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侯 >

第114部分

汉侯-第114部分

小说: 汉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父偃神色微讶。陈珏深得天子信任,定不是全凭着馆陶大长公主和皇后娘娘的关系。
    陈珏侧身笑道:“主父郎中所想比臣周密许多。”
    主父偃按捺住好奇,又道:“大汉边界绵长,匈奴人随处皆可下手,每每匈奴人寇边,当地驻军便反应不及,每然郡国兵和辎重粮草运到时匈奴人又早已经远遁大漠。一旦陛下决意在河水边设边关守郡。军民一体,百姓就地恳牧,便可就近供应守
    “匈奴人攻掠之时,边郡有利于防守,将收事半功倍之效。有朝一日大汉旗帜立于匈奴旧地,同样应立郡就地治理教化。”
    刘彻抚掌道:“确实如此,边塞战线太长。汉军实在难以寸寸皆守,借调郡国兵又太过误事。”
    主父偃闻言眼睛一亮,道:“大汉军士不少,只不过未能全数用于边疆。”大汉有一部分军队,是专门为了看着有野心的诸侯王准备地。
    “诸侯王国连城数十,动辄千里,诸侯王势大,骄奢之余更容易产生异心,实乃国之大患。”
    主父偃上书的几件事都是用了心思的。当年梁王薨逝,陈珏在窦太后和景帝面前重提推恩令,后来刘彻父子觉得这招好用,既为了保护陈珏也为了实施的更顺利,把推恩令地功劳归到还是太子的刘彻头上。
    主父偃一介草民,再有才气也不可能得知其中因由,他分析认为天子甚为看重手中的权力,因而才大胆奏事。
    刘彻点了点头。一样想起推恩令旧事。他和陈珏对视一眼,道:“你这是晁错之言。”
    主父偃跪倒道:“陛下提拔重用厚恩。臣万死亦不敢辞。”
    陈珏听着听着不由对主父偃刮目相看,这主父偃绝对是一个激进派,这种唯天子之命是从,悍不畏死地做派正好对了刘彻的胃口。
    旬日,郎中主父偃连迁谒者、中郎两职。
    建元三年的春天来得极早,大地回暖,去年大旱的阴影已经消失殆尽,草长莺飞,转眼过了惊蛰,农人插秧急,世家少男少女踏青忙。
    一夜新雨,竹节青青,陈珏凭栏远望,只觉神清气爽,蓦地听得孔安国的声音在耳边想起。
    “子瑜,你家果真要把长门园献给陛下?”孔安国说着,目光落在不远处正与士人谈笑地刘彻身上。
    陈珏笑道:“有何不可?”
    长门园位于未央宫通往顾成庙地路上,其名声响亮仅次于上林苑,陈珏一来觉得这园子休整地太好,归陈家所有显得太过惹眼,二来刘彻最近有意征民夫修行宫,陈珏不好直接劝谏,干脆借机献园子。
    孔安国皱了皱眉,道:“你太顺着陛下了,自从去年那么一闹,你这武安侯地名声可不似从前那么好了。”
    陈珏哈哈一笑,道:“何止不怎么好,你说得真委婉。”名声太好,未必是一件好事,陈珏随口念道:“世间谤我、欺我、笑我、轻我、恶我如何处治?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
    孔安国没怎么听清,摇了摇头又道:“司马相如一介阿谀之人,尚且大有才名,子瑜怎地不觉得冤枉?”
    “司马有他的长处,我多言一句,陛下最近亲近他事出有因。”陈珏笑吟吟地道,端起小案上的茶盏抿了一口,孔安国和司马相如一向不怎么对路子。
    孔安国不屑地道:“方才我从陛下那过来,司马相如作了一篇《长门赋》,同《子虚赋》一般,极尽奢华奉承之能事……”
    陈珏一口水差点喷出来,“长门赋……阿谀之赋?”
