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192部分

锦衣为王-第192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没有什么,一个胖乎乎的孩童。尽管将来他是这个王朝的主人,但现在还只是个半大的孩子,尽管他在脸上做出种种威严的样子出来,但观注的目光,却还是集中在张佳木身上。
    “看着没有,和小爷同车啊。”有人道:“这就是一字并肩王”
    “是啊”
    “瞧着没有,救了太子,封一字并肩王了。”
    各人正在热议,有人冷笑道:“你们纯是屁,没瞧着?张大人是坐在太子脚前,这还是保驾的意思,这点都瞧不出来,什么眼神。”
    被这么一说,各人都是瞧了出来,有人不觉一拍腿,大叫道:“忠臣,忠臣啊。这会还不忘了护着小爷,这才是咱们大明一等一的忠民。”
    “岳王也就是这么着了”
    “对,瞧张大人仪表堂堂,剑眉星目,正色俨然,瞧着没有,这就是正气所生的相貌”
    人群之中,尽是欢喜,赞叹,原本的怀疑,忧虑,甚至是惶恐害怕的情绪全部消失不见了,在众人的欢喜赞叹和欢呼声中,车驾一直向前,再向前,向着宫城的方向直驶而去。
    尽管有阴谋,有冷笑,有恶毒的诅咒,但对很多人来说,这一天,却仍然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狂欢。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三百一十六章 宫宴
    第四卷锦衣都督第三百一十六章宫宴
    “吾儿平安归来,真真是可喜之事。来,众卿随朕一起满饮此杯。”
    皇太子平安归来,一场虚惊。既然无事,就是喜事。普通的大臣自然早就出宫,勋戚也走了个七七八八,留在云台赐宴的,则自然都是非常亲近的亲臣。
    虽然是给太子压惊,但主角毫无疑问是张佳木。
    几个驸马都尉都在,会昌侯在,彭城伯在,五六个亲臣勋臣,再加上张佳木,皇太子,皇帝,每人都是食前方丈。
    就是摆了一张小方桌,菜和酒都是川流不息的上来,但御前哪有真吃真喝的道理,不过是点点筷子,以谢皇恩。
    酒,倒是切切实实的喝了几杯。
    皇帝当然不能向臣下敬酒,皇宫赐宴,是有一定的流程规矩,极尽详细。太子坐在皇帝左侧下方,几个驸马倒是连着向张佳木敬了几轮。
    大家心里明白,这就是皇家在向张佳木这个外臣致谢了。
    “谢皇上。”众人举杯,满饮,几个不善饮的,连干几杯之后,已经是面色潮红,酒意上头。
    宫中赐宴,太监职权再重,地位再高,却也是不能够与亲勋大臣们在宴席上并列而坐的。
    皇帝的脸也有些发红,大约也是不胜酒力吧,他站起身来,竟是走到张佳木身前,重重一拍,道:“怎么样,我就说你是个好孩子。当年你父亲办事就是这样稳重,滴水不露……”
    “呃,”皇帝打了个酒嗝,似乎有点担心的看了一下张佳木。
    张佳木早就知道其中的水很深,自己也在查,脸上却是一副喝迷糊了,也是一副被夸迷糊了的表情,仰面朝天,一脸笑意的看着皇帝。
    “好好好,”皇帝转回座位,向着众人道:“就是这样,散了吧。不过,有话朕要说在头里,这一回,佳木要受重赏,朕的意思,打算封佳木为伯爵。”
    在场的人,不是和张佳木交好也算不上仇敌,这一回张佳木建功甚伟,侍奉太子回来又轰动全城,说是封一个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况且皇帝刚刚提起张佳木的父亲,显是也说明张佳木也是累世效力清白人家出身,这样的人家,和勋臣又有多大区别,所以尽可以放心的了。
    “你下去吧,”皇帝斟酌着向张佳木道:“封爵的事,还有别的赏赐,这几天就会定下来。你经此大变,想来也很累,在家里好好歇着,没事不要出来走动了。”
    “是,”张佳木一副很受感动的样子,连连点头,垂首道:“皇上的吩咐,臣都记着,请皇上放心就是了。”
    他又抬起了头,向着皇帝道:“不过,封爵之事,臣有下情上禀。”
    “哦哦,说,说说看”
    “臣还年轻,侍奉皇上和太子的年头还早,不妨就不要封爵,给臣留点进步余地,如何?”
    皇帝大笑,环顾左右,笑道:“看看,只有人削尖了脑袋要封爵的,哪有把这等好事往外推的?”
