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葬明 >

第429部分

葬明-第429部分

小说: 葬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刑天军控制了局面之后,便可以还给老百姓一个比较安稳的局面,再加上刑天军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基本上不存在**的因素,各级官员都踏实做事,老百姓们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很愿意种地的,虽然各地都已经过了春耕的时节,可是一旦秩序被重新建立起来之后,在刑天军强大的武力保护之下,这些流民们还是爆发出了极大的恢复生产的热情,迅速的便将刑天军新控制区的撂荒土地给复耕了起来,哪怕是农具不够,老百姓仅仅是靠着锄头、铁锹,也飞快的开垦出了大批土地。
    夏粮来不及种,老百姓便种秋粮,而刑天军则负责给老百姓们提供比如黄豆、玉米的种子,供其播种,考虑到为了尽快的收获一批粮食,解决一部分流民的吃饭问题,各地刑天军的文吏们还指导老百姓们种植了一大批收获快的荞麦,毕竟这玩意儿种下去两个月时间便能收获了,腾出土地便能再种一些其它东西,收获上来的荞麦产量虽然低,可是却可以缓解部分粮荒的问题,让一部分刚刚安定下来的百姓,可以减少对刑天军的依赖,如此一来,六月前肖天健在河南的攻势行动,所控制的一批地盘上的农业生产,迅速的便开始恢复了起来。
    当然为了解决流民的安置问题,工匠们分批被挑选出来,在辖地之内各地开始开办工场,这些工匠们靠着他们的手艺生产东西,一边为刑天军获取财源,提供器甲,一边换取他们的生活所需,所以某种程度上,刑天军这些年已经逐步的形成了一大批公有制的工场作坊,解决了不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而河南豫西一带的矿产也很是丰富,除了鲁山、宝丰、钧州一带的煤矿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有铁矿,灵宝县境内还有金矿,这些矿冶业,在刑天军到了之后,大部分都被刑天军没收归于了刑天军之下,成了刑天军的公产,在刑天军的地方官员们的主持下,这些矿冶业也被逐步恢复起来,原来的矿工们也都找到了吃饭的门路,又解决了一些劳动力的问题。
    当然还有许多手工艺者,以前被官府盘剥的没办法成了流民,现如今有了刑天军给他们提供生存保障之后,他们也开始恢复了生产,靠着自己的手艺,来赚取生活物资,所以家庭作坊式的小型手工艺作坊,比如烧瓷、纺织、刺绣、竹编、木器等等产业,也在刑天军到后,开始雨后春笋一般的恢复了起来,眼下虽然还见不到多少成效,但是肖天健却很是鼓励他们这么做,迟早有一天,他相信这些小手工作坊,会大幅度的发展起来,今后为刑天军的财政提供另一个坚实的保障。
    而这些事情,肖天健往往都已经不用再亲自去打理了,他手下现在可是不像以前,严重缺乏文吏,在他坐稳豫西,又扩大了地盘,连战连败官军之后,许多读书人为了生计,也不得不放下所谓的对大明效忠的想法,投入到了刑天军之中,进入到了文吏系统之中,为刑天军来做事。
    所以肖天健有什么想法,只要点拨一下手下的文吏们,这些人便知道该怎么做,便会照他的吩咐,安排下去,并且大力的推行。
    肖天健自问不是全才,可是许多见识却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可比的,每每提出一些想法,总是让手下的官员们很是佩服,当领导的有时候不见得你非要什么都会,但是只要你知道事情该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不敢糊弄你,更加上刑天军作为新生力量,眼下内部的官吏们还不敢胡作非为,做事也踏实肯干,办事效率自然不是已经到了迟暮之年,整个官吏系统都彻底糜烂的大明王朝的官府要高出了太多了。
    稳定了洛阳之后,肖天健便立即开始召集手下重将还有谋臣们商议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在这个时候,手下的诸将和谋士们在这件事上开始发生了分歧。
    以牛金星为一派,力主肖天健朝北攻略,渡河北上进入攻占黄河以北的怀庆府、彰德府、卫辉府等府,将兵锋直指京师,抑或是朝东,攻打开封府,打下开封府之后,便等于控制了整个中原,继续向东便可以攻打山东和两淮一带,将大明朝南北拦腰斩断,到时候挥师北上,攻入京城,便能取得天下,最不济也可以打潼关,进入陕西,趁着陕西局势混乱,攻下陕西,取得一个南下四川的通道,四川富庶,可以为刑天军提供足够的财源。
