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165部分

锦衣为王-第165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就是大人的人情……”金千石大声道:“小人们心服口气,再也没有什么话可说了。”他扭头向着何遂中,道:“小何,我们该怎么样,你说吧。”
    “是,我知道了。”在场的人都知道张佳木向来说话算话,绝不会来哄骗他们。是以何遂中也是朗声答应下来,接着便是按张佳木拟定的幼军军例判案,他虽然年幼,但担任幼军试军法官也不短日子了,所有的条令案例都很娴熟,现在又是心无旁骛,所以判定起来很快,没过一会功夫,所有闹事的幼军已经全部判定罪名,拟好了刑罚。
    陈逵还没说什么,倒是程森站在张佳木身后,趁着何遂中判案的时候悄声道:“大人真是宅心仁厚,末将心中佩服的紧。”
    他虽然不是张佳木的嫡系,不过现在这样也算是隐隐有效忠之意了。
    张佳木转过身来,向着程森笑一笑,但却是什么话也没说。眼前这些少年已经是一个个面lou喜色,判例之后,又有张佳木讨回公道的承诺,自然是天大的事也平定下来了。事实上,在张佳木之前陈逵也说要讨回公道,只是他的身份和张佳木差的太远,大家倒是不担心陈都督会说话不算,但是毕竟他实力有限,大家不能心服罢了。
    所以说,有的事不同的人来做,结果就是不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了。
    至于程森所说的,就是张佳木有意轻纵回护这些少年。其实今天这些少年幼军犯的罪并不是一条喧哗营啸这么简单,而是聚众哗变。
    这一条,首罪是无论如何要处斩的。
    张佳木这么一弄,等于是开拖了十余条性命,毕竟是幼军提督和锦衣卫都督,如果张佳木一心追查法办的话,就非得掉十几个人头不可了。
    “大人,派到曹府的人还没有回来,”把总官上前禀报,张佳木摆一摆手,答道:“先执行军纪,把咱们自己的事料理清楚了,再说其它。”
    他的语意平淡温和,在场的人不知道他的用意,只得唯唯诺诺,各自退下办事便是。若是换了刘勇或是庄小六,又或是坊丁中的那几个心思灵敏的人,或是任怨在此,必定已经听出来张佳木心中极为愤怒,只是他自制力很强,一般不大了解或是不大亲近的人看不出来而已。
    “对了,”张佳木向着曹翼吩咐道:“派几个人,你们自己去,也要派内卫的人去打听打听,那个御史是什么人,他的家人背景是怎么样的,天亮之前,我要知道结果。”
    “是的,大人,”曹翼点头应答,道:“请大人放心,明天早晨必定会有消息。”
    直卫都是精挑细选,就算不能独挡一面,好歹也是张佳木身边的人,除了有几个文职幕僚之外,还有各方各面的人才。多半是专注于武力,也有的负责和各部门的沟通联络,也有的手眼灵活,也有的精通文墨,现在直卫数字也在直线上升之中,预计将来总得有百人左右,在一个都督来说显然是太过逾制了,但以张佳木的权势来说,倒也算不得什么。
    军法官判定之后,已经开始执行军法,虽然时辰已经不早,但营中反正都上下忐忑不安,所以干脆就大张灯火,并且把幼军集合起来,就在校场上执行军法。
    共有三百多人犯例当罚,多半只是口头警告,还有百多人被判禁闭,其余的打皮鞭或是军棍,打完之后再加以禁闭。
    执行的军法官把皮鞭抽的山响,军棍打在人身上,则只是一种咚咚的闷响声。
    所有的幼军成员都集于校场之上,人人都是面色如土,不过就算是被判打四十军棍的也是挺直了胸膛,一个个排列受刑,却是意气昂扬。
    不管怎么样,今晚张佳木的判罚却是助长了幼军的傲气,也使得幼军上下团结一心,今晚是世家子弟替寒门子弟争一个公道,虽然受刑的有不少寒门子弟,但世家子弟却比寒门子弟更多,可能是他们胆子也更大一些吧。
    无论如何,这一通打反而使得军心大振,那些站着看众人受刑的人也是越看腰板越挺,也有不少人在心中极为后悔,要是知道也就是这样,刚刚也就没有必要往后缩了。
    “不看了。”略微看了一会,摆了摆样子,张佳木便暗中从将台上下来,带着众人自到官厅之中,等他坐定之后,便向着众人道:“军心看起来还算振奋,不过,我答应人的话如果办不到,只怕这个提督就当不下去了。”
