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元史 >

第358部分

元史-第358部分

小说: 元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趣向之正。性整洁,平居虽大暑,不去冠带。母张夫人卒,事异母如事所生。

父丧,哀毁致目疾,时祀斋肃详至。尝曰:“养生有不备,事犹可复,追远有不

诚,是诬神也,可逭罪乎!”与人交,虽外无适莫,而中有绳尺。里人借骡而死,

偿其直,不受,曰:“物之数也,何以偿为!”家无儋石之储,而聚书数万卷,

扁所居曰榘庵。时萧渼居南山下,亦以道高当世,入城府,必主恕家,士论称之

曰“萧同”。

恕自京还,家居十三年,缙绅望之若景星麟凤,乡里称为先生而不姓。至顺

二年卒,年七十八。制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文贞。其所著曰《榘庵集》,

二十卷。

恕弟子第五居仁,字士安,幼师萧渼,弱冠从恕受学。博通经史,躬率子弟

致力农亩,而学徒满门。其宏度雅量,能容人所不能容。尝行田间,遇有窃其桑

者,居仁辄避之。乡里高其行义,率多化服。作字必楷整,游其门者,不惟学明,

而行加修焉。卒之日,门人相与议易名之礼,私谥之曰静安先生。

安熙,字敬仲,真定藁城人。祖滔,父松,皆以学行淑其乡人。熙既承其家

学,及闻保定刘因之学,心向慕焉。熙家与因所居相去数百里,因亦闻熙力于为

已之学,深许与之。熙方将造其门,而因己殁,乃从因门人乌叔备问其绪说。盖

自因得宋儒朱熹之书,即尊信力行之,故其教人,必尊朱氏。然因之为人,高明

坚勇,其进莫遏。熙则简靓和易,务为下学之功。其《告先圣文》有曰:“追忆

旧闻,卒究前业。洒扫应对,谨行信言。余力学文,穷理尽性。循循有序,发轫

圣途,以存诸心,以行诸己,以及于物,以化于乡。”其用功平实切密,可谓善

学朱氏者。

熙遭时承平,不屑仕进,家居教授垂数十年,四方之来学者,多所成就。既

殁,乡人为立祠于藁城之西埂颉F涿湃怂仗炀簦湟盼模菁蛑唬

“使熙得见刘氏,廓之以高明,厉之以奋发,则刘氏之学,当益昌大于时矣。”

卷一百九十 列传第七十七

◎儒学二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当唐之季,其先自天台来徙。宋南渡后,以

进士科发身者十人,持节分符,先后相望。曾祖襜,钦州司法参军,脱略豪隽,

轻赀急施,人以郑庄称之。祖岩,起嘉定甲戌进士,知福州闽县事,卓行危论,

奇文瑰句,端平、嘉定间,士大夫皆自以为不可及。其在江西幕府,平赣州之难

于指顾之顷,全活数十万人。父居仁,淳祐丁未进士,知台州军州事,文辞政事,

亦绝出于四方。至长孺,其学益大振,《九经》、诸史,下逮百氏,名、墨、纵

横,旁行敷落,律令章程,无不包罗而揆序之。咸淳中,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

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俄用制置

使朱孙之辟,兼总领湖广军马钱粮所佥厅,与高彭、李湜、梅应春等,号南中

八士。已而复拜福宁州倅之命,会宋亡,退栖永康山中。

至元二十五年,诏下求贤,有司强起之,至京师,待诏集贤院。既而召见内

殿,拜集贤修撰,与宰相议不合,改教授扬州。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

檄长孺摄之。程文海方贵显,其家气焰薰灼,即违法,人不敢呵问,其树外门,

侵官道,长孺亟命撤之。至大元年,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阶将仕佐郎。大德丁

未,浙东大昆,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

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

有乾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

欢察怒曰:“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

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县有铜

岩,恶少年狙伺其间,恒出钞道,为过客患,官不能禁。长孺伪衣商人服,令苍

头负货以从,阴戒驺卒十人蹑其后。长孺至,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

驺卒俄集,皆成擒,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夜行无虞。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