    但是对于牛金星等人的意见,新归于肖天健麾下的李信却有不同意见,在这方面,李信体现出了比牛金星更强一些的战略眼光,他却认为,眼下不应该向北发展,而是应该顺势南下,先攻下南阳,进而取襄阳,打通一条南下湖广的通道,挥师南下湖广,因为湖广乃是大明时下重要的粮食产地,而且水源充足,不易出现灾荒,控制荆襄之后,便可以挥师沿江东进,先打南京,彻底控制大明腹地,不但可以获取一个稳定的后方,而且也获取到了充足的粮食供应,还能掐断南部对北方京师的供养,到时候大明王朝自然就土崩瓦解了。
    而李信提出的建议,李进德也表示支持,这一点令牛金星颇为不喜,觉得李信仅仅是一个后生小辈,而且还是贡生,不像他是正儿八经举人出身,不管是学识还是见识,都不如他,再加上他还是新近才跟了肖天健,根本就轮不着李信反对他提出的意见。
    而武将方面比较单纯一些,像罗立等人,是不考虑太多事情的,反正是肖天健指向哪儿,他们就打向哪儿就成了,这么费脑筋的活,本来就该牛金星、李进德、李信这样的人来干,所以他们听着也跟着起哄,一会说牛金星说的对,一会儿也点头说李信说的有理。
    总之这一次议事,对于刑天军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争论很大,而肖天健则坐在那里只管让他们争,而他则只管听,而不发表任何意见,如果他不是后世过来的人的话,也许他还真就听谁的话都觉得有道理。
    到了后来,干脆牛金星说出了要他在洛阳称王,毕竟眼下许多义军的首领都自称为王,李自成成为闯王、张献忠自称八大王,还有什么顺天王之类的,只有肖天健到现在还只以刑天为号,没有称王,而现在肖天健也应该称王,然后号召军民,攻入北京把当今皇帝朱由检拉下来,取而代之。
    对于牛金星这个提议,众将倒是都一致同意,纷纷要求肖天健称王,而肖天健直到这个时候才摆手道:“称王之事缓议,现在就说咱们下一步该打什么地方的事情,称不称王都只是一个虚名,不称王又能如何?
    好了,牛先生和李信你们的意见我都听明白了,至于该怎么做,我自有定论,你们不必再为此争论不休了!不管是谁,为的都是我们刑天军的前途,对错都无妨!
    而下一步我想,可以先把怀庆府和卫辉府打下来,如此便可以使得我们晋南通过太行山连通起来,然后再视情况而定!至于以后该怎么做,我自有分寸!”
    肖天健这句话一说,牛金星便高兴了起来,因为他觉得在这一次议事之中,他压住了李信一头,如果肖天健是按照李信的意见的话,那么现在就会下令南下攻打南阳府,可是肖天健却还是选择了先北渡黄河,到豫北打怀庆府和卫辉府,打下这两府之后,那么肖天健难道就不率部挥师北上直逼京师吗?所以牛金星觉得这一次他胜了一场,于是颇为自得的望着李信。
    而李信听罢之后,和李进德对视了一下,脸上多少有些露出了一丝忧色,但是既然肖天健心意已决,他这个初来乍到者,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至于诸将那边,则没有什么意见,肖天健想打哪儿,他们就跟着打哪儿好了,反正他们都是武将,吃的是刀口上的饭,只要有仗打就成了。
    (今天三更,争取万字更新,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第一百九十二章 讲武堂
    肖天健的话其实只说了一半,剩下的他便藏在了心中,其实不用众人争论,他也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陕西他是不会率部打回去的,眼下洪承畴和孙传庭在陕西,经过他们多年经营,陕西还有相当一批能战之兵,更何况陕西连年遭灾,再加十余年的兵祸,早就是赤地百里了,打过去即便是占领了地盘又能如何?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恢复生产力的,起码连劳动力都会严重缺乏,再加眼下李自成等路义军还在陕西和洪承畴纠缠,使得洪承畴和孙传庭无力抽出手进入河南和他交手,眼下他才不会蹦到陕西那个浑水之中呢。!。
    而本来如果按照战略来说的话,打怀庆府和卫辉府也不是太好的选择,可是毕竟刑天军在晋南有一块根据地,要连通河南,紧靠着垣曲县和渑池县这一段黄河,明显腾挪余地不够,而眼下黄河南部的豫中一带,民生凋敝,老百姓大批饿死抑或是逃走,抑或是死于战祸,使得河南的劳动力并不充足,如果他想要大力恢复河南一带的劳动力的话,就要引入更多的人才行,而眼下怀庆府和卫辉府相对来说经受兵祸还不算是太严重,这两地之中也聚集的流民众多,只要打下这两地,他便有了更多的腾挪空间,再者他还有一个暂时不能说出来的想法,以他对历史的认知,不久的将来,他可能有必要北一次,但是至于到底这种事情还会不会发生,他眼下也无法确定,所以即便是为未来考虑,他也很有必要在黄河北取得一块立足之地,这也是他为何会先选择渡河北怀庆府的原因。
