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401部分

锦衣为王-第401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六十九章 甲兵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六百六十九章甲兵
    太子瞠目结舌,呆了半响,才道:“你们这是评书听多了罢?”
    当时三国类的评书已经很流行,明初时就已经有三国演义成书,坊间流传甚广,虽不至于弄到洛阳纸贵,但发行量巨大,普通人家都藏有一套,至于宫中更是不少了。
    什么藏伏甲于幄内,摔杯为号的段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流行开来了。
    不过现实政治显然不能这么搞,太子疑道:“他进宫来,总要带护卫,而且他是可以御前带器械的锦衣卫堂上官,他的武艺你们总是晓得,我这里的那些内操,瞧着好玩罢了,象张佳木这样功夫的武将,身上又有披甲,我真不知道要多少人能拿下他来。只要稍有漏洞,教他出了东宫范围……这宫里有多少是锦衣卫的人,你们晓得么?”
    “除了旗手卫算是咱们自己的人……不过说真格的,旗手卫里头也有不少是跟着张佳木走的,毕竟,王勇是打旗手卫里出来的,里头的老人,都向着他们。”
    王勇原本已经是旗手卫指挥,上一次京营总兵缺额,张佳木原本是打算授一个总兵官给他,这才把旗手卫让了出来。
    现在总兵官一个没用,王勇干脆到锦衣卫的缇骑里头领兵,打算缇骑出战的时候,一刀一枪,博个军功授爵。
    大明的公侯伯在目前来说只能凭边将军功来得,王勇已经是武官一品,下一步自然是指望封爵了。
    他人虽走,但旗手卫是张佳木先前下过不小功夫的地方,换了一个指挥并不代表整个旗手卫就不受影响,事实就是,旗手卫除了吴琮身边的一些亲信,能真正听指挥的也并不多。
    提起这个,牛玉等人当然知道,当下便要解释。
    “你们先不必说,想来是有你们的想法。”太子心中其实是bō涛大起,但多年的挫折和深宫中的经历已经使得他城府极深,凡人听到的事总是表面,太子却已经能多想一层两层的了。
    当下止住牛玉的话头,皱眉问道:“这些事,不是杀了人就能完事的。我来问你,皇上要是盛怒之下坚持废立之举,你们怎么办?”
    “还有”太子继续逼问:“外头张佳木势力极大,咱们不必提京师外的十万以上的锦衣卫,就京师之中,缇骑和幼军加起来已经超过五万人,当然,扩张太速,现在缇骑和幼军是新兵多,老卒少,但就算这样,他们也能带三万人来逼宫,我来问你,凭旗手卫这信不过的三千来人,能挡住不能?”
    “请小爷放心,一切都不成问题”
    按牛玉的说法,张佳木掌握的锦衣卫集团本身并不团结,沧州派,幼军派,锦衣卫老元派,坊丁派,分门别类,山头林立。
    当然,若是张佳木在,以他的强力和威严弹压住这些山头并不难,但只要张佳木一去,锦衣卫中自己就非得先大乱不可。
    当然,乱中也会有死忠于张佳木的起兵报复,但锦衣卫真正得力的武装就是缇骑,只要有一部分军队出来扛住缇骑,刘用诚这个老狐狸就会出兵,到时候几万旗勇兵一出,大局就算定下来了。
    现在京营正在重组之中,范广虽然亲近张佳木,但张佳木若死,他有没有勇气征集京营来报复,殊成疑问。
    而就算范广有此胆sè,是不是能成功把京营调集起来,更属可疑之事。
    而牛玉称,在京营中却有大批武官,因为考核的事极度不满,所以反而太子只要有诏令出来,一纸诏书在手,就能有大批的禁军武官和京营武官出面,这些人久在戎机,在京营中威望早立,一声吆喝,就能拉出几万营兵来。
    到时候放手大杀大掠,京师就算落入掌控之中了。
    “你们说了半天,幼军呢?”
    幼军其实战力远在京营之上,上一次京师大乱,幼军是出来平乱的主力,到那时候,太子才知道,这支托名在自己麾下的军队,年岁普遍不大,但训练极严,行伍极整,士气高昂,而器械犹精。
    这样一支军队,与边军抗衡缺乏的也只是经验,而器械和训练更有胜之。
    那一场大变乱后,太子才知道自己痛失好局,原本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军队,借着自己的名义创立,后来却是为他人做嫁衣,全落在张佳木手中。
    太子忌恨张佳木,幼军之事,也是一大主因。
    幼军如此强悍,变乱之后见了血,更上一层,现在又经扩充,人数在两万以上,已经成为京师中一支重要的武装。
    “幼军之中,也要经历考选,奴婢等下过功夫,并且有得力的大人物和幼军总兵官并下属武官交接勾通……”提起这个,牛玉大感得意,摇头晃脑的道:“幼军可以保证不介入,按兵不动。就算军中那些死硬的要出头,没有号召,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一下,太子悚然动容了。
    京营可用,幼军中立,皇城之中有八千九百余禁军,府军前卫三千余人,旗手卫三千余人,锦衣卫校尉和大汉将军两千余人,实力对比当然是旗手卫较弱,但事起突然,只要诛除首恶,底下的事就能好办的多了。
    想到这儿,这个计划倒确实有可行之处。
    不过,太子还有最后一个疑虑,他看了看牛玉,缓缓问道:“大伴,我来问你,皇上震怒怎么办?”
