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次机遇 >

第173部分

第三次机遇-第173部分

小说: 第三次机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策制定往往是最为快速的,但效果却并不那么容易得到。首先,关东军和朝鲜军都是驻屯部队,兵力部署比较分散的,要想把他们集结起来发挥野战优势根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其次,由于在日俄战争以来不曾面临战争的威胁,日本国内各师团无论编制也好,装备也罢,都保持着不满员的状态。每个常备师团均只有一部分基干兵力在编,为了应付青岛战事。已经紧急动员了第18师团并抽调了大批基干兵力,要想临时动员三个师团,可谓难上加难,士兵毕竟不是泥捏成的,聚合起来有个过程;最后,虽然青岛沿岸距离日本本土都比较近,但毕竟隔着茫茫大海,海军方面经过框算,如果满打满算用足运输力量,至少需要7天才能把一个完整地师团运到山东。当然如果抽调民用船只协助的话会加快这一进程,可是那样一来就意味着经济秩序的大紊乱,打中国都需要民用船只出动,皇军的脸面和尊严往哪里搁?
    —
    虽然大本营以最高的效率通过了支援提案。山本紧锁的眉头还是没能舒缓开来,作为首相,他要考虑的问题和处理的困难更多。比如:抽调朝鲜军从军事上说是一步要棋。但却不是一步政治上的好棋——把朝鲜的兵抽调光了,朝鲜地治安怎么维持?要知道日韩合并才过去了几年而已,朝鲜义军和游击队一直在反抗,军事高压一旦撤走,朝鲜乱套了怎么向天皇交代?
    又比如,陆军特别是长州派过去一直嚷嚷用四个师团解决中国问题,这次支援提案中的兵力已达到了四个,但再也不见陆相地豪言壮语,山本本来就对“四个师团论”将信将疑,现在的局势就更加难以令人放心,增援三个师团的部队,真的够了么?还有,前次为山东战事批准了2600万预算,到现在已经所剩无几。=。舰的替换费和维护费,已经大大突破了预算的框架,如果再要大规模地增援,需要增加多少预算?
    山本本人没有框算过,但他认为至少还要追加8000以上,藏相那里怎么交代过去?国会能同意么?国会即便同意,到那里去筹集这么一笔巨款?国库已经债台高筑、负债累累了,日俄战争的贷款本息都还没有还清呢,哪里来的余钱投入战争?向外贷款也不可能。欧洲各国陷入战争,自身自顾不暇,哪有资金贷给日本?美国人倒是有钱,但自以来已经改变了对日扶持的态度,尤其反对日本在中国扩张势力,怎么会把资金贷给我们?
    一想到这里,山本头都要炸了,他本来是打算召开五相会议把提案正式通过的,可是现在似乎连自己都不能说服,如何又能说服他人呢?至于外交压迫,笑话!中国人在前两次地交涉中都没有服软,现在不但在海中胜了一把,陆上也占有优势,难道现在倒肯服软了?外交是政治的外延,是以实力作为依托的,现在日本没有表现出高人一筹的实力,如何能让对方屈服。那些大佬们一口一口日清战争、日俄战争,现在难道还是20年前或者10年前地光景么?倒|||本看来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现实性,既可以不伤皇军地尊严,又不至于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在海军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山本相信,只要援兵上岸,包围圈中的神尾师团必定能够撤退出来而得以保全元气。至于青岛攻略,他叹了口气,先等神尾师团搭救出来再说吧。
    可是,既然身为首相,就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情绪与面子,山本虽然心里并不完全认可支援提案的主要内容,但还是一一签署命令,要求关东军、朝鲜军、陆军省、外务省等相关单位尽快行动起来……先准备起来吧,看一看青岛方面的解围效果再说。
    遭受着巨大精神压力的神尾早已经焦头烂额、方寸大乱,在各种信息的焦灼中,压抑的气氛简直令人抓狂,神尾到现在为止精神还未崩溃还称得上是心理素质过硬。禁卫军先发制人的战略攻击,硬生生将神尾师团截断成为互相隔绝的两个部分,虽然被分割开来的各个部分还有相当的实力,但在态势上来说是坏的不能再坏。要想摆脱被动局面,神尾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两部分部队以打通联系为第一目标,集中精力猛攻卫戍师防线,希望能够从中凿穿一个口子,使师团主干能够得到保存;第二,两处部队均专守防卫,等待来自国内的增援。
    到底选哪种方式好呢?