    大计一定,刑天军便立即行动了起来,这一次北渡黄河到豫北作战,肖天健动用的是罗立的第二师的兵将,虽然怀庆府和卫辉府还有一些官军的实力,但是通过细作对这两地的情报的搜集,肖天健盘算了一下,以罗立的第二师的兵力,拿下这两地应该不成什么问题。
    所以在肖天健确定计划之后,罗立的第二师便开始朝孟津一带集结了起来,而肖天健在率兵攻下洛阳之后,孟津的守军便自动哗变,知县等官员则弃城而逃,坐船北渡到了怀庆府逃命去也,使得刑天军没有再费什么力气,便轻松的拿下了孟津县,使得刑天军控制住了自郑州以西到潼关一带的所有地盘,同时也取下了黄河南岸有名的孟津渡,在孟津渡一带,缴获了大批没有来得及逃离的船只,而肖天健一拿下孟津渡,便立即派人将驻扎在古城镇渡口的刑天军水营调至了孟津渡,以孟津渡从此作为刑天军水营的新的驻地。
    而时下杨昆山为首的水营,也已经今非昔比,通过收揽从南方逃到刑天军辖地中的流民中善于水性的青壮,补充到水营之中,再加收揽沿着黄河两岸,靠着在黄河里面打渔为生的渔民,水营现在早已满编,兵力超出一千五百人还多,拥有各种大小船只百条,早在一两年前,在黄河便开始横行了,眼下凡是通过黄河下游的商船,只要不是官船,水营也不抢劫他们,只是在水设卡,令他们缴纳通过的税金,凡是交过过路税金的商船,皆可获得一面小旗,数日之内在这段黄河便不会受到任何劫掠。
    本来黄河还是有些水盗的,为了确保刑天军的绝对地位,杨昆山这一两年来不断的在掌握的河段打击其它水贼,如此一来,刑天军守信,商人求利也愿意掏买路钱,所以水营现在每年也能给刑天军收取来不少的船资,起码是维持他们水营的开支是绰绰有余了。
    现如今刑天军又掌控了洛阳一带的黄河南岸,更是让水营有了施展之地,包括停泊在孟津渡没有来得及跑掉的福王家的船只,一并交给了水营,令其以最快的速度,将罗立的兵马转运至黄河以北,在怀庆府辖地之内的孟州一带登岸。
    为此杨昆山不敢怠慢,立即调集了大部分手下,同时征调了附近相当多的渔民,开始组织安排这件事。
    虽然这么做会泄露刑天军的计划,可是为了确保一次能将更多的兵马运至黄河北岸,以免怀庆府的官军将先期渡河的部队击溃,所以这点险还是值得冒的,而听闻刑天军要北渡黄河的消息,周围的渔民们无不闻声而动,他们这些渔民们也受够了官吏的鸟气,早就想跟着刑天军干了,刑天军一来,便免去了他们的鱼税,使得他们以后的日子有了盼头,于是在孟津渡一带迅速的便开始汇集起了各种各样的船只,大批的刑天军兵将们也开始朝着孟津渡开拔,按照军官们的调度开始登船。
    由于组织有力,仅仅是第一波渡船便一次将一个营的兵马整建制的运过了黄河,这一次肖天健又高估了怀庆府的官军,刑天军的渡河北行动,他们不是没有察觉到,而怀庆府的官吏早就被刑天军给吓住了,根本就没想过派兵赶至黄河边,击刑天军于半渡,一听闻刑天军要北渡怀庆府,便吓得收缩兵力龟缩到了怀庆府城下。
    这一次肖天健没有随罗立一起北渡,此战全部交给了罗立负责,但是却把李信派给了罗立,充任罗立的随军参议官,在罗立出发之前,肖天健专门将罗立招至自己帐中,亲自一再交代了罗立,虽然这一次北伐豫北由他主军事,但是令他必须要多听李信的意见,确保不要因为莽撞,而在豫北吃了官军的大亏,如果是因为他刚愎自用造成这一次出兵失利的话,那么回来之后,肖天健让他小心一点。
    罗立当即便拍胸脯保证了下来,答应一定多听李信这个秀才的意见,保证不会胡来,一定会打好豫北一战。
    肖天健又和李信私下里面交代了一番,李信对于肖天健的信任颇为感激,他作为一个新近才投入肖天健麾下之人,能得到肖天健如此重用,当即便表示士为知己者死,原为肖天健效死,而且还对肖天健说,他家就在怀庆府,这一次他投入刑天军之中,估摸着一旦让官府知道的话,也饶不了他的家族,这次过河之后,会回家一趟,将家族中的弟兄叔侄们都招入刑天军之中为肖天健效力,而且李信还告诉肖天健,他们李家之中有许多族人都跟他一样,能文能武,定不会辜负肖天健对他的重托。
    肖天健当即表示欢迎,眼下像李信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一个人投军,往往会纠集起宗族之中的亲属也都投军,可是这么做有个弊端,就是很容易让一个军将通过族人在军中形成自己的武力集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