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元史 >

第367部分

元史-第367部分

小说: 元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日,既而大败贼众。明年,召还,授山东宣慰使,再转知枢密院事、平章山东

行省,守御益都。大明兵压境,普颜不花捍城力战。城陷,而平章政事保保出降。

普颜不花还告其母曰:“儿忠孝不能两全,有二弟,当为终养。”拜母,趋官舍,

坐堂上。主将素闻其贤,召之再三,不往。既而面缚之,普颜不花曰:“我元朝

进士,官至极品,臣各为其主。”不屈,死之。

先是,其妻阿鲁真,历呼家人告之曰:“我夫受国恩,我亦封齐国夫人,今

事至此,唯有死耳。”家人莫不叹息泣下。已而普颜不花二弟之妻,各抱幼子,

及婢妾,溺舍南井死。比阿鲁真欲下,而井填咽不可容,遂抱子投舍北井。其女

及妾女、孙女,皆随溺焉。

是时有申荣者,平章山东行省,守东昌,荣见列郡皆降,告其父曰:“人生

世间,不能全忠孝者,儿也。”父曰:“何为?”荣曰:“城中兵少不敌,战则

万人之命由儿而废,但有一死报国耳。”遂自经。

闵本,字宗先,河内人。性刚正敏给,而刻志于学。早岁得推择为礼部令史,

御史大夫不花奇本之才,辟以为掾,平反冤狱,甚有声。擢御史台照磨。顷之,

迁枢密院都事,拜监察御史,迁中书左司都事,五转为吏部尚书,移刑、户二部,

皆以能见称。本素贫,且有目疾,尝上章乞谢事,不允,诏授集贤侍讲学士。大

明兵薄京师,本谓其妻程氏曰:“国事至此,吾知之久矣。愧不能立功补报,敢

爱六尺躯苟活哉!”程氏曰:“君能死忠,我尚有爱于君乎!”本乃朝服,与程

氏北向再拜,大书于屋壁曰:“元中奉大夫、集贤侍讲学士闵本死。”遂各缢焉。

二女:长真真,次女女,见本死,呼天号泣,亦自缢于其傍。

有拜住者,康里人也,字闻善。以材累官至翰林国史院都事,为太子司经。

兵至,拜住谓家人曰:“吾始祖海蓝伯封河东公者,与太祖同事王可汗,太祖取

王可汗,收诸部落,吾祖引数十骑驰西北方,太祖使人追问之,曰:‘昔者与皇

帝同事王可汗,王可汗今已灭,欲为之报仇,则帝乃天命;欲改事帝,则吾心有

所不忍,故避之于远地,以没吾生耳。’此吾祖之言也。且吾祖生朔漠,其言尚

如此,今吾生长中原,读书国学,而可不知大义乎!况吾上世受国厚恩,至吾又

食禄,今其国破,尚忍见之!与其苟生,不如死。”遂赴井死。其家人瘗之舍东,

悉以其书籍焚之为殉云。

赵弘毅,字仁卿,真定晋州人。少好学,家贫无书,佣于巨室,昼则为役,

夜则借书读之。或闵其志,但使总其事而不役焉。尝受经于临川吴澄。始辟翰林

书写,再转为国史院编修官,调大乐署令。大明兵入京城,弘毅叹息曰;“忠臣

不二君,烈女不二夫,此古语也。我今力不能救社稷,但有一死报国耳。”乃与

妻解氏皆自缢。

其子恭,中书管勾,与妻子诀曰:“今乘舆北奔,我父子食禄,不能效尺寸

力,吾父母已死,尚何敢爱死乎!”或止之曰:“我曹官卑,何自苦如此。”恭

叱曰:“尔非我徒也。古者,忠义人各尽自心,岂问职之崇卑乎!”遂公服北向

再拜,亦缢死。

恭女官奴,年十七,见恭死,方大泣,适邻妪数辈来,相率出避,曰:“我

未适人,避将何之?”不听,妪欲力挽之,女曰:“人生在世,便百岁亦须一死。”

