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次机遇 >

第10部分

第三次机遇-第10部分

小说: 第三次机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上来哭灵的人多了,但是谁也没有像庆王爷哭得这么伤心,一旁负责回礼的隆裕也被他弄得直掉眼泪,想了想还是让小德张将奕劻扶起来,“庆王爷,您请节哀顺变,自个多保重。”
    顺变,顺变!跟在奕劻侧后头的那桐直在心里嘀咕:到现在这样,还能不顺变么?皇帝让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再不顺恐怕下场儿还得惨……只是这话可不能再对老庆提起了,怕他再说出什么蠢话来而不可收拾。
    皇帝狠啊!刚刚进宫来就让庆王爷和我拟这丧典折子,片刻都不得消停,偏生还有载沣盯着,想说两句悄悄话都不行。慰亭……慰亭要是在就好了,还有个商量,他肯定有办法的。可是慰亭他?我的亲家公啊,你死得好惨啊……
    载沣带着溥仪却跪在了奕劻的另一个侧后方。表面上他心情沉重、眼眶发红、言语哽咽,但心底却是喜滋滋的——皇阿哥身体好了,又重新是皇上了,而且还掌握了大权,好哇!咱醇王府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做人了。咱家的溥仪居然是大阿哥了,要是老佛爷还在,这大阿哥当得肯定不舒心,咱也得跟着受罪,现在老佛爷死了,好哇!溥仪是皇帝的亲侄子,他又没有子嗣,能不疼咱们溥仪么?万一皇阿哥大行后没有子嗣,咱溥仪不就是下一个皇上了?昨天晚上大内失火,现在可是咱皇阿哥的大内了,怪让人心疼的,可居然烧死了袁世凯这混蛋,好哇,这把火值了,老天开眼啊!
    “摄政王,您也请起,敬请节哀顺变……”望着自己的小叔子,隆裕红着眼圈劝慰他。
    “皇嫂,老佛爷这一走,我心里难过啊……”
    “嗯……”
    “皇嫂,您下回别再喊我摄政王了,现在是皇阿哥亲政,我摄什么政呢?”载沣悄悄道,“什么时候您给皇阿哥好好说说,让他下诏免了我这差事,我心里踏实,晚上也睡得着啊。”
    “嗯……”隆裕转过头,一把抱起溥仪,“这孩子模样真俊,可逗哀家喜欢了,老佛爷也喜欢他呀……再让老佛爷好好看看。”
    说来也怪,原本看见慈禧又哭又闹、不肯消停的溥仪这回倒乖了,什么异样声音都没有,被隆裕攥着小手,恭恭敬敬在慈禧灵前磕了三个头。握着孩子温热的小手,隆裕原本冰凉的内心涌上来一股暖意:等太后的丧典完了,求着皇上,请他看在多年的夫妻情分上赐一个子嗣,实在不行便将溥仪过继过来也是好的,反正四爷(载沣)还有儿子……将来万一溥仪这孩子继承了皇位,哀家会对他好的,不会像老佛爷对皇帝那样,他喜欢什么我就给他什么,等哀家老了就在颐和园颐养天年,不会去搞什么劳什子的“训政”。
    林广宇想休息,但是这个愿望很快就落了空。他刚刚躺下不过半个小时,就听见外头隐隐约约有声音在争执。
    一个是王商的声音,这是老早就跟了自己的太监,忠心耿耿,在瀛台的那些日子里,也只有他能和自己说几句话,陪自己解解闷……昨夜掌权后,林广宇在第一时间内就将他调了过来跟随服侍。
    另一个不知道是谁,嗓门虽然不大,但声音却是坚决:“王公公,真不是在下无礼,也不是在下不体谅皇上,实在是兹事体大。”
    “什么兹事体大?还有什么事能比皇上的休息要紧?梁大人你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皇上昨天晚上到今天上午一刻也没休息过,都撑了一夜了,现在就想打个盹,你还敢来搅和?……”
    “王公公,若是别人,听到您这番回话自然是掉头就走的。我说句心底的话,今天就是庆王爷、醇王爷有事让我来见皇上,皇上如果休息了我也是不来的……可现在来的是各国公使,他们是来吊唁的,代表的是国家体面,咱们皇上要是不露面,传出去像个什么话?”
    “梁大人,咱家就不明白了,以往洋人求见,老佛爷要是没空,庆王爷、袁中堂就对付了,怎么您当了尚书之后就不行?让庆王爷、摄政王他们回话不行么?没见过您这么不知进退的大臣……”
    “王公公,我知道您是皇上身边的人,您说一句比我说一百句都管用,但是……今天我这句话一定要说,皇上一定得起来接见……”门口的人拖长了声音,“要让他们明白现在我大清是皇上当政,不是什么庆王爷、摄政王当政,若不这样做传出去造成纠纷,您吃罪的起么?”
    “你……你……”王商气急败坏,说不出一句话来。
    “外面何人喧哗?”
