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次机遇 >

第50部分

第三次机遇-第50部分

小说: 第三次机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剌回广西覆命,直说钱已输光。苏哭笑不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人才难得”,又保他去北洋王士珍手下当差,没过多久就混到了巡防营统领,驻扎在直隶、河南交界处。
    庚子国变后两宫回銮恰好经过张勋的防区。张为人极慷慨,与太监们混得很好,与李莲英交情更深,居然后来随行护卫到京,特旨连升三级,一跃升任甘肃提督,人称“张军门”,已是武将极品。说是甘肃提督,但张勋人一直在京,除原有巡防营实力外,陆续收拢了聂士成、董福祥所部的散兵游勇,竟成了保卫宫禁的护军营,整个大内都在控制之下。
    这种景象让素有异志的袁世凯很不舒服,正好日俄战争之后东三省混乱不堪,就提议将张勋调为奉天行营翼长,节制三省防军。表面上看是格外尊崇,意思让张勋兼三省提督,但实际上三省新军都听命于北洋,张勋指挥不动,原有地四十多营巡防营都系张作霖、冯德麟、吴俊陞等人统领,哪一个都不好惹。“节制”一词听来就是一个笑话,但张勋知道袁世凯势大,很知趣地没有争论,乖乖把部队拉到了奉天。但他一年之中
    天待上一两个月,大部分时间常在八大胡同厮混,不赌。由于人头熟络,各方面倒也相安无事,由得他胡来,这么一混便是六七年。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后,他还是这般模样,徐也懒得找他麻烦。
    张勋虽然不务正业,脑袋却是机灵,在巴结关系上很有一套。他看准皇后将来定会得势,便不惜与小德张先交朋友后拜把子,成了结义兄弟——你也姓张,俺也姓张,一笔难道还能写两个张字不成?小德张此时远未发迹,张勋屈节下交,自然是荣幸万分,少不得在隆裕面前吹张勋的好处,一来二去,张勋在隆裕心目中也挂上了号。
    —
    徐世昌容得下张勋,新任东督赵尔巽便不同了。他原本就看不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张勋,到京后听得对方纪律废弛、狂嫖滥赌、玩忽职守的劣迹更是气得不行,县官不如现管,以前任川督可以将这些都当笑话听过,现在继任东督,正好是张勋的顶头上司,便决心拿他开刀作为整顿东三省吏治的开始。大丧期间赵尔巽派人请了好几次,张勋都一直躲着不见,反而放出风声,谓“老子朝中有人,你别拿着鸡毛当令箭。”
    但赵尔巽是什么人?那是皇帝亲自下诏慰勉,肩负“刷新吏治、清理财政、整顿国防”重任,准一切便宜行事且御赐尚方宝剑的人,哪会将这种跋扈放在眼里。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张勋,他命所有下属都来参见,准备给张勋一个下马威,但张迟迟不到,经过戈什哈好一番寻找,才知道他仍逗留在京,要乘坐当夜火车才来赶来奉天。
    次日见面后赵尔巽气急,骂道:“总督节制属下文武,你这个提督居然迟迟不至,眼里还有我么?”
    按清代习俗,不要说总督,提督即便见了巡抚也要递手本、以下属之礼参见。但他既然存心跟赵尔巽过不去,自然也不会这么恭敬,反说:“我只知道按朝廷规矩,提督是从一品,您也是从一品,属不属另当别论。再说我是东三省行营翼长,节制三省防军。次帅,你管三省,我也管三省呢。”张勋文化不高,却是尖牙利齿——赵尔巽字次珊,他不称“大帅”而称“次帅”,意思就说我和你是平级的。
    从没有哪一个提督敢这么跋扈,赵尔巽气得不行偏又驳不倒,想了半天才挤出一句:“从前徐菊帅任总督你怎么执属员之礼?”
    “他是我地老长官。”徐世昌曾任北洋的营务处总办,张勋作为营官自然是属下。说明白了还不解气,他又加了一句:“你怎能跟他比?!”
