是谓乾之睽。乾,刚也;睽,外也。以刚处外,乃定内也。

君子乾乾,行事也。飞龙在天,上治也。舆曳牛掣,其人耏且劓,内兑废也。

厥宗筮肤,往必济也。大君外至,明相丽也。乾而不乾,事乃睽也;刚运善断,

无惑疑也。”孟曰:“筮不违人,是谓大同,时不可以失。”仁宗喜,振袖而起,

乃共扶上马,孟及诸臣皆步从,入自延春门。哈剌哈孙自东掖来就之,至殿廊,

收首谋及同恶者,悉送都狱;奉御玺,北迎武宗,中外翕然,随以定。

仁宗监国,使孟参知政事。孟久在民间,备知闾阎幽隐,损益庶务,悉中利

病,远近无不悦服,然特抑绝侥幸,群小多不乐,孟不为变。事定,乃言于仁宗

曰:“执政大臣,当自天子亲用,今鸾舆在道,孟未见颜色,诚不敢冒当重任。”

固辞弗许,遂逃去,不知所之。夏五月,武宗即位,有言于帝曰:“内难之初定

也,李孟尝劝皇弟以自取,如彼言,岂有今日!”武宗察其诬,弗听,仁宗亦不

敢复言孟。至大二年,仁宗为皇太子,尝侍帝同太后内宴,饮半,仁宗深思,戚

然改容。帝顾语曰:“吾弟今日不乐,何所思邪?”仁宗从容起谢曰:”赖天地

祖宗神灵,神器有归,然成今日母子兄弟之欢者,李道复之功为多。适有所思,

不自知其变于色也。”帝甚友爱,感其言,即命搜访之,得之许昌陉山,遣使召

之。

三年春正月,入见武宗于玉德殿,帝指孟谓宰执大臣曰:“此皇祖妣命为朕

宾师者,宜速任之。”三月,特授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

徽政院事。仁宗嗣立,真拜中书平章政事,进阶光禄大夫,推恩其三世,且谕之

曰:“卿,朕之旧学,其尽心以辅朕之不及。”孟感知遇,力以国事为己任,节

赐与,重名爵,核太官之滥费,汰宿卫之冗员。贵戚近臣,恶其不便于己,而心

服其公,无间言焉。

司空、司徒、太尉,古之三公,自大德以来,封拜繁多;释、老二教,设官

统治,权抗有司,挠乱政事,僧道尤苦其扰。孟言:“人君之柄,在赏与刑,赏

一善而天下劝,罚一恶而天下惩,柄乃不失。所施失当,不足劝惩,何以为治!