    会昌侯孙继宗也站起身,笑道:“佳木怕是欢喜的糊涂了,朝廷名器,哪能这么推来让去的。皇上赐爵,是酬功的意思,该受则受嘛。”
    “这话不对。”皇帝直摇头,道:“孙卿说的太硬了一些,不合朕意。”
    孙继宗向来算是和张佳木有点交情,今天的话也是话里有话,张佳木一听就明白了,这厮是叫自己拼命推辞
    再想想曹吉祥的态度,还有朝中那些居心叵测的大臣们的表情,张佳木已经省悟过来。不遭人忌是庸材,不过,现在的他,也真的可以说是太过于木秀于林,那摧折的风,恐怕将会是不折不扣的狂风
    如果对这个伯爵坦然受之的话,很可能,几方势力会一起来打自己
    那么,怎么在不损颜面,不使自己威望受损的的前提之下,把这件事给推掉呢?这,倒是一件真的颇费思量的事了。
    想想皇帝也是为难,这一次,不封赏是不成,封赏太过,朝局又可能从平衡到混乱。张佳木看着一脸悠然的皇帝,心中也是颇为害怕,眼前这位圣君,到底是无奈多些,还是故意看看他这个锦衣卫都督有多少手腕,多大实力更多一些呢?
    总之,这是件大为难事。
    要是能展露实力,干翻石亨或是逼退曹吉祥,当然自己的威望会越发的高涨。毕竟是一个二十岁的非军功伯爵,这样下去,将来封公亦非难事。
    眼前两代,皇帝和太子还能驾驭的住,但帝王短命,将来的事,如何得了?
    提起这个,就不能不提英国公张辅。
    成祖年间,张辅是老国公张玉之子,靖难时,张玉战死,成祖痛失臂膀。但张辅却显露出了比乃父更强的军政能力。安南战事,如果不是张辅的能力超群出众,恐怕,也未必那么容易就平定的下来。
    最少,在宣宗年间,朝廷宣布安南的战事失败,撤布政司,撤军,由得那一块地方永远脱离中国,张辅当时,是如何想,现在的后人却也无法得之了。
    撤安南布政司,文臣力主其事,其中的奥妙,也是耐人寻味。
    张辅在永乐年间就是由侯而公,国朝第一勋臣,然后是领兵安南的大帅,军中宿将老臣,多半出于他和朱能两人门下,三大营的京营兵,京师勋戚,张辅在其中的威望,绝不会低。
    仁宗即位一年就死,宣宗年间,撤安南布政使司,亲征沙漠,再亲征擒叔父汉王,几件事下来,确立威信和兵权统属,张辅亦退居家中不理外事,饶是如此,三朝老臣的威望,仍然足以使得皇帝侧目而视。
    这是没道理可讲的,君臣之间,就是如此。
    到今上即位,张辅是太保英国公,四朝老臣之尊,亲征大事,一由王振一言而决,英国公与成国公两家,竟是无有什么动静,其中况味,就更叫人寻思再三了。
    这已经是国朝旧事,但仍然可以为来者戒。张佳木现在封爵,又不是勋戚子弟袭爵,实在是有点儿太引人注目。
    而且,光是一个空头勋爵倒不打紧,京师里十岁的国公也有过,不算什么。但二十岁的伯爵加上锦衣卫都督,这个就有点叫人寝食难安了
    思量再三,当然是以辞为妙。但看眼前皇帝的意思,却也不容推辞的样子。
    可能,一则是要酬功,皇上也得做出个样子叫人看看。有功不赏,确实说不过去。夺门之变,曹家的几个子侄都封了伯,石亨进封为公,侄子石彪也封侯爵,张佳木的恩遇,是有点被刻意打压了。
    这一次,可能也是要弥补前过吧。
    再有,便是皇帝有意要搅浑水,大臣们相安无事,就轮到皇帝不安了。
    “此事,毋庸再议。”皇帝一副定论的样子,看着众人,冷笑道:“朕知你们的意思,功高则震主,赏重则无可再加赏。”
    “臣等惶恐。”众人见此,只能免冠而跪,等皇帝继续发话。
    “张佳木的情形,朕觉得也算不得什么”皇帝侃侃而言,颇有自信,也很有说服力:“虽然年轻,但他很持重,而且,象昨夜那种大功的情形,也不会太多吧?所以,则爵平常事罢了。朕青春鼎盛,佳木在朕身边二十年,再伺候朕子三十年,封爵虽早,福泽子孙,又有什么了不起的朕不觉得,张佳木,你觉得呢?”
    话里有骨头,但算是一种善意的敲打,张佳木扑在地上,叩首道:“臣意愿如此”
    “好,哈哈。”皇帝挥手:“散了,散了。会昌侯,去见见太后,说说朕的打算和今天的事,要仔细些,挑太后爱听的,晓得么?”