    听到屋内有了动静,王商顾不上和来人啰嗦,急忙忙推开门走了进来,没想到那人也随即跟了过来,“扑通”一声跪下了。
    “你们俩争什么呢?”
    “皇上……皇上……臣死罪……”来人将脑袋碰得“怦怦”响,“方才是臣无礼,冲撞了王公公,惊醒了圣驾……”
    “皇上,他是外务部尚书梁敦彦,说是有外国公使求见,非要让皇上去……和我说了两句这就扯上了。”
    “你就是梁敦彦?”林广宇有些奇怪,“诏书还没发出吧?张之洞找过你了?”
    “是……是,微臣方才正碰上张中堂,所以尽管没有诏命,臣还是顶着尚书的头衔来了,臣僭越,请皇上治罪。”
    “你起来吧。这不是什么错,是朕让张之洞告诉你的,诏命总要发的,慰勉的话他也说了吧?”
    “臣全记下了,臣叩谢天恩。”梁敦彦说罢又跪下了。
    “起来回话吧。王商,赐座。”
    “臣不敢……”梁敦彦咬咬牙,“十二国公使现正在皇太后灵前吊唁,他们让微臣转告皇上,他们一定要求见,而且最好是今天……”
    “这是为什么?”
    “他们想知道老佛爷以后究竟……”梁敦彦说到这里忽然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臣该死,臣说错话了……”
    “你是不是想说老佛爷驾崩后是不是朕主政?”
    “臣惶恐,臣大逆不道。”梁敦彦陪着小心说,“咱大清一直就是皇上主政。”
    “梁敦彦,你可没说实话。刚才还直言犯上来着,这会儿倒又言不由衷了。”林广宇冷笑,“不错,朕做了34年的皇上,但真正由朕自己作主的日子却是一天也没有。”
    “皇上……”梁敦彦有点不知所措,这虽然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皇上为什么要亲口说出来?旁边的王商虎视眈眈,盯着梁敦彦的眼睛像要冒出火来。
    “摆驾,朕就去见见这帮公使,看他们有什么话说,你随行吧。”
    “起驾,皇上摆驾太和殿……”
    十二国公使都来了,什么意思呢?
    第一卷 风起青萍之末 第十二章 唇枪舌剑
     更新时间:2008…8…23 17:39:51 本章字数:3432
    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
    ……
    “梁敦彦,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天你就敢给朕下马威!”
    “臣惶恐。这关系国家体面,臣事急从权……”
    “好一个事急从权,没枉朕拔擢你做外务部的尚书。”林广宇皱了下眉,“到底是哪十二国公使?”
    “禀皇上,分别是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俄罗斯、美利坚、奥地利、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十二国。”梁敦彦怕皇帝不知详情,接着还补充一句,“是世界上最强大的12个国家的公使,其中有11国是《辛丑条约》签字国,怕是来者不善。”
    “朕知道。”林广宇冷冷地说,“呆会朕回话,你只管翻译即可。”
    太和殿里,吊唁完毕,接到通知的12国公使已经在英国公使朱尔典的带领下等候在此了。
    “大清国皇帝驾到。”一声吆喝,林广宇稳稳当当地坐稳了殿中的位置,目光扫视着阶下的众人。
    “请各国公使行礼。”一鞠躬、二鞠躬……一直到五鞠躬才算礼毕,中国人或许觉得洋鬼子没有跪下磕头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可在外国人看来五鞠躬已经是超出常规的礼遇了。
    “不知各位公使今日见朕是何来意?”
    “禀告皇帝陛下,今天早晨,我们听到了很多不幸的消息,包括贵国皇太后过世,皇宫着火殃及无辜等……我们12国作为大清帝国的友好邦国,特前来致以最真挚的问候和哀悼。”朱尔典作为中国通,已经能够用流利的汉语进行对话,“方才我们集体前往贵国皇太后殿下灵前吊唁,表达我们最为沉痛的悼念。”
    “各友邦的情意朕不胜感激,倘若先皇太后在九泉之下知道诸位对她的怀念,必定非常欣慰。”
    “陛下,今天我们还听到了好几个不幸的传言,迄今为止尚未得到证实,询问外务部我们也得不到明确答案,希望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下情况。”
    “请讲。”
    “昨天深夜皇宫方向突然起火,火势很猛,至今日拂晓方才熄灭,请问情况是否很严重?能否告诉我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典型的内政干预!林广宇心中恼怒,脸上却是平和,缓缓说道:“昨夜大内确实起火,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数十间房屋被焚毁,10余人在大火中丧生或受伤……其中包括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
    “啊……”众人交头接耳了一番,林广宇却心知他们是装腔作势,这帮无所不用其极的公使怕是早就得到风声了。
    “难怪我们刚才没看见袁先生。”朱尔典忍不住开始用手帕擦眼泪,“袁先生是各国公认的,卓有建树的外交官,深得各位外交使节的信任,对他的不幸遇难我谨代表整个公使团表示诚挚的慰问。”
    “谢谢诸位的问候,朕也十分悲痛,已经传旨厚葬袁公,并委托庆亲王奕劻代表朕至袁家致以慰问。”林广宇也不得不装出十分悲痛的样子。
    “请问纵火的凶手抓住了么?”
