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280部分

锦衣为王-第280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能爆发出来的惊人战斗力,却是眼前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
    不过眼前的乱象,也是叫曹钦都看不上眼。便是负责指挥的蒙古人伯颜也是把脸板的铁青,只是挥着手令道:“叫他们整队,整队”
    一听说造反,这些蒙古人倒是没有什么害怕的。他们在草原上就是经常遇到这种事,某王要杀可汗,某小汗要杀大汗,反正大家都是杀来捅去的,赢了大家杀羊吃肉,喝酒庆贺,输了,大不了一走了之,或是投降,反正他们是蒙古人,主事的是曹家,他们不过是效命,投降了大明也不会为难他们。
    抱着这种想法,这些吃了不少肉,喝了不少酒,虽然深夜,但精神却亢奋异常的蒙古人想听从号令,整队行进,那可真是太难了。
    “怎么整?”有人醉醺醺的道:“按汉人的说法还是咱们自己的?”
    “自己的吧。”伯颜知道自己的这些部下很难约束,如果按曹钦赏识提拔的那些个武官的官职来指挥,恐怕就很为难了。
    他想了一想,便道:“我们分四个百人队,我任第一百夫长,然后勃儿鲁、伯沙克、马亮分别任百夫长,十夫长由百夫长各自任命,这样可成?”
    这话说的声音很大,伯颜又是众人中威望最高的一个,用蒙古话这么一叫,大家轰然答应下来。
    不过,很快就有人道:“不对啊,马亮人呢?”
    适才曹钦回来,因为消息已经泄露,索性就是把府门大开,预备一会进出方便,关防自然就没有适才那么方便了。
    可一个大活人又失踪了,这事情可就是又透着邪了。
    而且,马亮为人仗义,武艺也很高强,就是性子有点黏糊,不象伯颜那样敢于担当,肯于做主,马亮遇事总退,所以曹钦不大欢喜,因此不叫他为主事者,不然的话,凭马亮的资格人望,也很有资格任伯颜的这个位子。
    就算这样,一个百夫长也跑不掉他的,可这么重要的一个人,居然就这么失踪了
    曹钦自然是大怒,立时叫人封锁府门,派人四处去查访马亮下落。
    这一查,自然是鸡飞狗跳,可是耽搁了一个时辰,却是连根毛也没找到。不仅是马亮失踪了,就连“先生”陈怀忠也不知去向。
    这一下,可是很多事就明了于心了。看来,这位陈先生不仅不是可资信任的人,相反,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鬼
    发觉曹福来跑了,曹钦只是愤怒,曹福来的不得志,曹福来的阴微卑下令得他根本不把对方放在心上,跑就跑了,杀他的家人泄愤,事成后再把这厮大卸八块,也就了了这口气。
    等马亮一逃,曹钦则是惊而怒。马亮是曹家栽培出来的人,又是以忠义闻名的蒙古鞑官,他竟然也是在起事前走了,这件事,就给曹钦的心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等再发现自己家供若上卿的陈怀忠一走,这一下可就是又惊又怒的同时,还带了一点恐惧之感了。
    “早教你们不要信这个神棍,”曹铎嘀咕道:“看吧,现在可真坏了大事了。”
    “坏什么事?”曹钦冷静下为,咬着牙冷笑道:“一个酸腐文人,借他的嘴鼓动人心罢了。他走了也是好事,省得咱们在前头拼杀,后头家里还担心不稳。”
    “嗯,也是”曹铎性发起来,只觉得身上燥热的紧,扯了扯箭衣的领口,大声道:“不能再耽搁了,叔父在内里的时间久了,万一出事怎么办?”
    “这,确实是。”
    算算时间,已经过了三更,城中隐约已经有几处地方响起了喊杀声,显见得是各处都动起手来了。
    一想天亮之后大局一定,最少也是曹石共天下的局面,曹钦暴戾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三分笑意。
    “伯颜”他有力的一挥手,豪气干云的道:“两个时辰,出兵到拿下长安左门,能行不?”