    此话别人也无法接,各人只是默然不语。倒是程森地位超然一些,因此上前一步,拱手道:“大人,末将觉得此事不妨禀报给皇上和太子知道,想来皇上和太子都会有所区处的。”
    说是皇帝和太子都会有所区处,不过这件事可能最上火的应该是太子吧。不管怎么样,太子在幼军里投入的心血也不少。其实每位皇帝在没有登基之前都是一样的,当年宣德皇帝的幼军,还有当今皇帝的幼军都有很多得力的人才,而在皇帝成长即位之后,当年幼军中人有不少都超速提拔,被当初的太子,后来的皇帝倚为柱石,现在的这些幼军虽然实际掌握在张佳木手中,但张佳木亦是太子的心腹爱将,将来太子即位之后,幼军和张佳木自然也就是太子掌握实权的得力臂助。
    政治就是这样,不是说你是皇帝就有实权,有时候,新君受制于老臣也不是什么新闻了。太子一即位就有一群人,恐怕也就是当初成祖皇帝为宣德皇帝成立幼军的重要原因了。
    “不过,为什么这么担心呢?”张佳木思索着程森的话,脑子里却是如电光火石一般,突然一亮。
    成祖皇帝英毅果决,当初的皇太子虽然形态臃肿,不良于行,可能是患有一些肥胖导致的疾病,比如中风一类,但皇太子辅助成祖多年,在成祖为燕王起兵之时,后方的政务后勤都是在皇太子手中,后来南军北上,一直打到当时的北平城下,是皇太子召集后备的军队和城中的民众抵抗南兵,血战数月,北平城几次差点被攻打陷落,但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为人仁德,善于驭众,能让城中的文武官员和百姓出尽全力,所以尽管南兵占尽优势,后来却仍然攻不下城,结果燕王,亦就是成祖皇帝引兵回救,大败南兵。
    成祖能得国,这一役也极为重要。因为靖难之役打了四年,后来是绕过山东和江北,一直偷偷到江南,趁着南京空虚人心不稳的良机,等于是偷了城下来。如果继续在正面对战打下去,恐怕以当时燕王的力量是迟早要败亡的吧。
    正因为如此,尽算汉王和赵王都是成祖爱子,也是马上征战的猛将,但两个藩王先后夺嫡都失败了。而成祖尽管非常不喜欢皇太子,还是选择让他即位。
    但让人奇怪的事,就是同时也策立了皇太孙,也就是当今皇帝的父亲,宣德皇帝。
    传言是成祖喜欢当时的太孙,认为英武类已,所以特别策立,但策立太孙的同时,皇帝还帮着太孙挑选合格而威望足够的辅佐僚属,而且最为吊诡的事还成立了幼军,并且全部是为皇太孙挑选的大臣家和勋戚家的子弟,这样,太孙手中就有足够的实力,哪怕没有即位,也没有人能动摇他的势力了。
    现在一看,什么也明白了。
    但张佳木只是在想:“为什么要如此呢?”
    ': '
第二百七十四章 宫闱旧事
    为什么要如此,自然是因为怕皇太孙地位不稳。甚至,就是他的两个皇叔,汉王和赵王。
    但实际一想,汉王和赵王已经不足为虑了。
    汉王在成祖在世时就败亡了,至于赵王,明明是反迹未lou,当时宣德皇帝还是皇太子,正在南京,听说仁宗逝世,没有几天就从南京秘密回了北京。
    据说赵王安排人手在途中伏击皇太子,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张佳木执掌锦衣卫,对国朝当年的秘辛也了解很多了。所谓赵王伏击皇太子阻挠即位根本就是编出来的流言,仁宗崩逝很快,即位不及一年就大行,死因扑朔迷离,根本就是一件宫闱秘事。
    要知道,皇太子在南京,相隔数千里,就算太子暗中接到消息,星夜就道,但赵王如何知道宫闱生变?并且迅速调配人马,去估击不知道什么时候到,用什么身份,带多少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走哪条道的皇太子?
    所以这只是个阴谋,一个陷害赵王,用来做亲征借口的阴谋罢了。
    皇太子,也就是宣德皇帝一回京,没有多久就爆出赵王心怀不轨的流言,然后京师议征,但宣德皇帝没有经过廷议,直接带禁军亲征,几天功夫,就把赵王给生擒了。
    要是赵王一心叛乱,甚至敢伏击皇太子,又怎么会一点防备也没有,一直到官兵杀到城下,还是一点消息和戒备也没有,就这样束手就擒?
    所以根本就是宣德皇帝为了铲除异已,断然先行下手,直接把这个叔王给阴了。
    赵王被俘之后先是被关了很久,后来宣德皇帝一时兴起,跑去看这个叔王。结果赵王一脚绊倒了皇帝,若不是心中愤恨之极,又怎么会做这种愚蠢之极而且有害无益的举动?
