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葬明 >

第627部分

葬明-第627部分

小说: 葬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他已经着令左路军先行前往山海关一带布防,但是他也知道左路军阎重喜手中带出山西的兵力不过只有一万五千人左右,要面对的却是十倍于他们的建奴大军,另外他派出李信和罗立、刁正率领中路军加上罗立所部也日夜兼程赶往山海关,可是毕竟近千里的距离,沿途还要通过无数明军控制的地区,他们来得及赶上吗?
    所以肖天健在派出了罗立之后,便日夜忧心忡忡,怕最担心的事情会重新在山海关上演,一边要继续领兵沿着运河向北加速攻进,还要不断的布置沿途对大运河航运的保护,整个心几乎都要飞到山海关去了。
    现如今突然间冯卫汉和卢象升等人送来消息,说已经想办法逼得吴襄无法投降建奴,只能死守山海关,并且吴襄表明态度,今后愿意投降肖天健为臣,这个消息让肖天健当场便乐翻了,到达沧州的时候居然破天荒的下旨弄了几杯酒喝了,庆祝一下这件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接着肖天健便在沧州军中,派人携带了他的圣旨,日夜兼程穿越明军控制区,赶往山海关,暗中向吴襄颁旨。
    肖天健在圣旨之中大大的赞扬了吴襄识大体顾大局的情操,并且还唏嘘了一番吴三桂的事情,告知吴襄,他对于吴三桂之死非常遗憾,很“钦佩”吴三桂云云,早已经下诏,为吴三桂立碑,请吴襄不要为此挂怀,今后有朝一日得胜之后,吴襄可以将吴三桂的遗骸迁回他们吴家祖坟之中另行厚葬,所需费用大中朝全部报销,并且暂时授予吴襄为第二镇副总都统之职,暂时听令于李信调遣,待到可以公开之时,再另行下旨昭告天下!
    刑天军一镇的副总都统已经是非常高的官职了,而且是掌握兵权的实权职位,这对于吴襄来说,以前是没敢想过的事情,现如今接到了肖天健的圣旨之后,吴襄这才感觉跟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般,这心便彻底放在了肚子里面,起码今后大中朝入主顺天府之后,他们吴家照旧可以享受荣光,而不会落得一个没有下场了。
    于是吴襄感激涕零赶紧跪谢接旨,小心翼翼的将这份大中朝的圣旨收藏到了他内府之中,并且拿出了不少银子,来酬谢前来颁旨的宣召使。
    这个宣召使看了一下吴襄手下托出来的这盘子白花花的官银,不由得吞了一口口水,但是却笑答道:“吴军门这是要害在下呀!咱们大中朝不兴这个!这雪花银快要把在下的眼珠子都闪花了!在下心领了便是,但是万万是不敢收下的!否则的话恐怕回去圣上便要砍了在下的脑袋了!
    你我今后都将同殿称臣,在下奉劝一下吴军门,今后这样的迎来送往的礼节,万不可再用了!否则的话对吴军门将会不利!大明亡,乃是亡于官吏贪腐,我大中朝岂能再步其后尘?所以这礼数是在咱们这儿绝对吃不开的!
    罢了!我等任务已毕,就不再次耽搁了!我等还要去见一下其他诸位将军,告辞了!这些银子不错,吴军门不妨就拿出去犒赏那些有功的兵将们好了!也算是咱对山海关这一战尽一点心!”
    说罢之后,这个宣召使便转身要走,吴襄吓得赶紧让人收回这些银子,跑出去亲自将他们送到门口,这才派人将他们暗中护送出了山海关主城。
    回过头来,吴襄不由得感叹,肖天健果真是治国甚严,连宣召使都不敢接他的赠银,那么说明这大中朝上下却是是比大明的官吏清廉的太多太多了,甚至于连一顿饭都不吃,便就这么走了,可见得大明官府之中的那一套今后还真就在大中朝吃不开了,想想这段时间他接触到的大中军的诸将们的作风,他只能替大明皇帝哀叹,叹息朱由检实在是生不逢时,虽然他这个皇帝也很努力,可是下面的官吏们却已经烂透了,单凭他一个皇帝再怎么打拼,也没法拯救大明王朝了,这天下合着也该换姓肖的来坐了。
    至于他儿子吴三桂的死,他虽然内心之中还是不舒服可是也只有劝慰自己,不要再多想了,谁让他当时要听大明朝廷的命令呢?这都是他命不好吧!更何况大中皇帝肖天健也说了,今后准其为他迁坟另葬,并且大中朝廷承担所有的费用,也算是吴三桂的荣光了,这也是他这个老爹为他争取到的,他只能今后死跟着肖天健走下去了。
    所以他想了一下之后,将那盘银子以及收取的建奴的那一千两黄金,都派人取了出来,既然要干,就干的漂亮一点,大中朝的人谁不知道他昧了建奴一千两黄金,与其以后被人在这件事上抓他的小辫子,倒还不如现在就主动拿出来,犒赏兵将们用了拉倒,拿建奴的钱,来犒赏杀鞑子的兵将,这件事还真是痛快!吴襄想想就觉得讽刺又可笑,这一下建奴算是彻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吴襄第二天升帐宣布了自掏腰包出金银犒赏有功兵将的事情,顿时让其麾下的将官们无不振奋,纷纷对吴襄拍了好一通的马屁,并且立即将这件事告知了三军将士,不过还真是令山海关这些明军兵将们士气大振了许多,一个个卯足了劲再杀一些鞑子,要领取这些赏金。
