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368部分

锦衣为王-第368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锡之思索着道:“是把它按在拉的屎边上,然后狠狠揍它一顿。要立刻就打,不能早也不能晚,不然狗不知道为什么打它,打了也是无用。”
    “还要打的狠,”陈怀忠道:“不然的话,打了也没用。”
    “三五次后,”这一次是孙锡恩悠然开口,“狗儿就不敢在屋中拉屎了,太保的意思,天下万民,有的时候和狗儿是一样的,纯粹的讲道理并没有用,所以要用打的制度来教育,这样才能收到效果。”
    “狗儿就是万民,是官员,是百姓,而打它就是律法,我问你们,靠德化能叫狗不在屋中拉屎么?”
    “但天下人并不是狗。”
    “诚然,但律科远在万民之上,所以视人之视狗,而以律法视万民,这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天子呢,是万民之中的一份子,还是律科?”孙锡恩在一边,冷冷开口。
    一句话问的厅中众人都是沉默下来。其实按张佳木的意思,律法是制度之源,远在所有的一切之上。但孙锡恩的话,却是诛心之论。
    天子究竟是律法,还是凌驾于律法之上,又或是在律法之下?这个问题,不问自明。
    就算是再圣明的皇帝,也会情不自禁的把自己置于律科之上,或是“朕即律法”,先秦两汉到唐宋,再到元明,皇权日强一日,现在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其实已经是天大的笑话了。至于后来搞出来的“八议”所谓议亲,议贵制度,更是公然以权势蔑视律法,除了谋反大逆,其实权贵们在律法上已经和百姓不平等,更不要说天子了。
    “我们现在还论不到这个。”张佳木冷然道:“此事我自己有处断,你们安心办你们的事就是了,不必多管。”
    “是,下官等知道”
    张佳木很少用这种冷峻的声调警告众人,一时间,便是任怨等关系亲近的心腹也是全站了起来,大家一起凛然躬身,均道:“请太保放心,职等克尽职守,不会叫小人辈钻了空子就是了。”
    ……
    就在锦衣卫的高层们齐集张府会议的同时,在京城一处酒楼的高处,也是有一群人在秘密的聚集起来。
    召集者是一个穿着布衣蓝衫,头顶方巾,年纪在二十左右的文弱书生,生的极为俊俏,身上的衣服虽是刻意穿着普通,但穿在此人身上,却仍然显的裁剪不凡,而一举手一投足,更是贵气逼人的样子。虽然临窗而坐,选的这酒楼也是京城坊市中很平常的一所,但仍然是叫人觉得眼前一亮,知道这是位翩翩佳公子。
    在当时来说,真正的士大夫和贵戚之家是没有在外头吃饭请客的习惯,酒楼虽多,但只是市井小民,最多是来往客商或是应试举子才会上来,有这么一位叫人眼前一亮的客人,便是酒楼中的酒保,也是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好在这公子出手豪阔,上楼便扔下五两银子,把整个酒楼的第二层都包了下来,这酒楼不大,二层不过五六张桌子,这银子,已经是给的多了。
    公子桌前,摆的几碟小菜,一盘酒豆腐、一卖猪头肉,一盘切的很工整的板鸭,再有一盘葱烧海参,却是京城里酒楼用来招徕豪客的惯上的海菜。
    四盘菜,一壶酒,自斟自饮,倒也是潇洒自在。
    只是这公子眉宇间似有隐忧,酒杯频送之时,眉宇间却是有化不开的忧郁之sè。
    没过一会儿,酒楼的楼梯便是吱呀吱呀的直响起来。楼上那公子的伴当均是精神一振,有人便沉声道:“看来是来了。”
    “不必理会。”蓝衫公子微微一笑,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下属们不要妄动。
    对方这么声势浩大的上来,就是以先声夺人,武人小小心思,想来也是可笑的紧。
    果然,他和属下们不动,底下的声响却也是越来越轻,没过一会儿,一个面sè红润,身长过人,看着就孔武有力的灰袍汉子大步走了上来。
    虽然是灰衣箭袍,腰间却仍然是一柄铁剑,看着就很强悍武勇的样子,再看脸,却正好与之眼神对视。
    便是这蓝衫公子已经不同凡俗,历经大事,果决英毅,远非同辈中人能比,但仍然被眼前此人yīn鸷狠辣又带着雄强坚毅兼而有之的眼神逼视的不敢与之对视,对方的眼神有若实质,目光如火,一时间,一股强大的威压之感,向着整个酒楼四周弥漫开来。
    好在这少年公子也非凡俗之流,虽然感觉压力极大,但仍然微笑着站起身来,伸手延请示意,叫对方在自己对面坐下。
    看他如此,这灰袍大汉也是“咦”了一声,然后才大步到公子对面坐下,紧接着,便沉声道“陋酒不堪饮,我看,我们直接谈正事,王公子,以为如何?”