    这倒确实是最可虑的地方。张佳木的几次政变顺利过关,最要紧的地方还是符合皇帝内心最深的yù望。
    和张佳木比起来,曹吉祥yīn险,石亨和石彪叔侄狂暴难制,皇帝心里早就有诛除的打算,一场大政变,诛除干净,皇帝心中欢喜还来不及。
    在张佳木手握重兵,做事又符合皇帝心意的前提下,皇帝冒着鱼死网破的危险和张佳木翻脸,恐怕也不是智者所为。
    所以才相安无事。
    但太子行此事,肯定不合皇帝心意。一边人家在想着正常方法夺嫡,一边太子便是政变,历来君王与太子之间都有一个消长,要么是皇帝独大,太子一旦威胁皇权,就会被毫不留情的消灭。
    汉之巫蛊之祸,唐玄宗一天内诛杀太子两王,都是明证。
    至于肃宗即位后困囚玄宗,不过是太子岁月时的种种委屈的反报复罢了。
    今太子敢行政变之事,无疑就是权力要盖过皇帝,做为一个十四岁不满的孩童,如何能成功政变,再保有手中的权力,殊成疑问。
    这个麻烦解决不了,太子仍然不敢听命从事。
    凡事有风险代价,也有成功之后的赏励。眼前这件,太子成功了就是准帝王,但他原本就是储君,所以得之虽大,但与失败的后果不相当。
    就算是被夺嫡,仍然能有一善地为亲王,一生荣华富贵,子孙长保禄位。
    但失败了,能囚禁高墙就算天大的运气,只怕首级不保,也是很有可能。虽然太祖高皇帝有言在先,不愿子孙遭刑杀,但谋反大事,谁也不敢保后果如何。
    这一次是万通上来趟浑水,他先轻咳一声,然后才道:“小爷糊涂了不是?大事一成,权柄在手,万岁爷也要看看风气是不是?外头人人都道小爷好,万岁爷就非得和小爷过不去?杀一个外臣又怎么啦,上阵父子兵,好歹是亲爷儿俩,有什么就说不开的?”
    万通是以俗语开解,其实后头的全是废话,前头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这就隐隐表示,政变一方愿意权归太子,而不是效忠皇帝。
    只要军权在手,皇帝就算心有不满,又能如何?没准儿,这些大臣找一个名目,请太子监国,或是干脆请皇上再一次退位,再去**的太上皇去。
    太子怦然心动,不过还是摇头:“有些事情,非强力可为。一定要有名目地位的人才说的开话,你们在这上有准备没有?”
    “有,请小爷放心。”牛玉道:“准定有元老大臣出来收拾残局便是。”
    “好,好”
    说到这儿,太子才算彻底放下心来。
    有兵,还有元老大臣的支持,这件事就算成了**成了。如果没有这些事前的准备,没有折冲预备,光凭甲士杀人,然后就大事已成,就算皇太子少不更事,也是知道,天下的事没有这么办的。
    现在既然说妥,太子心中一块大石算是落了地,便是在一边旁听的万氏,也是一脸喜sè,不停的看向牛玉和万通,再看看太子。
    此事若成,她就可能成为后宫中最有权势的人,什么太后,皇后,全部可以不放在心上。至于周妃,她满有把握能哄的服服帖帖,根本不会出来同她捣乱。
    这一来,看自己弟弟便是顺眼的多,当下便笑道:“也亏你能张罗的这么大事,放心吧,事成之后,殿下不会忘了你的功劳。”
    她这个当姐姐的心疼弟弟,当着太子的面这般说,便是替弟弟请功的意思。
    不过太子却不相信万通能张罗的如此细密周到,而且事涉不少大臣武将,甚至是元老勋戚,他冷哼一声,看着牛玉,道:“此事你们已经早有准备,并且进行很久了吧?”
    '  '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七十章 密会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六百七十章密会
    太子若是这般认为,就会思虑其中的关系,牛玉万不能叫他如此,当下忙道:“没有,只是废立风声一出,奴婢和万通居中联络,不想是一呼百应。”
    万通也怒道:“张佳木这几年来,天怒人怨,谁不恨他入骨?”
