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南神偷王 >

第29部分

江南神偷王-第29部分

小说: 江南神偷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至于小偷对我的报复,滚他妈的蛋吧,我充分了解小偷的内心世界,那不过只是吓唬那些善良的人罢了,我根本就不怕他们。……”
    卷一 第七次出狱·少年噩梦 第49节 “老扒”逮小偷(2)
     更新时间:2008…10…5 15:38:34 本章字数:2377
    苏州某报听说此事后,马上向社会报导了王同山“抓小偷”的经过:“10月5日下午5点半,王同山正在街上骑车,突然,一个影子窜进了他的视野。他的心不由得暗喜。那个影子向公交车站窜了过去,然后,在一对青年男女身旁停了下来。恰巧有一辆车开了过来。女青年刚要上车,那个影子手一伸,就把她包里的手机偷走了。王同山看得真切,心想,好手段,看来也有些来历了。他扔掉自行车,大喊一声:“站住,抓小偷!”那小子听了,回头一看,叫道:“老家伙,真是你!”拔脚就向西狂奔,王同山眼见他跑进一条小巷子,他追进了巷子。起初,他和小偷之间只有七八米的距离,可跑着跑着,王同山觉得体力不行了,距离一下子拉大了。就在这时,他看见前面有两个警察,他大声喊道:“快帮忙,抓住这个小偷。”巡警冲了过去,把小偷按住铐上。小偷对巡警说:“他才是小偷呢,你们不知道,他就是有名的神偷王。”一个巡警说:“知道,可是人家改好了。”小偷说:“说我是小偷,我什么也没有拿。”正说着,腰间的手机响了,原来那女青年发现手机丢了,正用男朋友的手机打电话找呢?王同山说:“你腰里什么在响?你能说出那部手机的号吗?”小偷说:“什么手机?我腰里什么都没有,不信你们翻呀?”说罢,小腰一摇,亮出了肚皮,王同山看得真切,那部手机被他摇到了路边的草地里,几乎就是在说话的功夫,赃物就被他转移了。而且,除了王同山,谁也没注意。王同山心想,确实是一把好手。他走到草丛里,把手机捡了出来,轻蔑地笑道:“跟我来这一套!”这回小偷可急了,骂道:“就他妈显你?”王同山问:“写信叫板的就是你吧?还真有两下子,可是,还不行啊。”小偷低下了头。巡警对王同山说:“还多亏了你,你的眼睛真特别呀,他的腰一晃,我们什么都没看见,你却看见手机飞出去了。”
    《江南时报》记者也对此事进行了报导,他们证实说:“昨天下午,记者致电石路派出所,所里一位姓缪的警官告诉记者,这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据了解,该犯罪嫌疑人来自新疆,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警方对此正在作进一步调查。……”
    王同山抓小偷的事情媒体曝光后,那位“110”老警察果然又主动上门探望王同山,他说:“老王,我到警校把你的事说了,他们都想邀请你去给那里的学生们上几节反扒课。”王同山欣喜地点头说:“上课我可不敢答应,不过让我讲一讲这些年我所走过的路,我还是愿意去的。”
    苏州警校的学生听说报上正在报导的“神偷王”将要来这里现身说法,一个个都如同过节一样,高兴地准备欢迎他的到来。大礼堂里张灯结彩。王同山来到警校时发现有那么多学员在整齐列队欢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从前他和警察们打交道,都是充满深深的敌意,彼此互相戒备着。七进七出的王同山,这些年来无论到何地,他最不喜欢见到的就是警察,因为他见到的警察多是一幅冷面孔,可是今天究竟怎么了?那么多年轻的警察对他鼓掌欢迎,还有那么多老警察也上来和他亲切握手,一时间王同山好象走进了梦中。