    这般领军打仗,行若儿戏,伯颜到底是在草原上真领过军的人物,心里暗暗叫苦,脸上却是一无表情,只道:“能,只要大官能在里头策应,我等在外骑射压制,破门当无忧。”
    “甚好。”曹钦在原地转了一圈,挥手令道:“杀曹福来全家,祭旗起兵”
    号角呜咽声中,在四百余蒙古鞑官的注视之下,曹福来的全家十余口被诛,曹钦狠狠出了一口恶气,雪地里风灯下十几颗人头显的份外狰狞,他咽了一口唾沫,突然觉得身上发冷,但脸上却是泛着病态的红光,看向狼一般的鞑官们,令道:“出发,事成后,富贵与尔等共之”
    '  '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四百八十章 知兵事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四百八十章知兵事
    “嗷嗷”四百鞑官亦是抽刀在手,一起拍打起来,一边拍打,一边嗷然而吼,声音大的骇人,犹如一股恐怖之极的声浪,向着四周弥漫开去。
    ……
    “曹家用这么多鞑官,日后非受其反制不可。”
    在与曹府相隔不远的地方,一栋高楼之内,窗户打开,内里也没有灯火,但有三五人凑在窗前,正在向下看着。
    如果有光线的话,就可以看到几个人全部都是精明外露,仿佛全身都装了消息机关,一碰一下,便可以滴溜溜的转动起来的机灵人物。
    都是人到中年的模样,有人精明外露,有人显的城府颇深,也有人一副酷厉模样,皱眉凝神,似乎在公堂断案。
    这一群人,都是颇具威仪和内在,叫人一瞧就不是凡俗之辈,而且,正是中年时候,是体力还很不错,而人生和为官经验都已经到了顶峰的时候儿,这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自然也是为了曹家这里的变乱,面对如此乱哄哄的局面,他们却是如同看戏一般,闲闲在在的,桌上放着一些小食,还有冒着热气的茶水,除了不敢张灯怕引起注意之外,简直就是一场秉烛夜谈的诗会,风雅而有趣,是文人雅士们闲时的最好。
    主人叫余子俊,景泰二年的进士,请来的几乎也全部是景泰二年的同年。说来也怪,景泰二年并不是个特殊的年份,但是这一件出的进士官运都很不坏,眼前这几位已经全部做到了六部的堂官,要么也是小京卿的位子,官拜三品四品,或是在通政闲曹,或是户部和吏部的侍郎,总之,都是有重要的执掌,而且,内拜京卿,外转巡抚都御史,到这会子,到了这个位子,都已经是升官和执掌一方的重要关头,景泰二年到天顺二年,时间不久,这一界进士们的官运,算是官符如火了。
    客人中,颇显刚愎之色的叫王越,以知兵著名。还有一位叫做陈鉞的,亦以知兵闻名,两“越”虽是同年,专攻一块,交情就显的很深厚了,今夜事起,余子俊暗中派人邀约,两人也是青衣小帽,联袂而来,显的交情极为深厚。
    再有几位,则各有职司,总之,也都是方面大员。
    至于有一位已经要外放的,则是官运不得意的前辈,正统七年的进士韩雍。此人将由京卿外放到江西做巡抚,以他右佥都御史兼任江西巡抚,算是升迁,所以韩雍脸上颇有欢愉之色,话说也有点儿言不及义。
    只有在曹家闹腾的不成模样时,他才皱眉说话,说的,也就是适才的论断之语。
    “怎么?”余子俊为人诙谐,颇好朋友,所以府上经常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颇为讨喜的一个人。韩雍要说起脾气之大,为人之刚愎,其实还远在王越之上,余子俊能敷衍的很好,就说明主人确实是一位长袖善舞,很善交结朋友的人物。
    此时他拿韩雍打趣,因为从科名上来说,韩雍是前辈,别人不好说什么,只有余子俊的交情够,因此笑着道:“学生还以为熙翁在操心江西巡抚任上的事,无心顾及其它咧,怎么,也瞧着曹家那里闹的太不成话了?”
    “呃,这个这个……”韩雍满脸通红,颇为不乐的盯了余子俊一眼,看到对方一脸的诙谐,倒也不好说什么,也只得一摇头就罢了。
    “熙翁,”王越向来对任何人都不服气,崖岸高峻,清刚自诩的一个人,又向来以知兵闻名,所以对韩雍的判断并不服气,当下带着一点不服之意,语气也有点激烈的问道:“难道老先生以为,曹家能成大事乎?”
    王越虽然官职未显,但最近已经有风声出来,他就要外放山东按察使。文官外至按察,转布政,或是直接为巡抚兼副都御史,都是大拜的前兆。因此,韩雍也不小视他,目光与对方直视,答道:“某以为,胜负在五五之间。”
    “学生倒不这么觉得,”王越平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道:“鞑官素无纪律,虽勇悍,但无法部勒以军法,所以,必败无疑。”
    “虽是如此,君没有想过内应之事么?”
    “内应?”王越大感震惊,不过,他很聪明,很快就明白过来,面色也是转为苍白,良久之后,才吃吃道:“老先生说的是曹吉祥这权阉吗?”
    “自然”韩雍面色也是凝重之极,摇头道:“如此大事,曹吉祥岂能不与闻?咱们离的近,已经看的清楚。你们看,天快五更,一会就有亮色,虽然大雪,但今晨亦有朝会,一会儿甲士破门,曹吉祥在内主事,曹钦拥兵控制皇城和宫城,锦衣卫那边杀声响亮,显是还有大军围攻,如此,三家权臣去其一,两家联手,朝纲还有什么可说的”
    “有大学士李贤等”
    “一介书生,并无兵权,况皇上如果落入他们手中的话,那可真是奈何,奈何”
    “君臣大义已分,就是他们也做不得逆上之事”
    “若有理由废帝,又当如何?”