卒抶伤民,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

右潜侦之,向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群妪聚浮屠庵,

诵佛书为禳祈,一妪失其衣,适长孺出乡,妪讼之。长孺以牟麦置群妪合掌中,

命绕佛诵书如初,长孺闭目叩齿,作集神状,且曰:“吾使神监之矣,盗衣者行

数周,麦当芽。”一妪屡开掌视,长孺指缚之,还所窃衣。长孺白事帅府归,吏

言有奸事屡问弗伏者,长孺曰:“此易易尔。”夜伏吏案下,黎明,出奸者讯之,

辞愈坚,长孺佯谓令长曰:“颇闻国家有诏,盍迎之。”叱隶卒缚奸者东西楹,

空县而出,庭无一人。奸者相谓曰:“事至此,死亦无承,行将自解矣。”语毕,

案下吏哗而出,奸者惊,咸叩头服罪。永嘉民有弟质珠步摇于兄者,赎焉,兄妻

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长孺曰:“尔非吾民也。”叱之去。

未几,治盗,长孺嗾盗诬兄受步摇为赃,逮兄赴官,力辨数弗置,长孺曰:“尔

家信有是,何谓诬耶!”兄仓皇曰:“有固有之,乃弟所质者。”趣持至验之,

呼其弟示曰:“得非尔家物乎?”弟曰:“然。”遂归焉。其行事多类此,不能

尽载。延祐元年,转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长山场盐司丞,阶将仕郎,未上,以病辞,

不复仕,隐杭之虎林山以终。

长孺初师青田余学古,学古师王梦松,梦松亦青田人,传龙泉叶味道之学,

味道则朱熹弟子也。渊源既正,长孺益行四方,访求其旨趣,始信涵养用敬为最

切,默存静观,超然自得,故其为人,光明宏伟,专务明本心之学,慨然以孟子

自许。唯恐斯道之失其传,诱引不倦,一时学者慕之,有如饥渴之于食饮。方岳

大臣与郡二千石,聘致庠序,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长孺为言:“人虽最灵,

与物同产,初无二本。”皆跃跃然兴起,至有太息者。为辞章有精魄,金舂玉撞,

壹发其和平之音,海内来求者,如购拱璧,碑版焜煌,照耀四裔,苟非其人,虽

一金易一字,毅然不与。乡闱取士,屡司文衡,贵实贱华,文风为之一变。

晚寓武林,病喘上气者颇久。一旦具酒食,与比邻别,云将返故乡,门人有

识其微意者,问曰:“先生精神不衰,何为遽欲观化乎?”长孺曰:“精神与死

生,初无相涉也。”就寝,至夜半,喘忽止,其子驹排户视之,则正衣冠坐逝矣。

年七十五。所著书有《瓦缶编》、《南昌集》、《宁海漫抄》、《颜乐斋稿》行

于世。

其从兄之纲、之纯,皆以经术文学名。之纲字仍仲,尝被荐书。其于声音字

画之说,自言独造其妙,惜其书不传。之纯字穆仲,咸淳甲戌进士,践履如古独

行者,文尤明洁可诵。人称之为三胡云。

熊朋来,字与可,豫章人。宋咸淳甲戌,登进士第第四人,授从仕郎、宝庆

府佥书判官厅公事,未上而宋亡。世祖初得江南,尽求宋之遗士而用之,尤重进

士,以故相留梦炎为尚书,召甲戌状元王龙泽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朋来,龙泽

榜下进士,而声名不在龙泽下,然不肯表襮苟进,隐处州里间,生徒受学者,

常百数十人。取朱子《小学》书,提其要领以示之,学者家传其书,几遍天下。

豫章为江西会府,行中书省、提刑按察司皆在焉,凡居是官者,多朝廷名公卿,

皆以宾礼延见。廉希宪之子惇为参知政事,以师礼事朋来,终身称门人。刘宣为

提刑按察使,尤加礼敬。朋来和而不肆,介而不狷,与群贤讲论经义无虚日,儒

者咸倚以为重焉。

会朝廷遣治书侍御史王构铨外选于江西,于是参政徐琰、李世安列荐朋来为

闽海提举儒学官,使者报闻,而朝廷以东南儒学之士唯福建、庐陵最盛,特起朋

来连为两郡教授。所至,考古篆籀文字,调律吕,协歌诗,以兴雅乐,制器定辞,

必则古式,学者化焉。既满考,以常格调建安县主簿,不赴。晚以福清州判官致

仕,朋来视之,漠如也。四方学者,因其所自号,称为天慵先生。每燕居,鼓瑟

而歌以自乐。尝著《瑟赋》二篇,学者争传诵之。门人归之者日盛,旁近舍皆满,

至不能容。朋来恳恳为说经旨文义,老益不倦。得其所指授者,多为闻人。

延祐初,诏以进士科取士,时科举废已久,有司咸不知其典故,以不称明诏

为惧,行省官主其事者,谘问于朋来,动中轨度,因以申请,四方得遵用之。及

请为考试官,则曰:“应试者十九及吾门,不可。”其后江浙、湖广,皆卑词致

礼,请为主文,朋来屡往应之。及对大廷,其所选士居天下三之一焉。

初,朋来以《周礼》首荐乡郡,而元制,《周官》不与设科,治《戴记》者

又鲜,朋来屡以为言。盖朋来之学,诸经中《三礼》尤深,是以当世言礼学者,

咸推宗之。至治中,英宗始采用古礼,亲御衮冕祠太庙,锐意于制礼作乐之事,

翰林学士元明善,扬言于朝,以朋来为荐,未及召而卒,年七十八。

朋来动止有常,喜怒不形于色,接宾客,人人各自以得其意。有家集三十卷,

其大者明乎礼乐之事,关于世教,其余若天文、地理、方技、名物、度数,靡不

精究。

子太古,乡贡进士。

戴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庆元奉化州人。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稍长,