乃潜入中堂,解衣带自经。

郑玉,字子美,徽州歙县人。幼敏悟嗜学,既长,覃思《六经》,尤邃于

《春秋》,绝意仕进,而勤于教。学者门人受业者众,所居至不能容。学者相与

即其地构师山书院以处焉。玉为文章,不事雕刻煅炼,流传京师,揭徯斯、欧阳

玄咸加称赏。至正十四年,朝廷除玉翰林待制、奉议大夫,遣使者赐以御酒名币,

浮海征之。玉辞疾不起,而为表以进曰:“名爵者,祖宗之所以遗陛下,使与天

下贤者共之者,陛下不得私予人。待制之职,臣非其才,不敢受。酒与币,天下

所以奉陛下,陛下得以私与人,酒与币,臣不敢辞也。”玉既不仕,则家居,日

以著书为事,所著有《周易纂注》。十七年,大明兵入徽州,守将将要致之,玉

曰:“吾岂事二姓者耶!”因被拘囚。久之,亲戚朋友携具饷之,则从容为之尽

欢,且告以必死状。其妻闻之,使语之曰:“君苟死,吾其相从地下矣。”玉使

谓之曰:“若果从吾死,吾其无憾矣。”明日,具衣冠,北向再拜,自缢而死。

黄冔,字殷士,抚州金溪人。博学明经,善属文,尤长于诗。至正十七年,

用左丞相太平奏,授淮南行省照磨,未行,除国子助教,迁太常博士,转国子博

士,升监丞,擢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八年,京城既破,冔叹曰:

“我以儒致身,累蒙国恩,为胄子师,代言禁林。今纵无我戮,何面目见天下士

乎!”遂赴井而死,年六十一。有诗文传于世。

柏帖穆尔,字君寿,蒙古人。家世历履无所考。居官所至,以廉能著声。至

正中,累迁为福建行省左右司郎中。行省治福州。二十七年,大明以骑兵出杉关,

取邵武,以舟师由海道趣闽,奄至城下。柏帖穆尔知城不可守,引妻妾坐楼上,

慷慨谓曰:“丈夫死国,妇人死夫,义也。今城且陷,吾必死于是,若等能吾从

乎?”皆泣曰:“有死而已,无他志也。”缢而死者六人。

有十岁女,度其不能自死,则绐之曰:“汝稽颡拜佛,庶保我无恙也。”甫

拜,即挈米囊压之死。乳媪抱其幼子,旁立以泣,柏帖穆尔熟视之,叹曰:“父

死国,母死夫,妾与女,从父者也,皆当死。汝三岁儿,于义何所从乎?为宗祀

计可也。”乃命媪抱匿旁近民舍,而敛金珠畀之曰:“即有缓急,可以此赎儿命。”

有顷,兵入城,即举灯自燃,四围窗火大发,遂自焚死。

迭里弥实,字子初,回回人。性刚介,事母至孝。年四十,犹不仕,或问之,

曰:“吾不忍舍吾母以去也。”以宿卫年劳,授行宣政院崇教,三迁为漳州路达

鲁花赤,居三年,居甚安之。时陈有定据全闽,八郡之政,皆用其私人以总制之。

朝廷命官,不得有所与。大明兵既取福州,兴化、泉州皆纳款。或以告,迭里弥

实仰天叹曰:“吾不材,位三品,国恩厚矣,其何以报乎!报国恩者,有死而已。”