    结果赵王被丢在铜钟里,外面燃烧柴草,结果铜钟被烧的通红,赵王也被一焚成灰,所谓谋反,伏击皇太子的公案,也就随着那一把火之后烟消云散了。
    这件事,因为和张佳木的亡父有关,所以他借着特权再三再四的调查,所以才知道前因后果,细节所知不多,但大约还是知道了不少事情。
    最少,他知道父亲身为幼军,也就是宣德帝的亲信心腹,恐怕帮着皇太孙,皇太子,然后到皇帝做了不少隐秘的事。
    不仅隐秘,而且是秘不能宣,根本不能说出来给外人知道。不然的话,就算成祖在世时不能说,仁宗在世时也不能说,宣德帝自己即位后,总能给张佳木的亡父述功升职了吧?
    结果没有。
    也就是说,张佳木的亡父做了那么多,皇家中不少人都知道其人,但这件功劳和这段往事被皇家刻意隐瞒了下来,根本就不能为人所知。
    知道内情的,也就是皇家中人,还有彭城伯夫人这样的外戚中的长者亲人,也只有这些人才够资格知道真正的内情吧。
    张佳木现在好奇的就是,父亲这个幼军成员,究竟在当年,在永乐年间,在宣德年间,都做了些什么事,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至少,他知道父亲恐怕介入很深,立功也不小。
    现在他住的那座大宅,也就是当今皇帝赐给的宅院,豪华阔大,根本不宜人臣所居。其实现在他查清楚了,这原本是座王府,是成祖年间修筑,大约是要给某个皇子或是王孙居住,很奇怪,并没有修在王府井一带,因为当时在那里修筑了几十座王府,用来给成祖众多的皇子和王孙居住,等他们长大之国就藩后再收回赐给别的王孙。但张佳木所居的这座王府并没有赐出去,盖好之后,根本就没有人来居住,空置闲废了几十年后,倒是当今皇帝又拿了出来赐给了张佳木。
    这其中,有什么联系?光是这件事,就颇费人的思量了。
    “大人,大人?”
    “嗯,什么?”张佳木猛然惊醒,看看座下人时,都是用一种惊异的眼光看向自己。他微微一征,知道是自己想的太入神了,因此歉然一笑,答道:“刚想了一件事,倒是出了神了。”
    他看到是曹翼在叫自己,再看看房中的油灯已经燃了一半,知道自己想事想的太出神,恐怕时间已经过去很久,想来,下头的人头一回见他如此,也是惊诧莫名吧。
    “唉,有事说吧。”
    张佳木也是有点心烦。刚刚是想把众人叫进来,借着这一次幼军营里闹事的机会,就便儿把军法理一理,再借着这一次的机会,挑几个人才,各施其才。
    现在也没有心思理会了,只是趁着曹翼还在考虑的时候,张佳木向着陈逵道:“今晚的事,也不要追究了。我看,那个何遂中很不坏,以后就往军法官上栽培他吧。”
    “是,末将也是这样想的。”陈逵很高兴,他这个副将和程森不同,程森主战术战略的讲授,也管装备军饷什么的,平时的训练和人员管理都是陈逵。
    这自然也是张佳木的安排,因为此类的事情最容易掌握全军,不是名义上的,而是真正的掌握军中实权。
    张佳木虽然是提督,而且军中将领多是他的亲信,但锦衣卫那边毕竟事多,他没有办法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幼军那里。陈逵这样的将领必须要总领全局,绝不能把实权落在外人手中。既然如此,他对下面的这些幼军将士自然是极为了解,而且爱才之心人皆有之,大约人处的时间长了都会有感情吧,陈逵刚刚一直也是悬着心。
    “至于金千石,”张佳木沉吟道:“他胆色很好,而且心细。我看……嗯,等一阵再说吧。”
    各人听他说到最后,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觉有点愕然。
    其实金千石确实是胆大心细,刚刚面争之时,他不停的调停着何遂中等人的说辞,尽量把事情往喧哗上引,可能,他也是听出了张佳木的意思,所以才会有那样的表现吧。
    原本张佳木要提拔这个少年到中军,将来再任用在锦衣卫里,不过想想拔苗助长反而不美,所以话到嘴里,却是又退了回去。
    各人不明所以,张佳木也没有解释的打算,只是淡淡道:“小曹,说说你的事吧。”
    曹翼为人忠诚勤恳,而且勇武过人,只是心思没有庄小六动的快,嘴更没有庄小六油滑,是个很木讷的人,若是不然,张佳木也不会把他留在身边了。
    他想了半天,才慢吞吞地道:“大人,御史姓李,是曹吉祥公公的义子,在都察院里这厮的名声也不大好,毕竟,拜太监当干爹,这个御史的风骨就是有限的很了。”
    “哦,原来如此。”
    去城里问曹铎意见的人一直没有回来,张佳木心里也大约知道曹铎的态度是怎样了。自然,公然反对去找御史的麻烦是说不过去,不过说支持的话也是绝无可能,所以曹铎干脆避而不答,根本不加理会。而报信人为了等回信,也只能呆在那边一直不回来了。
    没有回答,就是一种无声的回答。
    张佳木冷笑一声,却也是有点难以措手之感。最近朝局稳定,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