    说来也是,张佳木虽然平衡术巧妙,在京中行事从来是打一方之后就会联络更多的利益方,连变祖宗成法这么大的事,也是没有引发更多更大的反弹。可想而知,他的手段有多巧妙恐怖。
    但不管怎么巧妙的权术,时间久了,必定会侵略伤害到一批人。
    别的不说,宫中对张佳木几乎没有任何的好感,而依附张佳木的蒋安在宫中形同孤立,如果不是有张佳木在外,蒋安早就被打发到凤阳守高墙,要么就去孝陵挑粪种菜去了。
    这般一说,太子倒也相信,当下终下决心,小小年纪,要做这种决断,倒也真的难为了他。
    但一旦有决定,他倒也不负乃祖之风,当下看向牛玉,道:“宫中之事,就由大伴和广义伯居是指挥,事成后,孤不吝厚赏”
    太监要的是财帛和恩荫,勋臣要的是土地和加封,太子虽然不曾明白宣示,但必定也就是如此。
    牛玉一躬身,喜道:“奴婢先谢过小爷大恩。”
    “事发之前,孤要见一见刘用诚。”
    “这……”
    “没有他的许诺,大事必定不济,孤又何必冒此奇险?”
    刘用诚实在是滑不留手,牛玉一伙用尽办法,这厮却是一点明确的表示也没有,逼到最后,也只是隐隐约约的表示,如果宫中事成,四卫旗军可以起到保卫京中安全的作用,不使锦衣卫在京中多有杀掠的行为。
    这样,已经算是难得之至的表示了。
    想教这老狐狸踏踏实实的上船,还是免了的好。
    不过这种泄气的话现在不能说,所以牛玉先答应下来,不过,还是预先声明:“小爷,刘用诚就是那种黏糊xìng子,指望他爽快答应,是有点儿难。”
    “没事,我来同他讲。”
    “好,那奴婢一准把他请来就是。”
    宫中太监也是讲资历的,王振当年,可是连皇子亲藩也不放在眼里,普通勋戚够资格叫一声阿翁的就算是亲近了,能拜他当干爹的,也得是非常有权势才成。
    象王骥这样的,都算是视王振为恩主,一代权阉,威风可想而知。
    王振当年在宫中的助手也很不少,但最得力的就是两人,一个是曹吉祥,另外一个便是刘用诚。
    到了天顺三年的现在,刘用诚的资格已经摆在这儿,就算皇帝也叫声老货而不名,别的太监提起他来,当然也更加的客气尊敬。
    其中关节,太子也是知道,当下点了点头,也就不再多说了。
    “此是大事,请小爷务要慎重,不可在人前lù半点口风。更加不必lù出怨望的神sè,凭白惹人怀疑。”
    “是,我省得。”
    “时间定下来后,不可迟疑,说动手,便动手。”
    这是怕太子后悔,太子想了想,便道:“应该如此。”
    “对了”太子反问道:“动手的人你们打算怎么办啊?我这里的内操和shì卫,想用他们,还不如我自己亲自来。”
    牛玉陪笑道:“小爷说笑了,哪里能叫小爷自己动手。其实人不必多,二十人足矣,这些,奴婢打算和外头几个总兵官商量,挑二十个精锐边军进来,身手要好,胆也要大,当然,还得缜密小心,不会泄密坏事。”
    他这般一说,太子自是放心,但一想张佳木的武勇,心中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这个锦衣卫使,和前任马顺当然大为不同。马顺就是个纨绔子弟,不要脸拜了王振当干爹,荼毒天下,不知道做了多少坏事。
    景泰元年,群臣上殿议事,正好看到马顺人五人六的站在殿上,众文官一时jī愤,却是把这锦衣卫使给殴死了。
    一个武官死在一群文臣手中,而且死的这般不光彩,真真是锦衣卫上下之耻。
    现在这个锦衣卫使却是不同了,长街断马已经俨然成为传奇,骑射功夫更是众所周知,至于行宫背太子于火中更是京中坊间口口相传的传奇事件之一。
    别人不知道,太子可再清楚不过。
    张佳木的劲力,反应,招式,无一不是上佳之选,就是锦衣卫的那些沧州的武进士们,对这个卫使也是服气的紧,从来不说张佳木武艺不如他们。
    再说骑射,也是万中无一的高手,张佳木的启méng师傅是méng古人哈铭,一身功夫,尽得真传,寻常射手自是远远不及。
    一想到此,太子自是紧张万分。
    见他如此,牛玉自觉要稍做解释,因向太子道:“小爷,其实张佳木虽勇,但有人能制他。”
    “谁啊?”太子茫然问道。
    “当初有石彪,尽可制得住他。”
    石彪自己在大同总兵任上被擒,只能说张佳木的手段高妙,叫人害怕。不过不可否认,石彪武力强悍,当初张佳木刚为锦衣卫百户时,听说在城外曾经和石彪所领的大同边军冲突,彼此对抗,张佳木的部下很吃了一些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