亡何,吏走白招谕使者至,请出城迓之,迭里弥实从容语之曰:“尔第往,吾行

出矣。”乃诣厅事,具公服,北面再拜毕,引斧斫其印文,又大书手版曰“大元

臣子”。即入位端坐,拔所佩刀,剚喉中以死。既死,犹手执刀按膝坐,俨然

如生时。郡民相聚哭庭中,敛其尸,葬东门外。

时又有获独步丁者,回回人,旧进士,累官佥广东廉访司事;有吕复者,为

江西行省左右司都事。皆闲居,寓福州。而复以行省命,摄长乐县尹。福州既下,

获独步丁曰:“吾兄弟三人,皆忝进士,受国恩四十年,今虽无官守,然大节所

在,其可辱乎!”以石自系其腰,投井死。复亦曰:“吾世食君禄,今虽摄官,

若不以死报国,则无以见先人于地下。”引绳自经死。获独步丁兄曰穆鲁丁者,

官建康;曰海鲁丁者,官信州。先是,亦皆死国难云。

朴赛因不花,字德中,肃良合台人。有膂力,善骑射。由速古儿赤授利器库

提点,再转为资正院判官,累迁同知枢密院事,迁翰林学士,寻升承旨,赐虎符,

兼巡军合浦全罗等处军民万户都元帅,除大司农,出为岭北行省右丞,升平章政

事。至正二十四年,甘肃行省以孛罗帖木儿矫弑皇后、皇孙,遣人白事,平章政

事也速答儿即欲署谕众榜,朴赛因不花持不可曰:“此大事,何得轻信,况非符

验公文。”卒不署榜。既而果妄传。会皇太子抚军冀宁,承制拜朴赛因不花翰林

学士承旨,迁集贤大学士,又为宣政院使,遂拜中书平章政事。大明兵逼京师,

诏朴赛因不花以兵守顺承门,其所领兵仅数百羸卒而已。乃叹息谓左右曰:“国

事至此,吾但知与此门同存亡也。”城陷被执,以见主将,唯请速死,不少屈。

主将命留营中,终不屈,杀之。

是时有张庸者,字存中,温州人。性豪爽,精太乙数,会世乱,以策干经略

使李国凤,承制授庸福建行省员外郎,治兵杉关。顷之,计事赴京师,因进《太

乙数图》,顺帝喜之,擢秘书少监。皇太子立大抚军院,命庸团结房山,迁同佥

将作院事,又除刑部尚书,仍领团结。会诸寨既降,庸守骆驼谷,遣从事段祯请

援于扩廓帖木儿,不报。庸独坚守拒战,众将溃,庸无去志。已而寨民李世杰执

庸出降,以见主将,庸不屈,与祯同被杀。

丁好礼,字敬可,真定蠡州人。精律算,初试吏于户部,辟中书掾,授户部

主事,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复入户部为员外郎,拜监察御史,又入户部为郎中,

升侍郎。除京畿漕运使,建议置司于通州,重讲究漕运利病,著为成法,人皆便

之。除户部尚书。时国家多故,财用空乏,好礼能撙节浮费,国家用度,赖之以

给。拜参议中书省事,迁治书侍御史,出为辽阳行省左丞,未行,留为枢密副使。

至正二十年,遂拜中书参知政事。时京师大饥,天寿节,庙堂欲用故事大宴会,

好礼言:“今民父子有相食者,君臣当修省,以弭大患,燕会宜减常度。”不听,

乞谢事,乃以集贤大学士致仕,给全俸家居。扩廓帖木儿扈从皇太子还京,输山

东粟以遗朝贵,馈好礼麦百石,好礼不受。二十七年,复起为中书平章政事,寻

以论议不合,谢政去,特封赵国公。大明兵入京城,或勉其谒大将,好礼叱之曰:

“我以小吏致位极品,爵上公,今老矣,恨无以报国,所欠惟一死耳。”后数日,

大将召好礼,不肯行,舁至齐化门,抗辞不屈而死,年七十五。

是日,中书参知政事郭庸亦舁至齐化门,众叱之拜,庸曰:“臣各为其主,

死自吾分,何拜之有!”语不少屈而死。庸字允中,蒙古氏,由国学生释褐出身,

累迁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与同列劾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丧师,左迁中兴总管