    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商讨对策
     更新时间:2008…11…11 0:55:47 本章字数:3117
    一种方式最为积极,采用了类似于壮士断腕的手法,牺牲的方式投入进攻,即便不能突围也足以牵制国防军的注意力,减轻对主力的压迫,如果主力此时突围,神尾估计被包围的近5人马至少有一半以上能够全身而退。但是,这种最积极的作法也是最引人争议的办法,能有一半以上部队突围,同时也就意味着还有近一半人员的覆亡。这已经不是断腕,而是自废双臂了,纵然保得命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种方式看来较为保守,也是最为常规的思路,但弊端也是不少。要想获取援助,必然要能够坚持到援兵到来的那一刻,能不能坚持住已经是极大的考验,有无效果还在其次,起码国防军包围圈的攻势会更甚、更具压迫感。前一种方式虽然积极,但那是以血和肉为代价,部下和大本营方面均颇有微词,神尾稍微思考了一番便予以放弃。当然理由也是很充分的,容易被各个击破,士气容易直线下降。那么便只能就地等待援兵了……
    在遭遇禁卫军的铁甲洪流后,神尾对于战车的使用和威力认识更是深了一层,在发给大本营的电报中,他用较为详细的文字对此进行了说明:
    “……敌方出动了铁甲战车并伴随步兵冲击,速度虽然较骑兵为慢,但攻击力却远超过骑兵,无论是战车的小口径速射炮还是车载机枪,均对我军阵地形成了火车压制。我军无论机枪、步枪都难以对其进行破坏,山炮、野炮除非直接命中否则不可能将其摧毁,但由于战车处以一直的活动当中,很难被炮火击中,一般地炮弹碎片对战车防御面并无杀伤作用。
    由于无法攻击敌方战车,本方士气下降很快,士兵一般慑于战车的压迫感而放弃本方战壕……下层指挥官号召敢死队发扬武士道精神用集束手榴弹进行爆破,虽然较为有效。但由于战车一般伴随步兵行进,敢死队来不及冲锋接近就被对方火力命中……这种集火力、防御力、机动力于一体的新式兵器的出现大大改变了战场态势,帝国在将来亦有必要加以发展!我本人以为,对付战车最好的办法就是战车!”
    不得不承认,神尾对于战车的认识和体会是相当深刻的,不枉他用个联队的代价来进行学习。但是认识是一回事。真正加以克制又是另一回事,在部队被分割包围后,第18师团已经尝试了5攻击,试图打通联系,结果无一例外碰得头破血流而又毫无进展,反而在禁卫军用机甲联兵构筑起来地弹性防御阵地前抛下累累尸体。经过一天的激战,禁卫军以5战车被摧毁和近1000兵伤亡的代价,不但成功地切断了敌人的联系而且还造成了约6000余人的伤亡。战果可谓辉煌。
    更重要的是,禁卫军地大胆穿插,给包围圈外的国防军进行压迫式合围创造了条件。神尾师团控制的战场范围近一步缩小,可投入作战的有生力量也日渐枯竭,特别是较为紧缺的药品、弹药、粮食等物资开始紧张起来。每时每刻都有日军伤兵因为缺乏救命药品而不治身亡,鬼子携带的山炮、野炮大部分只剩下了1~3个基数,有个别门野备甚至降到了只有34发的低水平。距离废铜烂铁只有一步之遥。
    纵观日军近20年来地两场重大战争,国防军总结出了一律,日军是不肯断然“壮士断腕”的。只要有部队陷入围困,友军一定不会坐视不理,任何被包围的部队都可以指望来自他人地支援,只要自己还能够撑的下去。在军事上,这是一把双刃剑,优点是可以尽最大限度激发部队的积极性和士气,让其不会有孤军奋战的无力感,缺点也是明摆着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大本营和山东前指参谋部正是吃准了这一条,没有在禁卫军穿插成功后尽快对日军后卫部队加以歼灭性打击,相反却一直施以不愠不火地打击,在战术上动起了“围城打援”的脑筋,逼迫或者引诱日军主力部队返身对禁卫军进行攻击,让这部分日军去硬啃禁卫军的防御阵地,去硬扛禁卫军地战车力量。一方面让
    外围的部队得以迅速加强和巩固力量,另一方面则“师团困守包围圈的“决心”。
    果然不出山本首相的意料,五相会议闹成了僵持的局面,海相和陆相作为吃了亏的军人代表,强烈要求报复,外相不反对报复也不反对救援方案,但要求在报复之前先对华进行外交努力,希望能够用一定的外交妥协来达成目标,主战派两人虽不满意,但亦不能否认加藤高明的主张。藏相的立场则是最耐人寻味的,他说道:“鄙人原则上不反对诸位的提议,但是我想请问各大臣,对华战争如果继续延续,军费从何开支?国会能通过修正法案么?在国会通过修正法案以前,我们是否需要将海陆军连遭挫折的消息公之于众以博取他们的同情?”