    孔安国讶道:“子瑜怎地如此惊讶?”
    陈珏轻咳了一声,笑道:“没事,今天天气不错,挺风和日丽的。”
    第三卷 峥嵘初显时 第一百七十八 长门行
     更新时间:2009…9…16 13:35:55 本章字数:3957
    假山凹凸,清泉叮咚,水流顺着石莲叶徐徐二流,下游有一座慈眉善目的仙人像,正手持仙瓶接引清泉。
    刘彻坐在石案边,随意拿起案上的几张纸,赞道:“司马长卿好文采,这等文赋,天下无人能及。”
    司马相如心中兴奋,欠身道:“眼前风景如画,臣不过如实道来,不敢当陛下盛赞。”
    刘彻斜了他一眼,对杨得意笑道:“你去把子瑜找过来。”
    小亭周遭有水池,只听得蛙鸣处处,蝉声不绝,孔安国学着陈珏的样子朝池中丢了颗石子,道:“子瑜,你去年给天禄阁找了个好差事,修《鸿烈》,必须小心翼翼,哪里能改哪里不能改,真把我那族兄难为的头发都花白了不少。”
    天禄阁校书实际上的负责人是蓼侯孔臧,陈珏当日把《鸿烈》拉到天禄阁的时候便暗示过孔臧,修《鸿烈》书是个好机会,淮南王著书时本就博采百家之长,把儒法等家有益的学说融入其中并不显得突兀。
    陈珏想到孔臧那研究经史入迷的样子不由一笑,孔臧孔安国兄弟和楚原,算是他认识的人中典型的文理科研究狂,“我看蓼侯自得其乐的很,你怎么还怪到我头上来了?”
    孔安国摸了摸短短的胡须,他如今年过二十,已经留起了短短的小胡子,道:“说到族兄,有件事他托我同你商量商量。近年初校已经完成,接着就是经义的详解。”
    陈珏坐在一边。他知道初校之后校书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于是正色道:“校书有进展是好事,蓼侯既然托你带话,可是有什么难处吗?”
    孔安国点点头,道:“别说我等所学不同。因而常有争议,就是一样学地春秋见解仍然不同。”孔安国说到这里神色愤愤,他和孔臧是孔子后人。在春秋上的研究自认比公孙弘和董仲舒都强得多,“族兄深思熟虑之下,拟定期收集众人之见,取赞同之人最多地几种见解录在书册详解上。。。
    “学术刊物?”陈珏低声自语了一句,忍不住笑出声来,他怎么觉得如今的情形这么像在大跃进。
    天禄阁的种种争执一直被陈珏压制在小范围内,天子和太皇太后对《鸿烈》的一致支持,又让百家之学难以抬头。学者们不敢太过放肆。但一群学者聚在一起校书,文无第一,不打架才怪了,孔臧想到这么个主意也并无突兀。
    孔安国没有察觉到陈珏的异样,继续道:“比如《庄子》天下篇中地一句内圣外王,阁中已经吵了好几日,我那族兄也是被逼的无法了。”
    陈珏这会已经想通了其中道理,颔首道:“这件事全凭蓼侯做主就好,只有一点。那些经典之论只准在天禄阁内部流传,万不可流到阁外。”
    孔安国连连点头,道:“这是自然。”
    陈珏望了望远处黛色的青山,转头面向孔安国道:“你们那边地书稿遣人送到我家中一份,若有谁的见解高明,我自会酌情献给陛下。”
    孔安国上下看了陈珏一眼,笑道:“市井间说想做官难,走武安侯的门路更难。走通武安侯的门路做官难上加难。看这阵势。天禄阁那些士人的前程全落在侯爷身上了。”
    陈珏一笑,道:“难道你家中那位最近不曾管你。你才有机会听市井乱七八糟的传闻?”