    打完这阵口水战,张勋又晃悠晃悠回北京去了。他口头上占了便宜,却把人彻底得罪了,第三天赵尔巽便专折参劾,指责他“于防务吃紧之时,竟敢擅离职守,数月不归,以致各营统率无人,纪律荡然,应严加整饬议处。”而且不等京城回令,赵尔巽便祭出尚方宝剑,随后命令张作霖、冯德麟接收了张勋所部,张勋转眼便成了光杆提督。
    赵尔巽说话的分量自然不轻,没过两天便下了上谕:“着免去行营翼长一切差使,迅赴甘肃提督本任。”
    这一下把张勋整得很惨,没有兵就没有饷——没有饷又到哪里去吃空缺?他只好重新走小德张的路子,想通过皇后地关系转,但也有心腹提醒他,可以打毅军的主意。毅军统领姜挂题年逾六十,极为老迈,况毅军同是防军,说起来名正言顺。小德张对此极力支持,表示愿意效劳,只提醒他,姜桂题现任直隶提督,但如果端方不点头,这事是办不成地。
    张勋的求见便是为此而来,但他是个妙人,毕恭毕敬地见过礼后对说道:“听说大帅是海内名家,对字画鉴赏最为熟谙,俺张勋是个老粗,这里有几样东西不识货,想请您老过目一二。”
    他一边说一边感慨:“可怜俺老张这么多年了,一直都看不懂是什么……”待他拿出东西,端方倒吸一口冷气,眼睛都直了……
    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三十三章 各显神通
     更新时间:2008…8…23 17:40:00 本章字数:3580
    来张勋递过来的根本不是寻常字画,分明就是黄庭坚迹,端方定睛一看,上面还有大内珍藏的记。
    “俺老张当年扈护有功,太后老佛爷赏了好几件呢。”这话别人说端方也许不信,但张勋当时极得圣宠,红得发紫,大内之物赏他也是正常。
    一边想,一边端详着字画,端方的嫉妒心便上来了:可惜了这些真迹,碰到张勋这样一个俗人,正是明珠投暗。但他同时也很清楚,什么看不明白?分明是张勋的假话,记与签名足以证明一切,随便找个人就知道了,哪还用得着大老远地跑来。
    借口!一定是借口!端方笑吟吟地,听着对方继续说下去。
    “想着大帅最好古物,眼力又好,某才敢拿来献宝。”
    “客气了,客气了。”端方嘴里客气,眼睛却一动不动地盯着字画,流露出那种贪婪、渴望的目光。张勋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故意道:“真恨不得在大帅底下当差,天天讨教,让老张下半辈子也沾点墨水。”
    来了!来了!终于说到正题了。端方端起茶杯,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有少轩这样的人物襄助,我自然是喜不自胜,可惜现在我没北洋大臣的头衔,这军队委实有些难办。”
    “说难办呢也难办,说好办呢……呵呵”张勋自顾自一笑,“听说姜老将军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太爽利,早有急流勇退之意。只是一直担心没人接班而勉为其难。勋不才,愿自荐于大帅。”
    “这个嘛……”端方打着哈哈。
    “朝廷的意思我已经探听过了,上面说防军既然归总督所辖。这用人大权自然归大帅掌握。北洋一节大帅已经受了委屈,自然便不能再……”
    “少轩言重了,都是为朝廷当差,如果斤斤计较帽子哪里对得起皇恩浩荡?我这里没有问题!”
    张勋大喜,他原本也没有指望端方出面替他活动,只要不反对便行。当下连连作揖:“多谢大帅栽培。”
    “这东西名贵的很,藏好了,切莫差池。”
    “大帅……”张勋满脸堆笑,一副谄媚,“我老粗一个,放这些东西真是糟蹋了,大帅是风雅人,这些东西便用得着。”
    “这怎么好意思?”
    “倒是我不好意思了。大帅刚刚上任。我连贺礼银子都拿不出,只能拿些字画来凑数,真是对不起大帅。”张勋笑眯眯地说道,“将来到了大帅手下。免不了还有几幅字画要请求指点,您千万别推辞……”
    这话说得端方心都痒死了。事成之后还有谢礼?这买卖划得来。
    又过了三天,三天里端方对着几幅字画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投入,巧得很,居然又有人来拜访。这回来地却是姜桂题,端方皱皱眉,张勋也见了,不见他总不好。张勋果然没撒谎,姜桂题不仅须发皆白,而且走路都摇摇晃晃,真是垂垂老朽。
    “听说大帅新任,标下早就该来拜见。”颤颤巍巍地姜桂题居然还要跪拜下去,唬得端方赶紧拦住。
    寒暄了几句,姜桂题便从怀中掏出一个利市封,恭恭敬敬地说道:“按直省规矩,大帅亲兵概由毅军关饷,这是头一个月的数目,请大帅清点,可曾短少?”
    端方其实只带了几个心腹幕僚上任,哪有什么亲兵。对方这么一说,就疑惑着从中抽出来一看,整整两万两银子,不要说给大帅亲兵关饷,怕是给全体毅军关饷一个月都差不多够了。端方何等人物,当即就明白对方的来意,但他不点破,只等姜桂题说。
    果然,踌躇了一会,姜桂题还是开了口:“大帅,最近外面有关于毅军地风声,不知道您是否有所耳闻?”
    “哦?什么风声?”
    “有人在打毅军的主意。”
    “真的?”
    “是!张少轩免去翼长职务后,很想借一个题目东山再起,便把主意打到了毅军身上。”下又是失落,病急乱投医,我也不怪他。可是毅军和别的部队不同,义气为重,讲究资历,都是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子弟兵。姜某虽然年老体弱,但不是我夸口,眼下这几千号弟兄还愿意奉我的令。”
    “我信,我信。”
    “我不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年纪一大把了还有什么想不开呢?实在是勉为其难,怕一走了之后横生乱子。”
    “怎么,有人要造反不成?”