    不过这梦是一场他多年求之不得的喜梦。王同山希望把自己曲折人生中的扒窃经历,原原本本告诉给警校的学生们,希望他们在了解扒手的内心世界之后才能更有利地战胜扒手和打击扒手。王同山在会上说:“其实抓贼并不难,我个人的体会是,防范最严密的地方,往往是贼最好下手的地方。有一次,我在一个政府大楼作案,我特地穿了一身西装,拎了一个公文包,大摇大摆地往里走,门口的警卫问都不问。人们都是以貌取人,现在尤其是这样。你穿得越气派,越没有人怀疑你。你们听好了,在商场,在车站码头,那些西装革履的人,头发锃亮的人,都应该是你们的怀疑对象。那么,什么是最根本的特征呢?那就是眼睛,正常人目光是比较固定的,扒手的眼珠子翻滚乱转。他们主要是盯人们的口袋和包裹。还有就是他们走路比较快,说到这里我要告诉大家,无论穿得多阔气的扒手,都没有穿皮鞋的,过去他们穿布底鞋,现在穿旅游鞋。为什么?跑得快呀。穿皮鞋没法跑快的。鞋是一个重要识别目标,一个正常人是不会上面一套西装,下面一双布鞋或者旅游鞋的。那成什么了?再就是,扒手爱往人多的地方挤,挤得越厉害的人越可疑。为什么呢?挤的时候,好下手呀。山东的王瘸子,是中国最大的贼了,他的手法最高明,只要一近你的身,你的钱包就飞到他的手里,神不知鬼不觉。”
    王同山的现身说法,让那些在警校课堂上与干巴巴书本打交道的男女警校学生们,第一次身临其境接触到严峻的社会现实。王同山在会场上说:“反扒一定要注意小偷有区别于普通人的特征,比如他们的眼神常常游移不定、东张西望,他们经常会把视线集中到别人的皮包、口袋上,你们要首先从人的眼神上发现密秘,小偷更是如此。”
    学员们都被他的话打动了,因为大家都知道王同山讲的话,不同于课堂上教师们讲解的反扒理论。王同山是从自己人生的切实感受入手,深入浅出地把他对扒手的特征概括出来。如果王同山不是真正洗心革面,如果他不是真想和扒手们彻底划清界限,他就决不可能在警校讲出只有他知道和了解的扒手内幕以及反扒经验。王同山的讲话不时被一阵阵掌声所打断。
    王同山已经走出了往日的阴影。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让他认清从前所走过的路有多么可怕。他在苏州接连给公安和警校学生传授反扒手的经验以后,媒体上分别作出了报导。在王同山受到群众赞许的同时,没有想到也惊动了一些躲在阴沟里的人。
    王同山当街抓小偷的事迹在江南各地传开了,最先知道的当然是小偷们。据说,那帮家伙们好象为此专门开了个会,会上,有人发言:“看来神偷王确实铁心改道了,以后大家躲着点吧。”由于苏州有一个“神偷王”“叛变了”,所以苏州的扒手们都立刻警觉并隐藏起来,盗窃案件也明显减少。江南各地也随之震动,小偷扒手们望风而遁,惶惶不可终日。
    卷一 第七次出狱·少年噩梦 第50节 “老扒”逮小偷(3)
     更新时间:2008…10…5 15:38:53 本章字数:2105
    一天清晨,王同山刚走出家门去上班,不料在一条小巷里竟迎面闪出一个青年人来。他定睛一看,认得正是从前他在南京扒窃时结识的小扒手。那人显然早在南京就已经听说了王同山回苏州的鱼龙剧变。他此次是看到了报上《神偷王想要新生活》的报导后,才专程从南京赶到苏州寻找王同山的。这小扒见了从前的老伙伴王同山,心怀不满地开口便骂:“王大爷,你搞什么搞?没想到呀,像你这样的人也成了好人?呸,你现在只顾自己成了名人,可是你想过没有,像你这样的到处乱讲,甚至还把我们这些人的家底都给抖擞了出去,你想过吗?我们大家今后还怎么饭吃呢?老东西,你的良心哪里去了?”
    “良心?你说的良心是什么良心?莫非偷别人的钱物还有良心吗?”王同山没想到他在苏州的现身说法竟然震动到了南京,而且让当年一起作案的扒手们也惊惶失措。现在眼前跑来找他的小扒手,就浑身挟带着一股怨恨和凶煞。他知道这小扒手是来找他拼命的,他王同山不愠不火,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孩子,在这个世上莫非就只有吃扒手这碗饭吗?我告诉你,我现在已经知道吃这碗饭是不道德的,所以才决定改邪归正了。你呢?孩子,你现在也不小了,我看你还是干点正事吧,不要等到我这把年纪,再后悔可就晚了。”
    扒手恨恨盯了他一眼,气得咬牙切齿地说:“姓王的,你自己不吃这碗饭没什么,可是,你不能坏了咱这行当道里的规矩呀。我真不明白,他们让你在小区里打扫卫生,怎么就能感动得你连祖坟都想掘呢?我劝你千万不要把路走绝,小心从前那些哥们饶不了你!”说着转身就跑,担心王同山报警落入法网。
    王同山大吼一声,追上去说:“你给我站住!我要告诉你,如果你再不改邪归正,我就一个电话打到公安局,当场就把你逮起来。我要你也劝劝那些看着我心烦的人,要他们马上省悟,如果谁再敢执迷不悟,可休怪我王同山不讲义气!”