    孔安国脸顿时一黑,他敦厚守礼,娶的妻子却是名副其实的妒妇,平日里不准他跟旁地女子亲近,这女子肚皮也争气,进门三年便生了两个男娃,孔安国是半点都奈何不了她。
    陈珏哈哈一笑,孔安国正要反驳陈珏也是畏妻人的时候,天子刘彻遣来的小黄门终是到了。
    不多会的工夫,陈珏跟着传信的小黄门走到刘彻身边,他看见刘彻身侧不远处束手而立的司马相如忍不住嘴角一弯,司马相如见了一阵纳闷,仔细看了几眼也不知自己身上究竟哪处不妥当。()
    刘彻随后将司马相如写就的长门赋递与陈珏,笑道:“这长门园在楸林这么久,有人为之作赋还是第一回吧?”
    陈珏接过看了看,果然文辞华丽,他抬首笑道:“长门园得司马长卿一赋,必能流传千古了。”
    刘彻摇了摇手,道:“这长门园过几日便改称长门宫了,姑姑这回真是帮了朕的大忙,朕往顾成庙祭祀的时候苦于没有歇脚之处,这长门园来得正好。”
    两人说了几句话,杨得意笑着奏道:“陛下,宫监来报,昨日下了场好雨,附近竹林竹笋窜得节节高,请问陛下要不要加菜呢。”
    天子膳食不可轻忽,竹笋再好官员们也不敢随意给刘彻上菜,刘彻兴致正好,道:“朕这两日吃野味也吃腻了,有竹笋更好。”
    陈珏在刘彻地示意下坐在石台上,听了也有几分意动,道:“长门园外的竹林春笋最好,往年臣的阿母也常常送入宫中给陛下和娘娘品尝,只是陛下不知罢了。”
    两人随意闲聊了不多会,刘彻道:“出西域的人选怎么样了?”
    陈珏侧身道:“已经有几十人过了初选,有功臣后人、官宦子弟也有平民百姓,只等陛下裁决。”
    出使西域不是说走就走的事情,使臣之外,随行军队、向导、礼物都要准备,陈珏估计着如果一切顺利,晚春时出西域的队伍就可以出发。
    刘彻抿了一口茶,道:“你看其中有什么人才没有?”
    张骞倒是在应征的人选之中,但韩安国和主父偃已是经他入朝。陈珏因而道:“臣还兼着羽林营和天禄阁的差事,这事倒说不好。只听说校尉苏建、郎中张骞颇得人赞誉。”
    刘彻点了点头,记住了这两人地名字,能在欲为使者地竞争人中间得到好名声,这点就不是常人可以做到地事。
    陈珏看刘彻心情正好,便将孔安国方才对他提地事同刘彻说了一声。刘彻这会正着急要去垂钓,略一思索地便答应下来。
    陈珏按捺住心中几分微微的喜悦,又道:“陛下。《鸿烈》书日益完善,此书藏于内库实有浪费之嫌,不如请博士择良家少年教之,他日也好使《鸿烈》学问有用武之地。”
    刘彻狐疑地看了陈珏一眼,略一思索之后忽地一笑,道:“子瑜这主意好,皇祖母那边想必也不会反对。”
    朝中外戚、公卿势大,刘彻如今想要独忠于自己的人才已经想疯了。真依照陈珏所言,这些少年将来不按刘彻的旨意办事却听谁地?
    陈珏看着刘彻的样子心中暗笑,《鸿烈》这张大旗还真好用,直可以当虎皮用了。
    刘彻心里多了几分高兴,稍后钓鱼输给了实诚的孔安国也没露一丝不悦,用膳时更是对新添地竹笋赞不绝口,直到酒足饭饱,司马相如恭敬地为刘彻献上一幅画。
    刘彻看了看便不由一笑,招呼陈珏过来一起看。口中道:“好一幅坐而论道图!”
