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次机遇 >

第26部分

第三次机遇-第26部分

小说: 第三次机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士珍,你方才说有本要奏,是否便为此事?”
    “回皇上,方才臣要奏的乃它事,不过这参谋总部一事,臣也是奏的。”
    “且说来听听。”
    “铁帅前些日子找微臣商议……”铁良是陆军部尚书,他照例称铁帅,“言德国军事体制如何完善,作战何等神出鬼没,军队如何调动自如,无他,盖因参谋本部之功。嘱我潜心研究,仿效学习。臣查明后得知,德国军队事务有所谓六个统一。一曰指挥统一,德皇为全德军队统帅,参谋本部为德皇直接统御之最高指挥机关,拥节制陆海军各方面之权力;二曰编制统一,全德军队统一编列成一种军队,不像我国有新建陆军、八旗、绿营、巡防营等各色军队;三曰兵器统一,全德各项军队所使用之兵器全系德国自造,整齐划一,械、弹补充极易,压力亦小,不似我国军械有德国造、国造、日本造、英国造、法国造之区别,步枪口径且不一致,补充尤难;四曰待遇统一,德军上至元帅,下至普通一兵,均参照同一军饷体系,只因步、炮、骑、工、辎等兵种不同而待遇不同,不似我国明明均为步兵,但新军与旧军,近畿陆军与南洋陆军之间待遇仍千差万别;五曰服制统一,凡德军将士均身着统一之德军制服,着一般鞋袜,只因兵种不同而区分,绝不像我国军队新军军服、绿营号衣之不伦不类;六曰兵制统一,德军中除部分军官以军队为家,以军旅为毕生职业外,其余士兵均由平民自义务兵役制征召而来,三年期满即可退伍为预备、后备军人,士兵年龄亦整齐划一,不似我国军队有募兵法、有军户世袭,还有绿林收编等多种来源,甚至尚有满头白发仍为一普通士兵之窘况……”
    王士珍说了一大通,那些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文官早就听得云里雾里,但几个新军将领加上皇帝却是面露赞赏之色。
    “六大统一当中尤以指挥统一最为要紧。两国交战,军队贵精而不贵多,贵指挥如意而贬各自为战。查我国旧政,各地督抚、提督、总兵对麾下军队都有节制之权,每每不相统属,发生紊乱。如指挥如意,整齐划一,则5万人可发挥10万人之功效,如处处分权,散乱各地,则10万人只能发挥出5万人之功效,甚至有被敌各个击破之危险。又查昔年战例,中法马尾海战时,北洋水师虽未完全成军,却已初具规模,但南洋水师遭法舰攻击时,我北洋水师竟袖手旁观,盖因北洋、南洋大臣互不统属尔;又越年,黄海大东沟一战,我北洋水师勉力支撑,而已恢复元气的南洋水师偏又置身事外,置有倾覆之局……现在想来,着实可哀、可叹、可悲!如当日有一得力机构能全面统帅南北水师抗敌,则两战之结果便可能大不相同。”
    “好!说得好!”一贯对这两场战争耿耿于怀的林广宇高兴地一拍桌子,这才是见识,给个题目便可以说出这么多道道,着实了得,名人可畏啊!
    “为此,铁帅与臣商议之时曾有尽革天下督抚兵权而收归军谘府之倡议。臣想了想,稍失于急躁,决定徐徐图之。”王士珍说到这里,抬头看了看皇帝。
    “讲,讲下去,朕听着呢……”
    “臣有四个主张:第一,天下多事,乱民蜂起,各省督抚负有弹压地方之责,兵权不可尽废,但需加以限定,谓其指挥权只限于巡防营、练兵、绿营,并加紧改编为巡警,负责警备地方,新编陆军则一律由国防部统管,受总参谋部指挥,若地方不靖,可在总参谋部指挥下戡乱;第二,原有编练全国新军36镇之计划继续执行,唯请各省将军费解至京城,由国防部统一在京畿练兵,编练成军即开赴原处驻扎,如此则各省新军无论军械、服装、编制、待遇均可统一;第三,新军各部接受总参谋部统一指挥,按令训练、操演、行军,其兵员、军械、粮饷补充均由国防部控制,不取自当地,其将佐亦在全军调动,轮流担当,防止久镇地方,尾大不掉;第四,每年由总参谋部组织会操,互相对抗、实战演练、奖优罚劣、推动进步,亦可演练相互配合之法,不惟陆军各部间相互配合,陆海军之间亦要配合,此项任务全仰仗总参谋部之筹划……”
    阶下的总督全都变了脸色——铁良简直该杀!居然打起杯酒释兵权的主意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王士珍所谓徐徐图之的主张也不是什么好货色,谁不知道新军是训练最好、装备最佳、战力最强的军队,各省督抚为了编练新军都咬紧牙关从地方财政中抽出经费训练,现在你嘴巴一张一合居然就要将部队收走,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本省练的兵本省控制不了,每年还要给国防部大笔的款子练兵,当我们都是冤大头啊?不成,这主意绝对不成!