    “郭先生说的极是,菜蔬不能下口,酒亦很浊,我也确实很难下咽。”
    被称为王公子的,自然就是已经封了伯爵,并且将要成为一营总兵官的王增。而与他对面而坐的,却是原本的大同总兵官,赫赫有名的国朝名将,功名不在石亨和范广之下的武英侯郭登。
    也只有此人,才能有意无意的散发出这般的赳赳武夫之势,要知道当年皇帝被俘,也先挟持皇帝叫关,却被郭登一语回绝,连商量的余地也是没有。
    皇帝复位,自然深恨此人,但也知此人在武官中势力极大,并且当年的事也不算错,所以只是将此人投废闲散,并没有将他如何。
    但郭登自忖是英雄,英雄又岂堪落魄。
    '  '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一十八章 祖孙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六百一十八章祖孙
    从酒楼出来,王增倒也没有耽搁,直截回府。
    到了自家的巷子里的角门附近,远远有几人迎了上来,王增认得是祖父身边伺候的人,因笑道:“林头儿,这么晚你在这里做什么?”
    “回大公子的话,老太爷叫小人们在这里等着,大公子一回来,不必先去见大爷,先到太爷那儿。”王增虽然已经是伯爵都督,但在府里上下人等还是以旧称相称。只是大家都知道,这位大公子将来的权势已经不是别的兄弟能比了,就算是其父王祥也是远远不如,所以王增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称呼是一样的,但那种尊敬的口wěn,却是王增以前没有听到过的。
    “哦,哦,我知道了”
    祖父相召,自然是有急务。王增答应下来,不过,也不必太急。
    先到自己住的小跨院,叫人宽去出门的衣服,换上家常服饰,然后手持一柄折扇,施施然向后院而去。
    王家虽不能和京中顶级的勋戚相比,但也是大世家了。中间是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内宅门到后院的一条中轴线,都是富丽堂皇,巍峨轩敞。中间堂房的楹联还有不少是先皇或当今的御笔,一草一木,都极尽心思,用来鄣显这一家人在大明常人难及的高贵地位。
    “孙儿拜见祖父大人”
    尽管是祖孙至亲,不过晨昏定省,礼节上可是不能马虎的。况且现在王增和王骥一样,都是伯爵都督,国家大臣,更加不能失了礼节。
    “哦,增儿来了,起来吧。”
    王骥神情有点萎顿,这两天老头儿有点跑肚拉稀,所以精神不济,远不如平时那种精神瞿烁的样子。
    见是王增来了,王骥勉强提起了一点精神……不过,王增还是很伤感的看到祖父的下巴上有一条明显的蜿蜒曲折的口水,顺着下巴和胡须,一直滴落到丝质长袍的前襟。
    “祖父是太老了……”
    从来没有过的心思,一下子就涌上心头。这会儿换着这种情绪再来打量王骥的时候,却是突然发觉,以往心目中如神人一样的祖父,现在就是一个头发huā白hún乱,梳理的乱七八糟,不成体统,脸上的皱纹也如刀削斧刻一般,深遂而令人触目惊心。原本高大的个子已经有明显的驼背的迹象,眼神也不复往昔的锐利,变的昏黄黯淡了。
    “老了,老了。”
    似乎是要应和嫡孙的想法,王骥摇头叹气,向着王增道:“今天去哪儿啦?”
    平时在家,早中晚三顿饭,王增都是陪着祖父的,这会听到老爷子问,于是才想起来事前没有通知,所以王增带着歉意向着祖父笑道:“孙儿出门去会朋友了,没有先和大人说,是孙儿的不是。一会晚上叫人上点好酒,孙儿陪大人多饮几杯。”
    “我老了,喝不得酒,一喝就双手打颤。”
    王骥笑了一笑,又道:“是什么朋友,我是否识得?”
