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次机遇 >

第66部分

第三次机遇-第66部分

小说: 第三次机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外国商人都为失去了盛宣怀这样一个见解明确、处事开明的官员而感到难过,他们十分担心招商局与其他企业沦为某些贪污腐败且昏庸异常官员的牺牲品。如果那样。才是中国最大地悲哀,大家对前景抱有审慎与观望的态度……”
    《中外纪事》则以另外角度来报道了这一事件,《招商局惊涛骇 浪,郑观应岿然不动》一文指出:“……在不到半个月的功夫里,原中国邮传大臣盛宣怀执掌多年的招商局有大批要员落马,虽然并未宣布他们的最后处理结果。但以《帝国日报》已经透露的消息来看,他们名列‘盛宣怀贪污腐败集团’已是板上钉钉地事情了,唯一的悬念恐怕只是何时而已。
    这本足以令人惊讶不已了,但我们更惊讶地看到,在这样的惊涛骇浪中,素以盛宣怀亲信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招商局总办郑观应却岿然不动,反就任董事长,执掌各项大权。大有重用迹象,其间种种,颇值得玩味。
    以郑、盛之密切关系,郑观应即便侥幸逃脱。也难以重用,但他非但躲过了灾难。反大有借此更上一层楼之势,让人不得不怀疑他在此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虽然岑春 有钦差大臣的头衔,有‘官屠’的名声和手段,但要在短短半个月里掌握确凿证据并进行查处显然是不可能 的,但他却出人意料地做到了。
    深知内情的观察家们强调,这一切只有一直追随盛宣怀的郑观应才能了如指掌,虽然他的作用《帝国日报》并未明说,但他地角色和价值难道不是一件颇值得人回味的事情么?”
    “诽谤,这是赤裸裸地诽谤。”看了报纸,岑春煊怒气冲冲,连连拍桌子。
    几个随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张嘴想说什么,却又把头低了下 去。
    “怎么不说话?”岑春煊余怒未消,“难道就任由这群洋鬼子任意编排?光是我也罢了,居然还敢影射皇上,简直无法无天。”《宇林西报》那句“有人有预见性的行动”矛头直指皇帝,颇让他大为恼火。
    “大人,说了也没用,不如不说,倒也省得生闲气。”
    “志强,你这是什么话?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志强是随员皇甫皋的字,他笑道:“大人,往事尤可鉴,《苏报》案历历在目,何必触那个霉头?眼不见为净,上海滩的舆论闹腾几天也就过去了。您若是当了真,这以后的笑料却会愈发多。”
    一提到《苏报》案,岑春煊的眉头就皱了起来,这事给他的印象太坏了租界当局借口“言论自由”、“审判公平、公开”,对革命党借《苏报》生事的行为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愤愤评论道:“革命党要骂朝廷,可以,本来就是势 明了说,光明正大,也没那么啰嗦,最气人的便是洋鬼子借口‘治外法权’,这分明是借庇护政治犯来显示他们在华的特殊权益,令人忍无可忍!”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总有一天也要让洋鬼子…Www.1 6K.CN尝尝咱《报律》的厉害。志强,这几日去钱庄怎么说?”
    岑春煊所谓入股招商局一事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确确实实有此念 头,他倒也不是为自己,却是为了这些亲随。岑春煊位高权重,俸禄优 ,即便不贪不纳,小日子也过得舒坦,但他的亲随品秩却不高,如果不借这块金字招牌来点收润,光靠那点死俸禄一不当心便有喝西北风的危险。
    岑春煊自律甚严,对手下人要求也极为严格,这就造成了一个困 境跟他愈紧,日子就过得愈紧。年青时血气方刚还能应付,一旦稍长,锐气减退,家庭琐事缠身,则进取之心愈发削弱。他是信奉“水至清则无鱼”这一说法的,限了他人的财路,怎么也得有个补偿,不然这批亲随如果在妻子儿女父母面前都抬不起头来,如何能在奸商、贪官面前昂起头来?
    借他岑春煊的金字招牌招摇撞骗不行,但用来转 一二,腾挪借贷些银两用于投资他还是支持的他又不是翁同龢那种泥古不化的清 流!借钱生财,不偷不抢、不贪不纳,再是天经地义不过!
