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大将曹彬 >

第14部分

大将曹彬-第14部分

小说: 大将曹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达这里。愿将军假以词色!”

“既是起义来归,理当欢迎。”袁德宏向他的卫士吩咐:“把吴、朱两位壮士请来。”

吴惠龙和老朱一到,袁德宏降阶相迎;在刘雄的引见之下,少不得有一番做作。吴、朱二人生来都是憨厚的形相,所以都装作木讷寡言的样子,只让刘雄一个发言。

“惠龙兄,那张地图可以取出来了,让袁将军细看”

吴惠龙点点头,从贴身口袋中取出一张纸;纸极薄,所以摺叠得极小,展开来却极大,在筵席上根本无处可放。

当他踌躇着不知如何措手时,袁德宏已站起来。“请!”他说:“请到这面来看。”

于是一起离席,袁德宏引领着走向一张条案;刘雄趁这机会向演式厅望了一下,但见三三两两,已有不少人奉召前来集合,刘雄在想:这些人以把他们隔离为宜。

“袁将军!”他说:“请设关防。”

“喔!”袁德宏愣了一下。

“老实奉告,”刘雄显出极郑重的神色,用极低的声音说道:“贵属亦不尽可信,以谨慎为佳。”

这是说他的属下中有奸细,袁德宏有些将信将疑,但谨慎总不错,便命卫士把通演武厅的那道门关上,并且站岗看守,不奉命令,任何人不得进入。

这时吴惠龙已把地图在条案上铺开抹平。为了怕引起袁德宏可能会有的警觉,他跟老朱都站得远远地,只让刘雄一个人为袁德宏讲解。

“宋军的谍报做得很好,我方的虚实,了如指掌。袁将军请看!”他指着地图说:“南光海将军亲领三千五百人驻三会砦;松木砦有两千、巫山一千五。”

“不错。北岸一共七千人。再看南岸。这里——南陵渡,步兵三千。”刘雄抬起头,看着袁德宏说:“贵属的水师四千人,三百战船,可是么?”

虽然刘雄是“自己人”,但列为最高机密的兵力及装备确数,为人所知,袁德宏自不免发窘,唯有红着脸点点头。

“就宋军的力量来说,水陆军十万,大小战船两千,远超过我方兵力,但宋军吃亏在地利。我要请问袁将军,宋军水师来攻,预备如何抵御?”

“这——”袁德宏毫不在意地答道:“我有必胜的部署。”

“那无非用火攻而已。”

一听这话,袁德宏便失去了从容,急急问道:“何以得知?”

刘雄心想,袁德宏这个人,真是庸才;蜀主用他掌领水师,岂得不败?这样转着念头,便索性吓他一吓:“宋军不但对我方虚实,尽知底蕴;防御之法,亦无不深悉,”他很快地向呈惠龙递了个眼色:“不过,这在宋军,亦是绝大的机密,我只听他们在谈:‘蜀军会用火攻’,却不知其详。”

“曹彬完全知道。”吴惠龙接口说:“他跟刘光乂详细谈过。——谈这件事的时候、不准我们在旁边。”

两个人一吹一唱,把袁德宏搞慌了。他所恃的就是身处上游,而且风向不利东南;宋军水师来攻,在上游举火,顺流而下,加以西北风的吹送,下游的宋军战船,当者披靡。而此刻不同了,宋军既有所知,自然会另想别法,这要赶紧问个明白。

他问的话倒是花了心思的,旁敲侧击地说:“不知宋军水师,如何防御火攻?”

“根本不须防御。”

袁德宏越发诧异,瞪大了眼睛问道:“怎的?”

“他们不用水师硬攻,则又何惧于火?”

“然则怎能过得了我南陵渡一关?”

“你看,”刘雄指着地图说:“南岸自巴东到此,羊肠一线之中,此刻有上万的人向西疾行。”

“怎么?”袁德宏大惊:“他们从陆路攻南陵渡?”

“是的。”刘雄又指着北岸说:“三会砦此时怕已不守,宋军已渡过大宁河,直取巫山。两路进攻,发动奇袭,只在今晚,便有剧变。”

“啊!”袁德宏面色苍白,强自镇静着向刘雄一揖,“多亏刘兄!我立刻便要部署。”他忽又变得欣慰了:“颇有几处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隘口,只要事先有了防备,可保无虞。”

“这也不尽然。”

“噢?”袁德宏有些不信:“倒要请教。”

“袁将军!”刘雄特意把这三个字的声音提高,然后又恢复了正常的语气:“你可知宋军已有多人潜入南陵渡?只待时候一到,里应外合。”

这一说,使袁德宏好半天无法作声,张大着嘴,瞠目不知所措。

“袁将军,你不信?”

“信,信!只不知那些人潜入南陵以后,躲在什么地方?”

“那太多了!甚至连袁将军你身边都有。”

“在哪里,在哪里?”袁德宏张皇失措地看着他那四名卫士。

而那四名卫士旁观者清,已发觉三位“贵客”神色有异,要想赶进来保护主帅时,却已晚了一步!