    “这,当初在学校里的相与,大人怕是不知道。”当时的“朋友”二字和后世意思不大一样,只有学校里的儒生才能称“朋友”,还分童生是小友,秀才老友等等,所以王增这么一说,满以为祖父就不会再问,谁知道王骥颇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没奈何,只能把这位多事的祖父大人给硬顶回去。
    “哼,打量我是真老了吧?”王骥目光突然明视起来,犹如两柄锐利的长矛,直刺在王增脸上。
    适才与郭登交谈时,对方也是有这样的威势,不过郭登才四十余,正是一个武将风华正貌的好年头,而王骥已经年过八十,不过略显峥嵘,还是够叫王增吃惊的了。
    “大人如何这么说?”事到如今,却只能硬顶,王增趴伏在地,叩头道:“还请大人明示,孙儿好知过而改之。”
    “唉”王骥见他如此,知道必定是说不动的。这个孙儿,他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如何不知道王增的脾气?说白了,就是和自己年轻时一样,都是倔强难听人言的主。
    不过,如果不是自己的这种脾xìng,如何又能以文改武,并且在永乐仁宣年间就崭lù头角?要知道,那会儿可不比景泰天顺,武官势力,要比文官大的多
    “你既然已经做开了头,那么,老夫只说一点。”看着孙儿,王骥冷然道:“第一,此事与靖元伯府无关,你自己可以搬出去住。”
    “什么?”王增面lù震惊之sè,不过,看一眼祖父的神sè,却是知道,老头儿并不是在开玩笑或是赌气,而是认真做此安排。
    略想了想,就知道祖父安排的有理,虽然无情,却也是无可奈何之举。要知道,王增现在做的事,极有危险,而很容易被连累整个家族。从表面上来说,王增也受封为伯,完全能开府自立,并且在一两年后要迎娶公主,也是不便在家族中居住,可以分府自立了。
    只是这么一来,靖元伯的爵位十之**不会传给王增,而会是在王骥的孙辈中再选一人出头承继了。
    “你出府的时候,老夫的sī房,交你全部带走吧。”
    “大人不么这么操心……”王增咬着嘴chún,道:“孙儿生xìng简朴,现在皇上也赐了一千三百石的俸禄,所以尽可自立,大人不必操心”
    “hún蛋小子”王骥先是大怒,继而也是摇头苦笑,只道:“这脾气,跟你老子一点也不象,跟老夫,倒是象了个八成。”
    “还有两成是什么,怎么孙儿没学到么?”
    “你是没学到,就是机变”王骥一说,王增便是住口不言,见他如此,王骥唯有叹息,“老夫这一生在官场超过五十年,没吃过大亏,为的什么?就是风骨要讲,时务也要讲。不然的话,正统初年,老夫为什么要到一个阉人屈膝?”
    正统早年,王振的权势最为熏灼,王骥似乎是和此人联了宗,算是亲戚。当时走的很近,王骥的官职从边疆到南京兵部尚书,到封伯爵,都是在王振手上的事。
    这么算来,其实他也是王振的铁杆了。但王骥长袖善舞,从来没有把自己吊死在一条船上,王振用事之时,他和文官们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军方也加深自己的势力。结果王振虽倒,王骥倒是一点影响也没有受。
    正统皇帝被俘,回来之后,景泰首选的看守大臣,便是左右逢源的王骥。
    这个老头儿,外直内却不刚,虽然有忠直清廉之名,其实在政治上很善观风sè,擅长投机下注,而且,一次也没有输过。
    对祖父的这种本事,王增也说不上来是什么样的心理。或是鄙视,或是嫉妒,又或是有一点不以为然?
    反正他对祖父的好意,敬谢不敏,绝不打算利用祖父大人的好心。
    对他的这种意思,王骥也是深为理解,祖孙二人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王骥便道:“老夫要提醒你一句,郭登此人野心甚大,你和他相与,要小心受他的反制。”
    “孙儿不是为权势,”王增咽了咽口水,语气很艰难的道:“实在是因为……”
    “我知道,我知道”王骥断然答道:“有很多人,都是和你一样的想法。但老夫要告诉你们,实在是想的错了。他不是要做权臣,也不会篡逆”
    见王增一脸不以为然,王骥只能深深一叹,又道:“你们虽是帮太子做事,不过,要隐藏的深些,自己就算死了,也不要连累殿下。”
    对祖孙谈话来说,这算是最严重的警告,但王增却是微微点头,示意对祖父的话表示赞同,并且遵行不悖。
    “那我就放心了些。”王骥的声音变的柔和了许多,想了一想,便又向王增道:“行事要秘,下手要果决,有一点机会,就不要犹豫。”
    “大人……”
    “我并不是帮你,老夫是不会介入其中的。”王骥声调冷然,呆着脸道:“你们机会太小,我也只是白嘱咐两句罢了。”
    “是,大人的意思孙儿懂得。”王增潇洒一笑,道:“明儿就找地方,搬出去。”
    “嗯,我会奏明皇上,从此叫你分府另过,算是不相干了。”
    “是”
    “不要怪我”
    “不会,请大人放心,孙儿只要一得了空,就会来给大人请安。”
    “倒也不必太勉强……”王骥用伤感至极的眼神看着王增,神情颓废的道:“你我祖孙二人,恐怕在世上的时间,都不会太长久了”
    王骥对王增的处置,也是完全没有办法。这个孙儿已经走的很远,根据老头子的情报,王增已经和郭登接上头,还有京营中有一些不轨分子,最奇妙的就是,他们在幼军中也找到了一些支持者。
    当然,不是王增等人事机不秘,只是王骥在他身边安插有人,而王增没有对自己的祖父刻意提防罢了。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王骥劝孙儿收手的话,却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