    海相和陆相不置一词,只能用鼻孔出气表示抗议。外相则试图解决这个僵局:“预算不够,可以通过举债来筹集经费,也可以发动民众进行捐款,我相信全体民众对此必定是支持的,将来我们打赢了,都可以在支那的赔款中要回来……至于真相,迟早是要让民众知晓的,我看就趁这个机会让舆论发表吧。”
    “那么……外相大人,一旦民众知道了惨败的事实,他们还会接受外交妥协的方案么?”
    “这个……”加藤气急败坏,“我们可以在谈判破裂之后再告知舆论知晓,同仇敌忾您应当不会不明白吧?”
    “陆相大人,真的按照您所说的,再增加3师团的兵力和右的军事拨款就可以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了么?”
    “是的,我们陆军可以保证!”陆相挺起了胸膛。
    “可是我以前听您说4师团就足以解决支那问题了,那个时候似乎您也一样信誓旦旦……”藏相毫不客气地挖空陆相。
    “你……”陆相气歪了鼻子,指责道,“你这是非国民言论。”
    “首相大人,我并非是怀疑海陆军的能力,也不是要折损帝国的颜面,但是我想问一句,在目前国库负债累累、民众贫苦异常的时候,我们何以解决财政问题?是的,您会说打赢了之后可以通过赔款要回来,可是您也记得,当时日俄战争我们也打赢了,民众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后也热切盼望着赔款,后来怎么样呢?日本一分钱都没有能够要到,战争整整过去10年了,我们到目前为止还在为偿付当时的战争本扎,如果再来这么一次,日本恐怕会有极大的风险,这可不是单纯民众闹事这么简单了,说不定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诸位的意见都非常有道理,这样吧,我提个折中的建议。”山本看这样争吵下去有可能会印发全武行,马上出来充当和事佬。
    “第一,外交努力不可放弃,但必须用强硬地姿态进行,外相要用哀的美敦书的形式警告支那方面,如果他们再不停止军事行动,他们将会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第二,海陆军遭受的耻辱应该得到昭雪,故而救援和显示力量无疑应该进行,考虑到对士气的影响,我军前次遭受的挫折在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以不透露给民众为好,军事准备可以在外交谈判进行时陆续准备;第三,军费是不可或缺的,既然外债无望,内债不宜再举,我们应该在内部潜力上下下功夫,我有一个建议可以获得一部分紧急军费——海军目前的造船工作除保持必要的进度外,其余可以放缓,将造船费用节约下来充作临时军费,陆军原本已经得到批准的扩充师团计划暂停进行,将这部分预算优先充作临时军费。第四……”
    “是!”四人的面子都被照顾到了,四人的意见也都没有全部得到执行,山本这稀泥和得真是水平!其他人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能断然加以反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等待形势发展吧。
    可是,日军在山东战场的形势并没有因为五相会议的阶段性成果而有所改变,迎接他们的只有更大的打击和更具威力的压迫…
    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下定决心
     更新时间:2008…11…12 0:23:03 本章字数:4080
    围圈中的神尾师团处境在国防军的四面压迫下,处境恶劣,甚至可以用每况愈下来形容。先是各类中口径火炮打光了弹药,成为了一堆堆价值不菲的垃圾,神尾本着“不可资敌”的精神,命令部队予以销毁;紧接着是各类小口径火炮开始告罄,平均每门山炮的炮弹数下降到只有可怜的几发,但即便如此,炮击还要时不时予以继续,因为部队还在做突围的尝试,在突破国防军防线时需要动用火力压制,因此也就少不得炮兵掩护,包围圈中的参谋长咬咬牙,将有限的弹药集中到进攻部队的直属火力上,至于那些保养情况不是很好,年份稍嫌久远的山炮,同样只能予以就地炸毁,保证状态最好、效果最好的山炮有炮弹可以利用。
    相应的,那些精简下来的炮兵被参谋长大人动用火线变更的本事,纷纷补充到人数受到严重削弱的联队中去充作步兵。没有了火炮的炮兵此时悲惨地连普通步兵都不如,因为后者好歹手中还有三八大盖可以证明自己的步兵身份,那些前炮兵却是连步枪都做不到人手一杆,勉强通过重新分配战死者的武器而得以维持;再次是轻武器弹药的短缺,日军一贯信奉“准确度第一”的原则,片面强调“一杆百发百中的步枪好过百杆百发一中的步枪”,因此在弹药携带量上不够充足,士兵们经常被教育要发扬武士道精神,用勇猛和白刃战而不是火力来压倒对手。
    无奈的是。这一愿望在包围圈中很难实现,国防军防御线地火力密度和强度是压倒性的,根本不给日军部队白刃战的机会,日军在尝试突围的过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