    宣召使出了山海关之后,立即便去见了阎重喜、罗立等人,告知他们,圣上肖天健正在加快速度朝这边赶来,沿途的行动可谓是势如破竹一般,可以最快的速度赶至这里,请他们务必要拖住建奴,大量的消耗建奴的实力。
    总之肖天健给他们的命令就是一个,那就是在此死战到底,决不许建奴破关。
    阎重喜和罗立都立即领旨,并且都立即拍胸脯保证,绝不辜负圣望,哪怕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会放弃山海关一线,令建奴入关。
第五十六章 倒霉的多尔衮
    多尔衮连续率兵攻打山海关多日,但是日日都可以说在守关的明军和大中军的死扛之下,铩羽而归,每一次都在关城之外,撞得是头破血流,损失惨重。
    守军火力很强悍,虽然他也想尽办法,派汉军旗炮手轰击关墙,可是敌军的炮火精度很高,往往可以反击他们的炮阵,双方炮战他们建奴一方损失很大,带来的不少大炮,已经被守军轰翻,不得不将一些炮身拖回去,重新修造新的炮架方能再次使用,一些炮干脆便被守军给轰废了,连修复的可能都没有了。
    而且守军前几日还从他们眼皮底下救回去了一批他们逼迫着充当肉盾的关外汉人百姓,紧接着还突然派兵出关逆袭了一下,虽然他已经有所准备,可是还是被大中军的兵将逆袭得手,杀了不少乌真超哈营的汉军和蒙古兵,然后在城上炮火的掩护下,安然又退入到了关内。
    这一下打的他们建奴军方面是士气大跌,当晚便有乌真超哈营的一些汉军连夜当了逃兵,虽然事后追上屠杀了这些逃卒,可是多尔衮也不敢再过度消耗这些汉军旗的汉兵了,就连配合他们出战的那些蒙古八旗的蒙古兵,也同样是士气大跌,有人暗中叫嚷着,如果多尔衮还这么不拿他们蒙古人的命当人命的话,他们就逃回草原去,不给他们建奴卖命了。
    所以不得已之下,多尔衮只得下令收兵让这些乌真超哈营的汉军和蒙古兵们休整一番,然后再战,而他则派出了本旗的兵将,绕道潜到山海关以西的义院口,试图偷袭那里,破关进入到关内,可是没成想大中军已经有一部人马驻防在了义院口一带,他派去偷袭义院口的兵将,一头便撞上了铁板,强攻之下被打的丢盔弃甲,只得铩羽而归,白白在义院口关下面丢了上百具正白旗的披甲兵卒的尸体,灰溜溜的也撤了回来。
    现如今山海关一线在多尔衮眼中,几乎是铜墙铁壁一般,令他望而生畏,想遍了办法,也找不出好办法来突破这道防线。
    而后面驻扎在前屯卫的大清皇帝皇太极,却连连对他的行动表示不满,令其加快速度,务求要攻克山海关。
    这是让我们三兄弟死呀!多尔衮心中怒骂,可是却对皇太极没有一点办法,皇太极这么逼他,是站在他们满人的大义上的,而他是前锋,自该攻克山海关为后续的清军打通通道,而他连战不利,对于他在大清国之中的威信也是一种打击,这一战之后,他们三兄弟的实力,肯定会被削弱不少,今后恐怕问鼎大清帝位,便再也没有实力了。
    所以多尔衮对于守关的吴襄和那些大中军的兵将们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他自从跟着他爹野猪皮起兵之后,哪儿吃过这样的憋呀!可是连续两次碰上这刑天贼,他都被对方逼的没有办法。
    早十几二十年,他们建奴关外起兵,面对着那么多的明军精兵,但是却屡战屡胜,特别是萨尔浒之战,他们老爹野猪皮领着他们不足明军五分之一的兵力,愣是打的那么多明军精兵丢盔弃甲,怎么也没有想到,碰上了刑天军之后,他们的荣耀便不再那么令人瞩目了,沾住刑天贼,他们就要吃瘪,这么下去,难道他们建奴真的就要毁在这刑天贼手中不成。
    想到这里,多尔衮不仅有点浑身发寒,即便是不为了他们三兄弟,仅仅是为了建奴的未来,他也不能就这么拖下去了,于是多尔衮强打精神,将阿济格、多铎以及听他调遣的那几个汉八旗的旗主和蒙古旗主都招至了他的帐中,大声的对这些人训斥了起来,大骂他们无能,令他们下去之后,立即提振士气,做好再一次猛攻的准备,不管怎么样,都务必要攻入山海关之中。
    这些旗主们一个个面如苦瓜,这些天仗打下来,他们各自旗下的兵将都损失惨重,特别是他们汉军旗的兵将,作为主攻的主力,每天被赶上去,又被打下来,没一天不死一大批的,牛录章京几乎快换了一茬了,有的是被守军打死了,有的因为擅自后退下来被砍了,就连甲喇章京也换了不少,这么下去他们就要被打垮了。
    所以他们都不想打下去了,这山海关简直就是一条会喷火的巨龙,他们去多少都是个死,于是他们都哀求多尔衮宽限他们几天时间,让他们休整休整再战,可是多尔衮瞪眼骂了起来,骂他们都是酒囊饭袋,不准他们的请求,必须要马上准备再战,并且威胁他们,谁要是想要不卖力的话,就小心项上人头。
    这帮汉人和蒙古旗主们,一个个都噤若寒蝉,他们心中再苦,也没有地方说去,谁让他们投降了建奴呢?自己一家老少都在人家手中控制着,刀把子也在人家手中,让他们这些狗干什么他们能不干?