从里师习词赋,辄弃不肯为。咸淳中,入太学,以三舍法升内舍生,既而试礼部

第十人,登进士乙科,教授建康府。后迁临安教授,行户部掌故,皆不就。大德

八年,表元年已六十余,执政者荐于朝,起家拜信州教授,再调教授婺州,以疾

辞。

初,表元闵宋季文章气萎篸而辞螅л滓焉酰灰哉衿鹚刮奈喝巍

时四明王应麟、天台舒岳祥并以文学师表一代,表元皆从而受业焉。故其学博而

肆,其文清深雅洁,化陈腐为神奇,蓄而始发,间事摹画,而隅角不露,施于人

者多,尤自秘重,不妄许与。至元、大德间,东南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时者,唯表

元而已。

其门人最知名者曰袁桷,桷之文,其体裁议论,一取法于表元者也。

表元晚年,翰林集贤以修撰、博士二职论荐,而老疾不可起,年六十七卒。

有《剡源集》行于世。

当表元时,有四明任士林者,亦以文章知名云。

牟应龙,字伯成,其先蜀人,后徙居吴兴。祖子才仕宋,赠光禄大夫,谥清

忠。父巘,为大理少卿。应龙幼警敏过人,日记数千言,文章有浑厚之气。应龙

当以世赏补京官,尽让诸从弟,而擢咸淳进士第。时贾似道当国,自儗伊、周,

谓马廷鸾曰:“君故与清忠游,其孙幸见之,当处以高第。”应龙拒之不见。及

对策,具言上下内外之情不通、国势危急之状,考官不敢置上第。调光州定城尉,

应龙曰:“昔吾祖对策,以直言忤史弥远,得洪雅尉,今固当尔,无愧也。”沿

海制置司辟为属,以疾辞不仕,而宋亡矣。故相留梦炎事世祖,为吏部尚书,以

书招之,曰:“苟至,翰林可得也。”应龙不答。已而起家教授溧阳州,晚以上

元县主簿致仕。初,宋亡时,大理卿已退不任事,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论经

学,以义理相切磨,于诸经皆有成说,惟《五经音考》盛行于世。应龙为文,长

于叙事,时人求其文者,车辙交于门,以文章大家称于东南,人儗之为眉山苏

氏父子,而学者因应龙所自号,称之曰隆山先生。泰定元年卒,年七十八。

郑滁孙,字景欧,处州人。宋景定间,登进士第,知温州乐清县,累历宗正

丞、礼部郎官。至元三十年,有以滁孙名荐者,世祖召见,授集贤直学士。寻升

侍讲学士,又升学士。乞致仕,归田里。

弟陶孙,字景潜,亦登进士第,监西岳祠。先,陶孙征至阙,奏对称旨,授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会纂修国史至宋德祐末年事,陶孙曰:“臣尝仕宋,宋是年

亡,义不忍书,书之非义矣。”终不书,世祖嘉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后出为江

西儒学提举。

滁孙兄弟在当时,最号博洽,儒学之士翕然推之。隆福宫以其兄弟前朝士,

乃制衣亲赐,人以为异遇焉。滁孙所著,有《大易法象通赞》、《周易记玩》等

书。陶孙有文集若干卷。

陈孚,字刚中,台州临海人。幼清峻颖悟,读书过目辄成诵,终身不忘。至

元中,孚以布衣上《大一统赋》,江浙行省为转闻于朝,署上蔡书院山长,考满,

谒选京师。二十九年,世祖命梁曾以吏部尚书再使安南,选南士为介,朝臣荐孚

博学有气节,调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摄礼部郎中,为曾副。陛辞,赐五品服,佩

金符以行。三十年正月,至安南,世子陈日燇以忧制不出郊,遣陪臣来迎,又

不由阳明中门入,曾与孚回馆,致书诘日燇以不庭之罪,且责日燇当出郊迎

诏,及讲新朝尚右之礼,往复三书,宣布天子威德,辞直气壮,皆孚笔也。其所

赠,孚悉却之。详见《梁曾传》中。使还,除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帝方

欲置之要地,而廷臣以孚南人,且尚气,颇嫉忌之,遂除建德路总管府治中,再

迁治中衢州,所至多著善政。秩满,复请为乡郡,特授奉直大夫、台州路总管府

治中。大德七年,诏遣奉使宣抚循行诸道。时台州旱,民饥,道殣相望,江浙

行省檄浙东元帅脱欢察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