    慢着!看皇帝的眼神似乎是颇为赞赏的神情,难道说皇上已然首肯?几大总督的脑子飞速运转,他们不无揣测:如果没有皇帝的首肯,铁良和王士珍的胆子绝不会大到如此,此事可疑,那就不要先做出头鸟,等等再看……
    大殿内的气氛突然间变得有些冷场,湖广总督陈夔龙本来正待发言,突然间便看到张之洞原本微微闭着的眼睛一下就睁开,然后又摇了摇头,动作虽然轻微,却被旁边众人尽收眼底。陈夔龙是张之洞一手提拔上来的,看见恩公这般模样,虽然满腹狐疑,却不敢造次,闭紧了嘴巴。两江总督端方心里也在琢磨,原来的江南自强军、现在的陆军第八镇是香帅的心肝宝贝,他都不提意见,说明皇帝早已经吹过风了,何必赶着上前碰钉子?陕甘总督升允也在犹豫,论理这条政策他是受冲击最小的一个,但他却怀疑这只是第一步,将开今后国防部尽夺地方督抚之兵权的先河。
    每人都有心事,偏又憋着话不说,场面倒是有些难堪。
    王士珍又开口道:“按着臣的四个主张,可以收到四个好处:一曰指挥如意,各省督抚大多为进士出身,文则文矣,武略却有不足,军事大势日新月异,已非熟读《孙子兵法》、《武经七书》所能制,地图如何用法,行军如何方法、火炮如何放法非得由专业人士指挥不可;二曰全国联防,国防部收新军之权后即可在全国范围内任意调动,此处有事,则彼处军队驰援而来,彼处有事,则此处军队呼啸而去,若限在各地则不免应对失措;三曰经费节俭,若各省相率练兵,则每省均需设督练公所,需准备场地,筹划章程,又或增添冗员,靡费公帑;四曰培养人才,现各省练兵,所依赖者唯各省公派赴日之留学生,然需多供少,各处都喊人才不济,倘若集中一部联合练兵,则原本不甚丰裕之人才储备便可得当,况所部聘请之外军教官亦可集中一地,不必分赴各省。”
    “经费一年可节省多少?”
    “虽然未得其详,但遍查直隶练兵情形,臣以为非但经费可节约两成,且士兵待遇完全可与北洋最臻者媲美……”
    两成?可相媲美?阶下又开始交头接耳,王士珍吹牛乎?
    “国防部一事,既无异议,朕便准了;总参谋部一事,朕深以为然,亦准了……”林广宇扫视了阶下一番,发现不少人皆有不忿之色,心里暗笑,“只是尽收各省新军统属国防部一事,朕以为仍可从长计议……”
    此言一出,台下众人忽地松了口气——你王士珍想当什么总参谋长就当吧,别把手伸到咱们家里来便行!但这未免高兴地太早了,皇帝的话还有下半句……
    第一卷 风起青萍之末 第三十九章 平地惊雷
     更新时间:2008…8…23 17:39:55 本章字数:3751
    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林广宇的目光在端方脸上停留了片刻,眼神又似乎对着段祺瑞微笑:“袁世凯所练北洋军前年已由陆军部统一管辖,编为近畿陆军,待总参谋部成立后,再寻一处试点,积累经验……”
    至于是哪一处,林广宇已经想好,却不肯说出来。各大总督情绪颇有些激动,谁都想知道个究竟,是否涉及自己的辖区?但皇帝不吭声,他们也没办法。而且这一出欲擒故纵分明还有一样好处:各大总督不会急匆匆跳出来反对——谁反对皇帝就有可能拿谁先开刀,出头椽子首先烂的道理大家还是晓得的——你要是心里没鬼,为什么怕国防部收权?事情虚虚实实时人人自危,一旦尘埃落定反倒没这个效果。皇帝已经明确声明再寻一处试点,万一有人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对号入座,其余总督必定一拥而上,但不是结成统一战线出言反对而是趁机落井下石——只要拿你那试点,我们就安全了。
    王士珍等人知根知底,心里忍不住要偷笑:皇帝完全摸透了这些封疆大吏的小心思,一收一放之间俱是帝王法术——先是铁良气势汹汹抛出全面接管论,接着王士珍后退一步提出接管新军论,最后皇帝才提出个别省份接管新军论。调门由高到底,动作由急到缓,又打又拉,又收又放,让人目不暇接。
    “总参谋部设参谋总长一人,臣不才,毛遂自荐;设参谋次长二人,臣保荐海军谭学衡、陆军哈汉章出任,另设一、二、三等参谋官参赞方略。下设六厅,分为承政厅、作战厅、情报厅、战略厅、训练厅、军备厅。承政厅负责本部日常事务;作战厅负责部队作战、战术计划拟定与实施;情报厅担负情报搜集、地图测绘与通讯联络之责;战略厅担当国防战略设计与大政规划;训练厅负责日常训练、操演、评定;军备厅与国防部军需司相衔接,负责补给并承担战时动员之责。厅下设处,处下设科……”
    原本王士珍属意此时正在德州兵工厂打杂的刘冠雄担当海军系参谋次长,但萨镇冰不喜,皇帝也不喜,甚至评价刘冠雄“举止轻浮、言语乖张,决不可用”——甲午之战后,中国为重建海军特意从英国重新购买了一批军舰,1899年建成来华,而吨位为4300吨的“海天”号巡洋舰已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军舰,但就是这样一艘大舰、新舰,居然5年后在非交战状态下让意得志满的刘冠雄给开沉了,萨镇冰至此就不喜刘冠雄,联系到刘冠雄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林广宇给他下的按语是“才高德薄,刚愎自用”,决定永不叙用。
    阶下众人只想知道皇帝会挑哪个省下手,哪里有心思阻挠,有关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提议顺利通过。
    “萨镇冰。”皇帝特意将他唤了出来。
    “臣在。”
    “从前拟的海军筹划折子朕已经看过了,说的很好,朕心甚慰,等过完年后,卿可亲自出洋考察军舰与筹划事宜。”
    “臣遵旨。”萨镇冰想每年250万两银子虽说比起折子上的要求还短150万两,但毕竟开了个好头,眼下百废待兴,不便给皇帝再添麻烦。
    “听说海军费用每年尚有150万两的缺口?”
