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侯 >

第146部分

汉侯-第146部分

小说: 汉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婴为人太正,又因种种原因不愿惹天子刘彻的猜忌,灌夫虽然不知个中因由,也隐约知道窦婴的作风让窦氏族内的人不大高兴,因而难得心细了一回,来此请陈珏出面。
    陈珏微微一笑,心中有些不快。按说灌夫和窦家的人结怨,道理又大半在他这一边,窦婴断没有偏帮窦家人的道理。这会儿灌夫找到他头上……陈珏想到这里,抬头看见灌夫一脸的真诚,终于轻轻摇头,若是旁人干出这事说不定是另有心机,就灌夫来说,八成是真没有仔细考虑。
    “灌太仆,若说同窦家结怨。你日前打了窦德。恐怕还比不上我从前对窦平的处置。”陈珏委婉地表示出对灌夫地拒绝,暗示他虽然跟窦婴关系不错,但跟窦家也有点儿矛盾,他还不想进一步招来诸窦地不满。
    灌夫微微失望,怔怔了好一会儿才叹息一声,无力地摇手道:“这件事是我思虑不周。”
    陈珏见他如此,反倒对自己置身事外有些惭愧,他虽然表面不曾说什么,心底下却已经在考虑。若是那窦德真的去跟窦太后告状,他在力所能及地范围内说说情还能办到。
    灌夫目的没有达到,本来就要离开。陈珏随口一提提到灌亮等人开春回长安的事,灌夫倒不急着走了,把自己的事放在一边,先把陈珏这里的消息都掏空了这才走人。
    送走灌夫,陈珏独自一人在书房中写奏疏,他才开了个头,只听得一阵轻轻叩门的声音传来。
    “进来吧。”陈珏只当是婢女来添茶。
    门开了,芷晴批了一身裘衣走进来。明眸掠过桌案上散乱的文稿。微笑道:“这会儿有闲么?”
    陈珏放下手中地笔,起身扶着芷晴坐在一边地榻上。道:“这事不急。”
    几个婢女还在一边伺候着,芷晴低声道:“有人看着呢。”
    陈珏微微一笑,见芷晴神色间有几分疲惫倦意,关切地道:“这几日时不时累着了?”
    芷晴这几日忙着查阅各家送来的礼单和武安侯府中的库房账目,这两日终于告一段落,她莞尔笑道:“都是下人再做,我不过是检看一番,哪算得上累?”
    既然陈珏打岔说到府中的账上,芷晴将几件相关的事跟陈珏商量了几句,这才想起她来这里的目的,笑道:“那时我们不是说好,寻几个梁国的旧臣属帮你的忙么?今日我收到消息,他们已经到了长安,只等着求见你呢。”
    陈珏精神一振,道:“我这边地事情不急,既然他已经来了,我今日就见他们一面。”
    芷晴唇角微弯,挥挥手示意阿如出去吩咐人传信,这才跟陈珏又说笑了几句孩子的话题,又过了一会儿,芷晴犹豫着道:“大兄这次留在长安么?”
    陈珏心中微讶,随意地道:“不留,他近日便要回转了。”
    芷晴点了点头,脸上松了一口气的样子,陈珏看在眼中,淡淡笑着没有说什么,心中却留下了一点印象。
    片刻,阿如去而复返,陈珏站起身来,叮嘱了芷晴几句便出门去见梁王生前地旧部。
    空降兵向来不受欢迎,陈珏正式做了大农中丞没有多久,正是用人之际,韩安国虽然照顾他却也不好做得太明显,正好年后有十数个老人致仕,陈珏也好插三四人进去。
    三拐两拐走到堂中,陈珏一眼便看见五个身形气质各有不同,但年纪都在四十岁上下的男子,陈珏换了一个淡淡的笑容,这才踏进堂中。
    陈珏甫一进门,那五个男子立刻齐齐起身,其中一个体型稍胖的笑容可掬地道:“武安侯爷,小民等有礼了。”
    “多礼了。“陈珏笑着点了点头,伸手示意众人落座,不多时便进行了五个人的自我介绍,先前那胖子人如其名,姓范名同,又有四人依次而下,分别为林伯威,李发,范同,叔孙季。这些人入长安的目的便是为陈珏效力,因而也没有人推三阻四地虚话什么,一席话谈下来,陈珏对这几人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范同算是这几人中最了解人情世故地人,其余几人也各自有些长处。
    陈珏对林伯威等四人说了过几日至大农官署报道地事,转而对范同道:“范先生不妨暂留府中,武安侯府中往来诸事。说不得还要劳烦先生。”
    范同对陈珏的谦和礼遇有点儿惊讶,很快地回过神才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小民必定竭尽所能。”
    陈珏点了点头。又问了几句众人地衣食住行各方面,亲自吩咐了侍女诸事安排好之后,不多时范同几人便起身告退。