    “倒也不是。但营里众多兄弟如果看到一个外人占据毅军高位,必定心有不甘。况且国事多变,皇上都说了万事宜求稳。万一军心散了,事情便闹大了,到时候毅军上下自然倒霉,便是我和大帅恐怕也难脱干系。”姜桂题慢条斯理地说道,“就怕张少轩那时都自身难保。”
    “姜军门老成谋国,某先谢过了。”端方沉吟片刻,“这事我记下了,肯定不能自乱阵脚。不过……”
    听得他话里有话,姜桂题把耳朵竖了起来:“现在朝廷集权,万一上谕下达,某也只好遵令而行。”
    —
    “这是自然,自然。”甲午年起,毅军打过日本人,防过德国人,守过俄国人,庚子年两宫西狩一路护卫,朝廷应该不会这么快忘记毅军地功劳罢……”
    端方无语,只能继续看着吧。
    自从与隆裕有过第一次亲密接触后,林广宇终于明白到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意境,接下来10来天,隔三:续了好几次。帝后关系倒是愈发和睦了,虽然隆裕并非林广宇心仪对象,但总有责任在里面,何况慈禧刚死时隆裕出了不少力,也应当回报。一天傍晚,两人正在闲聊,隆裕蹦出一句:“听说张勋被免了差事?”
    “是有这回事。赵尔巽上了参劾折子,朕前几天照准了。”
    “他倒怪可怜的。”
    “是他自己不争气。赵尔巽新任东督,正愁火没地方烧,他还要凑上去,能不自讨没趣么?朕也是为他好,若是再在奉天,保不准赵尔巽哪天使出尚方宝剑,先斩后奏把他给喀嚓了,这才麻烦。”
    “臣妾听过张勋的不少笑话,也知道他这次胡闹过了。但想着庚子年他立下了不少功劳,朝廷是不是能宽宥一番,免得有人攻击皇上不念旧情?”
    果然!林广宇暗笑,徐世昌已经提醒过皇后有可能帮腔之事,他微微一笑:“依皇后的意思,哪里安顿比较好?这回可不许他再胡闹了。”
    “这个嘛……臣妾也说不上来,只听说直隶有个将军老得连路也走不动了。张勋好歹还是个带兵武将,便让他接这份差事如何?官大官小就由不得他计较,反正弄个地方安顿就行,如果再胡闹,便让端方治他的罪。”
    “是小德张的意思么?”
    皇后脸上浮现起一阵不太自然的脸色,尴尬地说道:“是在臣妾面前提起过他地拜把兄弟,不过……”
    “行了,这事朕已有主张。”
    得了端方的亲口保证后姜桂题想想还不放心,又专程赶到京师。铁良那很难说得上话,有人便指点去找载涛。一来他是皇帝的亲弟弟,关系亲密;二来现在充任禁卫军大臣,圣眷正浓。本来载沣比载涛还合适,可他是个没定见的,姜桂题不敢上门。
    “这事我听说了,而且我还知道下文。”
    姜桂题紧张地抬起头,生怕漏掉一字。
    “国防部准备让你告老还乡,同时张勋由甘肃提督改派直隶。”
    “这是什么时候地事情?”
    “就今天。”载涛用略带惋惜的口吻说道,“这事原来也可商量,但张勋走通了小德张地路子,话就不是那么容易转了,而且……”
    没等他说完,姜桂题已经跪倒在地上号啕大哭:“贝勒爷,求你救救毅军这几千号人吧。”
    “姜军门,请起请起,这是何苦来着?”
    “只怕他去后毅军军心不稳,生出乱子。我姜桂题活了64岁,没有一天敢忘记忠君爱国四个字,如果毅军动乱,我如何对得起宋帅?如何对得起朝廷?这几十年的辛劳岂非都打了水漂?”宋帅指毅军创立者宋庆。
    “张勋这人我也看不惯,不如……”载涛眉头一皱,“我有个主意,不知道行不行?”
    说完后姜桂题大喜,谓将来定不忘贝勒爷大恩大德。
    他前脚刚走,载涛随后就进了宫,递上姜桂题送来的2两银票,说道:“皇上,奴才已经按您的吩咐和他讲了。”
    “老七,这差事你办得不错,咱们静观其变,银子就拨到禁卫军经费充作皇饷。”大幕徐徐拉开……
    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三十四章 生离死别
     更新时间:2008…8…23 17:40:00 本章字数:3228
    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喻培伦终于将炸弹重新制作好,炸药,一旦引爆成功,不要说载沣,便是甘水桥都只能剩下残渣了。
    对于爆炸现场,三人已是看过又看、探过又探,汪精卫都已经能在脑海中描绘出整个场景,阴沟的阳面有一堆土,前几天下过雨后被浸泡了一番,目前已经干透了七八分,阴沟的背阳面有一块大石头,似乎已经在那里蹲了许久,就等着有人来和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