“在这里!”

刘雄——王令岩一声喊,三个人一扑而上,抓住了袁德宏的手,也掐住了他的脖子。四名卫士个个目瞪口呆,但这也不过瞬间功夫,等会过意来,三个抢上来援救,一个便向通演武厅的门口走去。

王令岩不怕这三个,怕那一个,随即喝道:“不准开门!不准动!”

那一喝极是威严,四个人都站在原处不动了。而袁德宏却猛然挣扎,差点让他挣脱;吴惠龙——这时自然恢复原姓为张惠龙了,他厉声叱斥:“袁德宏,你要命不要?”

接着便是手上一紧,把袁德宏的手腕反扭了过来,疼得他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连连低声哀求:“松手,松手!”

“缴械!”王令岩吩咐。

于是张惠龙松了手,以被劫持的袁德宏作为威胁,很快地令那四名卫士,丢下武器,双手抱头,面墙而立。

“袁德宏,我来救你!”王令岩说:“大宋天子仁厚,只要归顺,一体看待,不见荆湖高继冲依然是荆南节度使?汴梁已为蜀主起造巨宅,决无加害之意。你应该明顺逆之势,投诚建功,我王令岩保你富贵,倘有虚言,雷殛天诛。”

袁德宏不作声,只在寻思脱身之计。

“你不必打歪主意。”王令岩指破他的心事:“不谈顺道之势,就谈强弱之分。宋师远来,你这里一无防备;而宋师对你们的虚实情况,纤悉不遣。‘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就从这一点上说,胜败如何,你自己去想好了。”

这话使得袁德宏不能不考虑,就算能够脱身,是不是守得住南陵渡?大成疑问,照他所说,宋师已自山路奇袭,这话又不知是真是假?一时心思紊乱,无从置答。

“快说!”王令岩喝道:“我没有那么多功夫跟你周旋。再老实说一句,大宋大军,个个都是忠义之士,我们三个今天来了,根本没有打算活着回去。如果你执意不降,不妨同归于尽;好在我们大军,今晚就到,我们功成身殒,死而无憾,但是你呢?我可以告诉你,你会全家大小,鸡犬不留。此中利害,你自己去想!”

袁德宏依旧保持着沉默——是那种痛苦的沉默,显然地,他内心中正遭遇了最困难的抉择。

“生死荣辱在一念之间。”王令岩又说:“何不留着活口喝蒙顶茶!不但蒙顶,武夷雀舌,洪州双井,天下名茶尽你喝!”

那时在演武厅中集合待命的将校,已经发觉其事,虽不知真相如何,但悄悄窥视,亦可猜想到袁德宏已被挟制,耳语相传,群相惊骇,有些人便要冲进去弄个明白,有些人便拉他们,说会“害了都指挥使的性命”。袁德宏治军虽欠严整,但他的为人并不刻薄,颟顸中不失忠厚;为了有此顾虑,不敢造次。

其中有一部份别具用心的,却发现了这是个一方面可推倒袁德宏,一方面可以建立功勋的好机会,只是这少数人不能号召大家有所行动,必须推戴副都指挥使出来主持。于是寻着他去告知其事。

那副使姓周,倒还是个持重能干的人,一听袁德宏被劫,大惊失色!定下心来考虑,首先就想到,宋军的死士已深入南陵渡行事,可知后续的大军必也已不远;三会砦那里如何了呢?

转念及此,立即下令,派人分南北两岸速速打探军情限时具报。

“副使!”一个姓吴的校尉说:“等打探确实,再来备战,只怕来不及了。请副使摄行职权,立刻下令各战棹待命作战。”

“你莫忙!”周副使皱着眉说:“命令要层层节制,不能直接下到每一条战船上,而且弟兄们此时都散开在各处,一时也召集不齐。我先到演武厅看了再说。”

“我劝副使不必到演武厅,等我去把大家带了过来,听副使的命令。”

“不好,还是我去。”周副使已看出他的本意,便正色表示态度:“战备要紧,主帅的安危亦不能不顾。第一步要先把事情弄清楚,才好定处置的办法。”

“提醒副使,”吴校尉厉声说道:“此时要应变!岂可自投虎口?”

话中带着责备和威胁之意,周副使不能不为将来追究责任时,预先留下辩解的余地,所以随即答道:一你的话不错!我现在派你传令,召集弟兄,各回战棹,准备起锚作战!不过你要注意,不得命令,不准擅自行动。违令者斩!”说着,拔一枝令箭给了他。

“遵令!”

吴校尉是有心要激出变故,高举令箭,命人吹笳鸣金,紧急集合。这声音传入王令岩耳中,不免吃惊,便催刚刚才答应投降的袁德宏采取行动。

“只怕他们不肯听我的话!”

“你还未曾说过。何以知道他们不听?”