    “几位若是有何不适,只管来这里说一声就是了。”陈珏最后说了一句,之后便将这几个人一起送走。
    范同外表平静,却丝毫掩饰不了内心中的兴奋之情,陈珏看在眼中觉得有点好笑。心中却也不介怀。
    武安侯府初立。府中人多眼杂,急需一个即使才能不突出,但至少要一个擅长待人接物的人来帮扶府中地外事,既和芷晴有故主之谊,又能够满足条件的范同就是暂时的最佳人选。
    范同脸上露出一个奸商似地笑容,跟桑弘羊之父有点相像,坚持送走了陈珏才离开,他看了看陈珏远去的身影,亦觉得大翁主找了个好夫婿。这大汉的青年才俊,就是如此了。^^^^
    陈珏这边兴致勃勃地为新一年做准备。平阳府上,平阳公主却玉容含煞,阴沉着一张脸不语,跪在她面前的许多奴婢个个胆战心惊。
    “长公主。”董偃接过侍女手中的托盘,亲自端来热腾腾的补汤,道:“怎么样都要进些东西,就算润润嗓也好。”
    平阳公主看了看董偃,却不像从前那样毫不犹豫地接过来。然后当着小男宠的面一饮而尽。只是坐在那里不语。书信失窃,这件事甚是可疑。平阳身边地任何一个人都有嫌疑。
    平阳瞪着面前地几十个家仆不放,脸上罩了一层寒意,她被天子弟弟禁足,心头早就一肚子火,若是不能把窃她书信的那人找出来,平阳决不罢休。
    “还是不肯说?”平阳冷冷地道,“今日已经是第六日,若还是没有人承认或者告发,你们就自己估量着吧。”
    最大的凭仗没了,想到自己送进宫的女奴又不得宠,根本不用阿娇动手,根本只能在掖庭令手下生活,平阳就觉得胸口处一阵憋闷。
    董偃端着托盘不动,直至一双手酸痛起来,他这才把托盘在桌案上放下。
    “咣当。”
    平阳华服袍袖一挥,连盘带汤立刻尽数洒在地上,董偃连忙跪下请罪,连道:“长公主息怒!”
    平阳胸口起伏不定,观察了董偃好一会没有发现什么异色,这才稍稍缓和了神色,禁足的屈辱之时,董偃这种毫无条件的臣服畏惧,比往日里更让她欣慰。
    即使如此,董偃仍然不能脱离嫌疑,平阳心中暗想,犹豫了一下之后,高声对府中的护卫道:“你们给我用刑,我就不信找不出这个难防的家贼来!”
    七嘴八舌的求饶声响起,原先行尸走肉一般跪着地奴婢们各自说话,平阳看在眼中,心下却没有一点儿怜惜之意,若不是这其中的那个贼人,她哪里至于受辱至此。
    董偃一直静静地站在平阳身边,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婢女侍从被虎狼一般的护卫押走,脸色有几分惨白,过了一会儿,董偃只听得外间不断传来哀号之声。
    董偃闭了闭眼,抓紧了自己地袖口处又松开,终于忍不住道:“长公主,这……”
    “你不要多嘴。”平阳打断道,目光顺着窗外望出去,只看见半片朗朗晴空,看不见血流成河。这些人都是当日接触过她的人,若是有贼,必定就在其中。
    董偃脸涨红了不少,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平阳往日如亲信一般的人物,若是平阳长公主连他们都可以下狠手,更何况他区区一个董偃?
    门口处,一个十岁出头的男童朝里间张望了一眼,看见董偃的样子,他面上嫌恶和悲愤之色一闪,亦不进门,转眼间便朝着病重的平阳侯房中走去,打算状告董偃蛊惑长公主行寡恩之事。
    这日夜晚,病已渐入膏肓的平阳侯曹寿忽地来了精神。在平阳公主闹累了睡下之后,亲自命人召来一向在府中做“主人翁”的董偃。
    董偃提心吊胆地走进门,只闻到一股子刺鼻地药味。他小心翼翼地看了曹寿一眼,这位平阳侯容貌底子不错,虽然面色枯黄,但仍有几分风采。
    曹寿眼中异样地光彩一闪,望向董偃地目光变得出奇地复杂,似怨又似恨,他上下打量了董偃一眼。仿佛自语又好像问话地道:“这就是董君了。”
    董偃听得曹寿竟然叫他董君。心中越来越没有底,平阳侯究竟怎么看待自己?公主妻子的另一个男人?
    过了一会儿,曹寿似乎是看够了他,挥挥手便命令手下将董偃**门去,自己则端了一碗药汤重慢慢地服下。
    “处理得干净点。”曹寿淡淡地道,他已经快死了,再不用像以前那样顾及公主妻子地想法。子时前后,平阳侯府后门中抬出一辆大车,大车上几个草甸子下。大多是几个受不住平阳刑法而死的仆人的尸身。
    次日清晨,平阳起身洗漱完毕,正要用早膳的时候不见董偃的身影。她放下食箸,疑惑地道:“董偃在何处?”