    “大人,正想和您说这事。”皇甫皋道,“这几天去各大钱庄转了一圈,隐约说了这层意思,各家开列的条件也差不多,凭大人的名声地位,50万两内没有问题。但有一条很奇怪,我一说买招商局的股票,这些钱庄老板便纷纷摇头,说利润太低,不如橡皮股票来得风生水起,劝我们不妨去做那个,稳妥估计有三成以上的厚利。”
    由于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庚子后全球橡胶资源紧缺,在人造橡胶还未产业化之时,天然橡胶作为唯一来源炙手可热、价格暴涨。上年初伦敦市场橡胶每磅售价2令,到1909年初便涨到了6先令,一年功夫暴涨200%,          ,     9先令一镑,又足足递增了 50%。
    随着橡胶价格的暴涨,橡胶公司股票价格也由此水涨船高,早先在南洋设立的橡胶公司面值不过10元的股票,居然在短短3内涨到了元,其递增倍数比橡胶本体涨幅更为惊人。大量国际资本转向橡胶资源的开发,南洋群岛则是各国投资的重点地区。短短两年间,以开发南洋橡胶为宗旨而新设立的的公司多达100家,并大肆招股,股票热得发 烫,极受追捧。在伦敦金融市场,橡胶股票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快销售速度足足100英 的股票在半小时之内销售一空,国际橡胶投资早已转为投机,几近疯狂。
    上海作为中外对接的窗口,国际涌动的橡胶投机热随之也渗透进 来。据《泰 士报》估计,100家南洋橡胶公司有近40在上海设点招股,通常在上海的外国银行开户后由上海的洋行经办并代售股票,主要销售对象便是富裕华人和在沪洋人。由于上海人把橡胶叫作橡皮,所以坊间又称之“橡皮股票”。
    “这么高的利润?”岑春煊瞠目结舌,“会不会又和鸦片一般?”
    “不然,鸦片是毒物,有百害而无一利。人体对橡皮并无需求,唯汽车轮子离不开橡皮。”皇甫皋说,“但我隐隐有种感觉,总觉得这种投机倒把,流弊丛生,说不定什么时候便有惊天风险。”
    “志强兄所言甚是,当年幼时曾在同文馆受学,听先生讲起过尼德兰郁金香风波,不少人亏输累累,家破人亡……”刘元青正任英文秘 书,解释道,“这郁金香不过是尼德兰寻常花卉,价格亦低廉,不料有一阵炒得极热,成十上百倍的递增,无数人妄图一夜暴富,结果不过两三年价格便跌到极廉,投机客大多血本无归……其兴也忽勃也,其亡也忽矣!”
    岑春煊听后眉头紧皱:“看来橡皮股票大有文章,非好好查查不 可。”
    看似管闲事的一段话,却揭开了上海滩金融风暴的盖头……
    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六十一章 明察暗访
     更新时间:2008…8…23 17:40:04 本章字数:3133
    20世纪初的国人群体而言,岑春煊当是开眼界与守传。 的官僚,在高品秩官员里,该属于中间派其眼界或许不如李鸿章、盛宣怀等洋务派来得开阔,但其保守性亦不如升允、荣庆等强烈,算得上是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中庸派,或许张之洞同样可以归入此列。但与张南皮不同的是,后者翰林出身,不免有夸夸其谈与眼高手低的毛病,遇到问题亦经常选择绕道走的策略,岑春煊为人强硬,讲求实际,号称至大至刚。
    正是这次特性,将他推上了上海金融风暴的风口浪尖他不是盛宣怀,会盲目迷信于洋行与买办的力量,会相信一样东西有涨了又涨的资本魔力;他亦不是升允,对资本市场不屑一顾,巴不得其自生自灭才好的鸵鸟心态;他更不是张之洞,瞎指挥、盲目主义盛行却不知道从小事做起的长官意志。他的特征,抑或是他特立独行的品行为这一事件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表面上看,钦差大臣重点还在调查与盛宣怀有关的资产与账目,但其实有郑观应的协助,这种调查根本就是走个形式,真正的目标却指向了橡皮股票风潮在没弄清楚事情来龙去脉之前,岑春煊并不打算过早地打草惊蛇。
    刘元青和皇甫皋两人是崇尚实干的年轻人,经过连续几天的调查,一家名叫兰格志拓殖公司的企业落入了他们的视线。该公司老板是一个名叫麦边地英国人,6年前在上海创办设立,经营范围包括开辟橡胶园。挖掘石油、煤炭。采伐木材等,其主要经营活动地均在南洋,比如兰格志本身就是一个橡胶产地地名称。
    但刘元青敏锐地发现。就是这家兰格志拓殖公司,虽然号称有诸多项目,有雄厚的资本,有坚强的后盾,但其本来面目却是扑朔迷离。上海滩知道兰格志大名地人士并不少,但知道这家公司经营情况究竟如何的却连一个也没有。带着这个疑问,他与皇甫皋来到了正元钱庄这原本是他们打算商借银两投资招商局的第一站。
    看着两人再次上门拜访,正元钱庄的二掌柜李老板不敢怠慢,亲自接待这是岑中堂的亲随,手眼通天,能不小心伺候么?虽然岑中堂只“屠官”,但大名却响彻上海滩,谁被他盯上。谁就离倒霉的日子不远了。正元钱庄一直没有根基深厚地靠山,这成为大掌柜的一块心病,现在有人送上门来,哪能让他溜走?