    “是!”萨镇冰疑惑地看看皇帝,难道打算给我解决?可铁宝臣没说啊!于是老老实实说:“臣前问度支部索要,泽公言财政缺口巨大,实在难以凑齐,让海军先勉为其难。臣想了想也有道理,决心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你混账!海军如何要紧之事,刻不容缓,岂能耽误?”皇帝一拍桌子,满脸怒容。
    “臣惶恐。”萨镇冰吓了一大跳,连忙跪下,度支部尚书载泽面色一凛,其他人大惑不解:明明是度支部没钱为什么打海军的板子?
    “皇上口谕:海军军费每年缺口150万两由内帑开支,钦此!”响起的却是王商拿腔拿调的声音。
    “老佛爷当年修园子借了海军的银子,朕替她老人家还!”听着皇帝掷地有声的话语,满大殿之人都愣住了,慈禧当年为了修颐和园不惜挪用海军军费,结果导致甲午惨败,皇帝现在旧话重提,分明是个补偿之意。
    萨镇冰完全没料到这个转机,激动地热泪盈眶,身子深深地匍匐下去:“臣替所有海军将士叩谢天恩!”
    “起来吧。银子给了海军,若仍办不好差事,朕认得尔等,朕的虎头铡可不认识尔等!”
    王商重新宣诏:“皇上谕旨:自本年起,皇家用度规制定数,务必克勤克俭,以本年实绩为参照,若本年实际多于2000万两,则以2000万两为上限,10年内不再增加,若10年后国家财政收支仍未平衡,仍不许增加……”
    “皇上圣明。”阶下一片颂赞声,倒是让那些已经有些昏昏欲睡的官员清醒过来,只是动作免不了慢一拍,显得不那么和谐。据说前两天皇帝就下诏御膳不得超过9道菜,许多人还以为只是官样文章,没想到皇帝却是动真格的,10年不变,每年还要给海军150万两,这日子想必……不管怀的什么心思,皇帝既然表达了注重节俭、奋发图强的意思,做臣子的如果再不称一声“圣明”似乎就太说不过去了。
    “荫昌,你方才欲奏何事?”
    “臣恭请设立禁卫新军!”
    什么?这席话不啻于在朝堂中扔下一颗炸弹,练禁卫军?谁管?谁练?谁出钱?一连串疑问萦绕在各位大佬的心头。
    荫昌浑然不顾周围诧异的目光,自顾自说下去:“臣前次出访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对臣耳提面命,谓禁卫军实为国防最要紧者。禁卫军由皇帝亲御,内镇京畿,外慑宵小,功效非同凡响,此其一也;禁卫军由皇帝亲领,昭示尚武决心,鼓舞民心士气,激励足见赤诚,此其二也;禁卫军向称军中翘楚,兵法精纯,战力精锐,堪称军队楷模,榜样非同一般,此其三也。德皇尝言,普鲁士为何百战百胜,日本维新变法为何成功,皇室亲帅禁卫军之缘故非同一般。我国欲广行新政,加速变革,巩固国防,非编练禁卫军不可……”
    “卿言甚妙……”这建议本来是皇帝提出来的,但现在他脸上一脸兴奋之色,看上去像是第一次听到此类建议而手舞足蹈的模样——林广宇心里汗颜,穿越不到一个月,演戏的水平倒是越来越好了,“众卿有何意见?”
    傻子都能看出来皇帝是什么态度,能说不赞成么?能反对么?——你安的什么心?
    “臣附议!”载沣高兴坏了,第一个出来赞同。
    “臣附议!”那桐、奕劻、岑春煊、徐世昌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