    “董偃死了。”小少年清亮的声音说道,他和温暖的太阳光一起从门口走进来,曹襄看了看平阳,正色道:“阿母,你不去看看阿父吗?”浮了许久,不知过了多少时间。董偃终于感觉到了一丝淡淡地温暖地光线。他霍地坐起身来,看见周遭的布置陌生。呻吟一般地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总之不是平阳府。”
    一个容貌普通单但英武有余的男子回身说道,这人董偃也认得,正是陈珏身边经常跟着的仆从李英,此时李英正一脸微笑地看着他。
    董偃伸出手,轻轻捏了捏,忍痛了好一会儿,才不敢置信地道:“我还当我必死无疑。”
    李英面上肌肉**了一下,忍笑道:“公子曾答应你,你危难时他会救你一次,近日你又以平阳府危险求助于公子,他当然不会袖手旁观。”
    董偃经历了一场危机,回想在平阳府中前尘种种,竟是如同做了一场梦一般,直至他回过神来,才忽地又发现身下有些颠簸,显然是因为正在马车中休息的缘故。
    董偃喉头吞咽了一下,仔细检查周身之后发觉一片空空,想起家中父母陆续死去,他在世间已经举目无亲,纵然总算平安地脱离了平阳府,他依旧只觉前途茫然。
    李英坐在马车沿上,徐徐道:“公子有言,先后几事全赖董君曾鼎力相助,他不曾忘记,今日虽不能亲来,亦希望董君明了他的感激之意。如今董君有何打算,不妨说来。”
    董偃也是跌爬了几年的人,他见李英一个下仆这样同自己说话,稍微想了想问道:“四公子可曾说什么?”
    李英呵呵一笑,道:“四公子说,董君若近日再现长安,平阳长公主难免顺藤摸瓜,查到董君身上,为今之计,只有暂且隐姓埋名。”
    董偃点了点头,看着李英胸有成竹的样子心中一动,嘴上道:“董偃此命一条,心里也没有什么好打算,四公子如何安排,董偃无不从命。”
    李英闻言回头看了看董偃,点了点头,手上马鞭一扬便喝了一声“驾!”的活计上手,朝中忽然出了一件不大不小地事,太仆灌夫,据说有可能出任一国国相。
    一国国相,看似风光,实则早就远离了权力的中心,不过是替天子和诸侯王互相牵制罢了。
    接到消息的时候,陈珏放下手中地文书,将近日的诸事回顾了一遍,微微一笑,自语道:“灌亮啊灌亮,你就要回长安,朋友一场,我总不能不让你见不着父亲不是?”
    第三卷 峥嵘初显时 二百三十二 太学雪 二百三十三 相作用
     更新时间:2009…9…16 13:36:00 本章字数:7166
    寒冬十一月,雪落无声,长安郊外数十里的太学在枯木白雪中静静地矗立。
    因为前几日天气暖和了些的缘故,廊角下粗细不一的冰柱向下垂着,尖尖的头部直指地面,回廊下,三三两两的学子正相携而行。
    长安少年,若说骑马射箭英姿威武,最让人羡慕的非上林苑羽林骑莫属,若说修文养性,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太学中的博士弟子。
    人影交错之间,回廊的角落处,两个少年人相对而坐,好似并不畏惧严寒一般,他们身上所着的服饰在太学中算不上贵气凌人,却也远远比寻常的布衣子弟强上许多。
    “寰宇之大,果真无奇不有。”其中一个锦衣少年好似遇见了什么奇观,一脸叹服地对身边的同伴说道。
    他的同伴是一个英俊康健的少年,却并不像锦衣少年那样好动,反而给人以文质彬彬的感觉,他合上手上的书,淡淡地道:“不过几个冰棱镜,你还能一直兴奋到现在?”
    “金仲,话不是这么说的。”锦衣少年义正词严地道,他想起几块小小的、或凸或凹的冰棱镜,在太阳的光辉下竟然能展现出那么多有趣的景象,便忍不住一脸兴奋地继续说道:“今冬闲来无事,我去旁听些诗书经典之外的课业,果然有趣。”
    金仲一边听着同伴说话,一边有条不紊地把书本装进书袋,漫不经心地道:“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有什么用处?”
    锦衣少年尴尬地挠了挠头,他这新朋友什么都好,就是一条舌头从来不饶人,当然这也怪他自己,谁叫他只顾着好玩,从来没有怎么认真地读过书。
    金仲见锦衣少年在那不说话。不禁一笑。道:“怎么还在那里站着,眼下再不走,大堂就没位置了。”
    锦衣少年哎呀了一声。想起今日大堂讲学的那位,连忙拉着金仲的袖子道:“快走快走。天工府楚先生开讲,我就算是个半调子,也万万不能错过。”
    金仲好笑地任少年拉着自己前进,心中感慨万千。汉律杀仆与杀平民几乎同罪,他当日错手“杀”了南宫公主家的家奴。多亏老师楚原和武安侯陈珏几番斡旋,再加上他那位皇帝舅舅还有一点怜惜之心,这才保下命来。
    只是不知道为何,数日前武安侯忽地把他安排到太学中来读书…………金仲当然不知道刘彻对陈珏的要求:短时间内把金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