    所以他们只能点头称是,准备下去开始召集兵马,再次攻城,这一次多尔衮提出一个想法,就是放弃几路人马齐头并进的打法,集中起军中所有的大炮和兵力,仅仅集中在山海关城西的西罗城一点,发动一次最猛烈的进攻,这样的话他们便可以充分发挥火力上的优势和兵力上的优势,便有可能攻破西罗城,突破山海关防线。
    他这个提议其实早就该想到了,这么做却是对于他们建奴军来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办法,面对绵延几十里的防线,集中兵力攻打一点,就如同拿锥子扎牛皮一般,牛皮即便是再硬,也架不住锥子在一个点上用力。
    于是这些旗主们只能听令于多尔衮,点头答应了下来,可是他们商议还没有结束,外面便有人报信,说山海关又增援到了一支大中军的兵马,看旗号应该是大中军的近卫师,也就是刑天贼酋肖天健直领的一批人马,已经接防了一批山海关沿线的关墙和敌楼。
    多尔衮一听便急了起来,立即问报信之人,是否看到了贼酋肖天健的大纛,如果有的话,那么便代表着刑天贼酋肖天健已经亲领大军抵达了山海关,那样的话,他们接下来考虑的恐怕就不是怎么攻破山海关的事情了,而是转而该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跟刑天军在山海关会战的问题了。
    报信之人摇头道:“启禀睿亲王,没有看到贼酋的大纛,只是见到了关墙上升起了新的贼军军旗,经过辨认,有人指出此军乃是大中军第一近卫师的军旗,主帅姓罗,有外号称其为肖刑天手下第一猛犬,乃是一个刑天贼之中的悍将!倒是未看到有贼酋肖刑天的大纛出现在山海关!
    但是据哨骑仔细观瞧,发现刑天贼虽然增援了兵力,但是原本驻防的一些刑天贼军却不见了踪影,似乎实际兵力并未增强太多,城中细作还传出消息,说原来驻防这里的一支刑天贼的骑兵,在援军抵达之后,换防便离开了山海关不知所踪!”
    多尔衮听罢之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暗中有点生气,真想把这个报信的家伙给砍了拉倒,刚才不说清楚,吓了他一大跳,让他还以为是刑天贼酋肖天健已经亲领大军前来山海关了,吓得他差点下令收兵后撤,省的再被那凶神在这里狠揍一顿。
    现在听这个报信的家伙说了之后,他基本上可以做出了判断,那就是大中军来了援军不假,但是实际上来的兵力并不是很多,仅仅是肖天健麾下的一个近卫师先行抵达了这里,同时却替换下了大中军的一支骑兵,那么不用想,这支大中军的骑兵肯定是赶往了西面,弄不好他们已经得知了他们建奴已经分兵,派阿巴泰朝西另寻入关之路去了,所以抽调出一批骑兵,向西拦截阿巴泰入关。
    多尔衮甚至心理阴暗一些,暗自琢磨着最好阿巴泰和他一样,去西面诸关试图破关的时候,也一样吃瘪,撞得是头破血流,被堵在关外无法入关,那样的话,他打不下山海关就有情可原了。
    不过他也知道他这种想法估计是不太现实,眼下大明最后的精兵都在这里,而且这里还集结了不少的大中军的精兵,他面对的可是明中两朝的精兵,可是其余的那些关隘处,出了地理上没有这里坚固之外,守军也多是一些残兵败将,根本不足以守住关城,他们这么多年来,可是屡次从其它地方破关而入,但是却从没有在山海关破关入关过,阿巴泰和豪格,很可能在其它地方选择一点破关而入,这一点他还是有信心的,所以皇太极这一招可是够狠的,一方面让他在山海关外丢尽了颜面,另一方面却让他儿子豪格获取到破关而入的头功,多尔衮一想到这里,就想破口大骂皇太极这个哥哥不是玩意儿,可是他在没有失去理智之前,是万万不敢这么做的,于是只能打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