    “这,真真是玩笑话,熙翁莫非饮茶也能饮的大醉?”
    “不然,我没有醉,更不是胡话。历来政变者,都有想好的理由。不然,汉之霍光废汉帝,一个月做一千多件恶事,你们信么?”
    “这……”
    到这时,众人已经被韩雍说服,都是瞠目结舌,不知道说什么是好。韩雍自己虽然说服别人,但也是五中如焚。
    他们到这个位子很是不易,十年寒窗也罢了,服官之后,要应付上司,同僚,奉承皇帝,知应宦官和锦衣旗校,为小官时,要有自保之术。
    同时,俸禄微薄,明帝驭下甚是刻薄寡恩,不要说和宋比,就是比诸汉唐,也是差的老远老远。
    一品大员不过年俸一百多石,而汉之太守都有两千石,这差距离真是太大了一些
    为地方官,还有一些灰色收入,为京官者就只有苦捱和借债两法了。
    好不容易,到此九转丹成之际,偏又是如此乱法,又怎么能叫人不忧心如焚。
    国事家事,联在一处,谁愿朝纲如此混乱?
    廷臣李贤,自然也是他们的主心骨,虽然韩雍对李贤并不服气,但也巴不得李贤等人能拿出一个切实的办法来才好
    大势,他们也是看出来了。皇帝对权臣不满,甚至是害怕,对宦官虽然信任,但也知道此辈不足以治天下。
    皇帝虽不是明君,但好歹知道大事要文官来做,种种举措,都是向着这上发展。廷臣之受重用,李贤等人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是一回事,也是正好和皇帝并太子的需要契合,所以君臣相得,甚是默契。
    如此再下去几年,等地方军权到手,再来改良中央,分三大营为十二团营,让京营武力分散,也是文官一并推动的一项好改革。
    军权一散,分而治之起来就更方便容易了
    再继续从勋臣里挑一些能干听话的,分而制之,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就把权柄全部掌握在手了。
    怎耐计划没有变化快,一夜之间京城内局面大乱到这种地步,又岂能不叫人惶恐害怕,扼腕痛惜
    “要是曹家得了势,”韩雍面白如纸,但仍然很决绝的道:“吾当出奔到江西任上,绝不留在京城之内。”
    “甚好。”余子俊也收了脸上轻松的表情,关上窗子,又拍手叫来佣仆点灯,等房内一盏油灯点亮之后,他才缓声道:“这种局面,出奔在外更有益于国事。”
    “要是李大学士也能出去,就更好不过。”
    “不然,”有人反驳:“曹家这样的人家,真如禽兽一般,我辈在他们面前,根本无说话的余地。但李原德能叫曹钦也服气,甚至敬他三分,除了他之外,我想不通还有谁能如此?”
    “是了”众人同时悚然,齐道:“内里有他,外里再有准备,事情就容易些了。”
    “这也是最后一步。”韩雍道:“真到这种局面,吾恐大明社稷危矣。”
    以他所说,肯定是蒙古人支持的曹家得势,京城之中大乱,虽有李贤在内,恐怕也稳不住大局。
    局面一乱,外敌一入的话,那就更加危险。
    各地亲藩,是不是要趁乱起兵,也很难说。真到这种地步,就算起兵杀了曹家满门,明朝也是大失元气,恐国运很难再起了。
    “唉,夫复何言”有人道:“唯有同舟共济,以度危局”
    更有人言道:“张佳木虽可恶,擅捕擅抓,但好歹不象曹家这样目无纲纪,而且,还有勾结蒙古鞑子之嫌。”
    “说这些无用了。”韩雍语气冷峻,但不容质疑:“锦衣卫那里是守不住的,我有消息,是两件伯爵总兵带五六千京营官兵,这,如何能守得住?”
    “唉,说的是了。”这一回连王越也是服气,垂头道:“看来是无计可施了。”
    “此时就要看吾辈的了。”韩雍断然道:“就看李原德那里有什么安排了。”
    '  '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四百八十一章 逃脱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四百八十一章逃脱
    在五更时分,也就是天亮前后最寒冷的那段时间,曹钦带着四百吃饱喝足,不少人酒意十足的蒙古鞑官上了路。
    按蒙古人的规矩,十人一小队,分成四个百人队,曹家兄弟子侄带着府中亲卫家丁数十自成一队,近五百人俱是重甲在身,骑着高头大马,手中持利刃长兵,背负弓箭,还有一些强弩,在凌晨时风,顶风冒雪的赶到了长安东门之外。
    小五百人,又都是骑马,隔着几里路都能听到动静。
    守门官自然也看到了,等曹家兵马一至,城头已经锣鼓声响成一片,待曹钦赶到城下时,城头已经是一片肃穆,自下向上看去,只见一群群的甲士全副武装立于城垛之上,城门相比外城并不算高,隐约还能看到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