府判官。其后也先帖木儿以罪黜,召拜监察御史,累转参政中书,其节义与好礼

并云。

卷一百九十七 列传第八十四

◎孝友一

世言先王没,民无善俗。元有天下,其教化未必古若也,而民以孝义闻者,

盖不乏焉。岂非天理民彝之存于人心者,终不可泯欤!上之人苟能因其所不泯者,

复加劝奖而兴起之,则三代之治,亦可以渐复矣。

今观史氏之所载,其事亲笃孝者,则有临江刘良臣,汴梁陈善,同官强安,

沈州高守质,安丰高泽,巩昌王钦,修武员思忠,榆县王士宁,河南朱友谅,泉

州叶森,宁陵吕德,汲县刘淇,建昌郑佛生,堂邑张复亨,保定邢政,宁夏赵那

海,临潼任居敬,陇西周庆、徐德兴,汝宁李从善,华州要敬,色目氏沙的。其

居丧庐墓者,则有太原王构,莱州任梓,平滦王振,北京张洪范,登封王佐,下

蔡许从政、张鐩,富平王贾僧,郑州段好仁、赵璧、薛明善、张齐,汴梁韩荣、

刘斌、张裕、何泰、史恪、高成、邓孝祖、李文渊、杜天麟、张显祖,泾阳张国

祥,延安王旻,东昌张翚,永平梁讷,高唐郑荣、刘居敬,同州赵良,南阳周郁、

陈介、刘权,大同高著、江郁、毛翔,归德葛祥、张德成、张逊、王珪、刘弼,

汲县徐昌祖,真定宋贞、王世贤,晋宁史贵,保定耿德温、张行一、贾秉实、张

勖,河南王宗道、孙裔、夹谷天祐,赵州赵德隆,安丰王德新、石思让、翼宁、

何溥,大都王麟、李简,华阴李宁、屈秀,怀庆侯荣、丁用、郭天一,耀州王思,

中牟阎让,曹州邓渊、吕政,徐州胡居仁、张允中,卫辉王庆,福建朱虞龙,随

州高可焘,济宁魏铎,武康王子中,淮安翟諟,汶上赵恒,须城许时中,衡山

欧阳诚复,江陵穆坚,苏州王钦,定陶元显祖,绛州姚好智,宿州孙克忠,集庆

傅霖,济南宋怀忠、牟克孝,汝宁张郁,泉州黄道贤、谷城王福,解州靖与曾,

般阳戴贞,兖州王治,沔阳徐胜祖,兴中石抹昌龄,峡州秦桂华,蒙古、色目氏

纳鲁丁、赤思马、改住、阿合马、拜住、木八剌、玉龙帖木儿、锁住、唐兀歹、

晏只哥、李朵罗歹、塔塔思歹。其累世同居者,则有休宁朱震雷,池州方时发,

河南李福,真定杜良,华州王显政,建宁王贵甫,句容王荣、周成,鄢陵夏全,

保定成珪,开平温义,大同王瑞之,平江汤文英,鄜州员从政,江州范士奇,泾

州李子才,宿州王珍。其散财周急者,则有河南高颜和,台州程远大,潭州汤居

恭、李孔英,建康汤大有,吉州刘如翁、严用父,高唐孟恭,松江管仲德、章梦

贤、夏椿,江陵陈一宁,中兴傅文鼎,永州唐必荣,济南李恭,宁夏何惠月。天

子皆尝表其门闾,或复其家。故援《唐史》之例,具列姓名于篇端。择其事迹尤

彰著者,复别为之传云。

王闰,东平须城人。父素多资,既老,尽废之,不甘淡薄,每食必需鱼肉,

闰朝夕勤苦入市,营奉无阙。父性复乖戾,闰左右承顺,甚得其欢心,乡里称焉。

父尝卧疾,夜燃长明灯室中,火延篱壁间。闰闻火声,惊起驰救,火已炽,烟焰

蔽寝户。闰突入火中,解衣蒙父,抱而出,肌体灼烂,而父无少伤。一女不能救,

遂焚死。中统二年,复其役。

郭道卿,兴化莆田人。四世祖义重至孝,宋绍兴间有诏旌之,乡里为立孝子

祠。至元初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