    小扒手知道王同山的厉害,见他已经铁了心背叛从前的同伙,情知继续在这里威胁他不会得到好结果,于是扒手就灰溜溜地逃出了巷口。
    自从发生了南京扒手来苏州威胁王同山的事件之后,“神偷王”的心里忽然萌生一个想法。他想给这些过去的“同行们”写一封信,他想劝他们悔过,也希望他们像自己一样改邪归正。但是这样的信他从来没有写过,一时也不知究竟应该如何写。看到那些小扒手们现在仍然在重复自己从前的老路,王同山心里不禁万分痛苦。
    几天过后,又有人把恫吓信寄到他那间小阁楼上。一个上海扒手在信上这样指责王同山:“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吃了一辈子偷饭的老家伙,今天第七次被放出来竟然反水了,看来我们这一行是要完蛋了。”又接到一封常熟扒手的信,上面写道:“老家伙,你听好了,我就是要在你的眼皮底下做个活儿,我让你在警察面前现眼,然后,我就想办法赖到你身上。你等着吧。”王同山看到这些匿名信后,不禁暗自冷笑了几声,自言自语道:“你们这些无耻之徒,都不过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只要有我王同山在一天,你们就休想在江南地面上继续兴风作浪!”
    就在王同山接连遇上几次扒手的威胁后,苏州一张报上又发表了《王同山畅谈“抓小偷”经验》的报导,内称:“王同山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在进入“贼界”后,喜欢阅读的他想方设法钻研了很多侦探小说,数十年来,他因为超常的偷盗能力而鲜有失手,可谓“贼名赫赫”。1982年是他作案最疯狂的时候,他一天作案60起,因此被“同行”尊称为“神偷”。
    ………因为自己在这方面的丰富经验,警方也曾好几次邀请王同山做反扒队员,或者帮助提高反扒队员的反扒技能。王同山说,一些人怕小偷报复不敢当场制止小偷行窃,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小偷行窃被发现时,第一反应是赖、第二反应是跑,不会立即就想着报复,所以一喊常常能吓跑小偷。当然,如果发现团伙作案,最好还是想办法先报警,不要一个人行动。普通市民最重要的还是加强自我防盗保护………
    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人的不同反映,王同山心里百感交集。他理解善良的百姓欢迎他的原因,也理解大小扒手对自己的愤恨。已经吃了几十年扒手饭的王同山,心里最理解这些仍在到处扒窃的小偷们心态。他们也像他当年一样,他知道任何一个扒手的改邪归正都需要时间。王同山针对苏州市民对他的提问,以自己多年来对小偷的了解,深入浅出地总结概括出防盗反扒的6条措施,即所谓“六不要”:1,千万不要轻易露财;2,任何情况下不要疏忽,有些东西该怎么放安全就怎么放,该上锁就上锁;3,公共场所不要多带现金;4,和家人亲友去人多处,尤其是在付钱的时候千万不要匆忙。因为这时候往往缺少防范意识和给扒手造成可乘之机;5,下雨天不要随便把东西放在自行车的车筐里,以免有人借机扒窃;6,钱包不要放在手提包里。
    早在20多年前,王同山就在心里产生过与扒窃决裂的念头。可是,这种念头的产生来得容易,如果真让他彻底从泥泞里拔出脚来,又谈何容易?20多年前他在南京小茅山劳改农场,就曾经有一段幡然省悟的经历。正是这段复杂的经历才让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从一个扒手转而站在“反扒”立场的艰难……
    卷一 第七次出狱·少年噩梦 第51节 旅途上邂逅女大学生(1)
     更新时间:2008…10…5 15:39:00 本章字数:2554
    江南碧绿的大地江河在列车窗口掠过。王同山又从南京向苏州进发了。时光已是1972年的夏天。车窗外目力可及的江南景色,对于王同山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他这次从小茅山劳改农场里出来,向他的故乡苏州兴冲冲而来,决不再像从前那样是逃出来的,他现在是农场特准回家探亲的人员。
    王同山自从去年在泰山玉皇顶上被两位苏州女便衣警察逮捕以后,苏州公安局很快就派人将王同山送回了南京城外的小茅山农场。小茅山,是他辞别两载,走进大门时胆战心惊的地方。前两次他越狱外逃,回来以后都遭到连番批斗和加戴重铐脚镣的严正处罚。可是这一次王同山一下子就逃跑两年多,不料回到小茅山后竟然没有再像前几次那样遭到无情的批斗和处罚。其中的原因是王同山后来渐渐悟解出的,当时正是全国“斗批改”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向全国提出了“要安定团结”的号召。各行各业都正在消除派性,根除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因素,而王同山尽管早就是小茅山改造人员中最不安定的因素,但是当时劳改农场的新领导班子决心贯彻毛泽东的最新指示,所以对王同山这个屡教不改的越狱人员,竟然采取了和风细雨的教育和改造并施的政策。
    王同山对此感到意外,当然也很感动。他没有想到这次自己出逃的时间这样长,回来以后居然没有受到一次刑罚,别说没有给他戴上几十斤重的脚镣子,就是对他的批斗也都是采取温和的态度,管教们循循循善诱地开导他,教育他,指出他逃走的危害性和因此对他改造的不利。这让王同山从心里感到他所熟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