“好!”袁德宏说:“我找副使来谈。”

“不必!你到演武厅上跟大家说明弃暗投明的意向。”王令岩又说:“先下一个命令,叫大家保持平静,不得惊惶。”

正说到这里只见八名持刀的卫士,拥着个将官进了门;王令岩一看便猜到,这就是袁德宏所说的副使了。

“周副使,你来得正好!”袁德宏大声喊道:“请你立即下令,不得有任何躁急的行为,免得玉石俱焚。”

周副使很沉着地打量着三令岩、吴惠龙和老朱,然后问说:“这三位是何许人?”

“大宋的使者。”

“周副使!”王令岩神色凛然地说:“这一刻非常紧要,如果你想保全袁将军、保全你们的弟兄,务必即时下令,制止妄动!”

“对了!”袁德宏接着说道:“这所关不是我个人的生死安危;宋朝大军已渡大宁河,非你我所能敌,徒事牺牲,无益大局。你赶快先下令制止,我们大家再从长计议。”

周副使想了想说:“我遵办!”

表面说遵办,其实他另有打算;只要没有动员召集的形迹,暗中仍不妨备战,所以他吩咐随带的卫士,拿着令箭去召吴校尉来此。同时传令,所有的士兵,各回战棹,不准乱走。

王令岩心想,这周副使到底是何居心,有些不易猜度。不过主帅都在这里,如果真的能够坐下来“从长计议”,也是一条缓兵之计,所以听他处置,暂不作尸。

“周副使!”袁德宏说:“你听这位王将军,细叙大势。宋朝天子,仁厚过人,深得民心;一统之业,迟早必成。你我顺天应人,该识时务。请坐下来谈。”

于是各据一桌,这面有吴惠龙和老朱看守着袁德宏,那面有带刀卫士保护着周副使;王令岩就坐在袁德宏身旁,对周副使展开说服的工作。

他的一番大道理还未说完,周副使派去传令的卫士,回来报告:“吴校尉不肯来!”

周副使尚未开口,袁德宏便问:“为什么?”

“你想呢?”周副使说了这一句,又向王令岩说。“吴校尉的用意十分明白,足下不可上他的当!”

王令岩明白了,吴校尉大概是反叛袁德宏,故意作此捣乱的行动,希望自己一怒而处置了袁德宏。这是借刀杀人之计,自然不能上他的当;而周副使居然点破了诡计,可见他是顾虑袁德宏的安全。这就好办了;谅吴校尉的身份地位,未见得能发生多大的作用,且不必去理他。

第10节

刘光乂和曹彬所率领的大军,进展十分顺利,正午稍过,离南陵渡已只有十里路的途程;北岸李进卿的部队已渡过大宁河,沿山道疾行,新胜之师,士气激昂,进展尤为迅速。李进卿已经奉准,不管南陵渡发生怎么样的情况,他这一支部队,决定单独作战,遂行快速的奇袭。能够先拿下巫山砦,则居高临下,对南陵渡的蜀军水师,便占了绝对的上风。

一切都不错,只有王令岩的情形,费人猜疑。约定近午动手,应该有消息来了,但既无鸣镝,亦无火箭,不知成败如何?还是中途出了意外,以致消息沉沉?

正在犹疑不定时,发现岸上的步哨,拿着一面白旗在摇——这是鸣镝、火箭以外的第三个信号,表示有人要上船当面报告。

糟了!曹彬心里在想,怕是中途出了意外。

等前队用一只轻捷的“游艇”,把岸上人载了来,曹彬一看,是随着王令岩一起去的老尤,越觉不安,开口先问:“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

“是王将军派我来的。”老尤答道:“我们已经到了南陵渡,看蜀军的战船,毫无警戒,就打硬仗也能把他们打败。王将军命我回来报告,请大军全力前进。”

“原来如此!好极了。”刘光乂很欣慰地吩咐:“赏一面记功银牌。”

等他道了谢,曹彬便问:“你看见的战船有多少?”

“大概两三百。”

“多未起锚?”

“是的。就像没人那样,船都靠在岸边,随波起伏。”

“岸上呢?”

“满街穿军服的。”老尤说:“他们的水师大概都在岸上。”

“好!“曹彬很亲切的说:“你辛苦了。先退下去休一息吧!”

情况既明,毫不迟疑,曹彬亲自出舱下令:载船全速前进,准备作战。同时派人上南岸,通知夹辅水军而行,由老将高彦晖率领的马步军,遣派轻骑,直薄南陵渡。支援水军并呼应对岸李进卿的部队。

回进中舱,刘光乂正在沉思,一见他来,瞿然而起。“国华!”他说:“情形甚好,但也有些乱。你想,我们现在有四路兵在行动,北岸、南岸、峡中,还有王令岩也算一路。配合得不好,会把已成之局搞糟了。所以我想亲自到前敌去指挥,请你在这里坐镇。”

“这算是个小战役,不如让我去!”

“不!虽是小战役,实在是第一仗,对士气的影响甚大。还是我去。”

曹彬不便力争,只提示他说:“李进卿一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