    “两位大人。不是鄙人要隐瞒,盛杏 虽然从前和鄙号有一定的银钱往来。但自通商银行创立后,这种往来就断绝了,他也没有任何资产存在本号,鄙号所有账目都可请二位过目……”
    “李老板,今天我们不是来查案子的,上次您说起橡皮股票的事情我们回去一合计,觉得是个好主意,能不能劳烦您给详细说说?”
    一听这话,对方原本一脸紧张,面色绷得极紧的神态终于放松下 来,笑道:“如果是其他人来,这话我是绝不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嘛。但既然两位大人要打听,我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整个上海滩发行橡皮股票的公司有很多家,但以这家兰格志拓殖公司规模最大、时间最久、信誉也最好。我举个例子,招商局地股票也算咱中国数一数二的好股票了吧,但在沪上的钱庄银号,如果您要拿招商局的股票抵押借款,面值10两地股票最多借给 4,如果到当铺去典当,可以典到3 两,如果您到洋人银行里借款,连1两银子都未必借得到。但这家兰格志公司发行的股票却可以在任何一家外商银行照票面押借现款,十足实放款,连一点折头不不打。鄙号您可能还信不过,但洋人地银行总该信得过吧?”
    “真有这么厉害?”
    “绝对货真价实。阿拉这里的外国银行,譬如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都承做橡皮股票押款业务。只是各家折头略有不同,唯独兰格志公…Wap.16 k.Cn司的股票不用折扣,鄙号现在手头有100两该公司股票,上个月刚刚找了汇丰银行拆借头寸,就用这个股票抵押的,英国佬痛痛快快给了,根本没有啰嗦。”李老板说
    一脸眉飞色舞,“这不,仅仅过了一个多月,股票就 (24%),拆借资金一年的利息也只有7厘(  。  |         说合算不合算?这不是发财,这是在捡钱!”
    “怎么能涨这么快,跟做梦一样?”
    “现在英国伦敦橡皮价格涨得凶啊,自然水涨船高。兰格志公司刚刚公告,他们在澳洲买下了一个大种植园,里面种的全是橡胶树,马上要开新的橡皮公司所以才大量招股,预计一年分红有四成五。两位大 人,四成五啊,差不多两年多一点就能收回成本了,往后全是净利,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这股票能不涨么?要我说,起码还要再翻两 番。”李老板越说越激动,连眼神都闪烁着金光。
    “四成五,骗人怎么办?”
    “不会,绝不会!”对方急了,“你可以去问问那些买了的人,前个月和上个月是不是都拿到了三厘的分红。英国佬说了,先每月预发三厘,一年便是三成六,还有九厘等年底清账时一起算,保证四成五,如果利润再多,说不定五成也可能。”
    说者自豪,听者目瞪口呆。
    半晌后,皇甫皋才问:“既然有这么好的买卖,为什么前次我们来借款的时候,贵号却一口答应?还不如将这些钱全部投入橡皮股票买 卖。”
    “实不相瞒。两位大人,若是一般人来借款,鄙号自然为难,但既是岑中堂的面子却不能不给。何况鄙号将来还指望能多承揽一些官款,倘若大人有心协助,自然事半功倍。”李老板也没有耍花枪,一五一十地说了起来,“鄙号大掌柜已经吩咐了,岑中堂是钦差,他的话就是皇上的话,就是圣谕。圣谕怎么能不听?不要说大人上门来借钱一应首 肯,平素我们想走这个门路也走不通呢……”
    这倒是实话,从来没有人能在岑春煊那塞钱塞成功的。而按照当时市场的行情,官款存放银行、钱庄一年的利润还不到1厘,要想做大生 意,多招揽公款才是王道。
    “兹事体大,我们也不能做决定,还得回去商量商量。”
    “自然,自然,烦请两位和中堂大人详细说说,鄙号另有优惠。”
    “自然,不过诸事还请您保密。”
    “放心,鄙号一个字都不会传出去,这不是砸咱们自己的饭碗 么?”李老板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地将两人送出了大门。
    出了正元钱庄,两人又去其他钱庄票号打听情况,所打听到的情况基本大同小异,甚至越描绘越夸张。上海人为争购橡皮股票简直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公馆里的太太小姐。                都典当成了现钱去买股票。抢购者当中不但有平头百姓,更有山西票号的掌柜,江苏实业的老板,江南行走四方的商贾,甚至于上海道的一些大小官吏,乃至于在上海淘金而略有积蓄的外国人都加入了抢购者的行列。
    几天的调查中此类情况几乎比比皆是,上演了一幕幕活闹剧,决不像有意捏造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甫皋对自己的判断发生了怀疑:“刘兄,是不是咱们真多心了?”
    “绝不是!”刘元青斩钉截铁,“虽然都是一口称赞兰格志公司,但志强兄注意到了没有,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