    “凶手?不不,各位肯定弄错了,这场大火是一场意外,朕的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已经为此引咎辞职。虽然起火原因并未查明,但没有人相信这是一起蓄意纵火,特别是在戒备森严的皇宫里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存在。”
    “我们听到传闻却说是有些不利于袁大人的势力在巧妙主导整个过程。”
    “希望各位不要听信任何谣言。”林广宇的拉下脸来,“在鄙国虽然有种种反对势力存在,也确实在某些场合发生过意外(比如1905出洋考察5大臣挨炸弹事件,1907徐锡麟刺杀恩铭事件),但总的来说皇宫是非常安全的,拥有充分的安全保卫。”
    “公使团商议了一番,认为为了防止再次发生此类悲剧性事件,各国愿意抽调本国最精锐的警卫力量包括消防人员来担任皇宫的护卫。”
    居然想监视皇帝?!在一旁听着的梁敦彦肺都快气炸了,林广宇的脸色虽然很难看,但还是沉着回答说:“朕听说两年前西班牙国王阿方索13世在婚礼上遭到了暗杀……”
    “是的,皇上,确有此事。”梁敦彦忽地明白了什么,赶紧接话。
    “朕听说今年年初的时候,葡萄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和皇储殿下双双遇刺身亡。”
    “是的,皇上,确有此事。”
    “那么,各国是不是已经将最为精锐的保卫力量包括消防队员提供给阿方索陛下了呢?是不是已经在保卫葡萄牙皇室了呢?……”
    “这……”朱尔典被这句话堵住了,讪讪地说不出话来。
    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公使已经涨红了脸,却也无法争辩。
    法国公使接过了朱尔典的话茬:“不久前我曾听贵国皇太后提起陛下的身体不太好,在全国寻访名医,现在看来陛下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了,我特别为陛下感到高兴。”
    梁敦彦的拳头握得生紧,这不是公然挑拨皇太后和皇帝的关系么?就算全天下的人知道皇太后和皇帝有矛盾,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场合也是不适宜提出的,法国公使完全是在挑衅。
    “这没什么,朕一直就认为自己没有病,只是精神上有些压抑罢了。”林广宇笑笑,“九年前贵国医生多德福博士就替朕诊断过病情,他当时说的话朕一直还记得——‘皇帝根本没有病,生病的不是皇帝的肉体而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政治。’为了这句话,朕在瀛台苦思冥想了九年,休养生息调养了九年,终于形成了对这个国家根本性变革的思路,朕以为即便在思考当中有一些精神的压抑,各位公使也是能够理解的罢……”
    皇帝转性了?不是那个动不动暴跳如雷,动不动迁怒于他人的鲁莽皇帝了?朱尔典和各国公使陷入了沉思,大殿中一时颇为寂静。
    “到今天朕终于完全想明白了国事,想清楚了以往的一切,朕的精神自然也不复那种压抑了。不过朕对多德福博士的贡献始终铭记在心。公使先生,朕将通过您向多德福博士授一枚鄙国的勋章,充分表达朕的感激之情,如果博士本人乐意的话,极愿意聘请他为朕的私人医生。”
    “这是他的荣幸,明天我就打电报给他,希望他能够亲自来领取这枚勋章。”法国公使已经被绕进去了,不知道刚才咄咄逼人时想说些什么。
    “那么陛下,能否告诉各国您已经想清楚的思路是什么呢?”美国公使柔克义问道。
    “一共三条。第一,推动新政。第二,加紧立宪。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注意方法……”这话却是梁敦彦翻译出去的。大殿里的人对第一条和第二条都非常熟悉了,众人纷纷在回味第三条,什么叫做注意方法?
    林广宇却不想再给他们提问的机会了,他用眼神向梁敦彦示意。后者会意:“因皇帝陛下操劳国事,为皇太后守灵,已一夜没有休息,极感疲倦,各位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等国丧大典完毕后也是一样可以求见的……”
    气势汹汹、意图在皇帝刚亲政时来个下马威的12国公使团没有捞到任何便宜,灰溜溜地走了。消息传开,无论是极端守旧派还是开明派,都对皇帝的答复大声叫好——看着洋鬼子吃瘪真叫人爽气!
    靠心神不定的奕劻和言过其实的那桐终究是不行的,为了讨论国丧大典,他们不得不涎着脸请来了张之洞和礼部各大堂官,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拟就了大典的礼仪并准备呈送给皇帝过目。呈送之前载沣已经过目,不过他提不出什么意见,只会说好好好,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