僧、道士既为出世法,何用官府绳治!”乃奏雪冤死者,复其官荫;滥冒名爵者,

悉夺之;罢僧道官。天下称快。

仁宗初出居怀,深见吏弊,欲痛刬除之。孟进言曰:“吏亦有贤者,在乎变

化激厉之而已。”帝曰:“卿儒者,宜与此曹气类不合,而曲相护祐如此,真长

者之言。卿在朕前,惟举人所长,而不斥其短,尤朕所深嘉也。”时承平日久,

风俗奢靡,车服僣拟,上下无章,近臣恃恩,求请无厌。时宰不为裁制,乃更相

汲引,望幸恩赐,耗竭公储,以为私惠。孟言:“贵贱有章,所以定民志;赐与

有节,所以劝臣下。请各为之限制。”帝皆从之。

孟在政府,虽多所补益,而自视常若不及,尝因间请曰:“臣学圣人道,遭

遇陛下,陛下尧、舜之主也。臣不能使天下为尧、舜之民,上负陛下,下负所学,

乞解罢政权,避贤路。”帝曰:“朕在位,必卿在中书,朕与卿相与终始,自今

其勿复言。”继赐爵秦国公,帝亲授以印章,命学士院降制。又图其像,敕词臣

为之赞,及御书“秋谷”二字,识以玺而赐之。入见,必赐坐,语移时,称其字

而不名,其见尊礼如此。帝尝语近臣曰:“道复以道德相朕,致天下蒙泽。”赐

之钞十万贯,令将作为治第。孟辞曰:“臣布衣际遇,所望于陛下者,非富贵之

谓也。”悉辞不受。皇庆元年正月,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仍平章

政事。未几,请告归葬其父母,帝劳饯之曰:“事讫,宜速还,毋久留,孤朕所

望!”十二月,入朝,帝大悦,慰劳甚至,因请谢事,优诏不允;请益坚,乃命

以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承旨翰林。二年夏,乞还国公印,奏三上,始如所请。

帝每与孟论用人之方,孟曰:“人材所出,固非一途,然汉、唐、宋、金,科举

得人为盛。今欲兴天下之贤能,如以科举取之,犹胜于多门而进;然必先德行经

术而后文辞,乃可得真材也。”帝深然其言,决意行之。延祐元年十二月,复拜

平章政事。二年春,命知贡举,及廷策进士,为监试官。七月,进金紫光禄大夫、

上柱国,改封韩国公,职任如故。已而以衰病不任事,乞解政权归田里,帝不得

已从所请,复为翰林学士承旨,入侍宴间,礼遇尤厚。

延祐七年,仁宗崩,英宗初立,太师铁木迭儿复相,以孟前共政时不附己,

谗构诬谤,尽收前后封拜制命,降授集贤侍讲学士、嘉议大夫,度其必辞,因中

害之。孟拜命欣然,适翰林学士刘赓来慰问,即与同入院。宣徽使以闻曰:“李

孟今日供职,旧例当赐酒。”帝愕然曰:“李道复乃肯俯就集贤耶?”时铁木迭

儿子八尔吉思侍帝侧,帝顾谓曰:“尔辈谓彼不肯为是官,今定何如!”由是谗

不得行。尝语人曰:“老臣待罪中书,无补于国,圣恩宽宥,不夺其禄,今老矣,

其何以报称!”帝闻而善之,恩意稍加。至治元年卒。御史累章辨其诬,诏复元

官。至治中,赠旧学同德翊戴辅治功臣、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魏国公,

谥文忠。

孟宇量闳廓,材略过人,三入中书,民间利害,知无不言,引古证今,务归

至当。士无贵贱,苟贤矣,不进拔不已。游其门者,后皆知名。退居一室,萧然

如布衣。为文有奇气,其论必主于理,其献纳谋议,常自毁其稿,家无几存。皇

庆、延祐之世,每一政之缪,人必以为铁木迭儿所为;一令之善,必归之于孟焉。

子献,御史中丞、同知经筵事。

○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

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

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

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

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

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

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

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仁宗在东宫,召为司经,未至,改文学,拜监察御史。初,议立尚书省,养

浩言其不便;既立,又言变法乱政,将祸天下。台臣抑而不闻,乃扬言曰:“昔

桑哥用事,台臣不言,后几不免。今御史既言,又不以闻,台将安用!”时武宗

将亲祀南郊,不豫,遣大臣代祀,风忽大起,人多冻死。养浩于祀所扬言曰:

“代祀非人,故天示之变。”大违时相意。时省臣奏用台臣,养浩叹曰:“尉专

捕盗,纵不称职,使盗自选可乎?”遂疏时政万余言:一曰赏赐太侈,二曰刑禁

太疏,三曰名爵太轻,四曰台纲太弱,五曰土木太盛,六曰号令太浮,七曰幸门

太多,八曰风俗太靡,九曰异端太横,十曰取相之术太宽。言皆切直,当国者不

能容。遂除翰林待制,复构以罪罢之,戒省台勿复用。养浩恐及祸,乃变姓名遁

去。

尚书省罢,始召为右司都事。在堂邑时,其县达鲁花赤尝与之有隙,时方求

选,养浩为白宰相,授以美职。迁翰林直学士,改秘书少监。延祐初,设进士科,

遂以礼部侍郎知贡举。进士诣谒,皆不纳,但使人戒之曰:“诸君子但思报效,

奚劳谢为!”擢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改右司郎中,拜礼部尚书。英宗即位,命

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

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

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

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

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后

以父老,弃官归养,召为吏部尚书,不拜。丁父忧,未终丧,复以吏部尚书召,

力辞不起。泰定元年,以太子詹事丞兼经筵说书召,又辞;改淮东廉访使,进翰

林学士,皆不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

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

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

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

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

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

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

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至顺

二年,赠据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

国公,谥文忠。二子:彊、引,彊先卒。

○敬俨

敬俨,字威卿,其先河东人,后徙易水。五世祖嗣徽,仕金,官至参知政事;