    前一阵子,太后对皇帝颇有微词。皇帝是太后亲出,所以母子之间并不需要藏匿形迹。太后不愉,皇帝当然打听情形原由,一打听出来,原来是会昌侯在太后跟前诉苦,道是庄田数字不够,府中用度不足,种种开销,只能简省。
    一省,就得罪人,现在太后在还没有什么,将来,怕难为情,也怕难以为继。
    太后自然心向自己亲族,对皇帝一发火,无奈之下,只得加赐庄田八十顷,以平息此事。
    现在皇帝是笑mimi的说话,但话中的警告和不满之意,也是很明显。
    皇帝以前以亲厚闻名,现在,却是和以前大大的不一样了。
    “是,臣知道。”孙继宗为人很机警,自然一听就明白了,当下连忙答应,笑道:“请皇上放心,臣一定说的太后娘娘高兴就是。”
    “唔,好好,那就这样,散了吧。”
    如此,自然就各自散去,叩拜行礼后,众人自东华门出,几个驸马都是笑意盈盈,向着张佳木连连贺喜。
    连向来不苟言笑的焦敬都道:“宣庙年间,驸马都尉袁容二十余许人就封广平侯,宗亲之间,以为是再难出现的绝顶际遇,今日看,佳木亦不遑多让,真是恭喜,贺喜,哈哈。”
    话是皮里阳秋,颇有调侃之意,众人一听就明白过来,都是嘴角含笑,满面春风,看向张佳木不语。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三百一十七章 传奇
    第四卷锦衣都督第三百一十七章传奇
    袁容,亦是一位国朝传奇人物。初为燕王仪宾,姿容仪表过人,有伟丈夫之说。后来燕王靖难,袁容城守从征皆有功,于是为驸马都尉,封广平侯。
    后宣德年间卒,嫡子袭侯,未已亦座,庶子请袭侯爵,这一回可不许了,只准袭封为长陵卫指挥佥事,不过,宣庙特别优容袁家,特许为带俸武官,以奉公主容祀。
    焦敬拿这个来说笑,真真是特别应景。
    袁容子袁瑄正在众人队中,听得焦敬这么一说,亦复颇为自傲,此人是赵荣部下,也是报信使者之一,这会儿正在人群里说笑,现在,自然更是笑的越发大声了。
    再者,袁容先为燕王仪宾,然后屡立大功,史载袁容端谨谦和,通敏有才智,而且城守从征都有出色的表现,文武俱皆,人品仪表过人,这,用来说张佳木,简直就是天造地设,再恰当也不过了。
    这么一个笑话,众人笑的意味深长。
    张佳木脸皮再厚,也是忍不住摊手道:“驸马失言了,下官可不是仪宾。”
    “是不是,”焦敬抢着道:“咱们将来再说,哈哈。”
    他向来是老成人物,这一次这么抢着示好,倒也是极为难得。听闻此人向来以大局为重,前一阵子,张佳木抓了一群知县,焦敬好些天没给他好脸色看,这一回,救得太子回来,焦敬却是和他谈笑风生,一荣一枯,足见此人风骨,张佳木亦是不得不肃然起敬。
    不过,焦敬也是识分寸的人物,这么说笑,显见得在彭城伯夫人等人的运作下,再加上重庆公主心仪张佳木也不是什么秘密,普通的大臣和百姓当然不知道,谁敢议论,锦衣卫的南北镇抚司可不是开玩笑的地方,但宗亲之中,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秘密。说起来,是景泰年间的一件奇事,公主和一个小百户结缘,这件事,如果真成功的话,也是一桩美谈了。
    众人笑声之中,张佳木甚是狼狈,只得向众人连连拱手,急忙而出,不敢再耽搁下去了。
    薛恒倒是没和几个驸马一起胡闹,但也紧跟着他走了一阵子,然后意味深长的笑道:“我回来就听说了,太后和公主说了好一会话,后来把彭城伯夫人也叫进宫来,更是大说特说。我看,你这几天就安心等消息吧,哈哈,小子,高兴吧?”
    “这……”张佳木瞠目结舌,答道:“真不知道如何说是好。”
    他倒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感觉,说不高兴,当然不会。说很高兴,似乎也说不上。只是念头一起,眼前一道俏丽的身影闪现浮动起来,再想想当日情形,自然而然的,脸上也是露出笑意出来。
    “看看,都笑成什么样了。”
    薛恒着实拿他打趣,笑道:“以后,怕是你要和我改称呼了。”
    “唉,真有那么一天再说吧。”
    张佳木也真是招架不住,连连拱手致意,一溜烟的跑了,身后,薛恒笑声不绝,惹得宫中不少禁卫宦官大为瞩目。
    出了宫门不多远,自有曹翼一群人牵着马在等候,一见张佳木过来,半边里闪过一个人来,单臂将张佳木拦腰一搅,笑道:“大人,这么大彩头,说什么也得赏点什么。”
    在场的人,只有曹翼知道内情,知道这大彩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倒是几个人在张佳木的指挥下,辛苦弄出来的杀头抄家灭族的勾当。
    参加的人,是四个百户,曹翼也知道实情,再有,则是刘勇和薛祥,还有年锡之几人,知道内情的人一共不过十人不到,但对这么大一件事来说,知道的人已经实在是太多了。
    庄鸣虽然是铁杆心腹,但锦衣卫现在已经有规定,保密细则订的极为完备,没有必要的机密则是分为若干等级,有的可以通报,有的则是绝对机密,没有特许,一旦泄密就是极大的罪过,任何人,都不会在泄密这等事上免责。
    上次黄二因为不慎泄密的事被重责,此事一出,大家都极为警惕,知道张佳木还是当年那样,定下规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