    陈珏依言而上,那画上喷泉之侧正有两人相对而坐,人面不清,但看衣着便是刘彻和陈珏今日所服,本该伺候在一边的杨得意却被司马相如无限地淡化了。
    虽说画中刘彻和陈珏容颜不清,但人之神韵已经跃然纸上,纵是稍显粗糙,国画的精髓已然在其中。
    “司马长卿作赋一绝。这画功也甚是精湛。”陈珏叹服地道。写字可以苦练出来,画画绝对需要天分。司马相如在纸张大行的几年之内能画到如此地步实在难得。卓文君一代蜀中才女,倾心于司马相如绝不是一时的花痴。
    刘彻命杨得意将画收好,笑道:“子瑜,司马长卿画技惊人,这回名臣像算是可以画了。”
    陈珏微微一笑,道:“司马长卿果然不负陛下重望。”
    刘彻点了点头,道:“司马相如这人有几分坚韧劲,这几个月来日复一日地练画,终是过了关。”说到这里,刘彻笑道:“子瑜,你今日稍安勿躁,我这建元名臣之中,一定少不了你一份,到时候朕一定命司马把你画的清清楚楚。”
    陈珏笑笑不语,司马相如作画重意不重形,恐怕就算他真的位列名臣,那幅画拿出来刘彻也不敢说陈珏的眉眼便是那般。
    建元三年春,宣室殿上地一次大朝,刘彻道:“汉室之所以得立,功在开国众臣,之所以能长久,在于孝惠孝文孝景几代先皇朝中的贤臣辅佐。”
    刘彻说到这里痛心疾首地叹了一声,道:“然则昔日萧相陈相何等豪杰,留侯张良又何等多智,可惜今人已难见其风采。”
    窦婴不知天子怎地忽然伤春悲秋,只得道:“生老病死,在所难免,陛下能记得高皇帝重臣便好。”
    刘彻点了点头,道:“如今国泰民安,正好日前陈珏给朕上了奏表,朕欲大举重绘从高皇帝至本朝的名臣像,藏名臣像于天禄阁,与大汉万古同在,供后人怀念景仰。”
    窦婴和卫绾对视一眼,来不及想这事又跟陈珏有关,便被天子的消息打得又惊又喜,无人不好名,人臣能以这样的方式留名史册便是立刻死了都值。
    宣室殿中百官各有心思,陈珏坦然地承受着众臣猜度的目光,笑吟吟地看着殿中的气氛渐渐升温。
    窦彭祖见了心中又兴奋又气,兴奋的是建元名臣说不定他也有份,气的是陈珏出这么一招,人心尽入他手,朝中百官明面上都不好再与他为难了。
    大行王恢瞥了陈珏一眼,这个武安侯算计人心算得太准了,不是丹心一片便是心机深不可测。
    注:有书友注意到武安这个地名了,没错,是白起和李牧曾经被封过地地方,武安是好地方,背靠太行山,还是中原地区的大矿区之一,陈珏同志滋润吧?
    第三卷 峥嵘初显时 第一百七十九 闲闲话
     更新时间:2009…9…16 13:35:56 本章字数:3878
    王恢是有智之人,心思虽说往陈珏那里转了一圈,很快便又回到绘制名臣像的事情上来。一世为臣,若不是心怀叵测阴谋叛变的乱臣贼子,没有不希望能辅佐一代明君万古流芳的。
    不过王恢觉得陈珏有心收买人心倒是冤枉了他,陈珏这些日子见刘彻的心气又有些躁动,便琢磨着给他找点事干。
    刘彻总想着尊隆皇权,立明堂的事稍显敏感,不如树些名臣的典范来的稳妥…………名臣像便是如此,既暗示了任你功封万户侯都要以汉臣留名,又收了天下士人之心。
    刘彻的目光转了一圈,笑道:“今日既无大事,众卿不如议议本朝名臣都有谁!”
    汉初布衣卿相的排名由臣子们议过呈上来就是,本朝的名臣却是要在天子面前好好商议一番,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