曾祖子渊,乐陵令;祖鉴,同知嵩州事。皆以进士起家。父元长,有学行,官至

太常博士。俨其仲子也,幼不为嬉戏事,长嗜学,善属文,御史中丞郭良弼荐为

殿中知班,著宪章若干卷。受知于广平王月吕禄那演,连辟太傅、太师两府掾,

调高邮县尹,未赴,选充中书省掾。朱清、张瑄为海运万户,豪纵不法,适俨典

其文牍,尝致厚赂,俨怒拒之,二人以罪伏诛。权贵多以贿败连坐,独俨不与。

大德二年,授吏部主事,改集贤司直。会湖湘有警,丞相哈剌合孙答剌罕奏

俨奉诏恤民,且观衅,甚称旨意。六年,擢礼部员外郎。有故郡守子,当以荫补

官,继母诉其非嫡者,俨察其诬,按之,果如所言。七年,拜监察御史。时省臣

有既黜而复收用者,参预官巧佞,与相比周,以黩货挠法,即日劾去之。江浙行

省与浙西宪司交章相攻击,事闻,命省台遣官往治之,俨与阿思兰海牙偕行,议

多不合,两上之,朝廷是俨议。七月,迁中书左司都事,扈从上京。西京贾人有

以运粮供饷北边而得官者,盗用至数十万石,以利啗主者,匿不发,俨按征之以

输边。

九年,授吏部郎中,以父病辞。已而父卒,既终丧,复入御史台为都事。中

丞何某与执政有隙,省议欲核台选之当否,俨曰:“迩者省除吏千余人,台亦当

分别之邪?”语闻,议遂寝。江南行御史台与江浙省争政,事闻,俨曰:“省台

政事,风化本原,各宜尽职,顾乃以小故忿争,而渎上听乎!”建康路总管侯珪,

贪纵事败,俨亟遣官决其事,及其夤缘近幸,奏请原之,命下,已无及矣。

武宗抚军北边,成宗升遐,宰臣有异谋者,事定,命俨预鞫问之,悉得其情。

除山北廉访副使,入为右司郎中。武宗临御,湖广省臣有伪为警报,驰驿入奏,

以图柄用者,俨面诘之曰:“汝守方面,既有警,岂得离职,是必虚诞耳。”其

人竟以状露被斥。旱蝗为灾,民多因饥为盗,有司捕治,论以真犯。狱既上,朝

议互有从违,俨曰:“民饥而盗,迫于不得已,非故为也。且死者不可复生,宜

在所矜贷。”用是得减死者甚众。

至大元年,授左司郎中,擢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书侍御史。先是,俨以议立

尚书省,忤宰臣意,适两淮盐法久滞,乃左迁俨为转运使,欲以陷之。比至,首

劾场官之贪污者,法既大行,课复增羡至二十五万引。河南行省参政来会盐筴,

将以羡数为岁入常额。俨以亭户凋弊已甚,以羡为额,民力将殚,病人以为己,

非宰臣事,事遂止。仁宗践阼,召为户部尚书,廷议欲革尚书省弊政,俨言:

“遽罢钱不用,恐细民失利。”不从,以疾辞。

皇庆元年,除浙东道廉访使。有钱塘退卒,诈服僧衣,称太后旨,建婺州双

谿石桥,因大兴工役以病民。俨命有司发其奸赃,杖遣之,仍请奏罢其役。郡大

火,焚数千家,俨令发廪赈贫馁。取宪司废堂材木及诸路学廪之羡者,建孔子庙。

二年,拜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旧俗,民有争,往往越诉于省,吏得并缘

为奸利,讼以故繁。俨令下省府,非有司,不得侵民,讼事遂简。诏设科举,俨

荐临川吴澂、金陵杨刚中为考试官,得人为多。其年冬,移疾退居真州。除江南

诸道行御史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